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黔北农村A小学学生错别字的类型和特点,总结出导致小学生出现错别字的原因,既有学习主体小学生本身的原因,也有教学引导者教师自身教学能力与素质的原因,还有当地方言的负面影响。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心理特点
黔北农村A小学的学生和其他地方的小学生一样,有一些共同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对他们的学习有一些影响。如小学生的感知觉不精确,精细辨别能力差, 表现在识字过程中,他们只能记住字体的大体轮廓,对于字体细微部分,往往会忽略,这就造成了对结构复杂字和形近字的识记混淆或错漏。如我们上文所例举的形近混淆而造成的别字、字的形近部件错误和字的部件变位错误而导致的错别字、字的笔画的增减而致误的错字等有很多都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的。小学生的注意力常常不稳定。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的时间十分有限,在书写时,小学生的手眼协调还处于发展过程中,练习时间过长,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就出现写错别字的现象。
(二)学前教育
由于地处偏僻落后的黔北农村A小学,学生都来自附近的村寨和旁边的街上,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前,有一部分(占一年级新生的30%)仅仅只在街上的民办幼儿园读了一年的学前班,而另一部分(占了一年级新生的70%)进入幼儿园的时间稍长些。相当一部分家长花钱去读幼儿园,希望孩子能学到一些东西,而民办幼儿园出于经济目的,为了有生源,在小孩子一入幼儿园后,就赶紧教他们识字写字。国务院法制办在2013年3月公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稿)》中规定:幼儿园里没有“学前班”,教学内容不能“小学化”。显而易见,当地幼儿园的这种做法是拔苗助长、事倍功半。由于六岁之前的小孩子的手指和手臂肌肉发育不完善,过早的书写对小孩子的身体发育不利;另一个问题就是,学龄前的孩子在书写时,不知道字的笔顺笔画,只要写出来像这个字就行,而当地幼儿园教师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对孩子拿笔规范乃至书写规范都不重视,也无暇顾及,加上这些教师本身绝大多数就不具备相关的教学能力,就导致了一些不好的写字习惯,如拿笔姿势不对且很难纠正、不按笔顺规则写字等等。
(三)留守儿童多 家庭教育缺失
(一)留守儿童多
贵州是一个内陆山区省份,全省山多地少,用于耕种的土地更是少之又少,而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经济来源于耕地,又缺乏农副业支撑,再加上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导致人民生活比较贫困。所以,外出打工的很多,2012年,贵州省农民工总量已近800万,占贵州全体农民的34.78%。地处贵州北部某县,经济落后,再加上人多地少,耕种方式落后,机械化耕种率低,人工耕种占主导地位,所以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很低。每年种出来的粮食只够一家人吃,再加上养的家禽牲畜用于其他支出,一年到头几乎没有积蓄了。正因为如此,外出打工人员比较多,尤其是年轻人,很多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这就造成了留守儿童多的局面。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黔北农村A小学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的53.75%。(该校共有学生506人,其中留守儿童就有272人),他们中有156人是跟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有68人是父亲或母亲一人在家监管,有28人是寄住在亲戚家,有20人是几姊妹自己在家生活和上学。
(二)家庭教育缺失
由于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较低,表现在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家长基本不读书看报,家里缺乏文化教育氛围;家长与孩子间的交流不够,缺少对孩子的正确的思想教育等等。A小学学生家长中初中毕业的人数只占总家长人数的45%,高中毕业的只有3%,剩下的52%就是只读到小学,或者甚至小学都没毕业。由于自身没有文化而吃了不少苦头,所以绝大多数家长也希望孩子到校读书,希望孩子取得好成绩,但由于自身原因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和教育孩子,他们只能要求孩子在家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能让孩子按时上学,不会让孩子旷课或请假不去学校读书。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增多导致就业难的问题,有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去打工。这就让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狭隘地认为,反正都是打工,还不如早去打工多挣几年钱,也自认为孩子不是读书这块料,不重视教育,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认为读书是学校的事,至于孩子做不做作业,那是教师的事,跟家长无关;当亲朋好友家有婚丧嫁娶等事情时,就会给孩子请假不去学校。由于父母或父母一方常年在外打工,导致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缺失亲情。
