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途见得最多的就是死尸,有单个的,也有成堆的,我们是看着沿途死尸为路标走到兰姆珈的,究竟死了多少人,没有具体的数字,不过我军进入丛林时,大概是两万多人,活着到达兰姆珈的只剩两千多了,真是九死一生!
1942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先后入侵菲律宾、泰国、马来亚、香港、印度尼西亚,目标直指缅甸:一方面企图切断中国最后一条对外交通运输线——滇缅公路;另一方面,也可直接威胁到英国的最大殖民地——印度。在此危急情势下,中英在已经达成四国同盟的基础上,另就共同防御滇缅公路达成协议。
于是,中国军队组成了一支10万人的出国作战部队——远征军,1942年2月相继入缅,并于3月上旬到达前线,开始进行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的第一阶段。因为是为争夺滇缅公路而战,亦称滇缅路之战。1942年4月,英军7000余人被困于仁安羌,远征军三十八师抽调装甲团,以不足1000之兵力,战胜日本第三十三师团。
但这一阶段还是以中英的失败告终。1942年5月,日本攻占缅甸密支那,进入云南,攻占腾冲等地,从此日军盘踞这些地形险要的地区,切断了美国对中国援助的滇缅公路。而远征军的一部分撤入滇西,另一部分则穿越野人山撤入印度。远征军出征时的10万大军,此时只剩了4万,修整之后,前者经重新组编成滇西远征军,后者经过训练、补员,改称中国驻印军。
现年94岁的王权裕老人,就是从野人山死里逃生的幸存者之一,见证和经历了所有的一切。笔者电话联系采访了这位穿越野人山的远征军老兵,老人思维敏捷,口齿伶俐,用一口流利的湖南话讲述着自己的抗日故事……
酷爱读书的黄埔士兵
王权裕于1916年出生在湖南湘乡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弟三人,排行第二。幼年启蒙于胜天村长塘湾的“九如学堂”,后转到何家蚌王氏宗祠的“涵养小学”,又到城江刘氏家族办的“纪纳学校”就读。高小毕业后,考上湘乡县“湘中”,因家里无钱供读,被迫辍学。虽身居陇亩,却念念不忘读书,农作之余总是卷不释手。
1933年,王权裕不甘蛰居乡下,赴省城长沙,考进“湖南第一纱厂”。在国家多事之秋、民族存亡之时,他毅然弃工从戒。从此,他开始了长达16年的军旅生涯。当兵期间,他仍不忘读书。白天操练,晚上坚持读夜校。因勤奋刻苦,学业大有长进,1936年考入南京“鞍工学校”。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王权裕所部调入上海江湾地区,与日军海军第三舰队作战。麈战三个多月后,被迫撤离上海。撤退时他不幸受伤,被送至浙江金华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当他听说江西南昌“黄埔军校战士干部训练总队”招生,便不顾伤势未愈,于同年年底,出院去南昌参加考试。当时招考者600名,他以优异成绩名列榜首。后又考入重庆“黄埔军官学校”第16期学员,两年后毕业。
穿越“死亡之地”野人山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战火危及东南亚各国。中国、印度、缅甸、美国、英国等国联合,成立东南亚盟军,共同抗击日军。从黄埔军校毕业后,王权裕分配到中国远征军22师独立炮兵营任排长,转战云南、缅甸。1942年3月,其所部在云南楚雄乘车入缅,作为预备队部署在平蛮纳。
先入缅甸的第200师正在同古正面阻击敌人,由于敌我装备悬殊,1942年4月下旬,同古失守,第200师师长戴安澜阵亡。第五军军直属部队由杜幸明率领朝缅甸西北方向穿越野人山向印度东北的利多集结。王权裕所在的第22师担任后卫,掩护撤退。适逢雨季,日军亦未追击,缅战至此告一段落。
