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这几年以来,我国机器人领域的发展越来越先进,机器人不断朝着智能化和服务化的方向发展,受到了大众广泛的欢迎和热爱,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进行服务机器人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设计人员会根据机器人在娱乐、教育、陪护等不同的功能,对其进行拟人化的设计,使其在形态和交互方式等方面更加智能。本文首先阐述了拟人化设计的含义,然后论述了服务型机器人进行拟人化设计的意义和价值,进而分析了服务型机器人拟人化设计的相关要点以及拟人化特性在服务机器人设计中的具体运用,希望能给相关的设计服务型机器人的工作者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服务型机器人;拟人化设计;形态设计;交互设计
1 阐述拟人化设计的含义
所谓的拟人化,指的就是在非人类的身上,给予其具有人类相似的一些特性特点,例如人类的心理状况或是意向等,使其能够被当作和人类一样有生命有思想的生物。进一步简单的来说就是,将事物进行人格化。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就是,在对事物进行人格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非人类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推理,在进行推理的过程中,需要获取和激活一定的知识,然后将这些知识运用在已给定的目标身上。具体来说就是,在进行这个环节的过程中,可以将高度可访问的知识结构当成归纳和推理的一个前提,接着再将其合理地运用在一个非人类的目标身上。在对事物进行人格化的过程中,与人类有关的一些一般性的知识,是较为容易获取的,这是进行归纳推理的参考条件。所以,想要首先拟人化的设计,需要对引发性主体进行知识的启发。
2 将服务型机器人进行拟人化设计的价值
现如今,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机器人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不同的领域范围当中,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其具有不同的价值作用。在设计机器人的过程中,不一定要将其进行拟人化的设计,但是在一些运用领域中,尤其是在服务人类的运用领域当中,对机器人进行拟人化的设计,对于人类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第一,将服务型机器人拟人化设计具备了较高的实用性。人们所生活的场所和环境,都是根据人类特有的生理尺度来创造的,所以服务型机器人如果能够具备人类的一些结构特征,那么可以更好地和环境进行融合,也让人们的生活不会因为机器人而变得有所突兀。第二,站在情感和认知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将服务型机器人拟人化设计也有着非凡的意义。人们自打出生以来,就拥有了被外界物质所赋予独有的拟人化的倾向。人们的情感需要宣泄的时候,通常会将情感寄在不同的事物身上,将其当作人一样来对待。如果能够将服务型机器人进行拟人化的设计,赋予机器人以人的情感和意识,那么有利于人类和机器人建立更加亲近的关系。
3 服务型机器人拟人化设计的相关要点分析
3.1 要求机器人形态和其智能化功能相统一
在设计服务型机器人的过程中,要想有效实现拟人化的设计,就必须保证机器人的形态特征和它的智能化的各项功能、使用的方法相统一。和以前传统的产品相比较,对机器人进行拟人化的设计,使其具备和人相似的形态、交互行为等一些特点的时候,那么服务型机器人就具备了其存在新意义,这种机器人和人类一样,具备了“情感”和“认知”。但是,这也仅仅是在当前人工智能发展阶段的创造,要想让机器人和人们之间能够实现真正的沟通交流和理解,还需要奋斗很长的时间。因此,在对服务型机器人进行拟人化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机器人本身的形态和其智能功能实现相统一的状态,不能使其设计超过设计的本体。
3.2 要求保证机器人设计的安全性
在对服务型机器人进行拟人化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尤为注意设计的安全性问题。当人们和机器人具有一定接触的时候,其中已经存在了一些潜在性的危险,尤其是一些拟人化设计水平较高的机器人,其存在较为明显的动态结构特点,关节也比较多,在其和人类接触时容易产生一些危险。因此,在设计机器人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让机器人的结构变得简单化,尤其是不同组件之间的连接问题,要使其能够方便进行安装和拆卸,也方便对其进行日常的维护。在设计机器人形态的时候,要注意将关节部分完整的包裹起来,尽可能的使用曲面,面和面之间的过渡要保持圆润,尽可能不要使用有尖角或是有棱边的设计材料,容易造成一定的危害。在对服务型机器人进行拟人化的心理层面设计的时候,要让机器人尽可能地保持亲和的习性,不能使其出现具有不健康或是具有恐怖的形态。
4 拟人化特性在服务机器人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4.1 拟人化特性在服务机器人文化背景设计中的运用
