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21世纪是海洋世纪,作为崛起中的大国,中国海上力量的发展引起了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强烈关注。由于太平洋越来越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和支点,因此美国的关注不仅有着为“中国威胁论”造辨的舆论需求,更有判断中国战略意图,了解中国真实实力的国家战略需求,由美国陆军战略研究协会的两位战略专家联合撰写的这份报告就是这一需求的体现。该报告在渲染“中国威胁论”同时,将重点集中在研究中国海上力量真实实力,判断战略意图方面。尽管其中诸多谬误,但仍有一定参考价值。本刊特刊发此报告译文,并非同意其观点,亦非证实其内容,仅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本文编辑过程中有删节,标题和节标题为编者所加。
解放军反介入战略——翻版前苏联纵深防御?
两位美国专家在报告中提出,中国现阶段的海军战略——反介入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前苏联纵深防御战略的影响。他们认为,有效覆盖海上航道的监视系统是防御敌人从海上接近中国的纵深防御战略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
搜索并定位公海上的舰船非常困难,而且舰船是移动的,必须不断更新监视情况,才能确定移动舰船的方位。此外,监视系统还必须能够识别军舰。前苏联建立的综合监视系统由无线电测向、电子“间谍船”以及卫星组成。值得注意的是,监视卫星都在低地球轨道上运行,可以相对较快的经过受监视地区上空。
前苏联纵深防御系统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能够发射远程反舰导弹的岸基远程飞机。“逆火”轰炸机就是一种武器平台。前苏联的战术是对每个敌航母战斗群出动两个机群(约46架飞机),以确保有足够的轰炸机突防成功。这种饱和打击战术迫使美国海军开发了著名的“宙斯盾”防空系统。中国没有任何可以与“逆火”轰炸机相媲美的战机,性能最接近的是FB-7战斗轰炸机和轰-6改进型,它们的航程都比“逆火”短,而且也不能挂载远程巡航导弹。这样看来,中国纵深防御战略并不是特别完善。
前苏联纵深防御系统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利用潜艇锁定目标,这与二战时期德军u艇作用类似:岸上指挥部利用监视信息,指挥u艇行动。这种古老的作战理论的前苏联版本是:利用核潜艇,尤其是配备有大量导弹的核潜艇拦截航母战斗群。解放军海军采用的就是这一作战方式。但是,由于其柴电潜艇没有持久力,所以与核潜艇相比,它们更依赖相对更精确的监视系统来定位目标。
前苏联认识到了其水面战舰的弱点——美国潜艇与航母战斗群都可以在苏联军舰巡航导弹射程外对其发动进攻。所以,苏联将其水面战舰部署在海岸附近,既可用来反击敌方空袭,又可充当纵深防御的最后一道防线。解放军海军的水面战舰有着同样的弱点,因此可能会运用与前苏联相同的解决方案:将水面战舰部署在海岸附近。对于解放军海军而言,这就意味着水面舰艇会呆在第一岛链内部,充当最后一道防线,或搜索敌军潜艇,或打击台湾海军(如果作战想定包括攻击台湾)。
前苏联发展的作战模式与解放军海军采用的作战模式是大陆战略中的一个典型:更倾向于预防来自海上的攻击,而不是将海洋作为进攻通道。
第三个驱动器:台湾
美军这两位专家认为,台湾问题对于中国国防战略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首先,台湾是太平洋上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因此素有中国“七省之藩篱”、“东南之锁钥”之称。中国可以从这里突破西太平洋岛链的封锁,进入广阔太平洋,这里也是攻防兼备的战略要塞与海上屏障。如果台湾独立,中国不仅会失去天然的海上国防纵深,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外贸与运输航线将会彻底暴露,中国将永远被困在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西侧。
简言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思考中,如果台湾与大陆统一,那么它就是中国大陆海上防御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台湾独立,那么中国进入公海的航道就会受到限制,除此之外,它还会成为敌对势力攻打中国的基地。
按照两位美军专家的观点,在对台作战假想中,解放军重点关注的是两个方面:大量巡航导弹;从俄罗斯采购高性能的战术飞机。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承:巡航导弹将打击台湾指控能力,摧毁其空中力量,而战术飞机将通过夺取并维持台海或台湾制空权,来扩大导弹攻击所取得战果。夺取台海制空权是收复台湾的先决条件。
从表面上看,解放军海军在收复台湾的作战中作用不大,但是海军担负着夺取制空权后护送陆军穿越海峡的重大任务,还要与台湾海军在海上交战,或将其封锁在基地内。两栖登陆是海军发展的驱动器之一,因此两栖战舰的数量不断稳定增长。解放军海军还能够支配中国规模可观的现代化商船队,并且能够动员渔船队。
但对于解放军海军而言,最重要且最困难的任务是阻止美国海军介入。这意味着解放军必须阻止或击败美军航母战斗群可能采取的行动,使其远离大陆以及台海战场。这是解放军海军发展的重要驱动器,符合解放军强调的“重点打击”理论。
纵深防御系统的岸基空中组成部分包括解放军空军与海军航空兵部队。公开资料显示,解放军空军挂载反舰导弹的轰炸机机群由轰-6H组成。美国学者坎·艾伦表示,自2002年前后起,这些飞机就开始进行反舰攻击训练。解放军空军还拥有FB-7战斗轰炸机以及新组建的俄制苏-30M KK多用途战斗机,能够承担反舰任务。海军航空兵部队能够发射巡航导弹的机群包括轰炸机、FB-7战斗轰炸机以及苏-30MKK。总而言之,解放军空军与海军航空部队能调遣数个可挂载巡航导弹的机群,攻击接近中国海岸的敌舰。假设每两个机群负责攻击一个肮母战斗群,解放军显然有能力同时攻击多个航母战斗群。但是,这些战机没有挂载远程空射巡航导弹,无法做到“防区外打击”,其本身易遭美海军防空系统的攻击。
