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9年9月,一些战斗机飞行员在弗吉尼亚的阿灵顿举行了一次聚会。这似乎只是一次普通的聚会,与会者似乎也只是一些想恢复联络、叙叙旧的老人。他们畅谈往事,缅怀那些已离开人世的战友。然而,这次聚会却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50多年过去了,与会者终于可以不受官方约束,自由地谈论自己往昔的经历,讲述曾经的故事了!在朝鲜战争期间及其后的一段时间,这些飞行员曾驾驶北美F-86“佩刀”战斗机的侦察机型——R F-86执行过侦察任务。由于他们所执行过的任务刚刚解密,因此,他们终于从保密职责中解脱了出来,可以畅所欲言了。
RF-86初生
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唯一一支在朝鲜的战术侦察单位就是先后驻扎在大邱和金浦的第67战术侦察联队。该联队下辖3个中队:第12、第15和第45战术侦察中队。第15战术侦察中队装备有RF-80A侦察机,第45战术侦察中队装备有RF-51“野马”侦察机(后又装备了R F-80和F-80C侦察机),第12战术侦察中队则装备有RB—26“入侵者”侦察机。
朝鲜战争爆发伊始,第15战术侦察中队就装备了RF-80A侦察机。该中队的前身是驻扎在横田的第8战术侦察中队。1950年6月,该中队移驻板付并开始飞越北朝鲜上空。1951年3月,在转移至大邱之前,该中队的番号变更为第15战术侦察中队,隶属第67战术侦察联队,同年8月,又转驻首尔附近的金浦空军基地。
在R F-86诞生之前,洛克希德公司的R F-80A无疑是一款非常成功的侦察机。战争期间,飞行员们曾屡次驾驶该机独闯龙潭,执行过一些十分危险的任务。然而,随着战争的进行,该机飞行速度过慢的缺点开始逐渐显现。而与之相比,米格战斗机的爬升能力更好、速度更快、飞得更高;而前者只在转向范围和易操纵性方面稍占优势。最终,在平壤北部地区和米格走廊,RF-80侦察机只好成双成对地行动,而且每次行动还必须在第4战斗截击机联队的F-86战斗机和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第77中队的“流星”战斗机的掩护下进行。
总而言之,美军对R F-80侦察机的表现并不满意。他们急需一款能够独自深入至米格走廊执行任务的侦察机。
此时,刚服役仅两年的F-86战机开始逐渐进入了第15战术侦察中队的视野。然而,无论飞行员们怎么软磨硬泡,远东空军装备司令部就是不同意他们的F-86改装计划。无奈之下,第15战术侦察中队只能另谋出路。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他们在第4战斗截击机联队的仓库中无意中寻找了一样宝贝——一架F-86战斗机的机头。经过大伙儿的共同努力,第一架F-86侦察机终于面世了。从外观上来看,这架改装后的F-86变化并不大,只是机身侧面原本用来安装两挺机枪的位置上安装了一台K-20照相机,并通过一面呈45度角倾斜的镜子进行垂直拍摄。之后,初尝胜果的第15战术侦察中队又获准对第4战斗截击机联队的一架F-86A战斗机进行了类似的改装。RF-86侦察机就此诞生。
唯一的损失
