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旧地膜残留对玉米生产的影响探究

来源 :南方农业·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ygc1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X712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79
  旱作农业发展迅速,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实现适宜种植区全覆盖,使得农作物的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并且获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然而,农用塑料地膜是一种高分子碳氢化合物,在自然环境条件下难以降解。随着地膜栽培年限的延长,耕地土壤中的残膜量会不断增加。残留地膜在土壤中形成隔层,阻碍作物根系吸收水肥,进而影响生长发育,引起农作物的减产。开展废旧地膜残留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试验,能够准确掌握废旧地膜残留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科学数据,为进一步克服农作物的减产提供基础资料。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点


  在广河县城关镇十里墩村的一块承包地开展废旧地膜残留对农作物产量影响的试验,该地块具有区域代表性,肥力差异较小,是水平梯田,海拔2 184 m,年降雨量395 mm左右,无霜期137 d,土壤类型为黑垆土山地黑麻土。

1.2试验时间


  2020年4月1日-10月20日。

1.3试验材料


  选择地膜为兰州金土地1.2 m×0.01 mm地膜,玉米品種为抗性优良、品质良好的农华206。

1.4试验设计


  试验设5个处理(每667 m2地膜残留量分别为6 kg.15 kg、30 kg、45 kg. 60 kg),3次重复,另安排对照地块(不添加残膜),小区面积100 ffl2,各小区以田埂分隔,边界清晰,并制作标示牌。各处理残片面积分别为50 cm2(占残膜量30%)、100 cm2(占60%)、300 cm2(占10%),与土壤充分混合后,均匀埋入地下0~30 cm收稿日期:2021-02-13作者简介:马俊祥( 1985-),男,回族,甘肃广河人,本科,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推广和绿色农业发展。E-mail: [email protected]。的土壤层,采用机械进行统一耕作。
  1.5田间管理
  试验田采用机械耕作方式,每667 m2种植5 000株。各试验分区指定专门的农技人员进行统一管理,所播种种子为同种同批次,施肥、施药均同步展开,试验田操作要求基本一致,并做好相关记录。

1.6试验数据调查


  调查记录各处理玉米的生育时期和生育期,观察不同生育期作物形态,记录玉米农艺性状,收获后统计各小区玉米产量,并折算为每667 m2产量。
  为了解试验地地膜残留状况,在播种前进行试验地地膜残留状况调查,记录每一小区的地膜残留情况,每个小区采取3点取样法进行取样,每个样点大小为Imxlm。以土壤深度30 cm为取样区间,挑取其中残膜,按照残膜大小< 25 cm2、20~100 cm2、> 100 cm2分别统计每个样点的残膜数量及质量,并对试验地各小区土壤理化性状进行初步测定。

2结果与分析

2.1残膜对玉米农艺性状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残膜对玉米出苗情况影响明显,随着残膜量的增加,玉米出苗率越来越低,特别是处理5比对照组每667 m2株数少518株;从表2可以看f“,残膜量对玉米生育期影响不明显,相差1~2 d;从表3可以看I斗I,残膜对玉米苗期和拔节期影响明显,但在抽雄期、孕穗期、成熟期没有明显影响。从表4可似看f H’残膜对玉米株高、穗位高、穗长没有明显影响,但对秃顶长和茎粗有明显影响,秃顶长随着残膜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茎粗随着残膜量的增加而逐渐变小,尤其是处理5与对照差异较大。

2.2农膜残留量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分析


  从表5可以看出,对照组、处理1~5的玉米平均每667 m2产量依次为814.7 kg、807.6 kg、788.3 kg、766.9 kg、746.5 kg、702.4 kg,结果显示对照产量最高,处理5的产量最低,对照与处理5产量差异显著。尽管对照与处理1、处理2、处理3差异不显著,但可以看出随着残膜数量的增加,产量呈现下降趋势。

2.3农膜残留量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从表6和表7可以看出,残膜的隔离作用对土壤的理化性状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添加残膜后(表6和表7数据对比),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和含水量降低,有机质和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均下降,pH升高;随着残膜数量的增加(表7中处理1~5进行对比),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和含水量降低,有机质含量下降。