很显然,解放军将其潜艇部队视为其纵深防御战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对美国海军而言(对于任何海军都是如此),定位低噪声的现代潜艇非常困难,所以,解放军将其重点放在潜艇部队上是非常明智的。这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了最佳的效果。在1995-2005年的十年间,解放军海军共采购了数十艘新潜艇,但其中核潜艇很少,所以这支水下舰队在持久力和速度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虽然如此,在当今世界,它还是一支力量非常强大的部队,预计,它还将继续增加更多的核潜艇。
在具体部署上,潜艇部队可能会驻守在距离中国海岸数百海里的地方,负责执行海上封锁任务,这样它们就可以在敌军舰载飞机大量介入台海之前,集中打击航空载台。一旦其有了对航母的准确定位,集中起来的大量潜艇就会对美军构成巨大威慑,增加美军指挥官做出“在中国潜艇撤离前,远离封锁区”的决定的几率。假设有3~4艘美国航母介入,那么,解放军海军将需要至少部署18~24艘潜艇。而其维持这种态势的能力则取决于潜艇返回母港的频率及其由驻守地到母 港所需时间。粗略计算,假设解放军海军需要在可承受的基础上,减少驻地潜艇的数量,那么其至少需要有60艘现代化潜艇执行反航母任务。换句话说,如果解放军海军想要更自信的执行其“反介入”战略,那么有关解放军海军将继续成长为一支现代化潜艇部队的设想就是合乎情理的。
中国可能为纵深防御系统增添了一个新内容——这一新内容具有中国特色,充分利用了解放军最有效的能力之一——弹道导弹——攻击运动中的水面舰船。从传统上来看,弹道导弹并不适合用于攻击海上舰船:舰船是移动的,弹道导弹发射后,其弹道目标并不会随着目标的移动而发生变化。但是,如果为其配备导引头,导引头会在弹头朝目标地区下落时被激活,之后引导导弹攻击移动舰船。虽然这有些难度,但并不是不可攻克的技术难关:依靠精确监视与导弹弹头机动技术,就能够降低弹头进入大气层的再入速度,这样导引头不就会被再入速度产生的热量摧毁。
海军规模,国家意图的指示器
两位美军专家认为,规模是在评估一支海军力量能力时的最明显的指示器,也是最有可能表明国家意图的指示器:国家将多少财力投入在海军力量上?这不一定是衡量国家交战状态或中国可能拥有的海军力量的必要标准。但是,现有的海军资源确实是中国将海军视为其在危机中的治国工具倾向的一个有力指示器。
水面舰艇部队 水面舰艇构成了古老、最明显的、最易受到攻击的海上作战单位。解放军海军的水面舰艇部队处于其现代化进程的最前沿。美军专家认为,这些90年代的建造项目属于试探性项目——尝试对国处建造或至少是国外设计的武器、传感器、指挥与控制以及推进系统进行不同组合。
自2000年至今,每年都有新舰船下水。这反映出了中国船舶工业的自信。新世纪的前5年,已经下水了三个级别的驱逐舰,一个级别的护卫舰。它们装备着到目前为止中国下水舰艇中最先进的防空系统。旅洋Ⅰ级、旅洋Ⅱ级以及泸州级驱逐舰将首次为中国海军提供区域防空作战能力。目前,哪一级舰艇将成为解放军海军主力舰艇,每一级的建造数量还不得而知。中国的护卫舰部队的主力是江凯级护卫舰。很显然,它是江卫级护卫舰的较大型版本,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是后者的船体与上层建筑采用了隐身设计。另外,该级护卫舰还有一个不太引人注意,却仍属于舰艇重大进步的方面:江凯级护卫舰的大体积,将为武器与传感器系统提供更平稳的运载平台,它是一种能够经受的住远洋风浪的舰艇。
自2000年至今,中国海军还获得了多艘两栖战舰艇。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末,解放军海军列装了一种排水量在18000~25000吨之间的一种较大型两栖舰艇。这艘舰艇在外形上与美国的“圣·安东尼奥”号两牺船坞登陆舰相似。这是中国第一艘拥有西方意义上的力量投射能力的舰艇。
解放军海军的水雷战力量仍然有限,只有一艘专用布雷舰以及一支由苏联设计的过时扫雷艇组成的部队。然而,解放军海军肯定没有忽视这一作战领域,它已经获得了水雷战技术,并对此进行了训练。水雷战在解放军海军任何有关台湾想定的行动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对中国海军未来发展计划的讨论,经常提到组建蓝水海军或力量投射的问题。这两方面的发展都取决于后勤支持。因此,解放军海军武器中的能够运载人员补给的舰艇和已经列装的两栖作战舰艇,是能够表明中国海军雄心的重要指示器。2005年前,解放军海军仅拥有几艘这种舰艇。然而,中国于2005年建造并下水了新的海上补给舰——千岛湖级舰队再补给舰,排水量更大。如果中国的三大舰队增加两艘或更多更大排水量的海上补给舰,解放军远程力量部署的能力就将得到提高。
潜艇部队 中国正在建造并部署新一级的攻击核潜艇。尽管该级核潜艇已较为现代化,但其同苏联于上世纪90年代所设计的Ⅴ-Ⅲ攻击核潜艇仍比较相似。
中国已经拥有了强大的柴电潜艇舰队。大规模自主建造的宋级潜艇的进展情况良好。目前,至少有多艘宋级潜艇已经列装或正在建造。该级潜艇起初暴露了中国在设计、建造先进潜艇能力方面的严重不足,但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宋级潜艇也成为了21世纪前30年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本土制造柴电潜艇的选择。
中国也从俄罗斯购买了多艘基洛级潜艇。2004年夏,中国新一代柴电潜艇揭开了其神秘面纱。它可能是宋级潜艇的后继型,不过考虑到该级潜艇相对较小以及缺乏主要后继产品,因此其很可能是一种实验艇。
中国还没有将不依赖空气的推进设备(AIP)加装到其常规潜艇上。尽管AIP技术还没有得到彻底证实,但中国似乎要等到其他国家在AIP工程上取得进一步发展后再决定是否装备。
2016-2017
美军专家认为,目前,解放军海军正在处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差不多所有现代化军队中都存在这样的情况)。这些短缺是因急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及解放军海军装备技术含量的增长而产生的。新一代海军官兵必须具备维护及操作复杂电子及机械系统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解放军海军意识到个人教育及训练的重要性后,便对所有人员进行了系统化训练。这些领域的改进始于10年前,而且在未来10年肯定还会继续进行下去。换句话说,2016-2017年间的解放军海军人员将受到更好的教育、接受更彻底的训练。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发展不直接挑战任何特定的对手,而是作为特殊战略演习方案中,表达国家意向的一种有效手段。以下三个演习方案是中国海军未来十年计划中最有可能考虑的,因此也最具预示性:台湾、东海以及马六甲海峡。
