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人生 教学相长

来源 :七彩语文·写字与书法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_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师范时,我选修的是国画书法。工作以后,我教语文并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因为“能写会画”,很快博得了学生们的好感,我便写点励志的小作品,奖励进步较大的学生。学生们喜欢我的字,而每次的“奖品”,我都要练上好几遍。不知不觉,我的书法水平提高了不少。
  在我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开始模仿我的字,还常常拿来向我“炫耀”。索性,我要求他们每日一练。每天下午放学后,我无偿辅导他们练习半小时钢笔字。刚开始不知道怎么教,只是我写好了让他们模仿,可很多学生模仿不像,很快没了兴趣。怎样才能让学生们感兴趣呢?我大量查找资料,发现把写字要点编成口诀是很好的办法,如“点如瓜子形,横画左边轻,短横略上翘,长横像拱桥”之类。于是,我仔细寻找笔画和结字的规律,然后编成口诀。后来,口诀教学逐渐成了我的一个教学特色。
  两年后,我选送部分学生书法作品参加全国“小星星杯”书画比赛。一段时间后,组委会寄来了奖状和奖牌,居然有7个金奖,8个银奖!学生们高兴坏了,我也一不小心声名大噪!周围来求字的人也多了,多半是题匾,有时要求直接用油漆在墙上写(那时不像现在多半写在宣纸上拿去装裱),难度很大。有一次写坏了,我很过意不去。后来有人求字,我总要提前练到自己感觉很熟了才“上墙”。
  正所谓艺无止境。书法教学促使我一方面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学习,永远保持一种谦虚谨慎的态度;另一方面对学生保持一种宽容的审美心态,有一点进步就及时鼓励。教学相长,这就是我的书法人生吧。
  李虎,安徽天柱山人。徐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曾获徐州市规范字书写大赛现场比赛一等奖,江苏省首届教师书法篆刻展硬笔一等奖,庆祝建党90周年上海市中小学教师三笔字邀请赛粉笔一等奖、钢笔一等奖、毛笔三等奖,上海市“封浜杯”教师书画比赛软硬笔各一等奖。
其他文献
娄江之滨,阳澄湖畔,有一个6000多年历史的江南小镇——正仪,2000年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书法)之乡。昆山市正仪中心小学便坐落在这座江南小镇。学校始建于1923年,是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特色学校、全国写字教育先进学校。  学校始终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科研强校、以人为本、内涵发展”的办学思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办学理念,以拥有“水的至真品质,书法的至真文化”作为师生思想修养和精
期刊
安徽省滁州市,这里山美水秀,北宋大文豪欧阳修与苏轼生花妙笔留下的一段千古佳话,使得琅琊山成为滁州市的一张亮丽名片。  琅琊山位于滁州市境内,相传西晋时琅琊王司马佩率兵伐吴驻扎在这里,因而得名。北宋时欧阳修因参与范仲淹的“庆历革新”而被贬到滁州任太守,他常到琅琊山开化寺(又名琅琊寺)散心。寺住持智仙法师在琅琊山半山腰的琅琊古道旁依山临水处建了一座亭子,好让太守游山途中有个歇脚之所。欧阳修常与客在此饮
期刊
