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标下的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品质

来源 :中外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c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以来,传统的“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学生学习被动且负担过重,主体意识和参与能力不强,独创精神欠缺。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强调“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整合”、 “教学民主”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这一系列的要求,对教师在教学实施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挑战和期待。
  【关键词】新课标 学习习惯 学习品质 创新品质
  
  《化学新课标》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三维教学目标”,体现了全新的课程理念,特别强调学生获取化学知识、技能的“过程与方法”。因此,在化学教学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而且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材料,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品质。因此,高中化学新课标的实施,是改革的需要,是时代的要求。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笔者的粗浅体会: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
  学生自主学习是创造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至关重要。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他们都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每位学生都蕴藏着独立学习的巨大潜能。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性的学习品质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1.以人为本,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人的大脑就像一个沉睡的巨人,它比世界上最强大的电脑还要强几千倍。教师要相信学生的潜能,相信学生能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很大的可塑性,是不断变化发展与进步的个体。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做到尖子生吃饱,中后进生吃好,使全体学生自主参与,激励竞争,形成一个全班学生共同提高的统一整体。如:在每一节教学时,都预先准备一份学案,学案中所涉及的问题有深有浅,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学案中的题目。这样一来,使好、中、后进的学生都各有所得,全面发展。
  2.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创设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品质的基础。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从而发展思维。“只有在师生积极的互动作用中,才能产生作为一个完整现象的教学过程”。教师在课堂中始终要以学生为主体,甘愿做人梯,做幕后“导演”,把学生推向化学教学的舞台。
  3.善于运用言行表情,鼓励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学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参与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中要善于运用言行表情,一个善意的眼神,一句赞许的话语,一番精彩的开场白,都能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获得终身受用的化学基础能力和创造才能。另外,在平时的课堂中,还时常用赞许的话语鼓励学生,增进与学生的感情,使每位学生时刻感觉到自己是课堂中的主人。
  4.课堂中设计多种参与方式,培养严谨的科学学习习惯
  笔者在课堂中十分注重学生的自主参与,通过独立学习、小组讨论、集体评议、师生交流等多种教学手段,使自己发挥组织者、指导者的作用,多让学生各抒已见,多听学生意见,与学生配合,达成思维共振与感情共鸣,努力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学习的机会。
  二、化学教学方法的改变
  新课标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尽可能为学生留有发展的余地,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需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和智能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营造学生参与探究的空间,为学生参与教学创造时机和条件。进行师生易位,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新课标的一个教学特点。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教学。只有参与的机会多了,才能增强主人翁意识。如:在实验课上,让学生积极参与,可让学生上台做演示实验,教师则可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及时纠正错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如:在习题的教学中,也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掌握的方法和知识,帮助同学分析、答疑、解难,在参与教的过程中使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根据新课标的特点和要求,笔者在教学中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法,采取如下的教学方法:
  1.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古人说得好:“供人以鱼,只解一餐;授人以渔,终生受益。”笔者感悟到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应遵循“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原则,从听课、实验、观察、提问、记忆、总结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经常性地提醒学生听、看、记、问、想等,其目的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给学生主动探索、获取知识的方法。例如:在演示乙酸酯化反应的实验前,笔者精心设计了:①加药的顺序改变好不好?②装反应物的试管为什么要倾斜?③反应装置中,长导气管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不伸入碳酸钠溶液液面下?④浓硫酸在反应中起什么作用?⑤接受器试管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什么?⑥怎样用实验简要证明酯化反应中有水生成?⑦醇与羧酸酯化时,反应原理是什么等七个问题,这些问题能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并形成了层次性、递进性,使学生有思考的梯度。结果经过学生思考后,学生对酯化反应理解得很透彻。
  2.引导学生自我反省
  在教学中,笔者一直要求学生及时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反思,监控自己的学习行为。实践证明,学生每天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及时纠正自己学习中的问题,改进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能力,对提高教学效果非常有益。
  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探究
