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口述实录:高某/女/25岁
这是我第一次怀孕,到31周时去医院妇产科检查。B超提示胎儿为臀位,大夫说这样的胎位会造成难产,建议我经常做膝胸位运动,这有改变胎位的作用。婆婆知道后,说针灸可以解决的,劝我去医院做针灸。而我一直很忌讳针灸之类的治疗,但为了生产顺利,只有硬着头皮去了。医生知道我怕针之后,给我开了个处方:“艾卷悬灸至阴穴,有温热感觉为宜,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灸30分钟,以有胎动感为宜。”但见一位女医生点燃一支20厘米长的像烟一样的艾条,在离我小指头旁边两三厘米的地方慢慢熏着。开始没什么感觉,几分钟后我觉得小指头有点热,过了一会儿,感觉到两次轻轻的胎动。灸完一支后,医生教了我使用艾条的方法,让我自己回家每天早晚各灸一次。我依法而行,3天后再去医院复查B超,胎儿居然已经转成了头位。等到孕足月顺产时,胎儿是以左枕前娩出的。
口述实录:李某/女/33岁
几年前到外地出差,饮食方面不太注意,加之有一晚出门办事受了点凉,当晚就出现了腹痛腹泻。那时候也没当回事,吃了两粒黄连素就好了。然而,此后只要饮食稍不注意,尤其是吃生冷瓜果之类的东西多了,就会感到腹痛,大便稀溏。近两年来,只要稍微吃一点生冷食品就觉得腹痛,大便溏泻也加重了,每天要泻3次~4次,泻后腹痛就稍微缓解一点。胃口也不好,人没力气。经朋友介绍,便来到医院进行艾灸治疗。医生在病历卡上写道:“中医诊断:腹痛腹泻(脾气亏虚、寒湿阻滞型)。 治则温脾祛湿,补益脾气。艾灸取穴:神阙、中脘。艾灸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并禁食生冷之物。”医生做了一次艾灸之后,又给我带了一盒艾条回家,嘱咐我每天两次自己灸。我按医生的指导,自己灸了两个月后,腹痛腹泻症状明显好转,再继续灸两月,腹痛、大便稀溏的症状基本都消失了。医生说,以后只要每年春、夏两季各施灸30天,巩固疗效后就没问题了。
艾灸疗法是既古老又神奇的中医治病方法,药典《灵枢·官能》中早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医学入门》亦有“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的论述。《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生长,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作为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艾灸既可治疗疾病,又有预防保健作用,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病人有舒适感,因而广受欢迎。
临床最常用的灸法,是指以艾绒为材料,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也可在艾绒中掺入少量辛温香燥的药末,以加强治疗作用。因其制成形式及运用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艾条温和灸、艾炷化脓灸、艾炷非化脓灸以及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和温灸器灸等数种。该法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消肿散结以及回阳救逆等功效,且可用于保健。对慢性虚弱性病症和风、寒、湿邪为患的疾病,尤为适宜。
哪些病人不宜或应慎用艾灸治疗:
1. 证属阴虚阳亢、邪实内闭及热毒炽盛等患者,要慎用灸法;
2. 颜面五官、阴部、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宜直接灸;
3. 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艾灸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1.化脓灸在灸疮化脓期间,不宜从事体力劳动,注意休息,严防感染;
2.灸后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沿边缘刺破,排出积液,再涂以龙胆紫药水。若有继发感染,应及时找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Tips :