3结论


  残膜对玉米生长发育具有一定的影响,残膜越多,玉米受影响越大。玉米生长前期(如苗期)受残膜影响明显,生长后期残膜对玉米影响逐渐减弱,这是由于玉米生长后期强壮且抗逆性强,能够将残膜危害降到最低。残膜对玉米产量的影响不显著,但可以看出随着残膜数量增加玉米产量呈下降趋势。残膜的隔离作用对土壤的理化性状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残膜数量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容重不同程度增加,降低了土壤吸水、保水能力,使土壤的物理性能得不得充分发挥。随着残膜数量的增加,土壤保水能力逐步降低。
  (责任编辑:赵中正)(上接第145页)F cri工=4.964 6、9.552 1,P-value值分别为0.837 6、0.935 5、0.176 0,大于0.05,表明封山育林、植苗修复2种修复措施对松材线虫病发生小班生态修复的郁闭度变化量、林下植被盖度变化量和综合指标变化量影响差异性不显著。

其他文献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59  国有林场或者集体林场通过开展场外租地造林的方式,能够扩大自身的营林面积,增加森林资源储备,也可以带动社会力量参与到造林工作中,改善区域自然生态环境。但是,场外租地造林涉及的主体较多,在发展相关项目的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有关部门加以重视并有效解决。1场外租地造林概述  
中图分类号:F326.2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731宾阳县林业基本概况  广西宾阳县辖宾州镇、黎塘镇、甘棠镇、思陇镇、新桥镇、新圩镇、邹圩镇、大桥镇、武陵镇、中华镇、古辣镇、露圩镇、王灵镇、和吉镇、洋桥镇和陈平镇16个镇,2019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成果显示,全县土地总面积229 916.4 hm2,其中林地面积94 7
中图分类号:S753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71  森林具有多功能效益,能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风固沙,提供各种林副产品,促进经济发展。要想提高林业生产效益,必须重视加强造林、育林技术研究力度,渗透精细化的管理理念,拓宽多功能森林栽培思路,全面实现对森林资源的整合利用,充分满足生态系统动态平衡性要求。1提高造林技术1.1科学种
中图分类号:S718.5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62  我国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深入,人们对林业发展以及生态保护关注度日渐增长,森林为人们带来良好效益的同时,发挥了重要生态价值。林业建设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通过多项技术联合应用,如植树造林、护林等,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促进经济协调、全面发展,可为人们提供健康生活
中图分类号:F326.23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68  國有林场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非常关键的一环,其管理质量及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相关资源的合理应用,还会对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因此国有林场的发展情况一直都是社会各界重点关注的问题。但是,国有林场目前的发展中还有很多问题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有林场的效用发挥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57  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提出使得我国的农村土地改革进入了新的转折时期,让我国亿万农民获得了土地的使用权,为农村经济的繁荣发挥了巨大作用。但时至今日,这种土地经营模式已不能适用现代农业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土地的所有权归集体所有,赋予农民土地经营权
中图分类号:S763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56  林业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发展水平将对国民经济整体水平带来一定影响。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和生态问题逐渐加剧,社会对林业建设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林业建设工作的开展不仅仅是为了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还应考虑到生态效益层面,通过林业建设助力生态建设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中图分类号:S771.52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64  林业调查工作具有强度大、难度高的特点,为进一步摸排林业信息,实现林业数据实时监控目标,加强无人机技术在林业调查中的普及应用意义重大,未来还将伴随森林资源高度数字信息化目标的逐步实现而让相关技术在更多领域有所应用,在现有条件下研究无人机在林业调查中的飞行与使用情况,将有助
中图分类号:S779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651无人机在营造林综合核查中的应用1.1营造林综合核查项目及机型  营造林综合核查項目主要包括以下6个:1)退耕还林;2)提高干果经济林质量,增加其收益;3)保护天然林;4)加强对国家级公益林的管理;5)林地补偿;6)精品与灌术林改造。  无人机在营造林综合核查中应用的机型主要有
中图分类号:工U982.29文献标志码:B DOI: 10.19415/j.cnkl.1673-890x.2021.08.075  村落公共空间是乡村脉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村民交往交流活动的主要区域,同时也是民俗文化活动的空间载体。“5·12”特大地震使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受到了严重打击。震后特定时空环境的复杂性以及重建过程中广泛的社会关注使得重建打破了地域限制,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