1942年5月初,王权裕所在的第22师进入了死亡之地野人山,在进山之前只得将重武器和车辆辎重全部烧毁。野人山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里面山峦起伏、河道纵横,并无交通线路。当远征军进入野人山后,每天大雨滂沱,官兵却都无雨具:而且坡陡路滑,上山连攀带爬,下山连溜带滚;蚊虫猖獗,更有树上的蚂蝗不时掉在身上吸血。自烧毁辎重后,补给来源中断,虽有骡马驼运部分粮食和食品,但因行程缓慢,每天走不上几英里,日久时长,吃的问题越发严重。虽有电台在与印度的长官部联系,又因雨天昏暗、电闪雷鸣,部队穿插在深山密林,飞机无法空投。粮食断绝后,只能挖芭蕉根充饥。芭蕉根外形白嫩,吃起来却苦涩麻口,而且吃得进屙不出。宿营没有帐篷,只好用蕉叶搭棚,生火驱赶蚊虫。官兵们因整天行军苦累,营养不良,每天被雨淋得湿透,又受蚊虫叮咬,军中疟疾横行,无医药医治,途中经常有人倒毙路旁。
后在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大洛,用竹排载回了一千多斤稻谷,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幸盟军分机找到我军位置,投送粮食,才使残留的几千人免于饿死。而且遇到了山里的“野人”——男的不穿衣服,女的用一块布遮着下身,走路像猴子一样地跳,非常轻捷,他们种鸦片换钱。6月中旬,终于到达了印度东北部的利多,又坐了一晚的火车,到了兰姆珈营地。“沿途见得最多的就是死尸,有单个的,也有成堆的,我们是看着沿途死尸为路标走到兰姆珈的,究竟死了多少人,没有具体的数字,不过我军进入丛林时,大概是两万多人,活着到达兰姆珈的只剩两千多了,真是九死一生!这些葬身异国的白骨,都是远征的官兵,其中也有不少黄埔同学。”回忆起当年穿越野人山的情景,王权裕仍心酸不已。
1943年春,中、美、英合作主办了一个兰姆珈训练学校。学校除轮流训练中国驻印军官兵外,还将在中国境内受美械装备的十二个军的师团级干部空运来此学习。王权裕被安排在炮兵训练班和空中观测训练班。
1943年10月,王杈裕所在的驻印远征军出征缅北,开始了中国远征军的第二阶段作战,在滇西远征军收复松山、腾)中、龙陵等地后,于1945年1月27日与其在缅甸芒友会师,自此打开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
1942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先后入侵菲律宾、泰国、马来亚、香港、印度尼西亚,目标直指缅甸:一方面企图切断中国最后一条对外交通运输线——滇缅公路;另一方面,也可直接威胁到英国的最大殖民地——印度。在此危急情势下,中英在已经达成四国同盟的基础上,另就共同防御滇缅公路达成协议。
于是,中国军队组成了一支10万人的出国作战部队——远征军,1942年2月相继入缅,并于3月上旬到达前线,开始进行中国远征军赴缅作战的第一阶段。因为是为争夺滇缅公路而战,亦称滇缅路之战。1942年4月,英军7000余人被困于仁安羌,远征军三十八师抽调装甲团,以不足1000之兵力,战胜日本第三十三师团。
但这一阶段还是以中英的失败告终。1942年5月,日本攻占缅甸密支那,进入云南,攻占腾冲等地,从此日军盘踞这些地形险要的地区,切断了美国对中国援助的滇缅公路。而远征军的一部分撤入滇西,另一部分则穿越野人山撤入印度。远征军出征时的10万大军,此时只剩了4万,修整之后,前者经重新组编成滇西远征军,后者经过训练、补员,改称中国驻印军。
现年94岁的王权裕老人,就是从野人山死里逃生的幸存者之一,见证和经历了所有的一切。笔者电话联系采访了这位穿越野人山的远征军老兵,老人思维敏捷,口齿伶俐,用一口流利的湖南话讲述着自己的抗日故事……
酷爱读书的黄埔士兵
王权裕于1916年出生在湖南湘乡市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兄弟三人,排行第二。幼年启蒙于胜天村长塘湾的“九如学堂”,后转到何家蚌王氏宗祠的“涵养小学”,又到城江刘氏家族办的“纪纳学校”就读。高小毕业后,考上湘乡县“湘中”,因家里无钱供读,被迫辍学。虽身居陇亩,却念念不忘读书,农作之余总是卷不释手。