台海方向美军专家认为,台湾是中国首要的地缘关注对象。在未来台海可能爆发的战争中,解放军海军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部署潜艇达到孤立战场的目的,预防或至少延缓其他国家海军力量的介入(当美国介入台海的情况下,澳大利亚海军以及日本海自可能会增援)。美国的这种干涉肯定会伴有航母及其他水面舰;其有效干涉则需要这些舰船进入台湾海港,或者接近距离该岛200海里的水域。部署在台湾北部、东部以及东南部的20~30艘中国潜艇,肯定会让美国及其他海军指挥官慎重对待。
如果中国能够保持12艘潜艇在东海驻扎一个月,那么在面对美国海军的情况下,不安的台北“政府”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去决定,从本质上讲谈判比战斗更可取。美国也没有理由指望中国会动摇其所声明的“通过武力来防止台湾独立”的解决办法。因此,解放军海军将来仍会是压制台湾的主要工具,除非台湾统一,解放军海军的这一任务才有可能结束。
东海方向 东海是中国的前沿阵地。也是一个与日本发生主权争论的地方。中日两国间主权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钓鱼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上。与可能从这个荒芜之地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相比, 更为重要的却是中国及日本两国的民族自尊。钓鱼岛可能会成为日本海自与解放军海军之间引发海上冲突的原因。华盛顿几位资深分析家通过其最近的一份研究得出了“不太可能会发生这种冲突”的结论。尽管如此,中日两国间任何突发无意识的事件都有扩大为严重冲突的危险,而一旦暴发冲突,根据同日本之间的《联合防御条约》,美国很有可能会加入进来。
中国尚未采取加强其对钓鱼岛或东海海底天然气所有权的军事威慑行动。天然气的所有权问题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储量可能多达2000亿桶石油及7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截止到2006年夏,中日双方共举行了6次部长会议,试图外交解决东海资源争论。
解放军海军为更好应对日本海自所做的改进,将会成为其未来十年现代化项目的动力。即使保持中等的发展速度,2016-17年时的中国海军也有能力在东海开始军事行动,那时他们有被普遍接受的战术学说、协同训练和演习的水面及空中部队以及使用综合系统的军队与海岸站之间的有效通信。中国花重资进行的潜艇现代化项目,将使得东海被划分成潜艇行动区域,其每次巡逻都有至少24艘装备潜射巡航导弹的潜艇参加。
马六甲海峡胡锦涛主席在2004年的一次谈话中提到了中国的“马六甲海峡难题”。他谈到了诸如“海盗”问题,也提到了美国“封锁”中国海上能源进口的可能性——中国80%的能源都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因为马六甲和新加坡海峡沟通了中国南海与印度洋,胡锦涛主席有理由关注这一地区。
中国表示对整个中国南海——包括水域及岛屿在内——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南海既有其现实价值,也有其潜在价值(渔业、石油以及天然气田、民族自豪感),最重要的是,与其它的海域相比,越来越多的海上运输贸易需要经过这一地区。
然而,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经过再三审视。首先,虽然中国南海北部与南部都开采出了石油与天然气,但是中部地区还尚未开采,或者这一地区根本就没有蕴藏量。2005年,北京签署了一项有关中菲越联合勘探南海石油的协议,这大大减少了围绕这一地区的主权纠纷问题。然而,中国并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放弃其主权声明的意愿。
哪些对中国南海内外海上运输线(SLOC)的威胁,可能会引起这些声称拥有南海主权的国家出动海上力量?事实上,现有的威胁都属于非政府行为——海盗以及跨国犯罪、恐怖主义以及环境恶化。在未来十年里,这些问题可能会变得更严重,但是,这些问题最好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没有迹象显示,在未来十年中保护海上航道的国际性合作会有突破性进展。自由而安全的海上航道会使所有相关国家受益。然而,很明显,如果美国与正在崛起的中国之间爆发真正的争端,将会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
如果北京认为解放军海军必须有能力保卫中国南海海上运输线及马六甲海峡,那么,因为其目前尚未具备这种能力,所以将为此投入极为庞大的物力与人力资源。解放军海军需要将其拥有高级战舰的数量增加到至少目前数量的三倍。为了给水面战舰提供支持,补给舰的数量也应该增加到目前的两倍。潜艇舰队也将不得不将现代化潜艇的数量增加到当前的三倍。最重要的是为了给在距离母港1000海里以外行动的水面战舰特遣部队提供支持,解放军海军将不得不增加其航空能力。这不仅需要其在难以防守的中国南海与或海外建造基地,还需要其建立有效的防御系统——该防御系统不但能够保护这些基地,还能为这些基地实施进攻性行动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
但是有两个反对北京做出远洋行动与建立基地的决定的因素。首先,尽管中国对能源的需要不断增加,其对国外资源的依赖也逐渐增强,但是,目前中国从海上航道进口到国内的能源仅占其全部能源需求的10%。此外,因为北京在能源管道及可替代性能源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所以,在未来的十年中,这一百分可能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而不是上升。第二,美军有能力应对解放军海军。
