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课堂实施过程变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学习的广阔平台。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情景创设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实施以来,备受许多教师的关注,教材无论从内容和呈现方式不是练习题的设计,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教师绝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客观地分析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拓展教材内容,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性,价值性。
1.关注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学习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学习数学。如《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报数”游戏开始:先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再请所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的同学两次都站了起来?从而理解有关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也可以联系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直观地得到结果,这样组织教学一方面从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另一方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了学生原由的知识和经验。
2.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直观、形象、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如《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由具体情景引入后,可以让学生用23个图片,每5个图片为一组分一分,动手摆一摆,边摆、边想、边观察,使学生看到,可以分成4组还剩下3个图片,不能正好分完,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剩下的这3个图片就叫做余数。这样学生在参与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形成学生的认知,并总结出了学习方法。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动力。但是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规则,力求做到活泼、有序和高效。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应用与拓展的过程,要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材“做一做”中有一幅购买食品的情境图,有的同学提出:“我有20元,都买矿泉水,最多可以买□瓶,还剩□元。”解答这个问题所需的两个条件图中都一一呈现并且是确定的,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而有的同学的问题:“我有15元,可以买些什么呢?”由于买的东西没指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确定,所以本问题具有开放性。对这个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自己想买的食品,算出所买食品的价钱。这里学生所买食品的种类可以只买一种食品;也可以买其中的两种食品,还可以买其中的三种食品,而所花的钱正好用完,也可以还有剩余。从而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验到问题解决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
4.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一次数学课上,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有10个小朋友到购物店云去买汽水喝,每人买一瓶,喝完后店主说:“三个空瓶可以换一瓶汽水。”请各小组讨论一下,这10个小朋友最多一共能喝几瓶汽水?顿时,各小组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讨论热烈。
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我知道他们最多喝13瓶汽水!因为他们共有10个小朋友,第一次他们喝了10瓶,就有10个空瓶,10个空瓶就能换3瓶汽水,这样最后就能喝(10+3)=13瓶汽水。”
紧接着又一个同学发言:“老师,他们应该喝14瓶汽水!因为有10个小朋友,第一次喝了10瓶,第二次3个空瓶换1瓶,可以换3瓶,还剩1个空瓶,第三次换回的3瓶汽水喝完后又能换1瓶,这样最后就能喝(10+3+1)=14瓶汽水,这还剩两个空瓶。”
此时,整个课堂陷入沉思。
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一共能喝15瓶汽水!最后剩下的两个空瓶也能换一瓶!”
“三个空瓶换一瓶汽水,两个空瓶咋办?”其他同学异口同声反问道。
“先向店主借一瓶汽水,喝完后三个空瓶交给店主,不正好吗?”
我伸出大拇指赞扬道,“真是创造!妙!实在是妙!”,“你就是未来中国的商业奇才!”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教室里掌声如雷。其实,这就是学生们的生活实际,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路,放开手脚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开放的氛围中大胆的想、说、做,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参与探究数学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所以,我们在新课程实施教程中,不能按照自己的“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思路教学,不能把课堂教学变成“教案剧”的演出。而是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课堂实施过程变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学习的广阔平台。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情景创设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实施以来,备受许多教师的关注,教材无论从内容和呈现方式不是练习题的设计,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教师绝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应树立新的教学理念,客观地分析教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拓展教材内容,才能使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性,价值性。
1.关注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具体情景中学习
《数学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也证明:当学习的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倍加高涨;当数学和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有关数学问题,努力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现实情景中学习数学。如《最小公倍数》的教学,可以从学生熟悉的“报数”游戏开始:先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再请所报数是3的倍数的同学站起来,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发现了什么?为什么有的同学两次都站了起来?从而理解有关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知识。也可以联系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直观地得到结果,这样组织教学一方面从低年级儿童的身心特点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另一方面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激活了学生原由的知识和经验。
2.加强观察、操作活动的教学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从直观、形象、材料入手,让学生经历具体问题“数学化”的过程,在观察、猜测、操作等活动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调动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如《有余数的除法》的教学,由具体情景引入后,可以让学生用23个图片,每5个图片为一组分一分,动手摆一摆,边摆、边想、边观察,使学生看到,可以分成4组还剩下3个图片,不能正好分完,这时教师因势利导告诉学生剩下的这3个图片就叫做余数。这样学生在参与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形成学生的认知,并总结出了学习方法。这样,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创新动力。但是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教师要注意训练学生的正确的观察方法和操作规则,力求做到活泼、有序和高效。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应用与拓展的过程,要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现实问题,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教材“做一做”中有一幅购买食品的情境图,有的同学提出:“我有20元,都买矿泉水,最多可以买□瓶,还剩□元。”解答这个问题所需的两个条件图中都一一呈现并且是确定的,因此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唯一的。而有的同学的问题:“我有15元,可以买些什么呢?”由于买的东西没指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确定,所以本问题具有开放性。对这个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和已有的生活经验选择自己想买的食品,算出所买食品的价钱。这里学生所买食品的种类可以只买一种食品;也可以买其中的两种食品,还可以买其中的三种食品,而所花的钱正好用完,也可以还有剩余。从而实现了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验到问题解决的乐趣,体验到数学学习的愉悦情感。
4.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探究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一次数学课上,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有10个小朋友到购物店云去买汽水喝,每人买一瓶,喝完后店主说:“三个空瓶可以换一瓶汽水。”请各小组讨论一下,这10个小朋友最多一共能喝几瓶汽水?顿时,各小组七嘴八舌,各抒己见,讨论热烈。
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老师,我知道他们最多喝13瓶汽水!因为他们共有10个小朋友,第一次他们喝了10瓶,就有10个空瓶,10个空瓶就能换3瓶汽水,这样最后就能喝(10+3)=13瓶汽水。”
紧接着又一个同学发言:“老师,他们应该喝14瓶汽水!因为有10个小朋友,第一次喝了10瓶,第二次3个空瓶换1瓶,可以换3瓶,还剩1个空瓶,第三次换回的3瓶汽水喝完后又能换1瓶,这样最后就能喝(10+3+1)=14瓶汽水,这还剩两个空瓶。”
此时,整个课堂陷入沉思。
突然,一个学生站起来:“一共能喝15瓶汽水!最后剩下的两个空瓶也能换一瓶!”
“三个空瓶换一瓶汽水,两个空瓶咋办?”其他同学异口同声反问道。
“先向店主借一瓶汽水,喝完后三个空瓶交给店主,不正好吗?”
我伸出大拇指赞扬道,“真是创造!妙!实在是妙!”,“你就是未来中国的商业奇才!”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教室里掌声如雷。其实,这就是学生们的生活实际,教师要顺着学生的思路,放开手脚让学生在民主、宽松、开放的氛围中大胆的想、说、做,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引导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参与探究数学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所以,我们在新课程实施教程中,不能按照自己的“教”的思路进行教学,而应按照学生“学”的思路教学,不能把课堂教学变成“教案剧”的演出。而是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心创设学习情境,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把课堂实施过程变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富有个性地学习,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学习的广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