R F-86侦察机于1951年底开始正式服役,而在其最为活跃的1952-1953年间,该机—直坚持不懈地在战场上执行任务。这一时期,美军仅损失了一架该型飞机。1952年6月27日,当第15战术侦察中队中队长杰克·威廉姆斯驾驶该机飞赴元山水力发电厂上空执行任务时,人机俱损。当时,其僚机飞行员克莱德·沃斯正在该地区上空巡逻,美国海军的一些“海盗”战斗机也正准备接替克莱德·沃斯继续巡逻。有人看到威廉姆斯的座椅弹射了出来,降落伞也随即打开了。但当人们找到他时,他已经死了。当天的作战军官是塞西尔·雷格斯比。他回忆说:“我们派了克莱德·沃斯为他护航,因为在前一天,我曾驾驶一架RF-86侦察机独自飞赴该地区进行侦察。当时,地面上的一挺重机枪朝着我猛烈开火。子弹在机身上下横飞,但我仍保持航向不变,只是不能确定是否已将照片拍了下来。因此,我们知道目标附近部署有防空火力,于是在第二天就派遣了两架飞机去执行任务。”这是杰克-威廉姆斯中校第一次驾驶R F-86侦察机执行任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克莱德·沃斯说:“他对任何无线电信号都没有答复。最后,火苗从驾驶舱后面的机身缝隙中窜了出来,其座机也迅速朝着我的座机翻转。当时,我正处在其机翼下方,不得不使劲压住操纵杆以便从其下方飞过去。不一会儿,他的座椅就弹射了出来,其座机则由于失控而栽向地面。我看到了他的降落伞并拍摄了一张倾斜照片。”同样来自第15战术侦察中队的杰克·格里菲斯也驾驶着一架F-80战斗机赶到了坠机地点上空并协助一架直升机取回了威廉姆斯的尸体。与威廉姆斯相比,吉姆·福斯迪克中尉的运气就好多了。当他驾驶一架R F-86侦察机在“米格走廊”执行任务时,也被地面炮火击中了。尽管机身侧翼受损,但他仍成功地驾机返回到基地。
屡次侵入中国领空
对于RF-86侦察机飞行员而言,许多任务都是例行的,但并非所有的任务都是如此。R F-86侦察机常常深入到中国-沈阳、哈尔滨等地上空进行侦察。侦察的目的就是要核实苏联是否在东北部署了伊尔28轰炸机。通常,派遣到鸭绿江以北地区上空的R F-86侦察机只能得到一架僚机的掩护,其余的大批战斗机则在鸭绿江上空与米格战斗机格斗。1952年,米尔·沃伊多维奇曾单枪匹马地侵入中国领空执行侦察任务:“我沿着鸭绿江朝哈尔滨方向飞去,然后再下降。当飞机接近沈阳时,我朝左下方望去,结果发现4架米格15战斗机正和我一起悄悄地飞行。我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心想,现在距离基地650多公里,油箱里的燃油也不多了,我已经被包围了。我至今都不明白,它们为什么没有对我发起攻击。我们就这样面面相觑。我没有轻举妄动。我紧紧地握住操纵杆。突然,它们下降了,随后在沈阳机场着陆。大约10分钟后,当我在沈阳上空转向时,我发现20余架飞机尾随我而来。我在沈阳上空调转机头,朝着南方的丹东飞去。我从后视镜中发现尾随而来的米格战斗机正朝着我猛烈射击。但与24架飞机进行近距离格斗的好处就是,仅有一架能够紧咬住你不放。我下降到100英尺(30米)高度,从丹东机场的停机坪上掠过。我看到一些中国战斗机飞行员正相互询问。我朝着黄海飞去。我知道,如果我被击落,美国海军会来救我的。我—飞过海岸线,米格战斗机就停止了追击。我重新爬升到高空并向金浦空军基地进行了呼叫。”后来,由于圆满完成了这次侦察任务,沃伊多维奇被授予了“优异服务十字勋章”。
