黄瓜

来源 :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Y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時候,种黄瓜,是撒籽,不像现在,买人家大圃里育好的瓜秧儿。植瓜秧,像抚育婴孩,动作要柔,心要细,要温和;撒籽儿,像白己跟白己制谜语,然后等时间给你揭谜底。你永远预测不出,指间洒落的这一粒,来日会长成怎样一篷瓜?
  每年种瓜,都在清明附近。清明前后,撒瓜点豆嘛。我们一块儿去菜园,我娘背着我弟弟,走在前;妹妹和我,尾巴似的,走在后。我妹,掂一个装瓜子的布袋儿;我背着荆条编织的挎篮,里面是大锄头、小锄头。
  菜园子,早被爹娘平整得像一床毯子。娘说:来,老大挖坑,老二撒籽儿,老三埋种儿。弟弟不干,要撒种,我也不乐意挖坑。娘就白己挖,用锄头拍碎小土坷垃,轻轻一剜,一个小土窝,很温暖的样子。我们围在一起,争着撒种,觉得那是很有意义的事儿。分不匀,娘快速挖几个土窝,把我们分散开。说,记住啊,这边是老大种的瓜,这几个是老二的,边儿上是老三的。咱们比比,看谁种的瓜大。
  若干日子以后,娘会在饭桌上说:今儿吃的是谁谁种的瓜。娘说到谁谁,谁谁就一脸骄傲,大功臣似的,全忽略了黄瓜生长过程中,娘付出的劳动。
  黄瓜出苗,要搭架。不然,它拖着长长的茎蔓四下里跑,跑疯了,结的瓜不成个样子,歪瓜赖枣,真不好看,口感也不行。如果在它旁边竖几根架梢,它们看准了似的,细细的须儿,一歪就缠过来了,紧紧抓住,顺架往上爬。爬一截儿,滋个杈,开几朵花;再爬一截儿,义滋个杈,再开几朵花,像农家,过日子很有章法、很有打算的样子。有时候,那一步开的花,都结了瓜,长条条的,悬着,很乱,很文艺。这样的情景,人了画儿,养眼养心,画家喜欢;赏画儿的人看了,觉得很田园。
  一般来说,黄瓜就是田园里的小家碧玉,是瓜族的青衣。跟林妹妹一般身形,纤巧玲珑,盈手可握,还着一身沉沉的绿,又宁静又妖艳的绿,复杂极了;跟瓜家的胖面粗身,有点不搭。也是。翻翻《辞海》,它本是葫芦家族的。也就是说,黄瓜非瓜;黄瓜,又非黄色。为何叫个黄瓜?不清楚。黄瓜不像玫瑰夜莺,专门让人用来写诗做梦的。青菜啊,番茄啊,鸡鸭鱼肉,黄瓜跟它们才是一伙儿。但是,最家常的人,最家常的菜,有时候,它就那么浪漫,浪漫得像黄瓜花。
  很多人喜欢吃黄瓜,该是被黄瓜味道迷住了。清新,爽口,淡淡的,凉凉的,像热天背阴里一汪泉。入口,清凌凌、绿蒙蒙的青气,弥漫开,连额上都是。生活里,真有一类素面女子。越简单,越有味;若入了繁华,累累坠坠,倒失了真性情。黄瓜比人,该是这类女子,粗布衣袍,清茶淡饭,水墨菊花,足够了。但清雅在骨子里,谁也拿不走。
  小暑大暑,都是尾巴带火的季节,于如此的日子里,户外走一遭,烧烤煎熬,天气,想着办法,快把我们烹熟了;从街上逃回来,从外到内,都成了火焰山。
  能温情救急义不伤身体的,是那些良善的黄瓜。凉水里浸润着,捞出来,一折两截,莹莹碧玉似的,坐下来,慢慢咀嚼,咔嚓咔嚓,暑热便被一寸一寸慢慢消解去了。
其他文献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已经逐步渗透到基础教育的各个方面。身为一名从教多年的体育教师而言,我也亲身实践与目睹了体育课堂组织形式发生的改革与变化。根据体育新课程标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性、尊重其对体育学习的选择化要求,高中体育选项教学这种创新型教学模式正被更多的学校和教师所采纳。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如经过不同阶段选项后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体育教师师资不足
期刊
七月的阳光劲头十足,张老师走在路上,神情有些恍惚。早些年每到这时,请吃饭的电话接都接不完。孩子学业有成,家长请老师吃饭表达谢意原本无可厚非。  只怪现实中那些变了味的桌席,亵渎了宝贵的人情。如今三令五申不许教师赴宴,虽然简单粗暴,倒也省事省心。不过,拒绝学生的父亲无关禁令。“他有什么要谢我的,我义有什么资格去吃呢?”想到这,张老师有些伤感。  其实,张老师觉得白己还算是个好老师。带出这届毕业班,他
