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才:捧着一颗心来 不带半棵草去

来源 :晚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eym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阔别故土40多年,退休外交官朱敏才没想到还会重新踏上贵州的土地,对家乡既熟悉又陌生。老伴孙丽娜是中国第一批小学英语老师,在北京执教近40年,对贵州更是一无所知。
  “我就是要去贵州最需要老师的地方无偿支教。我是一名退休教师,只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为西部的孩子做点事。”孙丽娜说这话的时候距初到贵州已过去9年,两人足迹遍布望谟、贵阳、兴义、遵义等地,“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

老骥伏枥 志在山区


  72岁和61岁,这个年纪的老人,大多都徜徉在各大公园遛遛鸟、散散步,享受退休后的清闲生活。但是这对夫妇不同。
  朱敏才,原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现商務部)驻尼泊尔商务参赞;孙丽娜,拥有近40年教学经验的我国第一批小学英语教师。2005年退休之后,老两口没有选择北京的安逸生活,他们听说,当下的贵州山区,极度缺乏师资,学生们没有老师,没有课上。老两口坐不住了,决定离开北京,回到故乡贵州,走进大山里,开展支教活动。这一去,就是九年。
  孙丽娜清晰地记得,2005年5月28日,他们坐着火车来到贵阳。“只要有水、有电、有地方住,哪里需要我们都去,而且分文不取”。
  二老的话感动了社会热心人士。在他们的帮助下,最终确定了望谟县复兴镇第二小学,作为他们支教路的第一站。
  “我们想要打开山区孩子看世界的‘窗口’。”朱老师说。

生活艰苦 矢志不渝


  教学楼下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搁下一张双人床,靠墙三面再塞上衣柜、杂物柜、电脑桌和做饭的一应家什,只剩下一条窄窄的“几”字形通道……这是朱敏才和老伴孙丽娜在贵州山区遵义县龙坪镇中心小学的居室。
  朱敏才说:“现在,我们想的更多的是,要提高孩子们的素质,让他们学会倾听与沟通,学会交流。希望有一天他们走出去时,可以抬起头,带着自信展示自己。”在朱敏才所教授的六年级班级里,同学们手里拿着一张他绘制的“六何图”,六何分别指出是何人、何时、何地、何物、何如、何故。
  “您将记者在大学里学习的‘5W1H’新闻要素教给了贵州乡镇六年级的学生。”朱敏才说:“是的,这是国际通行的六个元素。用这六个元素引导孩子看待世界的方向,也是孩子好奇心的源头。从六个元素出发,帮助他们打开与人、与社会乃至与世界交流的大门。”
  “这些孩子很聪明,但是比较害羞,让他们开口比考试更重要。”在贵州九年的支教生活,朱敏才和夫人孙丽娜已经逐步将自己支教重点从一开始的让孩子们有老师上课,到努力提升孩子的自信,提高孩子倾听、交流的能力。

教坛一生 余热滚烫


  8年里,朱敏才和夫人孙丽娜辗转贵州省黔西南州、贵阳、遵义支教,望谟二小、尖山苗寨小学、世华小学、裕民小学和龙坪镇中心小学这些鲜为人知的学校名称,因为朱敏华而让更多的人知晓。
  条件最艰苦的是尖山苗寨小学,这个位于贵州兴义市马岭镇大蚌村群山之中的学校,是苗寨每户人家自己背石头建成,每次从学校到集镇补充物资,都要步行4小时左右。
  尖山小学除了朱敏才夫妇只有一个老师,因为他们夫妻的到来,学校在语文、数学、英文课程基础上,还给这些苗族孩子开设了品德课、音乐课、体育课等课程,夫妇两人分工协作,孙丽娜通过媒体为学校募捐物质、与其他学校建立联系,开展活动;喜欢摄影的朱敏才还担任起为寨子里的乡亲和学校摄影的任务。深处山区的学校,对外交流很少,当地的孩子大多惧怕陌生人,不愿意说话,朱敏才夫妇通过上课、游戏、对外活动让孩子们逐渐开朗、自信。尖山小学的孩子们学会了讲卫生、懂礼貌,学会唱汉语歌、跳舞,甚至深度地了解“世界”的含义。