■2008年中国国防白皮书:海军
海军是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军种,是海上作战行动的主体力量,担负着保卫国家海上方向安全领海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等任务。海军主要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航空兵、陆战队、岸防部队等兵种组成。
体制编制
海军平时实行作战指挥与建设管理台一的领导体制,由海军机关,舰队,试验基地、院校、装备研究院等构成。海军下辖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舰队。北海舰队机关位于山东青岛,东海舰队机关位于浙江宁波,南海舰队机关位于广东湛江。舰队下辖舰队航空兵,保障基地、舰艇支队、水警区,航空兵师和陆战旅等部队。海军编有海军指挥学院,海军工程大学、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海军潜艇学院、海军兵种指挥学院,海军飞行学院、海军蚌埠士官学校等B所院校。
海军潜艇部队装备战略导弹核潜艇,攻击核潜艇和常规动力潜艇,编有潜艇基地,潜艇支队。水面舰艇部队主要装备驱逐舰,护卫舰、导弹艇,扫雷舰、登陆舰和勤务舰船等,编有驱逐舰、快艇,登陆舰,作战支援舰支队和水警区。航空兵部队主要装备歼击机,歼轰机,轰炸机,侦察机、巡逻机和直升机等,编有航空兵师。陆战队主要由陆战兵、两栖装甲兵、炮兵,工程兵和两栖侦察兵等构成,编有陆战旅。岸防部队主要由岸舰导弹、高射炮兵、海岸炮兵等组成,编有岸导团、高炮团等。
部队建设
海军按照近海防御战略的要求,坚持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深化训练内容和组训方式改革创新,突出海上一体化联合作战训练,增强在近海遂行海上战役的综合作战能力和核反击能力。科学组织战役训练、战术训练。专业技术训练和共同科目训练,重点抓好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要素集成训练,探索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训练方法。重视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积极参加双边、多边联合演练。
发展新型武器装备,优化装备结构。建造新型国产潜艇驱逐舰、护卫舰和飞机,初步形成以第二代装备为主体、第三代装备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潜艇部队具备水下反舰、反潜、布雷和一定的核反击能力。水面舰艇部队形成了以新型导弹驱逐舰、护卫舰为代表的水面打击力量,具备海上侦察、反舰、反潜、防空、布雷等作战能力。航空兵部队形成了以对海攻击飞机为代表的空中打击力量、具备侦察、反舰、反潜、防空作战能力。陆战队形成了以两栖装甲车为代表的两栖作战力量,具备两栖作战能力。岸防部队形成了以新型岸舰导弹为代表的岸防力量,具备海岸防御作战能力。
优化后勤保障体系,提高海上综合保障能力。以增强后勤综合保障能力为牵引,初步构建以岸基为基础、海上为重点,岸海一体的后勤保障体系。加强舰艇基地,停泊补给点、码头和机场建设,基本形成与武器装备发展相协调、与战时保障任务相适应的岸基保障体系。陆续装备新型大型综合补给舰,卫生舰船和救护直升机,成功研发多型海上保障装备和多项关键技术,海上保障力量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提高海军官兵能力素质,培养合格军事人才。实行生长指挥军官学历教育合训、任职教育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军官任职培训体系。突出海军职业特色,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围绕提高军官任职能力,完善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扩大士官培训规模,培养技术复杂岗位的中高级士官。
■东海油气田问题
春晓油气田,是中国在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开发的一个大型油气田,位于浙江宁波东南约350公里,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达700亿立方米以上,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投资建设。
自1974年起中国即开始在东海进行石油、天然气勘测,并发现了多个油田。1995年,新星公司在春晓地区试钻探成功。由于中海油对于中国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有专营权,所以此后该地区的油田建设转由中海油负责,新星公司也于2000年被中海油收购。
2003年5月 日本提出,由于春晓气田距离日中中间线仅5公里,因此在该地区的大规模开采会导致吸聚效应,由此日方利益会受到损害,因此日本抗议中国的单方面行动,要求中国停止开发。中国方面则并不承认“日中中间线”的合法性,指两国专属经济区的分界线应处于冲绳海槽。8月19日,中海油、中石化、壳牌公司、优尼科石油公司等五家石油企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包括春跷气田在内的西湖凹陷作业合同,宣布联合开发东海油气资源。
2004年6月 日本外相川口顺子提出中日应合法开发东海资源,7月,日本派出测量船在中间线日方一侧探测资源。8月,韩国现代重工业株式会社开始为该项目铺设管道,全长470公里。2005年2月,日本再次敦促中国停止该项目,遭到中国明确拒绝。4月,日本政府批准民间企业前往东海开采石油。
2005年10月春晓油气田建成,日处理天然气910万立方米,现时主要供宁波市区使用,将来扩产后,该气田所产天然气将延伸至上海等地使用。
2008年6月1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宣布中日两国就东海油气田问题达成原则共识除在东海选择一个区块进行共同开发外,日本企业还将依据中国法律参与合作开发春晓油气田。
解放军反介入战略——翻版前苏联纵深防御?
