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按照对话主体的不同,语文课堂上的对话包括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这三种类型。三种对话方式都能在教学中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平等的话语权利,有利于学生对各种观点进行大胆的批判和质疑。如在师生对话中,不仅包含教师对学生的提问,也包含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这就打破了以往课堂上教师单向提问学生的陈旧模式,使学生由被动回答转变为主动质疑。对话方向的改变会促成学生思维方式的改变,在这样的交流中,学生的思维始终活跃。下文就语文阅读教学中开展对话的有效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对话教学;引导启发;参与学习
对话教学是发展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在閱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入背景资料、设置经典问题、引导课堂生成来保证对话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敢于尝试并有所收获。
一、用背景资料引发对话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文本则是重点中的重点,因为文本是教学媒介,教师、学生分别通过文本生成与文本本身及对方沟通的意愿,此过程涵盖了师生、生生、生本三种对话形式。因此,说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原点毫不为过。但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终究只是教学的媒介,学习文本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解读文本,实现自身的精神建构,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促成生本对话是教师必须首先关注的问题。然而很多学生在面对教材文本时缺乏与其“对话”的意识,主要原因是传统教学方式给教材文本定义了错误的“形象”。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教材文本是用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的,教材文本只能用来学习,焉有“对话”的可能?其实,这其中还有教师的原因。部分教师奉教学参考书为圭臬,非教参内容不信,甚至非教参内容不讲。没有课前的师本对话,我们又岂敢期待课上生本对话的生成?因此,要让学生发声,教师首先要读透文本,以对话者的身份深入文本,为学生开启对话的源头。所以,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热烈的对话,就要在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潜心揣摩,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用富有深度的资料促成对话。
二、情境对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良好的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要阅读的文本产生兴趣,还可使学生在情境中初步了解文本内容,为理解文本的内涵奠定基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借助情境和学生形成对话关系,以对话推动阅读教学的发展,对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可采用生活类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阅读。如在《我的老师》(魏巍)的教学中,学生从小学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老师说起,由此引出老师和自己的事件,这就为阅读中了解“我”和蔡芸芝先生之间的故事和对蔡芸芝先生的情感奠定了基础。又如,在《奇妙的克隆》的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植物嫁接谈起,从而引出无性繁殖这一概念,这能为学生理解“克隆”这一概念奠定基础。由此可见,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促进对话关系的形成,更利于阅读活动的开展。
其次,利用直观类情境,在对话中引入所学内容。以《看云识天气》为例,文中涉及多个科学俗语,直接解释效果不是很好,而借助多媒体演示学生则更容易理解。又如,对《故乡》中“杨二嫂”这一圆规形象的理解,教师可借助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语言和动作,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再如,《智取生辰纲》也可采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展开对话。
最后,还可利用综合类情境,以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如在《散步》的教学中,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充当课文中的“我”“母亲”“妻子”,感受人物散步时的心情,体会一家三代之间的情感,读中悟,更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涵。又如,在《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可先说家乡的桥,再过渡到看视频,最后以“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引入阅读。
三、丰富对话形式,创造对话机会
在师生之间的对话中,因为教师在人生阅历、知识储备上都比学生更加丰富,因此在对话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对话,这样对话式阅读教学才能顺利开展。具体到实践上,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和学生平等交流,并且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化学习,吸收最新的教育观念,加强信息储备,让自己能在境界上高于学生的基础上又与学生保持步伐的一致,让师生对话没有代沟和隔阂。
四、提问式教学方法
构建对话平台是对话教学模式形成的首要因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首先以提问的形式发出问话。教师根据阅读内容所提出的问题对整个课堂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入挖掘阅读内容后,提出条理清晰、表述明确的问题,并且这个问题还要具有一定的水平,符合学生理解范畴。因为每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不能把整堂课都用来提问,所以要保证提问质量,给予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启发式教学方法
