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位。良好的食欲和饮食习惯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至关重要。而今,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幼儿偏食、厌食、肥胖和营养缺乏症等现象屡见不鲜,其主要原因是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好的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幼儿期正是儿童生长发育和智力发展的最佳年龄段,而维持生命和保证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是通过吃各种食物来获取的,因此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及时为幼儿提供所需的营养是促进其生长发育的重要物质保证。
一、小班幼儿饮食习惯情况分析:
经常见到许多入园不久的幼儿,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接受着不同方式、方法的家庭教育,各有各的饮食习惯。有的幼儿不愿自己吃,等老师喂;有的连小勺都不会拿;有的一见开饭就哭,要找奶奶、妈妈、爸爸喂;有的把不喜欢吃的菜挑出来摆一桌;有的则将饭菜弄得到处都是;有的用手抓饭菜;有的边吃边玩;有的要吃零食,不愿吃飯……多数的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饮食习惯。
在多年的幼儿教学中我发现形成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新入园的小朋友对幼儿园的环境感到陌生,觉得没有安全感,心里有压力,思念亲人,影响了食欲;因为家人过于呵护孩子,生怕孩子挨饿,三餐都喂孩子吃,致使孩子养成“饭来张嘴”的习惯;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致使孩子用不吃饭的行为手段,去达到他的目的;孩子受父母的影响,有偏食、挑食、贪吃的习惯;家庭膳食搭配不科学,也造成了幼儿挑食;家长急于求成,喜欢在进餐时训斥孩子,影响了孩子的食欲;形形色色、包装精美的零食对幼儿的诱惑力非常之大,导致幼儿极其爱吃零食,不愿吃正餐;家长缺乏营养知识,在不了解孩子营养状况的前提下盲目给孩子吃“补品”,使幼儿体内营养素的比例失调,导致某些营养素过剩或缺乏,带来负面结果。
如果长此以往,那些有不良饮食习惯的幼儿将会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甚至引起疾病。
二、如何解决幼儿饮食习惯中存在的问题
(一)、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幼儿时期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幼儿喜欢模仿家庭中成年人的饮食行为和习惯。先纠正父母的不良饮食习惯,这是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前提。同时,家庭成员都应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要互相配合,有统一的行动,如爸爸妈妈不让幼儿吃零食,爷爷奶奶就不要给幼儿买零食。此外,不要过分溺爱幼儿。比如,一些家长惟恐幼儿吃得少,让幼儿边看电视边喂饭;也有的边讲故事边喂饭;还有的追着赶着喂饭;更有甚者在幼儿蹲着便盆时喂饭。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养成一顿饭要吃很长时间的习惯。也有的家长总是满足幼儿吃零食的要求,以致于幼儿胃内经常有食物,吃饭时没有食欲。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小朋友有“家”的感觉
幼儿园要在保证教室的干净、卫生、整洁的同时,布置一些显温馨的墙饰。还有的一些比较胆小的幼儿,允许他们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图书、睡觉抱的小枕头等带到班上。使幼儿感到有家的感觉。还可以在幼儿进餐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幼儿的精神得到松弛,以提高幼儿的食欲。尽量用亲切、温柔的口气提醒幼儿,使幼儿消除顾虑,形成温馨的进餐环境。
(三)、带领幼儿适量运动
活动既可以锻炼幼儿的生长发育,又可消耗机体热量,产生食欲,是搞好幼儿饮食及健康的一项基本要求。《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每日户外活动要有2小时以上。”运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散步、游戏、幼儿体操、跑步等。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合理地组织幼儿进行,要求每一个孩子每天都要参加幼儿园的早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的基本技能得到运用和提高,让幼儿得到充分的锻炼。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增强幼儿的食欲。
(四)、启发诱导,晓之以理