在第15战术侦察中队服役期间,鲍勃·伯克哈特驾驶R F-86侦察机共执行过20次作战任务、驾驶R F-80侦察机共执行过80次作战任务。他曾驾驶机号为48-195的“佩刀”侦察机执行过数次任务; 其中一次就是飞赴丹东上空进行侦察,他回忆到:“我们与第4战斗机联队的飞机一起编队飞行。我的座机是四机编队中的3号机。上级命令我们爬升到28000或30000英尺(即8500米或9150米)高度,然后再下降到10000英尺(3050米)高度。护航战斗机仍停留在10000英尺高度,而我要继续下降进行拍照。然后,我就向左转,以最快的速度朝着海上飞去。接下来,我就再向南飞去。任务执行得很顺利,我们发现丹东机场上有89架米格战斗机。”
停战前的疯狂
1953年7月27日,交战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在签字和停火之前,第67战术侦察联队开始疯狂地进行侦察拍照,以期获得最大数量的照片情报。在停战协议签署前的最后一天,第15战术侦察中队的作战长官拉弗内·格里芬就驾机执行了一次侦察任务。侦察目标是鸭绿江以北、中国东北的吉林和哈尔滨。第4战斗机联队的一架战斗机担任其僚机,格里芬回忆到“飞到鸭绿江以北,天气变得晴朗起来。我看到了绵延数公里的长城。我们继续爬升,一直上升到45000英尺(13700米)高度。我的僚机很称职,我根本不需要往后看,也根本不需要寻找它;它始终都在我的视野内。但我知道,那个飞行员肯定花了很大的精力去警惕米格战斗机的出现。当时的导航系统很简单。我对吉林水力发电站进行了拍照,然后就向着哈尔滨地区的机场飞去。我们始终都没有看到米格战斗机,这让我感觉很不错。飞到哈尔滨机场上空时,我先后向左、向右侧翻,进行拍照;每次侧翻时,我都能看到半个机场,跑道在我的鼻子底下飞驰而去。随后,我就开始返航,感觉自己像个国王。直到对目标拍摄完毕,我们都没看到米格战斗机,也没看到敌军活动的任何迹象。我们又从鸭绿江上飞过,将两个副油箱抛在了朝鲜,接着爬升到47000英尺(14300米),因为我们必须要注意节省燃油了。”格里芬最终返回到了基地,但并非一帆风顺。由于严重缺氧,他感觉很不好。他明智地使用了急救瓶并下降到了16000英尺(4900米)高度,这样一来他就安然无恙了。格里芬驾驶单发飞机实现了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深入中国领空最远的一次飞行。在7月27日零时到来之前,美军迫切需要对发电厂,水坝及其他战略战术目标进行拍照。在最后一天,上级命令飞行员们去寻找一切可以拍照的目标,因为这是最后的机会了。
RF-86初生
朝鲜战争期间,美军唯一一支在朝鲜的战术侦察单位就是先后驻扎在大邱和金浦的第67战术侦察联队。该联队下辖3个中队:第12、第15和第45战术侦察中队。第15战术侦察中队装备有RF-80A侦察机,第45战术侦察中队装备有RF-51“野马”侦察机(后又装备了R F-80和F-80C侦察机),第12战术侦察中队则装备有RB—26“入侵者”侦察机。
朝鲜战争爆发伊始,第15战术侦察中队就装备了RF-80A侦察机。该中队的前身是驻扎在横田的第8战术侦察中队。1950年6月,该中队移驻板付并开始飞越北朝鲜上空。1951年3月,在转移至大邱之前,该中队的番号变更为第15战术侦察中队,隶属第67战术侦察联队,同年8月,又转驻首尔附近的金浦空军基地。
在R F-86诞生之前,洛克希德公司的R F-80A无疑是一款非常成功的侦察机。战争期间,飞行员们曾屡次驾驶该机独闯龙潭,执行过一些十分危险的任务。然而,随着战争的进行,该机飞行速度过慢的缺点开始逐渐显现。而与之相比,米格战斗机的爬升能力更好、速度更快、飞得更高;而前者只在转向范围和易操纵性方面稍占优势。最终,在平壤北部地区和米格走廊,RF-80侦察机只好成双成对地行动,而且每次行动还必须在第4战斗截击机联队的F-86战斗机和澳大利亚皇家空军第77中队的“流星”战斗机的掩护下进行。