艾绒:艾叶是古代的一种香料,中医认为其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用传统工艺将艾叶制成粉末状,有一定弹性,名为艾绒。
艾条温和灸:用纸将艾绒卷成条状,离皮肤一段距离进行熏灸的治疗。
艾炷灸:将艾绒用传统工艺制成圆柱体,放在穴位上点燃,借助热量将药物渗透到体内的治疗方法,称为艾炷灸。
这是我第一次怀孕,到31周时去医院妇产科检查。B超提示胎儿为臀位,大夫说这样的胎位会造成难产,建议我经常做膝胸位运动,这有改变胎位的作用。婆婆知道后,说针灸可以解决的,劝我去医院做针灸。而我一直很忌讳针灸之类的治疗,但为了生产顺利,只有硬着头皮去了。医生知道我怕针之后,给我开了个处方:“艾卷悬灸至阴穴,有温热感觉为宜,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灸30分钟,以有胎动感为宜。”但见一位女医生点燃一支20厘米长的像烟一样的艾条,在离我小指头旁边两三厘米的地方慢慢熏着。开始没什么感觉,几分钟后我觉得小指头有点热,过了一会儿,感觉到两次轻轻的胎动。灸完一支后,医生教了我使用艾条的方法,让我自己回家每天早晚各灸一次。我依法而行,3天后再去医院复查B超,胎儿居然已经转成了头位。等到孕足月顺产时,胎儿是以左枕前娩出的。
口述实录:李某/女/33岁
几年前到外地出差,饮食方面不太注意,加之有一晚出门办事受了点凉,当晚就出现了腹痛腹泻。那时候也没当回事,吃了两粒黄连素就好了。然而,此后只要饮食稍不注意,尤其是吃生冷瓜果之类的东西多了,就会感到腹痛,大便稀溏。近两年来,只要稍微吃一点生冷食品就觉得腹痛,大便溏泻也加重了,每天要泻3次~4次,泻后腹痛就稍微缓解一点。胃口也不好,人没力气。经朋友介绍,便来到医院进行艾灸治疗。医生在病历卡上写道:“中医诊断:腹痛腹泻(脾气亏虚、寒湿阻滞型)。 治则温脾祛湿,补益脾气。艾灸取穴:神阙、中脘。艾灸每日2次,每次30分钟,并禁食生冷之物。”医生做了一次艾灸之后,又给我带了一盒艾条回家,嘱咐我每天两次自己灸。我按医生的指导,自己灸了两个月后,腹痛腹泻症状明显好转,再继续灸两月,腹痛、大便稀溏的症状基本都消失了。医生说,以后只要每年春、夏两季各施灸30天,巩固疗效后就没问题了。
艾灸疗法是既古老又神奇的中医治病方法,药典《灵枢·官能》中早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医学入门》亦有“凡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的论述。《扁鹊心书》中说:“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生长,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作为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艾灸既可治疗疾病,又有预防保健作用,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病人有舒适感,因而广受欢迎。
临床最常用的灸法,是指以艾绒为材料,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也可在艾绒中掺入少量辛温香燥的药末,以加强治疗作用。因其制成形式及运用方法的不同,又可分为艾条温和灸、艾炷化脓灸、艾炷非化脓灸以及隔姜灸、隔蒜灸、隔盐灸和温灸器灸等数种。该法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消肿散结以及回阳救逆等功效,且可用于保健。对慢性虚弱性病症和风、寒、湿邪为患的疾病,尤为适宜。
哪些病人不宜或应慎用艾灸治疗:
1. 证属阴虚阳亢、邪实内闭及热毒炽盛等患者,要慎用灸法;
2. 颜面五官、阴部、有大血管分布等部位,不宜直接灸;
3. 妊娠期妇女的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艾灸治疗后的注意事项:
1.化脓灸在灸疮化脓期间,不宜从事体力劳动,注意休息,严防感染;
2.灸后局部出现水泡,只要不擦破可任其自然吸收;若水泡过大,可用消毒针沿边缘刺破,排出积液,再涂以龙胆紫药水。若有继发感染,应及时找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Tips :
艾绒:艾叶是古代的一种香料,中医认为其有散寒止痛、温经止血的功效。用传统工艺将艾叶制成粉末状,有一定弹性,名为艾绒。
艾条温和灸:用纸将艾绒卷成条状,离皮肤一段距离进行熏灸的治疗。
艾炷灸:将艾绒用传统工艺制成圆柱体,放在穴位上点燃,借助热量将药物渗透到体内的治疗方法,称为艾炷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