1933年,王权裕不甘蛰居乡下,赴省城长沙,考进“湖南第一纱厂”。在国家多事之秋、民族存亡之时,他毅然弃工从戒。从此,他开始了长达16年的军旅生涯。当兵期间,他仍不忘读书。白天操练,晚上坚持读夜校。因勤奋刻苦,学业大有长进,1936年考入南京“鞍工学校”。
1937年“淞沪会战”爆发后,王权裕所部调入上海江湾地区,与日军海军第三舰队作战。麈战三个多月后,被迫撤离上海。撤退时他不幸受伤,被送至浙江金华住院治疗。住院期间,当他听说江西南昌“黄埔军校战士干部训练总队”招生,便不顾伤势未愈,于同年年底,出院去南昌参加考试。当时招考者600名,他以优异成绩名列榜首。后又考入重庆“黄埔军官学校”第16期学员,两年后毕业。
穿越“死亡之地”野人山
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战火危及东南亚各国。中国、印度、缅甸、美国、英国等国联合,成立东南亚盟军,共同抗击日军。从黄埔军校毕业后,王权裕分配到中国远征军22师独立炮兵营任排长,转战云南、缅甸。1942年3月,其所部在云南楚雄乘车入缅,作为预备队部署在平蛮纳。
先入缅甸的第200师正在同古正面阻击敌人,由于敌我装备悬殊,1942年4月下旬,同古失守,第200师师长戴安澜阵亡。第五军军直属部队由杜幸明率领朝缅甸西北方向穿越野人山向印度东北的利多集结。王权裕所在的第22师担任后卫,掩护撤退。适逢雨季,日军亦未追击,缅战至此告一段落。
1942年5月初,王权裕所在的第22师进入了死亡之地野人山,在进山之前只得将重武器和车辆辎重全部烧毁。野人山是一片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里面山峦起伏、河道纵横,并无交通线路。当远征军进入野人山后,每天大雨滂沱,官兵却都无雨具:而且坡陡路滑,上山连攀带爬,下山连溜带滚;蚊虫猖獗,更有树上的蚂蝗不时掉在身上吸血。自烧毁辎重后,补给来源中断,虽有骡马驼运部分粮食和食品,但因行程缓慢,每天走不上几英里,日久时长,吃的问题越发严重。虽有电台在与印度的长官部联系,又因雨天昏暗、电闪雷鸣,部队穿插在深山密林,飞机无法空投。粮食断绝后,只能挖芭蕉根充饥。芭蕉根外形白嫩,吃起来却苦涩麻口,而且吃得进屙不出。宿营没有帐篷,只好用蕉叶搭棚,生火驱赶蚊虫。官兵们因整天行军苦累,营养不良,每天被雨淋得湿透,又受蚊虫叮咬,军中疟疾横行,无医药医治,途中经常有人倒毙路旁。
后在伊洛瓦底江上游的大洛,用竹排载回了一千多斤稻谷,但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幸盟军分机找到我军位置,投送粮食,才使残留的几千人免于饿死。而且遇到了山里的“野人”——男的不穿衣服,女的用一块布遮着下身,走路像猴子一样地跳,非常轻捷,他们种鸦片换钱。6月中旬,终于到达了印度东北部的利多,又坐了一晚的火车,到了兰姆珈营地。“沿途见得最多的就是死尸,有单个的,也有成堆的,我们是看着沿途死尸为路标走到兰姆珈的,究竟死了多少人,没有具体的数字,不过我军进入丛林时,大概是两万多人,活着到达兰姆珈的只剩两千多了,真是九死一生!这些葬身异国的白骨,都是远征的官兵,其中也有不少黄埔同学。”回忆起当年穿越野人山的情景,王权裕仍心酸不已。
1943年春,中、美、英合作主办了一个兰姆珈训练学校。学校除轮流训练中国驻印军官兵外,还将在中国境内受美械装备的十二个军的师团级干部空运来此学习。王权裕被安排在炮兵训练班和空中观测训练班。
1943年10月,王杈裕所在的驻印远征军出征缅北,开始了中国远征军的第二阶段作战,在滇西远征军收复松山、腾)中、龙陵等地后,于1945年1月27日与其在缅甸芒友会师,自此打开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滇缅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