总而言之,美军对R F-80侦察机的表现并不满意。他们急需一款能够独自深入至米格走廊执行任务的侦察机。
此时,刚服役仅两年的F-86战机开始逐渐进入了第15战术侦察中队的视野。然而,无论飞行员们怎么软磨硬泡,远东空军装备司令部就是不同意他们的F-86改装计划。无奈之下,第15战术侦察中队只能另谋出路。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他们在第4战斗截击机联队的仓库中无意中寻找了一样宝贝——一架F-86战斗机的机头。经过大伙儿的共同努力,第一架F-86侦察机终于面世了。从外观上来看,这架改装后的F-86变化并不大,只是机身侧面原本用来安装两挺机枪的位置上安装了一台K-20照相机,并通过一面呈45度角倾斜的镜子进行垂直拍摄。之后,初尝胜果的第15战术侦察中队又获准对第4战斗截击机联队的一架F-86A战斗机进行了类似的改装。RF-86侦察机就此诞生。
唯一的损失
R F-86侦察机于1951年底开始正式服役,而在其最为活跃的1952-1953年间,该机—直坚持不懈地在战场上执行任务。这一时期,美军仅损失了一架该型飞机。1952年6月27日,当第15战术侦察中队中队长杰克·威廉姆斯驾驶该机飞赴元山水力发电厂上空执行任务时,人机俱损。当时,其僚机飞行员克莱德·沃斯正在该地区上空巡逻,美国海军的一些“海盗”战斗机也正准备接替克莱德·沃斯继续巡逻。有人看到威廉姆斯的座椅弹射了出来,降落伞也随即打开了。但当人们找到他时,他已经死了。当天的作战军官是塞西尔·雷格斯比。他回忆说:“我们派了克莱德·沃斯为他护航,因为在前一天,我曾驾驶一架RF-86侦察机独自飞赴该地区进行侦察。当时,地面上的一挺重机枪朝着我猛烈开火。子弹在机身上下横飞,但我仍保持航向不变,只是不能确定是否已将照片拍了下来。因此,我们知道目标附近部署有防空火力,于是在第二天就派遣了两架飞机去执行任务。”这是杰克-威廉姆斯中校第一次驾驶R F-86侦察机执行任务,同时也是最后一次。克莱德·沃斯说:“他对任何无线电信号都没有答复。最后,火苗从驾驶舱后面的机身缝隙中窜了出来,其座机也迅速朝着我的座机翻转。当时,我正处在其机翼下方,不得不使劲压住操纵杆以便从其下方飞过去。不一会儿,他的座椅就弹射了出来,其座机则由于失控而栽向地面。我看到了他的降落伞并拍摄了一张倾斜照片。”同样来自第15战术侦察中队的杰克·格里菲斯也驾驶着一架F-80战斗机赶到了坠机地点上空并协助一架直升机取回了威廉姆斯的尸体。与威廉姆斯相比,吉姆·福斯迪克中尉的运气就好多了。当他驾驶一架R F-86侦察机在“米格走廊”执行任务时,也被地面炮火击中了。尽管机身侧翼受损,但他仍成功地驾机返回到基地。
屡次侵入中国领空
对于RF-86侦察机飞行员而言,许多任务都是例行的,但并非所有的任务都是如此。R F-86侦察机常常深入到中国-沈阳、哈尔滨等地上空进行侦察。侦察的目的就是要核实苏联是否在东北部署了伊尔28轰炸机。通常,派遣到鸭绿江以北地区上空的R F-86侦察机只能得到一架僚机的掩护,其余的大批战斗机则在鸭绿江上空与米格战斗机格斗。1952年,米尔·沃伊多维奇曾单枪匹马地侵入中国领空执行侦察任务:“我沿着鸭绿江朝哈尔滨方向飞去,然后再下降。当飞机接近沈阳时,我朝左下方望去,结果发现4架米格15战斗机正和我一起悄悄地飞行。