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在东方和西方不同环境背景下,对服务型机器人的设计和使用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相关的机器人研究学者认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机器人的态度通常是刻意的保持距离和对立,从而来掩盖他们对技术的恐惧感,进而保存自己的尊严。但是东方的文化有所不同,当人们和机器人进行接触的过程中,其中涵盖了对技术的包容性。例如,在日本国家,其机器人发展水平和技术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很多日本人因为长期受到神道教万物皆有灵的理念的影响,另外,由于劳动人口数量的减少和老龄化问题的深化,很多人把服务型的机器人当成自己的朋友,和机器人有了更为亲密的接触。
4.2 拟人化特性在服务机器人形态设计中的运用
人类是一种特别的生物,人类的身体结构和其他的一些生物相比,具有很多生物没有的优势。人类通过双脚直立行走从而解放了双手,借助双手制造和使用工具,同时也让人的手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机器人存在的其中一个意义就是为人们完成不同程度的工作和任务,服务于人们。因此,在设计服务型机器人形态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使机器人模仿人类的身体结构,能够提高机器人服务的效率。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新的进步和创新。服务型机器人在我国运用的范围和领域也不断的扩大,为了提升其服务水平,需加强对机器人拟人化的设计。服务型机器人进行拟人化设计具有非常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求机器人形态和其智能化功能相统一,还要保证机器人设计的安全性,才能促进人类和机器人建立更加亲近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曹东溟,姜小慧,王健.为什么必须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研制动因解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33(07):41-45.
[2]周天策.服务机器人对女性“角色”替代的伦理风险分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7,34(06):65-70.
[3]高弋涵,蔡勇,王军锋,等.基于情感化交互的产品拟人设计研究[J].轻工科技,2015(02):115-117.
[4]彭瓊.人性化设计指导下的家用机器人设计探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02):151-153.
[5]李丁俊.外型、任务及文化对人与机器人交互的影响[D].北京:清华大学,2009.
[6][美]DonaldA.Norman;秋芳,程进三译.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关键词:服务型机器人;拟人化设计;形态设计;交互设计
1 阐述拟人化设计的含义
所谓的拟人化,指的就是在非人类的身上,给予其具有人类相似的一些特性特点,例如人类的心理状况或是意向等,使其能够被当作和人类一样有生命有思想的生物。进一步简单的来说就是,将事物进行人格化。站在心理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就是,在对事物进行人格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非人类进行一定的归纳和推理,在进行推理的过程中,需要获取和激活一定的知识,然后将这些知识运用在已给定的目标身上。具体来说就是,在进行这个环节的过程中,可以将高度可访问的知识结构当成归纳和推理的一个前提,接着再将其合理地运用在一个非人类的目标身上。在对事物进行人格化的过程中,与人类有关的一些一般性的知识,是较为容易获取的,这是进行归纳推理的参考条件。所以,想要首先拟人化的设计,需要对引发性主体进行知识的启发。
2 将服务型机器人进行拟人化设计的价值
现如今,伴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机器人已经被广泛地运用于不同的领域范围当中,在不同的应用场合其具有不同的价值作用。在设计机器人的过程中,不一定要将其进行拟人化的设计,但是在一些运用领域中,尤其是在服务人类的运用领域当中,对机器人进行拟人化的设计,对于人类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第一,将服务型机器人拟人化设计具备了较高的实用性。人们所生活的场所和环境,都是根据人类特有的生理尺度来创造的,所以服务型机器人如果能够具备人类的一些结构特征,那么可以更好地和环境进行融合,也让人们的生活不会因为机器人而变得有所突兀。第二,站在情感和认知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将服务型机器人拟人化设计也有着非凡的意义。人们自打出生以来,就拥有了被外界物质所赋予独有的拟人化的倾向。人们的情感需要宣泄的时候,通常会将情感寄在不同的事物身上,将其当作人一样来对待。如果能够将服务型机器人进行拟人化的设计,赋予机器人以人的情感和意识,那么有利于人类和机器人建立更加亲近的关系。