期刊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郊外、散步、胸脯、仰望、一定、或者、肯定、面包渣、惹人喜爱、自言自语等;2、能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诵读人物对话,体会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感情,体会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和句子意思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朗读感悟列宁对灰雀的喜爱之情。  教学策略: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人物对话,体
期刊
一首赞美老师的诗歌,师恩难忘,这样的诗,比天上的星星还要多。我就是怀着将自己的双手,变成美妙音符的想法走上三尺讲台的。三尺讲台挥洒春秋,我“挥洒”过吗?如今,三十个春秋过去了,曾经的激情满怀在现实的面前悄悄地退却后,我剩下的只有思考。  三十年,我一直在乡村,跟我打交道的始终是散发着浓厚的乡土气息的乡下的孩子们。一批义一批走过去了,有很多我再也叫不出他们的名字,义有很多,我不知道他们在哪,在干些什
期刊
一支粉笔,一本普通的教科书,三尺讲台,它不能直接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却能结出桃李满天下的硕果,一直有那么一群人默默坚守着,如今,很荣幸我也是其中的一份子了。人民教师,一份光辉的事业,因为他是一个很高尚,很受人尊敬职业。  一次偶然的机会,学校派我和几个同事到本县的另一个学校交流学习。还记得那天,我刚走近教室,一阵深沉沙哑而又那么熟悉的声音吸引了我,见教室后门开着,我蹑手蹑脚地走进去找了一个靠后的空
期刊
芝麻干饼,跟那些浓油煎炸的烧饼相比,是瘦的、枯的、单薄伶仃的;然而,它的挑逗性,也正在于其间藏着的腴美和丰润。这种属于农家孩子的独特零食,我娘一年里也就是做上那么三五次。烙干饼,多在新麦下来,或入秋之前。一是收获了,喜气;一是将秋收,大忙。  我看到娘抱來麦秸、筛好芝麻、窊出麦子面、调了细盐水,知道是要做好吃的了;赶忙欢天喜地跑过来,听娘的吩咐。我娘先用盐水和成面团,和得又硬又光;她停不下来似的反
期刊
也許你会觉得我的父亲非常伟大,其实纵观父亲一生,他有一个最大的“爱好”或者“缺点”,那就是他嗜酒如命。因为喝酒,他和儿女之间积怨很深。  在地里干着活的父亲会嗖一下不见了,一会儿,父亲又出现在地里。脖子上多搭了一条毛巾,正在卖力地锄地。但只要走进,你就能闻到他身上的酒气。  很小的时候,我跟着父亲向地里运肥。驴车拐了一个弯就到了村里唯一的一家铺子。父亲走进小铺,道一声:“来一碗酒!”店家便忙不迭地
期刊
六月,是毕业的季节,也是青春飞扬的季节。人到中年的我,非常怀念和眷恋那远去的青春时光。在那八十年初期,正值青春年华的我,凭借着全县中学生的优异成绩,进入了重点中学。在那生活困难时期,我们这些来自山里的同学们,大都年龄偏大,那天,我们几个同学意外得到这个消息后,怀着好奇心,趁着下午放学时间,穿梭于大街小巷熙熙攘攘的人群,去寻找杨学兄和他未过门的女朋友。我们几个气喘吁吁,终于在繁华的老桃林街上,发现我
期刊
一个班里只有一名或几名学生,甚至一个学校只有一个学生,这样的学校正在大量涌现。“除了缺学生啥都不缺!”正成为很多乡村校长和教师的感慨。  这样的学校的存在,已经非三朝两夕的事了。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外出务工人员的逐步增多,以及城乡教育不均衡的矛盾愈发突出,很多农村学校的生源越来越少,农村学校无人可教的现象日益突显。农村学校设施配置不全、师资力量不够,已经成了永远的历史,而目前缺学生的现象,已
期刊
中秋节马上就要到了,有一家企业到一所小学慰问留守儿童,给留守儿童发一块小月饼。听到这个消息后,老师很配合,很快就把班上留守儿童组织起来,  带他们到发放地点领取月饼。因为老师在报名时就做了功课,知道班上谁是谁不是留守儿童。让老师感到诧弃的是,这家献爱心的企业,要那些等侍领取月饼的儿童,当场打一个电话给远方打工的父母,电話打通了才能领取一份月饼,电话没有打通,就眼巴巴地看到同学领到了月饼,自已怅然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