两位美国专家在报告中提出,中国现阶段的海军战略——反介入战略——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受到前苏联纵深防御战略的影响。他们认为,有效覆盖海上航道的监视系统是防御敌人从海上接近中国的纵深防御战略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条件。
搜索并定位公海上的舰船非常困难,而且舰船是移动的,必须不断更新监视情况,才能确定移动舰船的方位。此外,监视系统还必须能够识别军舰。前苏联建立的综合监视系统由无线电测向、电子“间谍船”以及卫星组成。值得注意的是,监视卫星都在低地球轨道上运行,可以相对较快的经过受监视地区上空。
前苏联纵深防御系统的第二个组成部分是能够发射远程反舰导弹的岸基远程飞机。“逆火”轰炸机就是一种武器平台。前苏联的战术是对每个敌航母战斗群出动两个机群(约46架飞机),以确保有足够的轰炸机突防成功。这种饱和打击战术迫使美国海军开发了著名的“宙斯盾”防空系统。中国没有任何可以与“逆火”轰炸机相媲美的战机,性能最接近的是FB-7战斗轰炸机和轰-6改进型,它们的航程都比“逆火”短,而且也不能挂载远程巡航导弹。这样看来,中国纵深防御战略并不是特别完善。
前苏联纵深防御系统的第三个组成部分是利用潜艇锁定目标,这与二战时期德军u艇作用类似:岸上指挥部利用监视信息,指挥u艇行动。这种古老的作战理论的前苏联版本是:利用核潜艇,尤其是配备有大量导弹的核潜艇拦截航母战斗群。解放军海军采用的就是这一作战方式。但是,由于其柴电潜艇没有持久力,所以与核潜艇相比,它们更依赖相对更精确的监视系统来定位目标。
前苏联认识到了其水面战舰的弱点——美国潜艇与航母战斗群都可以在苏联军舰巡航导弹射程外对其发动进攻。所以,苏联将其水面战舰部署在海岸附近,既可用来反击敌方空袭,又可充当纵深防御的最后一道防线。解放军海军的水面战舰有着同样的弱点,因此可能会运用与前苏联相同的解决方案:将水面战舰部署在海岸附近。对于解放军海军而言,这就意味着水面舰艇会呆在第一岛链内部,充当最后一道防线,或搜索敌军潜艇,或打击台湾海军(如果作战想定包括攻击台湾)。
前苏联发展的作战模式与解放军海军采用的作战模式是大陆战略中的一个典型:更倾向于预防来自海上的攻击,而不是将海洋作为进攻通道。
第三个驱动器:台湾
美军这两位专家认为,台湾问题对于中国国防战略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
首先,台湾是太平洋上的一个重要交通枢纽,因此素有中国“七省之藩篱”、“东南之锁钥”之称。中国可以从这里突破西太平洋岛链的封锁,进入广阔太平洋,这里也是攻防兼备的战略要塞与海上屏障。如果台湾独立,中国不仅会失去天然的海上国防纵深,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外贸与运输航线将会彻底暴露,中国将永远被困在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西侧。
简言之,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思考中,如果台湾与大陆统一,那么它就是中国大陆海上防御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果台湾独立,那么中国进入公海的航道就会受到限制,除此之外,它还会成为敌对势力攻打中国的基地。
按照两位美军专家的观点,在对台作战假想中,解放军重点关注的是两个方面:大量巡航导弹;从俄罗斯采购高性能的战术飞机。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承:巡航导弹将打击台湾指控能力,摧毁其空中力量,而战术飞机将通过夺取并维持台海或台湾制空权,来扩大导弹攻击所取得战果。夺取台海制空权是收复台湾的先决条件。
从表面上看,解放军海军在收复台湾的作战中作用不大,但是海军担负着夺取制空权后护送陆军穿越海峡的重大任务,还要与台湾海军在海上交战,或将其封锁在基地内。两栖登陆是海军发展的驱动器之一,因此两栖战舰的数量不断稳定增长。解放军海军还能够支配中国规模可观的现代化商船队,并且能够动员渔船队。
但对于解放军海军而言,最重要且最困难的任务是阻止美国海军介入。这意味着解放军必须阻止或击败美军航母战斗群可能采取的行动,使其远离大陆以及台海战场。这是解放军海军发展的重要驱动器,符合解放军强调的“重点打击”理论。
纵深防御系统的岸基空中组成部分包括解放军空军与海军航空兵部队。公开资料显示,解放军空军挂载反舰导弹的轰炸机机群由轰-6H组成。美国学者坎·艾伦表示,自2002年前后起,这些飞机就开始进行反舰攻击训练。解放军空军还拥有FB-7战斗轰炸机以及新组建的俄制苏-30M KK多用途战斗机,能够承担反舰任务。海军航空兵部队能够发射巡航导弹的机群包括轰炸机、FB-7战斗轰炸机以及苏-30MKK。总而言之,解放军空军与海军航空部队能调遣数个可挂载巡航导弹的机群,攻击接近中国海岸的敌舰。假设每两个机群负责攻击一个肮母战斗群,解放军显然有能力同时攻击多个航母战斗群。但是,这些战机没有挂载远程空射巡航导弹,无法做到“防区外打击”,其本身易遭美海军防空系统的攻击。
很显然,解放军将其潜艇部队视为其纵深防御战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对美国海军而言(对于任何海军都是如此),定位低噪声的现代潜艇非常困难,所以,解放军将其重点放在潜艇部队上是非常明智的。这是以最小的代价,获得了最佳的效果。在1995-2005年的十年间,解放军海军共采购了数十艘新潜艇,但其中核潜艇很少,所以这支水下舰队在持久力和速度上有着很大的局限性。虽然如此,在当今世界,它还是一支力量非常强大的部队,预计,它还将继续增加更多的核潜艇。