  为了开阔学生的思路,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自我获取知识,笔者常组织学生广泛地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推理、概括中自行得出结论。例如:学习氯气溶于水时,为了搞清氯水中存在的微粒,笔者设计了一个探究的实验:将新制的氯水分别加到下列溶液中:(1)紫色石蕊;(2)FeCl2溶液(3)Na2CO3溶液;(4)AgNO3溶液。观察有何变化,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首先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然后再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让学生各抒己见,相互启发,最后在广纳众议的基础上得出结论。这种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效果较好。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起着引导、指导、点拨、评价的主导作用。学生通过实验,亲自去发现问题,使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得到了培养;探究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了表达能力;归纳总结,促成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得到有效锻炼与提高。通过以上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等活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三、更新教育观念是21世纪教师的重任
  教师不是新课程的敌人,教师是新课程的培育者。没有教师就没有新课程。新课程也不是教师的敌人,新课程为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教师不是新课程的工具。教师必将与新课程同发展!健康的心理是二十一世纪教师之必需的,教师有责任向学生灌输平等意识。特别要尊重、赞赏每一位学生,倾听每一位学生的需要、欲望、情感、思想。
  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自我反思,明确学习目标;帮助学生搜寻并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发现学习内容的意义,营造并维持积极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评价学习结果和过程,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叶澜:《“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报告集》,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99
  3.刘学山:《新课改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初步探索》,2004
  4.李佳:化学教学与学业评价,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
  5.郭元祥:课程设计与学生生活的重建•课程研究[J], 2000
  6.袁振国:教育新理念[M],教育出版社,2002
  (作者单位:557600贵州省麻江县麻江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并非通过传授获得的,而是通过培养而逐步发展的。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探索解题过程,概括解题规律,注重“通法”,兼顾“巧法”阐述了数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问题。  【关键词】数学 解题能力 培养     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
期刊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可事实上,学生在生活中没有留心观察,是不易发现数学问题的,只有用数学的眼光观察,才能看到数学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教会学生用数学的观点去观察、分析现实生活,挖掘现实生活中蕴涵的数学信息,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熟视无睹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在教学数学时,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应让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它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那么,怎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抓住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发展学生思维  系统性、逻辑性是数学的主要特征之一。数学本身的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是很紧密的,各部分知识都不是
期刊
【摘 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新课程凸显出全新的课程理念,在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作为一线教师,应当迎着课程改革的浪潮,接受一次冲击和洗礼,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数学 教学反思     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不断对广大教师提出要求,从理念到行为不是自然而然的过程,教师要在新理念指导下重构教学实践与教学行为,促进自己
期刊
合作学习是指师生共同协作、共同参与、共同探究的学习方式。它主要在于分工合作,协同作战,用团队精神面对困难,用构建的群体力量战胜困难。在合作学习中,主要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等形式来展开,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到合作的作用,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意识、合作意识。  结合自己十几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笔者认为数学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合理分组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不断进步,加上社会环境的影响,给学校的教育带来了许多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学校的德育工作,学生出现理想淡漠,心灵脆弱,重利轻义,待人冷漠,缺乏真情和爱心,对集体的事漠不关心,处处以自我为中心,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缺乏社会责任感等等。面对当前农村学校德育低效的现状,面对学生品德滑坡的事实,面对学校德育环境的诸多变化,面对德育工作者们付出了辛勤努力却不能获得明显的预期效果的困惑,无一
期刊
小学数学教学要求学生对数学有一个较为全面的、客观的认识,培养学生愿意走近数学、了解数学、谈论数学,对数学现象保持一定的好奇心。教师要抓住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做到根据儿童自身的特点,采用形式多样学生乐于接受的教学方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能快乐学习。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把激发兴趣放在首位,使学生热爱数学,把激情融入数学学习之中。     一、创设生
期刊
教育的创新,是要有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意识、创新的观念,来自学习,来自实践。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实施素质教育,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作为教师,应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上下功夫,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着手:  一、树立创造信心和勇气  要使工作、学习获得成功,首要的是树立信心和勇气,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
期刊
数形结合,就是根据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既分析其代数意义,又揭示其几何直观,通过在一定条件下的相互转化,使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和谐地结合起来,并在解题实践中降低难度,起到解题利器的作用。  数形结合,主要指的是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数形结合就是把抽象的数学语言、数量关系与直观的几何图形、位置关系结合起来,通过“以形助数”、“以数解形”、“数形转换”,即通过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小学数学也要改革创新,这对新世纪的小学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迫切要求教师加强学习,不仅是学科知识方面的专家,还应是学科方面的专家,尽快提高专业化水平,更需要教师把握教育的真谛,了解儿童发展的规律、掌握现代教育。作为一线的教师,应利用生活经历和所学的专业知识,把新时代的儿童培养成为国家的新一代接班人。笔者认为要上好数学课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联系生活知识,解决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