我简直无法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心想,现在距离基地650多公里,油箱里的燃油也不多了,我已经被包围了。我至今都不明白,它们为什么没有对我发起攻击。我们就这样面面相觑。我没有轻举妄动。我紧紧地握住操纵杆。突然,它们下降了,随后在沈阳机场着陆。大约10分钟后,当我在沈阳上空转向时,我发现20余架飞机尾随我而来。我在沈阳上空调转机头,朝着南方的丹东飞去。我从后视镜中发现尾随而来的米格战斗机正朝着我猛烈射击。但与24架飞机进行近距离格斗的好处就是,仅有一架能够紧咬住你不放。我下降到100英尺(30米)高度,从丹东机场的停机坪上掠过。我看到一些中国战斗机飞行员正相互询问。我朝着黄海飞去。我知道,如果我被击落,美国海军会来救我的。我—飞过海岸线,米格战斗机就停止了追击。我重新爬升到高空并向金浦空军基地进行了呼叫。”后来,由于圆满完成了这次侦察任务,沃伊多维奇被授予了“优异服务十字勋章”。
在第15战术侦察中队服役期间,鲍勃·伯克哈特驾驶R F-86侦察机共执行过20次作战任务、驾驶R F-80侦察机共执行过80次作战任务。他曾驾驶机号为48-195的“佩刀”侦察机执行过数次任务; 其中一次就是飞赴丹东上空进行侦察,他回忆到:“我们与第4战斗机联队的飞机一起编队飞行。我的座机是四机编队中的3号机。上级命令我们爬升到28000或30000英尺(即8500米或9150米)高度,然后再下降到10000英尺(3050米)高度。护航战斗机仍停留在10000英尺高度,而我要继续下降进行拍照。然后,我就向左转,以最快的速度朝着海上飞去。接下来,我就再向南飞去。任务执行得很顺利,我们发现丹东机场上有89架米格战斗机。”
停战前的疯狂
1953年7月27日,交战双方签署了停战协议。在签字和停火之前,第67战术侦察联队开始疯狂地进行侦察拍照,以期获得最大数量的照片情报。在停战协议签署前的最后一天,第15战术侦察中队的作战长官拉弗内·格里芬就驾机执行了一次侦察任务。侦察目标是鸭绿江以北、中国东北的吉林和哈尔滨。第4战斗机联队的一架战斗机担任其僚机,格里芬回忆到“飞到鸭绿江以北,天气变得晴朗起来。我看到了绵延数公里的长城。我们继续爬升,一直上升到45000英尺(13700米)高度。我的僚机很称职,我根本不需要往后看,也根本不需要寻找它;它始终都在我的视野内。但我知道,那个飞行员肯定花了很大的精力去警惕米格战斗机的出现。当时的导航系统很简单。我对吉林水力发电站进行了拍照,然后就向着哈尔滨地区的机场飞去。我们始终都没有看到米格战斗机,这让我感觉很不错。飞到哈尔滨机场上空时,我先后向左、向右侧翻,进行拍照;每次侧翻时,我都能看到半个机场,跑道在我的鼻子底下飞驰而去。随后,我就开始返航,感觉自己像个国王。直到对目标拍摄完毕,我们都没看到米格战斗机,也没看到敌军活动的任何迹象。我们又从鸭绿江上飞过,将两个副油箱抛在了朝鲜,接着爬升到47000英尺(14300米),因为我们必须要注意节省燃油了。”格里芬最终返回到了基地,但并非一帆风顺。由于严重缺氧,他感觉很不好。他明智地使用了急救瓶并下降到了16000英尺(4900米)高度,这样一来他就安然无恙了。格里芬驾驶单发飞机实现了朝鲜战争期间美军深入中国领空最远的一次飞行。在7月27日零时到来之前,美军迫切需要对发电厂,水坝及其他战略战术目标进行拍照。在最后一天,上级命令飞行员们去寻找一切可以拍照的目标,因为这是最后的机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