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声乐教学中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发展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m_6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歌剧排演课能提高了学生的演唱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及协作能力,是提高声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文章基于实践探讨了将歌剧融入到教学实践的重要性及必要性。
  【关键词】歌剧表演训练;声乐教学;教学实践;人才培养
  歌剧排演课是声乐技能在表演实践中全面体现的核心课程,课程的教学内容是以基于主题内容以集体协助演出为目标的排演教学。在歌剧排演课的学习中,学生在学习声乐技能、歌剧表演、表演实践的基础上,除完成大量优秀的独唱、重唱作品外,还要负责歌剧排演过程中所涉及的所有工作,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演唱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及协作能力,最终实现地方高校声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目标。
  一、歌剧表演训练是促进声乐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
  声乐表演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是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往往忽略了实践而只注重歌唱的技巧训练,缺少灵活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不能很快适应职业需求。
  歌剧排练课引入声乐课堂[1],是以上薄弱环节的一个良好补充。歌剧排练可以使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曲目等得到极大的丰富,可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和自我管理的综合能力,还可以检验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它是对以往声乐教学中所学知识的一个消化吸收、融会贯通的过程。另外歌剧排练还是训练学生心理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学生们通过欣赏和排练歌剧,从张不开嘴、迈不开步子、面无表情逐渐发展到完全投入到歌剧的演唱中,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学校学习期间完成这一蜕变,远比进入社会后再实践压力要小得多。歌剧表演训练通过学演的过程,对其施加压力,可使学生对陌生的歌剧表演形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消了以往对歌剧高不可及的感觉,更可使学生更加热爱声乐表演,从而有效地完成学校声乐教学任务。
  二、歌剧排演实践是声乐学生全面才艺提升的有效措施
  歌剧排练的过程使大学生演唱技巧、表演综合能力、心理素质调节、适应舞台变化、专业创新意识都相应得到提升,充分发挥了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音乐综合素养。
  在歌剧排练中,老师和学生角色进行改变后,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原来的被老师教、由教师排、老师做示范环节,逐渐改变为学生们自己编、自己导、自己策划、自己统筹和自己表演,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教育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将歌剧排练融入到教学实践中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手段,这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理性的自我来进行深层学习,还锻炼了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统筹策划能力、语言塑造能力和形体表现能力。引导学生逐渐走向成熟,在学习的方式方法上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比较不错的借鉴,使我们培养的学生不但能上的了讲台,还能登的了舞台,从而保证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的深造。这一系列的学习过程培养了大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大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健全人格。
  三、排演经验为声乐人才走向市场提供了有力保障,培养大学生向应用型人才方向发展
  地方高校音乐院系的学生毕业后一部分进入学校从事教育工作,一部分进入企事业单位担任起单位的企业文化设计和宣传策划活动,还有部分学生进入文工团从事专业表演。为此,地方高校音乐院系要紧跟时代需求,把握市场变化,适应人才需求条件[2],为地方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教学的重点,歌剧排演课在培养声乐实用型人才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
  在歌剧排演的教学过程中不仅使学生学习了分析处理作品,提高演唱技巧表现作品,还使大学生提高了组织能力,策划运作能力,负责演出时台前幕后的保障工作等方面的能力,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大学生们不但学到了专业知识,还学到了学校教学计划以外的很多知识,具有了实战经验,能适应多变的社会需求。通过排练演出歌剧,老师引导不同兴趣的学生发挥学生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歌剧排演各个方面发挥作用,各个领域提升不一样的能力。这样才能满足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的不同需求。根据对毕业学生的调查,经历过排练过程的学生能较好的适应社会所需,除了能胜任专业任务以外,还能担负起企事业的文化策划和宣传工作,并且能够很好地组织单位内部的职工文艺活动,为地方用人单位做出了很多贡献,扩大了学院的社会影响力。
  四、歌剧排练演出完善了声乐教学内容,延伸了声乐教学模式
  歌剧表演训练不但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也完善了老师的知识结构,拓宽了声乐教师的教学途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最终达到教学相长,实现声乐实践课的教学目标。
  基于音乐舞蹈系音乐学专业(声乐方向)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按照“应用型”的需要设置课程和教学内容。以“强调应用、一专多能、分类培养”为办学思路,培养具有现代高师理念、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音乐表演能力、编创能力、排导能力应用型音乐人才。结合本项目研究成果及以往教学经验,建议将歌剧排演课纳入日常教学范畴,在原来的教学计划中增加歌剧排练课。学生进入大学后经过五个学期的声乐技巧训练后,可以安排在第六学期以班级为单位布置一些歌剧曲目进行歌剧片段的排练尝试,做好前期准备,使学生从心理上有一个调整适应的过程,随后进入第七学期新一轮的学习和积累,在毕业前的第八学期时将歌剧搬上舞台,最后在对歌剧排练的整个过程进行实践理论总结,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最终达到声乐人才培养目标。
  五、结语
  经过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将歌剧融入到教学实践中,针对高校的声乐教学有着很好的效果。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如何运用理性的自我进行深层学习,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塑造能力和形体表现能力。在思想品德上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比较不错的借鉴,从而保证了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一系列的深造。所以就歌剧表演训练对声乐教学来说,其融入教学当中有着深远的意义。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思想、体能、兴趣都有比较不错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郭进.浅谈歌剧表演训练对培养全面才艺的声乐学习者的意义[J].科技资讯,2013(22):195.
  [2]王贝莉.高校声乐表演专业歌剧实践与教学研究[J].新校园(中旬刊),2014(5):37-37.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入,课程标准对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很多教师对这些领域进行了比较多的研究。其实对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更喜欢的是音乐课堂上的歌唱学习。因为说起音乐课,人们一般会说成是唱歌课,这就足以说明演唱在音乐课程中的重要性。在课堂上能学到一首他们喜欢的歌曲,并且能唱好这首歌曲孩子们会觉得很有成就感。但是在课堂上教孩子唱会一首歌容易,要想教孩子
【摘要】音乐是一种感性的艺术,从实质上讲是一种令人享受的表演艺术。声乐表演艺术是将歌曲作为一种手段来表达人类的丰富感情,并通过声音深深地感染听众,同样的作品通过不同人的情感表现出的效果不同。在声乐表演中的情感表现是主导声乐表达效果的重要因素。在声乐表演的欣赏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心去体会声乐中蕴含的情绪和意境,将声乐作品与个人融为一体。  【关键词】表演艺术;感染;气氛;情感表现  一、声乐表演艺术的
【摘要】钢琴是世界性艺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更吸引了无数人积极学习钢琴技术,但在练习中却表现出了多种错误认识,影响到个人的技术练习,乃至最终的艺术造诣。本文通过多年的实践,总结分析了当前钢琴演奏中的四大误区,并从个人意识、学习心态、教学原则等方面提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钢琴演奏;认识误区;科学训练  一、钢琴演奏中普遍存在误区分析  (一)过于重视演奏的速度  这几乎是每个学
自由是人类历史上经久不衰的话题.萨特和庄子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对自由作了详细和深刻的论述.通过对他们自由思想的哲学基础、实现自由的有无条件性、积极有为和消极无为的自
【摘要】钢琴伴奏技能是幼专学生必需熟练掌握职业技能之一,通过由感性到理性再回到感性的实践路径,运用临摹试奏、欣赏分析、反馈迁移等多种教学探索方法,拓展学生伴奏思维的天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幼教职业能力,从而实现课程目标。  【关键词】幼专;钢琴即兴伴奏;课程;教学;能力  钢琴即兴伴奏是幼专学生必需熟练掌握的一门职业技能。但现行课程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受教学时数的限制安排上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