在具体部署上,潜艇部队可能会驻守在距离中国海岸数百海里的地方,负责执行海上封锁任务,这样它们就可以在敌军舰载飞机大量介入台海之前,集中打击航空载台。一旦其有了对航母的准确定位,集中起来的大量潜艇就会对美军构成巨大威慑,增加美军指挥官做出“在中国潜艇撤离前,远离封锁区”的决定的几率。假设有3~4艘美国航母介入,那么,解放军海军将需要至少部署18~24艘潜艇。而其维持这种态势的能力则取决于潜艇返回母港的频率及其由驻守地到母 港所需时间。粗略计算,假设解放军海军需要在可承受的基础上,减少驻地潜艇的数量,那么其至少需要有60艘现代化潜艇执行反航母任务。换句话说,如果解放军海军想要更自信的执行其“反介入”战略,那么有关解放军海军将继续成长为一支现代化潜艇部队的设想就是合乎情理的。
中国可能为纵深防御系统增添了一个新内容——这一新内容具有中国特色,充分利用了解放军最有效的能力之一——弹道导弹——攻击运动中的水面舰船。从传统上来看,弹道导弹并不适合用于攻击海上舰船:舰船是移动的,弹道导弹发射后,其弹道目标并不会随着目标的移动而发生变化。但是,如果为其配备导引头,导引头会在弹头朝目标地区下落时被激活,之后引导导弹攻击移动舰船。虽然这有些难度,但并不是不可攻克的技术难关:依靠精确监视与导弹弹头机动技术,就能够降低弹头进入大气层的再入速度,这样导引头不就会被再入速度产生的热量摧毁。
海军规模,国家意图的指示器
两位美军专家认为,规模是在评估一支海军力量能力时的最明显的指示器,也是最有可能表明国家意图的指示器:国家将多少财力投入在海军力量上?这不一定是衡量国家交战状态或中国可能拥有的海军力量的必要标准。但是,现有的海军资源确实是中国将海军视为其在危机中的治国工具倾向的一个有力指示器。
水面舰艇部队 水面舰艇构成了古老、最明显的、最易受到攻击的海上作战单位。解放军海军的水面舰艇部队处于其现代化进程的最前沿。美军专家认为,这些90年代的建造项目属于试探性项目——尝试对国处建造或至少是国外设计的武器、传感器、指挥与控制以及推进系统进行不同组合。
自2000年至今,每年都有新舰船下水。这反映出了中国船舶工业的自信。新世纪的前5年,已经下水了三个级别的驱逐舰,一个级别的护卫舰。它们装备着到目前为止中国下水舰艇中最先进的防空系统。旅洋Ⅰ级、旅洋Ⅱ级以及泸州级驱逐舰将首次为中国海军提供区域防空作战能力。目前,哪一级舰艇将成为解放军海军主力舰艇,每一级的建造数量还不得而知。中国的护卫舰部队的主力是江凯级护卫舰。很显然,它是江卫级护卫舰的较大型版本,两者之间最大的不同是后者的船体与上层建筑采用了隐身设计。另外,该级护卫舰还有一个不太引人注意,却仍属于舰艇重大进步的方面:江凯级护卫舰的大体积,将为武器与传感器系统提供更平稳的运载平台,它是一种能够经受的住远洋风浪的舰艇。
自2000年至今,中国海军还获得了多艘两栖战舰艇。值得注意的是,2006年末,解放军海军列装了一种排水量在18000~25000吨之间的一种较大型两栖舰艇。这艘舰艇在外形上与美国的“圣·安东尼奥”号两牺船坞登陆舰相似。这是中国第一艘拥有西方意义上的力量投射能力的舰艇。
解放军海军的水雷战力量仍然有限,只有一艘专用布雷舰以及一支由苏联设计的过时扫雷艇组成的部队。然而,解放军海军肯定没有忽视这一作战领域,它已经获得了水雷战技术,并对此进行了训练。水雷战在解放军海军任何有关台湾想定的行动中,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对中国海军未来发展计划的讨论,经常提到组建蓝水海军或力量投射的问题。这两方面的发展都取决于后勤支持。因此,解放军海军武器中的能够运载人员补给的舰艇和已经列装的两栖作战舰艇,是能够表明中国海军雄心的重要指示器。2005年前,解放军海军仅拥有几艘这种舰艇。然而,中国于2005年建造并下水了新的海上补给舰——千岛湖级舰队再补给舰,排水量更大。如果中国的三大舰队增加两艘或更多更大排水量的海上补给舰,解放军远程力量部署的能力就将得到提高。
潜艇部队 中国正在建造并部署新一级的攻击核潜艇。尽管该级核潜艇已较为现代化,但其同苏联于上世纪90年代所设计的Ⅴ-Ⅲ攻击核潜艇仍比较相似。
中国已经拥有了强大的柴电潜艇舰队。大规模自主建造的宋级潜艇的进展情况良好。目前,至少有多艘宋级潜艇已经列装或正在建造。该级潜艇起初暴露了中国在设计、建造先进潜艇能力方面的严重不足,但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很好的解决,宋级潜艇也成为了21世纪前30年里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本土制造柴电潜艇的选择。
中国也从俄罗斯购买了多艘基洛级潜艇。2004年夏,中国新一代柴电潜艇揭开了其神秘面纱。它可能是宋级潜艇的后继型,不过考虑到该级潜艇相对较小以及缺乏主要后继产品,因此其很可能是一种实验艇。
中国还没有将不依赖空气的推进设备(AIP)加装到其常规潜艇上。尽管AIP技术还没有得到彻底证实,但中国似乎要等到其他国家在AIP工程上取得进一步发展后再决定是否装备。
2016-2017
美军专家认为,目前,解放军海军正在处理人员短缺的问题(差不多所有现代化军队中都存在这样的情况)。这些短缺是因急速发展的中国经济及解放军海军装备技术含量的增长而产生的。新一代海军官兵必须具备维护及操作复杂电子及机械系统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解放军海军意识到个人教育及训练的重要性后,便对所有人员进行了系统化训练。这些领域的改进始于10年前,而且在未来10年肯定还会继续进行下去。换句话说,2016-2017年间的解放军海军人员将受到更好的教育、接受更彻底的训练。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发展不直接挑战任何特定的对手,而是作为特殊战略演习方案中,表达国家意向的一种有效手段。以下三个演习方案是中国海军未来十年计划中最有可能考虑的,因此也最具预示性:台湾、东海以及马六甲海峡。
