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这在东部地区表现最为充分。为缩小区域差距,惟一有效的选择是把各地区的发展纳入全国的发展规划总目标之下,充分利用四大地区之间的产业和地域联系,建立非均衡战略下的区域统筹协调机制,构建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体系。
增强区域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新区域政策体系。打破地区界限,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明确各区域的战略布局、功能定位、发展重点,确定各项政策的基本导向。
东部地区继续担负起追赶和跟踪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促进全国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维持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作用。兼顾各区域的利益,根据功能区划分来确定各地区的发展定位,通过各项措施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逐步缩小地区差距,达到各地区共同发展的目标。更加重视农村地区发展诉求,不断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城镇群将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户籍制度的根本变革和市场化的推进使得许多中等城市迅速成长为大城市。到2020年,我国100万人以上的城市数量将超过100座,50万人以上的城市数量将超过200座。各省将形成多个经济中心。这些中心有可能与行政中心出现偏离,在此趋势下,新的城镇群将不断涌现。它们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对“诸侯经济”形成冲击。
随着“十一五”和十七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逐步落实,中国区域发展进入到了一个黄金时期。但是广大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增长极数量依旧较少。
在新一轮区域发展增长点选择上,应加强经济带和增长极选择。中西部四条一级经济带,分别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南贵昆经济区和呼包——包兰——兰青经济带。西部大开发应以四条一级经济带为主要支撑点,培育西安、成都和重庆都市经济区作为西部参与全国和全球经济的主要网络节点;发展天山北麓经济带,使其成为西部经济的主要聚集地和增长极;扶持培育河南省中原城镇群和郑汴产业带成为两大增长极之一;推动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和边贸城市的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
中国对外开放的空间格局由沿海逐步扩大到沿江、沿边和广大内陆城市。目前,已基本形成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多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地区经济发展格局。该格局与周边地区区域集团化发生紧密的关联,逐步形成若干个次区域经济合作区。这其中包括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区,主要有中国的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及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蒙古;东南亚次区域经济区,主要有中国的华南、西南地区及东南亚诸国;中亚次区域经济区,主要有中国的新疆及西北地区和中亚诸国。
随着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出台,内地与香港在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和物流、金融、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合作方面更加紧密。同时,广东将引导省内企业投资港澳。加快广深港高速铁路、港珠澳大桥等跨境大型基建或前期工作。海峡西岸经济圈的规划及实施为大陆与台湾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进行了诸多探讨。
提高区域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规范性,需要加强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区域规划编制。编制和实施区域规划,有利于统筹兼顾,综合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进程。二是建立健全区域法律法规,进一步解决规划和政策有效实施的问题。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的各项规定,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制定不同区域的用地政策和环境保护措施,实行有区别的土地计划管理,为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
增强区域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探索新区域政策体系。打破地区界限,根据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明确各区域的战略布局、功能定位、发展重点,确定各项政策的基本导向。
东部地区继续担负起追赶和跟踪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促进全国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维持全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作用。兼顾各区域的利益,根据功能区划分来确定各地区的发展定位,通过各项措施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逐步缩小地区差距,达到各地区共同发展的目标。更加重视农村地区发展诉求,不断提高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城镇群将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户籍制度的根本变革和市场化的推进使得许多中等城市迅速成长为大城市。到2020年,我国100万人以上的城市数量将超过100座,50万人以上的城市数量将超过200座。各省将形成多个经济中心。这些中心有可能与行政中心出现偏离,在此趋势下,新的城镇群将不断涌现。它们将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并对“诸侯经济”形成冲击。
随着“十一五”和十七大区域发展战略的逐步落实,中国区域发展进入到了一个黄金时期。但是广大的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增长极数量依旧较少。
在新一轮区域发展增长点选择上,应加强经济带和增长极选择。中西部四条一级经济带,分别是西陇海——兰新经济带,长江上游成渝经济带,南贵昆经济区和呼包——包兰——兰青经济带。西部大开发应以四条一级经济带为主要支撑点,培育西安、成都和重庆都市经济区作为西部参与全国和全球经济的主要网络节点;发展天山北麓经济带,使其成为西部经济的主要聚集地和增长极;扶持培育河南省中原城镇群和郑汴产业带成为两大增长极之一;推动东北地区中心城市和边贸城市的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增长极。
中国对外开放的空间格局由沿海逐步扩大到沿江、沿边和广大内陆城市。目前,已基本形成一个全方位对外开放、多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地区经济发展格局。该格局与周边地区区域集团化发生紧密的关联,逐步形成若干个次区域经济合作区。这其中包括东北亚次区域经济区,主要有中国的华东、华北和东北地区及日本、韩国、朝鲜、俄罗斯、蒙古;东南亚次区域经济区,主要有中国的华南、西南地区及东南亚诸国;中亚次区域经济区,主要有中国的新疆及西北地区和中亚诸国。
随着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的出台,内地与香港在法律、会计等专业服务和物流、金融、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合作方面更加紧密。同时,广东将引导省内企业投资港澳。加快广深港高速铁路、港珠澳大桥等跨境大型基建或前期工作。海峡西岸经济圈的规划及实施为大陆与台湾在区域经济合作方面进行了诸多探讨。
提高区域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规范性,需要加强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区域规划编制。编制和实施区域规划,有利于统筹兼顾,综合协调,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的进程。二是建立健全区域法律法规,进一步解决规划和政策有效实施的问题。三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的各项规定,按照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要求,制定不同区域的用地政策和环境保护措施,实行有区别的土地计划管理,为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