在每日进餐时,不要饭前和就餐时批评幼儿或强迫幼儿进食。幼儿虽然年龄很小,但是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所以在教育幼儿的时候,不要当着很多小朋友的面批评他,一定要用温和的口气和他讲道理,教育他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3到6岁幼儿的思维特点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针对这一特点,让幼儿在观察中充分利用视觉、嗅觉、味觉等器官感知食物,培养他们对各类食物的兴趣,改变错误印象,达到刺激食欲的目的
(五)、家、园配合,共同培育
家、园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协议是巩固矫正成果的保证。小班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的结束,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相脱节,就会使幼儿园的矫正教育事半功倍
总之,习惯的培养是在不断重复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不断探索矫正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让幼儿健康活泼的成长。
一、小班幼儿饮食习惯情况分析:
经常见到许多入园不久的幼儿,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接受着不同方式、方法的家庭教育,各有各的饮食习惯。有的幼儿不愿自己吃,等老师喂;有的连小勺都不会拿;有的一见开饭就哭,要找奶奶、妈妈、爸爸喂;有的把不喜欢吃的菜挑出来摆一桌;有的则将饭菜弄得到处都是;有的用手抓饭菜;有的边吃边玩;有的要吃零食,不愿吃飯……多数的幼儿都有不同程度的不良饮食习惯。
在多年的幼儿教学中我发现形成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新入园的小朋友对幼儿园的环境感到陌生,觉得没有安全感,心里有压力,思念亲人,影响了食欲;因为家人过于呵护孩子,生怕孩子挨饿,三餐都喂孩子吃,致使孩子养成“饭来张嘴”的习惯;家长过于溺爱孩子,致使孩子用不吃饭的行为手段,去达到他的目的;孩子受父母的影响,有偏食、挑食、贪吃的习惯;家庭膳食搭配不科学,也造成了幼儿挑食;家长急于求成,喜欢在进餐时训斥孩子,影响了孩子的食欲;形形色色、包装精美的零食对幼儿的诱惑力非常之大,导致幼儿极其爱吃零食,不愿吃正餐;家长缺乏营养知识,在不了解孩子营养状况的前提下盲目给孩子吃“补品”,使幼儿体内营养素的比例失调,导致某些营养素过剩或缺乏,带来负面结果。
如果长此以往,那些有不良饮食习惯的幼儿将会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甚至引起疾病。
二、如何解决幼儿饮食习惯中存在的问题
(一)、身教重于言教,父母要以身作则,发挥榜样作用。
幼儿时期是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幼儿喜欢模仿家庭中成年人的饮食行为和习惯。先纠正父母的不良饮食习惯,这是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前提。同时,家庭成员都应认识到培养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要互相配合,有统一的行动,如爸爸妈妈不让幼儿吃零食,爷爷奶奶就不要给幼儿买零食。此外,不要过分溺爱幼儿。比如,一些家长惟恐幼儿吃得少,让幼儿边看电视边喂饭;也有的边讲故事边喂饭;还有的追着赶着喂饭;更有甚者在幼儿蹲着便盆时喂饭。长此以往,幼儿就会养成一顿饭要吃很长时间的习惯。也有的家长总是满足幼儿吃零食的要求,以致于幼儿胃内经常有食物,吃饭时没有食欲。
(二)、创设良好的环境,让小朋友有“家”的感觉
幼儿园要在保证教室的干净、卫生、整洁的同时,布置一些显温馨的墙饰。还有的一些比较胆小的幼儿,允许他们把自己喜欢的玩具、图书、睡觉抱的小枕头等带到班上。使幼儿感到有家的感觉。还可以在幼儿进餐时播放轻松、愉快的音乐,让幼儿的精神得到松弛,以提高幼儿的食欲。尽量用亲切、温柔的口气提醒幼儿,使幼儿消除顾虑,形成温馨的进餐环境。
(三)、带领幼儿适量运动
活动既可以锻炼幼儿的生长发育,又可消耗机体热量,产生食欲,是搞好幼儿饮食及健康的一项基本要求。《幼儿园工作规程》规定:“幼儿每日户外活动要有2小时以上。”运动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散步、游戏、幼儿体操、跑步等。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合理地组织幼儿进行,要求每一个孩子每天都要参加幼儿园的早操活动。通过这些活动,使幼儿的基本技能得到运用和提高,让幼儿得到充分的锻炼。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增强幼儿的食欲。
(四)、启发诱导,晓之以理
在每日进餐时,不要饭前和就餐时批评幼儿或强迫幼儿进食。幼儿虽然年龄很小,但是他们有很强的自尊心,所以在教育幼儿的时候,不要当着很多小朋友的面批评他,一定要用温和的口气和他讲道理,教育他改正不良的饮食习惯。
3到6岁幼儿的思维特点主要是具体形象思维,针对这一特点,让幼儿在观察中充分利用视觉、嗅觉、味觉等器官感知食物,培养他们对各类食物的兴趣,改变错误印象,达到刺激食欲的目的
(五)、家、园配合,共同培育
家、园之间形成良性循环协议是巩固矫正成果的保证。小班幼儿从家庭进入幼儿园,并不意味着家庭教育的结束,若家庭教育与幼儿园相脱节,就会使幼儿园的矫正教育事半功倍
总之,习惯的培养是在不断重复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地进行训练,不断探索矫正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让幼儿健康活泼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