3 服务型机器人拟人化设计的相关要点分析
3.1 要求机器人形态和其智能化功能相统一
在设计服务型机器人的过程中,要想有效实现拟人化的设计,就必须保证机器人的形态特征和它的智能化的各项功能、使用的方法相统一。和以前传统的产品相比较,对机器人进行拟人化的设计,使其具备和人相似的形态、交互行为等一些特点的时候,那么服务型机器人就具备了其存在新意义,这种机器人和人类一样,具备了“情感”和“认知”。但是,这也仅仅是在当前人工智能发展阶段的创造,要想让机器人和人们之间能够实现真正的沟通交流和理解,还需要奋斗很长的时间。因此,在对服务型机器人进行拟人化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机器人本身的形态和其智能功能实现相统一的状态,不能使其设计超过设计的本体。
3.2 要求保证机器人设计的安全性
在对服务型机器人进行拟人化设计的过程中,还要尤为注意设计的安全性问题。当人们和机器人具有一定接触的时候,其中已经存在了一些潜在性的危险,尤其是一些拟人化设计水平较高的机器人,其存在较为明显的动态结构特点,关节也比较多,在其和人类接触时容易产生一些危险。因此,在设计机器人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地让机器人的结构变得简单化,尤其是不同组件之间的连接问题,要使其能够方便进行安装和拆卸,也方便对其进行日常的维护。在设计机器人形态的时候,要注意将关节部分完整的包裹起来,尽可能的使用曲面,面和面之间的过渡要保持圆润,尽可能不要使用有尖角或是有棱边的设计材料,容易造成一定的危害。在对服务型机器人进行拟人化的心理层面设计的时候,要让机器人尽可能地保持亲和的习性,不能使其出现具有不健康或是具有恐怖的形态。
4 拟人化特性在服务机器人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4.1 拟人化特性在服务机器人文化背景设计中的运用
受到不同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在东方和西方不同环境背景下,对服务型机器人的设计和使用方式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相关的机器人研究学者认为,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机器人的态度通常是刻意的保持距离和对立,从而来掩盖他们对技术的恐惧感,进而保存自己的尊严。但是东方的文化有所不同,当人们和机器人进行接触的过程中,其中涵盖了对技术的包容性。例如,在日本国家,其机器人发展水平和技术在世界上都是数一数二的,很多日本人因为长期受到神道教万物皆有灵的理念的影响,另外,由于劳动人口数量的减少和老龄化问题的深化,很多人把服务型的机器人当成自己的朋友,和机器人有了更为亲密的接触。
4.2 拟人化特性在服务机器人形态设计中的运用
人类是一种特别的生物,人类的身体结构和其他的一些生物相比,具有很多生物没有的优势。人类通过双脚直立行走从而解放了双手,借助双手制造和使用工具,同时也让人的手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机器人存在的其中一个意义就是为人们完成不同程度的工作和任务,服务于人们。因此,在设计服务型机器人形态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使机器人模仿人类的身体结构,能够提高机器人服务的效率。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我国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新的进步和创新。服务型机器人在我国运用的范围和领域也不断的扩大,为了提升其服务水平,需加强对机器人拟人化的设计。服务型机器人进行拟人化设计具有非常深远的价值和意义,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要求机器人形态和其智能化功能相统一,还要保证机器人设计的安全性,才能促进人类和机器人建立更加亲近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曹东溟,姜小慧,王健.为什么必须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研制动因解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7,33(07):41-45.
[2]周天策.服务机器人对女性“角色”替代的伦理风险分析[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7,34(06):65-70.
[3]高弋涵,蔡勇,王军锋,等.基于情感化交互的产品拟人设计研究[J].轻工科技,2015(02):115-117.
[4]彭瓊.人性化设计指导下的家用机器人设计探讨[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02):151-153.
[5]李丁俊.外型、任务及文化对人与机器人交互的影响[D].北京:清华大学,2009.
[6][美]DonaldA.Norman;秋芳,程进三译.情感化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