  朱敏才录制的尖山小学视频里,孩子们面对镜头从最初的躲避、低头变成面对镜头嬉笑打闹,主动挥手说“Hi”、做鬼脸。
  9年支教经历,朱敏才、孙丽娜夫妇远离儿女、深受病痛折磨,厚厚的病历和检查化验单摞在一起近15厘米高。长期艰苦的生活条件,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再加上阴冷潮湿的气候,使得二老的身体情况一日不如一日。在2015年,孙丽娜老师的右眼已经近乎失明,左眼也仅仅剩下0.03的视力。为了预防病变,她身上所有的妇科器官都已经被摘除。而朱敏才老人,更是被医生警告,“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现在孙丽娜已停止上课,照顾朱敏才的生活,并想方设法为学校增添物资。
  “支教生活有苦有累有快乐,孩子的变化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当初我的一句提议成为他现在不愿意离开的理由,只要他每天能爬起来,我们就会教下去。”(来源:中国新闻网)
其他文献
贵州毕节民众接力守护“天渠”超60年  在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团结乡青林村悬崖峭壁上,有一条法郎渠。现在还经常可以看到自发巡逻的“守渠人”,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维护着这条法郎“天渠”,传承前辈们不怕苦不怕累的凿渠精神。20世纪50年代,为了解决喀斯特地貌留不住水,长期严重缺水的困境,青林村动员全民在悬崖峭壁凿渠,耗时5年才凿出法郎渠。法郎“天渠”建成后,青林村呈现出“果挂枝头粮满仓”的丰硕成果。近年来
期刊
中共中央總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作出重要指示。他指出,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对粮食安全还是始终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一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都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尚。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通过出台相关文件,开展“
期刊
事情已过去了几天,但成都市民赵女士仍然为自己当初的行为感到自责和愧疚。7月23日,突降暴雨,赵女士被大雨“拦截”在地铁口,一名环卫工人冒雨跑来,热情地将手中的雨伞和雨衣塞给大家,却被大家“拒收”。事实证明,环卫工人原本是好心送雨伞和雨衣,却被误认为是卖伞的。  “好心送雨伞被拒”,看似是偶然现象,实际却反映了一种社会问题。武汉某税务工作人员电话通知中奖的邹女士来领奖,却被怀疑是骗子;七旬老太不知钱
期刊
一组数据显现出惊人的浪费  中国粮油学会首席专家、中国粮油学会油脂分会名誉会长王瑞元说,在我国,餐馆、烧烤点、酒店、学校食堂、职工食堂等都是“浪费大户”。在这些地方,粮食、油料、蔬菜的进货量和消耗巨大,浪费数量同样巨大。据一项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这个数字接近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  从全球来看,食物浪费现象也十分严重。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显示,全球每年约1/3粮食被损耗和浪费
期刊
近日,桐梓县关工委组织四个检查验收组, 由桐梓县关工委主任任启文,县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刘爱萍、唐成海、令狐克平带队,深入全县 25 个乡镇(街道)开展 2020 年创建优质关工委達标验收和年度工作检查。  2020年,全县计划创建优质关工委 12 个,验收组深入乡镇后, 首先是听取乡镇关工委工作汇报,其次是围绕学习培训、机制建设、工作保障等七个方面查看资料,据实评分。同时对 2019 年已经达标验收
期刊
嫌儿媳妇太懒多说了几句,没想到人家抱着孩子、拉着老公一摔门,走了!最近几天,仝大爷两口子跟丢了魂儿似的,坐立不安。  “孩子从小就是我给看大的,几天看不见,我连觉都睡不着。”仝大妈跟老邻居说起5岁的大孙子,直抹眼泪。这几年家里添了孫子以后,儿子干脆带着媳妇孩子一起住了过来,老两口每天照看孙子、做饭、收拾屋子忙得没空歇脚,仝大妈的腰疼也越发严重;但好不容易清静下来,却失眠得了心病。思来想去,老两口做
期刊
他曾是全国重点高中校长,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专家,在全国教育界广获认可,年届花甲,马上就要退休。他却放弃百万年薪的邀请,从浙江杭州远赴贵州黔东南贫困地区,成为贵州一所民族中学的校长,开启了分文不取的支教生涯。  他被称为中国版“放牛班的春天”,而如今,63岁的他即将卸任。他说:“如果年轻一点,还想在贵州再做10年校长。”本科上线率从10%到79%,22000多名“寒门贵子”走出大山  在黔东南州
期刊
苏轼节俭自律  北宋大文豪苏轼(字东坡)非常注意节俭自律,极力反对奢侈。他认为奢侈腐化、大吃大喝不仅有害风气,也有害身体。他曾写过一篇《节饮食说》的小文,贴在自家墙上,时时警醒。他自己每顿饭只是一饭一菜。到了逢年过节改善生活,也只能饮一杯酒,吃一个荤菜。若来了客人,只许加两个菜,且只能少不能多。如果亲朋请他去做客,他也事先告知对方,不要铺张,不然他就拒绝入席。  一次,他的一位好友从远地回来,多年
期刊
策划/执行 晚 风  “长乐无极老复丁。”人生的每个阶段,都离不开各色各样玩具的陪伴,借以愉悦精神、增益智力、放松身心。  据统计,在北京、上海、云南、重庆、长春等地,均已出现“给老年人提供玩具”的场所,“老年玩具”更大范围地进驻养老机构及其它一些老年活动场所中。  今天,当1.8亿65岁及以上老人會聚为我们身边的“银发浪潮”,除了满足他们的物质诉求,精神诉求同样不容忽视,而玩具是满足精神需求的
期刊
笔者在农村长大,关于粮食的第一堂课,来自一位本家爷爷。小时候看他吃饭是一种享受,农家多是粗茶淡饭,但不管什么饭菜,他都能吃出“山珍海味”的感觉。临了,老人总会倒些白开水在菜盘子里,转一圈,一口闷掉,再打一个满意的饱嗝。以至于长大后每每听到“光盘”行动,脑海里总会浮现出那张和蔼的笑脸。当然也不总是和蔼,碰到小孩子不懂事糟蹋饭食,他会板起脸来,用一种威严的口气骂一句。他们那一代人是经历了漫长的物质匮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