台海方向美军专家认为,台湾是中国首要的地缘关注对象。在未来台海可能爆发的战争中,解放军海军最重要的任务是通过部署潜艇达到孤立战场的目的,预防或至少延缓其他国家海军力量的介入(当美国介入台海的情况下,澳大利亚海军以及日本海自可能会增援)。美国的这种干涉肯定会伴有航母及其他水面舰;其有效干涉则需要这些舰船进入台湾海港,或者接近距离该岛200海里的水域。部署在台湾北部、东部以及东南部的20~30艘中国潜艇,肯定会让美国及其他海军指挥官慎重对待。
如果中国能够保持12艘潜艇在东海驻扎一个月,那么在面对美国海军的情况下,不安的台北“政府”就会有足够的时间去决定,从本质上讲谈判比战斗更可取。美国也没有理由指望中国会动摇其所声明的“通过武力来防止台湾独立”的解决办法。因此,解放军海军将来仍会是压制台湾的主要工具,除非台湾统一,解放军海军的这一任务才有可能结束。
东海方向 东海是中国的前沿阵地。也是一个与日本发生主权争论的地方。中日两国间主权的争论主要集中在钓鱼岛(日本称其为尖阁列岛)上。与可能从这个荒芜之地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相比, 更为重要的却是中国及日本两国的民族自尊。钓鱼岛可能会成为日本海自与解放军海军之间引发海上冲突的原因。华盛顿几位资深分析家通过其最近的一份研究得出了“不太可能会发生这种冲突”的结论。尽管如此,中日两国间任何突发无意识的事件都有扩大为严重冲突的危险,而一旦暴发冲突,根据同日本之间的《联合防御条约》,美国很有可能会加入进来。
中国尚未采取加强其对钓鱼岛或东海海底天然气所有权的军事威慑行动。天然气的所有权问题具有重大的经济意义(储量可能多达2000亿桶石油及7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截止到2006年夏,中日双方共举行了6次部长会议,试图外交解决东海资源争论。
解放军海军为更好应对日本海自所做的改进,将会成为其未来十年现代化项目的动力。即使保持中等的发展速度,2016-17年时的中国海军也有能力在东海开始军事行动,那时他们有被普遍接受的战术学说、协同训练和演习的水面及空中部队以及使用综合系统的军队与海岸站之间的有效通信。中国花重资进行的潜艇现代化项目,将使得东海被划分成潜艇行动区域,其每次巡逻都有至少24艘装备潜射巡航导弹的潜艇参加。
马六甲海峡胡锦涛主席在2004年的一次谈话中提到了中国的“马六甲海峡难题”。他谈到了诸如“海盗”问题,也提到了美国“封锁”中国海上能源进口的可能性——中国80%的能源都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因为马六甲和新加坡海峡沟通了中国南海与印度洋,胡锦涛主席有理由关注这一地区。
中国表示对整个中国南海——包括水域及岛屿在内——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南海既有其现实价值,也有其潜在价值(渔业、石油以及天然气田、民族自豪感),最重要的是,与其它的海域相比,越来越多的海上运输贸易需要经过这一地区。
然而,所有这些因素都需要经过再三审视。首先,虽然中国南海北部与南部都开采出了石油与天然气,但是中部地区还尚未开采,或者这一地区根本就没有蕴藏量。2005年,北京签署了一项有关中菲越联合勘探南海石油的协议,这大大减少了围绕这一地区的主权纠纷问题。然而,中国并没有表现出一点儿放弃其主权声明的意愿。
哪些对中国南海内外海上运输线(SLOC)的威胁,可能会引起这些声称拥有南海主权的国家出动海上力量?事实上,现有的威胁都属于非政府行为——海盗以及跨国犯罪、恐怖主义以及环境恶化。在未来十年里,这些问题可能会变得更严重,但是,这些问题最好通过国际合作来解决。没有迹象显示,在未来十年中保护海上航道的国际性合作会有突破性进展。自由而安全的海上航道会使所有相关国家受益。然而,很明显,如果美国与正在崛起的中国之间爆发真正的争端,将会产生不可预料的后果。
如果北京认为解放军海军必须有能力保卫中国南海海上运输线及马六甲海峡,那么,因为其目前尚未具备这种能力,所以将为此投入极为庞大的物力与人力资源。解放军海军需要将其拥有高级战舰的数量增加到至少目前数量的三倍。为了给水面战舰提供支持,补给舰的数量也应该增加到目前的两倍。潜艇舰队也将不得不将现代化潜艇的数量增加到当前的三倍。最重要的是为了给在距离母港1000海里以外行动的水面战舰特遣部队提供支持,解放军海军将不得不增加其航空能力。这不仅需要其在难以防守的中国南海与或海外建造基地,还需要其建立有效的防御系统——该防御系统不但能够保护这些基地,还能为这些基地实施进攻性行动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
但是有两个反对北京做出远洋行动与建立基地的决定的因素。首先,尽管中国对能源的需要不断增加,其对国外资源的依赖也逐渐增强,但是,目前中国从海上航道进口到国内的能源仅占其全部能源需求的10%。此外,因为北京在能源管道及可替代性能源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所以,在未来的十年中,这一百分可能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而不是上升。第二,美军有能力应对解放军海军。
■2008年中国国防白皮书:海军
海军是人民解放军的战略军种,是海上作战行动的主体力量,担负着保卫国家海上方向安全领海主权和维护海洋权益等任务。海军主要由潜艇部队,水面舰艇部队,航空兵、陆战队、岸防部队等兵种组成。