待学生回答完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后,依据对话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展开新一轮的对话讨论,并对学生不正确的回答做出正确引导,或者降低问题的难度,让学生在回答中得到阅读能力的锻炼。这个教学环节也是体现教师能力的环节,通过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构成多层对话模式,利用问题作为对话的支撑点,这其中少不了教师的智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被学生天马行空的回答带偏,同时还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多元化情感体验,不能墨守成规,忽略阅读对话中的真正含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话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进师生关系、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通过设疑激趣、巧借追问、尊重学生等方法开展教学,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借助生生对话来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正道语文.李华平: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李华平《背影》教学实录一例[EB/OL].(2016-09-15)[2018-05-11]
关键词:对话教学;引导启发;参与学习
对话教学是发展学生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的有效手段。在閱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引入背景资料、设置经典问题、引导课堂生成来保证对话教学的有效性,从而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敢于尝试并有所收获。
一、用背景资料引发对话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而文本则是重点中的重点,因为文本是教学媒介,教师、学生分别通过文本生成与文本本身及对方沟通的意愿,此过程涵盖了师生、生生、生本三种对话形式。因此,说文本是语文教学的原点毫不为过。但语文教材中的文本终究只是教学的媒介,学习文本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自己解读文本,实现自身的精神建构,因此如何在教学中促成生本对话是教师必须首先关注的问题。然而很多学生在面对教材文本时缺乏与其“对话”的意识,主要原因是传统教学方式给教材文本定义了错误的“形象”。绝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教材文本是用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的,教材文本只能用来学习,焉有“对话”的可能?其实,这其中还有教师的原因。部分教师奉教学参考书为圭臬,非教参内容不信,甚至非教参内容不讲。没有课前的师本对话,我们又岂敢期待课上生本对话的生成?因此,要让学生发声,教师首先要读透文本,以对话者的身份深入文本,为学生开启对话的源头。所以,语文教师要想在课堂上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发热烈的对话,就要在课前对教学目标、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潜心揣摩,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用富有深度的资料促成对话。
二、情境对话,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良好的情境不仅可以让学生对所要阅读的文本产生兴趣,还可使学生在情境中初步了解文本内容,为理解文本的内涵奠定基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借助情境和学生形成对话关系,以对话推动阅读教学的发展,对提升阅读教学效率有重要意义。
首先,教师可采用生活类情境,让学生联系生活阅读。如在《我的老师》(魏巍)的教学中,学生从小学给自己印象最深的老师说起,由此引出老师和自己的事件,这就为阅读中了解“我”和蔡芸芝先生之间的故事和对蔡芸芝先生的情感奠定了基础。又如,在《奇妙的克隆》的教学中,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植物嫁接谈起,从而引出无性繁殖这一概念,这能为学生理解“克隆”这一概念奠定基础。由此可见,通过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促进对话关系的形成,更利于阅读活动的开展。
其次,利用直观类情境,在对话中引入所学内容。以《看云识天气》为例,文中涉及多个科学俗语,直接解释效果不是很好,而借助多媒体演示学生则更容易理解。又如,对《故乡》中“杨二嫂”这一圆规形象的理解,教师可借助影视作品,引导学生分析其语言和动作,学生的印象会更加深刻。再如,《智取生辰纲》也可采用类似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展开对话。
最后,还可利用综合类情境,以情境激发阅读兴趣。如在《散步》的教学中,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分别充当课文中的“我”“母亲”“妻子”,感受人物散步时的心情,体会一家三代之间的情感,读中悟,更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涵。又如,在《中国石拱桥》的教学中,可先说家乡的桥,再过渡到看视频,最后以“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引入阅读。
三、丰富对话形式,创造对话机会
在师生之间的对话中,因为教师在人生阅历、知识储备上都比学生更加丰富,因此在对话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对话,这样对话式阅读教学才能顺利开展。具体到实践上,教师在教学中,要学会和学生平等交流,并且要不断强化自身的专业化学习,吸收最新的教育观念,加强信息储备,让自己能在境界上高于学生的基础上又与学生保持步伐的一致,让师生对话没有代沟和隔阂。
四、提问式教学方法
构建对话平台是对话教学模式形成的首要因素。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该首先以提问的形式发出问话。教师根据阅读内容所提出的问题对整个课堂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教师在深入挖掘阅读内容后,提出条理清晰、表述明确的问题,并且这个问题还要具有一定的水平,符合学生理解范畴。因为每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不能把整堂课都用来提问,所以要保证提问质量,给予学生充分的考虑时间,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
五、启发式教学方法
待学生回答完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后,依据对话教学模式的特点,教师应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展开新一轮的对话讨论,并对学生不正确的回答做出正确引导,或者降低问题的难度,让学生在回答中得到阅读能力的锻炼。这个教学环节也是体现教师能力的环节,通过教师、文本、学生三者之间构成多层对话模式,利用问题作为对话的支撑点,这其中少不了教师的智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能被学生天马行空的回答带偏,同时还要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多元化情感体验,不能墨守成规,忽略阅读对话中的真正含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话是活跃课堂教学氛围、增进师生关系、提升阅读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本着以生为本的原则,通过设疑激趣、巧借追问、尊重学生等方法开展教学,并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借助生生对话来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正道语文.李华平: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李华平《背影》教学实录一例[EB/OL].(2016-09-15)[2018-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