我儿时就爱涂鸦,与毛笔有不解之缘。三国人物、唐宋书法,都是我涂鸦的范本。小学的描红,常得到老师夸赞,并让我写标语,布园地,这对幼小的心灵是极大的鼓舞。长大了,学业繁忙,再无更多的时间写字画画,好在生活在书香底蕴厚重的南京,博物馆门前,我常驻足静观,对各类书法匾额的妙处多有会心。大学期间,此志弥坚,继续书海泛舟,渐得书法三昧。工作后,成为外科医师,导师夸我持刀又稳又准,我知道这与多年悬腕练字有关。 
期刊
同学们都知道,“墨宝”指的是书法作品。用“墨宝”来指代书法作品,足见墨的重要性。  墨的历史  在汉代之前,人们很爱用天然石炭来写字,用的时候将石炭在砚石上磨成粉末,再加入水调和使用。  到了汉代,人们发现,将松树枝烧成炭,再加入动物胶质,经过反复锤炼,就形成了浓黑无光、质细易磨的松烟墨了。用松烟墨写出来的字气味清香、浓淡相宜,很受人们欢迎。  松烟墨的流行造成了原料之一的古松被大肆砍伐。因此,宋
期刊
“益”的本义,现在很多人已经不知晓,但只要细读篆文“益”,便会明白八九分。 由横向的“水”和“皿”组成,突出盛器中的水横流。“益”的造字本义是指从水从器皿里满出来的。隶书 将篆文的“水”写成 。当“益”的“横溢”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水”另造“溢”代替。  现在通常使用的是“益”的引申义。如,“延年益寿 ”的意思是延长寿命,增加岁数。这里“益”是增加的意思。“受益匪浅”“满招损、谦受益”,这里的“
期刊
一幅墨韵生动的中国书画完成以后,在恰当的位置盖上一枚红红的章印,这鲜丽的红色印记便使整幅作品产生画龙点睛般的美妙效果。  千年以来,我们中国的文人对书画用品大多都很讲究,大至环境、书桌、书柜,小至笔筒、砚墨,甚至一张纸、一支笔、一方印章。对印泥也不例外,因为印泥压印是完成中国书画的压轴戏。  印泥的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作品所表达的艺术效果。泡沫印泥一般用于签署文件等;书画上用的印泥,决非是一般文具
期刊
1980年春,茅盾在《可爱的故乡》一文中这样叙述:“我的家乡乌镇,历史悠久,春秋时,吴曾在此屯兵以防越,故名乌戍。何以名乌,说法不一。唐朝咸通年间改称乌镇……乌镇在清朝末年是两省、三府、七县交界,地当水陆要冲……镇上古迹之一有唐代银杏,至今尚存。我为故乡写的一首《西江月》中有两句:‘唐代银杏宛在,昭明书室依稀。’梁昭明太子曾在此读书。”  “茅盾故居”就坐落在小镇的观前街十九号。1896年7月4日
期刊
张堰位于上海金山区。传说二千年前的西汉开国功臣张良,功成身退,到此隐居,因而得名。这座江南古镇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却闻名遐迩,这里诞生了近代史上著名的南社,出生于这个小镇的白蕉更是现代书法史上的一座高峰。今天,吴老师带同学们游一游张堰古镇,欣赏一下白蕉和他的南社社友们的书法佳作。  一百多年前成立的南社,是辛亥革命前后著名的文学团体,成员囊括当时“中国半数的知识精英”,不仅有毛泽东的诗友柳亚子,更有
期刊
唐代诗人杜甫曾说“书贵瘦硬方通神”,书法家中的“痩硬”者不在少数,但在文人里,茅盾算得上是佼佼者了。  传统的学书之路  茅盾的祖父是个秀才,虽然多次参加乡试未中,但练就了一手好字。他把自己双勾好的柳公权《玄秘塔碑》让小茅盾填墨,还时不时亲自把笔指导。在茅盾的楷书有了底子后,望孙成龙的祖父“双管齐下”,一边让茅盾继续临写唐楷,一边教他临写“朝考卷”。好学的小茅盾不怕辛苦,坚持每天练习,先摹后临,不
期刊
巢,篆字 由两部分构成,下面是一棵大树,上面是大树上安了一个暖烘烘的窝,窝里住着三只可爱的小鸟。同学们看,小鸟正仰着小脑袋,等着鸟妈妈来喂虫子呢。“巢”的造字本义就是鸟窝。  巢有大有小,小的如蚂蚁、蜜蜂的窝——“蚁巢”“蜂巢”,大的如我们人工建造的“鸟巢”。下面,我们走近这些形形色色的“巢”。  蚁巢  蚁巢  别看蚂蚁个儿小,但绝对是建筑专家。在沙漠中有一种蚂蚁,建的窝外面还有一圈土,远看就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