体制编制
海军平时实行作战指挥与建设管理台一的领导体制,由海军机关,舰队,试验基地、院校、装备研究院等构成。海军下辖北海,东海、南海三个舰队。北海舰队机关位于山东青岛,东海舰队机关位于浙江宁波,南海舰队机关位于广东湛江。舰队下辖舰队航空兵,保障基地、舰艇支队、水警区,航空兵师和陆战旅等部队。海军编有海军指挥学院,海军工程大学、海军航空工程学院,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海军潜艇学院、海军兵种指挥学院,海军飞行学院、海军蚌埠士官学校等B所院校。
海军潜艇部队装备战略导弹核潜艇,攻击核潜艇和常规动力潜艇,编有潜艇基地,潜艇支队。水面舰艇部队主要装备驱逐舰,护卫舰、导弹艇,扫雷舰、登陆舰和勤务舰船等,编有驱逐舰、快艇,登陆舰,作战支援舰支队和水警区。航空兵部队主要装备歼击机,歼轰机,轰炸机,侦察机、巡逻机和直升机等,编有航空兵师。陆战队主要由陆战兵、两栖装甲兵、炮兵,工程兵和两栖侦察兵等构成,编有陆战旅。岸防部队主要由岸舰导弹、高射炮兵、海岸炮兵等组成,编有岸导团、高炮团等。
部队建设
海军按照近海防御战略的要求,坚持把信息化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战略重点,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深化训练内容和组训方式改革创新,突出海上一体化联合作战训练,增强在近海遂行海上战役的综合作战能力和核反击能力。科学组织战役训练、战术训练。专业技术训练和共同科目训练,重点抓好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要素集成训练,探索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训练方法。重视开展非战争军事行动训练,积极参加双边、多边联合演练。
发展新型武器装备,优化装备结构。建造新型国产潜艇驱逐舰、护卫舰和飞机,初步形成以第二代装备为主体、第三代装备为骨干的武器装备体系。潜艇部队具备水下反舰、反潜、布雷和一定的核反击能力。水面舰艇部队形成了以新型导弹驱逐舰、护卫舰为代表的水面打击力量,具备海上侦察、反舰、反潜、防空、布雷等作战能力。航空兵部队形成了以对海攻击飞机为代表的空中打击力量、具备侦察、反舰、反潜、防空作战能力。陆战队形成了以两栖装甲车为代表的两栖作战力量,具备两栖作战能力。岸防部队形成了以新型岸舰导弹为代表的岸防力量,具备海岸防御作战能力。
优化后勤保障体系,提高海上综合保障能力。以增强后勤综合保障能力为牵引,初步构建以岸基为基础、海上为重点,岸海一体的后勤保障体系。加强舰艇基地,停泊补给点、码头和机场建设,基本形成与武器装备发展相协调、与战时保障任务相适应的岸基保障体系。陆续装备新型大型综合补给舰,卫生舰船和救护直升机,成功研发多型海上保障装备和多项关键技术,海上保障力量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提高海军官兵能力素质,培养合格军事人才。实行生长指挥军官学历教育合训、任职教育分流的人才培养模式,健全军官任职培训体系。突出海军职业特色,重视实践能力培养。围绕提高军官任职能力,完善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扩大士官培训规模,培养技术复杂岗位的中高级士官。
■东海油气田问题
春晓油气田,是中国在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中开发的一个大型油气田,位于浙江宁波东南约350公里,探明的天然气储量达700亿立方米以上,由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投资建设。
自1974年起中国即开始在东海进行石油、天然气勘测,并发现了多个油田。1995年,新星公司在春晓地区试钻探成功。由于中海油对于中国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有专营权,所以此后该地区的油田建设转由中海油负责,新星公司也于2000年被中海油收购。
2003年5月 日本提出,由于春晓气田距离日中中间线仅5公里,因此在该地区的大规模开采会导致吸聚效应,由此日方利益会受到损害,因此日本抗议中国的单方面行动,要求中国停止开发。中国方面则并不承认“日中中间线”的合法性,指两国专属经济区的分界线应处于冲绳海槽。8月19日,中海油、中石化、壳牌公司、优尼科石油公司等五家石油企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署了包括春跷气田在内的西湖凹陷作业合同,宣布联合开发东海油气资源。
2004年6月 日本外相川口顺子提出中日应合法开发东海资源,7月,日本派出测量船在中间线日方一侧探测资源。8月,韩国现代重工业株式会社开始为该项目铺设管道,全长470公里。2005年2月,日本再次敦促中国停止该项目,遭到中国明确拒绝。4月,日本政府批准民间企业前往东海开采石油。
2005年10月春晓油气田建成,日处理天然气910万立方米,现时主要供宁波市区使用,将来扩产后,该气田所产天然气将延伸至上海等地使用。
2008年6月18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宣布中日两国就东海油气田问题达成原则共识除在东海选择一个区块进行共同开发外,日本企业还将依据中国法律参与合作开发春晓油气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