(三)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习惯是自动化了的反应倾向或活动模式或行为方式,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它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好的习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坏习惯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小学阶段的孩子要培养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交往的习惯、生活自理和自我保护的习惯 。
二、教师自身素质与教学能力的原因
A小学共有教师25人,其中72%是中师毕业,有16%年纪在50岁以上,学历是初中毕业的教师,还有12%的教师不是师范类的毕业生,而是在教师招考时,考上的其他专业的教师。他们中的大部分(占全校教师的67%)都是本地人(在这所学校工作,时间最长的有二十几年的,最短的也有三年)。相当数量教师在内心认为乡村学校任教很轻松,除了每周多上几节课外,对自己再没有其他更多的要求,而且都有一种就在这儿工作到退休为止的思想。还觉得小学教学比较简单,自身拥有的知识已足够,根本不用再学习。没有意识到教师储备不再是一桶水,而是一眼泉。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古汉字基本知识,在汉字教学过程中注重分析汉字的理据性,并能把这些知识用语言表述出来。否则在进行识字写字教学时,对那些易混的形近字,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常常用错,就要求教师对这些字进行溯源分析或者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清楚、透彻,这样在写字时才会少写错别字。写字教学中,没有专业的写字教师,就是语文教师指导写字,又由于一些教师自己的书写水平就很不理想,不规范,对学生不但起不到榜样作用,反而还会对学生产生书写方面的负面影响,如:不规范,结构偏旁书写不规范。把识字写字教学看得不重要,对错别字意识淡薄,他们对学生的要求是会做题和做对题,为了考出好成绩,为了一学期结束后的绩效工资,为了年终考核,就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成绩,至于写几个错别字,好像不伤大雅,有些教师还自以为是地给学生说,以后上初中、高中就不会写错别字了。很多教师认为错别字现象不是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因此放松自己及对学生的要求。
三、方言影响
贵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但在语音上与普通话有差异,主要表现在:平舌音与翘舌音不分,声母n和l不分,说话的声调跟普通话不一致(古代清声母入声字读阳平 )等。黔北方言仍然属于西南官话,除以上的差异外,还具有以下一些不同点,如:韵母un和en分不清(把遵义说成zēn义),音节fu和hu分不清(把老虎说成老府,把户口说成负口),前鼻韵母in、en和后鼻韵母ing、eng分不清,韵母an和in、an和ing分不清等等。
参考文献:
[1]文中芹 豫北农村中学生错别字的总体特征考察[D]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2]冯志纯 现代汉语[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一)心理特点
黔北农村A小学的学生和其他地方的小学生一样,有一些共同的生理及心理特点,对他们的学习有一些影响。如小学生的感知觉不精确,精细辨别能力差, 表现在识字过程中,他们只能记住字体的大体轮廓,对于字体细微部分,往往会忽略,这就造成了对结构复杂字和形近字的识记混淆或错漏。如我们上文所例举的形近混淆而造成的别字、字的形近部件错误和字的部件变位错误而导致的错别字、字的笔画的增减而致误的错字等有很多都是由于这个原因造成的。小学生的注意力常常不稳定。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要地位,有意注意的时间十分有限,在书写时,小学生的手眼协调还处于发展过程中,练习时间过长,容易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就出现写错别字的现象。
(二)学前教育
由于地处偏僻落后的黔北农村A小学,学生都来自附近的村寨和旁边的街上,学生在进入小学之前,有一部分(占一年级新生的30%)仅仅只在街上的民办幼儿园读了一年的学前班,而另一部分(占了一年级新生的70%)进入幼儿园的时间稍长些。相当一部分家长花钱去读幼儿园,希望孩子能学到一些东西,而民办幼儿园出于经济目的,为了有生源,在小孩子一入幼儿园后,就赶紧教他们识字写字。国务院法制办在2013年3月公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修订稿)》中规定:幼儿园里没有“学前班”,教学内容不能“小学化”。显而易见,当地幼儿园的这种做法是拔苗助长、事倍功半。由于六岁之前的小孩子的手指和手臂肌肉发育不完善,过早的书写对小孩子的身体发育不利;另一个问题就是,学龄前的孩子在书写时,不知道字的笔顺笔画,只要写出来像这个字就行,而当地幼儿园教师只注重结果,不注重过程,对孩子拿笔规范乃至书写规范都不重视,也无暇顾及,加上这些教师本身绝大多数就不具备相关的教学能力,就导致了一些不好的写字习惯,如拿笔姿势不对且很难纠正、不按笔顺规则写字等等。
(三)留守儿童多 家庭教育缺失
(一)留守儿童多
贵州是一个内陆山区省份,全省山多地少,用于耕种的土地更是少之又少,而大多数农村地区的经济来源于耕地,又缺乏农副业支撑,再加上农民受教育程度低,导致人民生活比较贫困。所以,外出打工的很多,2012年,贵州省农民工总量已近800万,占贵州全体农民的34.78%。地处贵州北部某县,经济落后,再加上人多地少,耕种方式落后,机械化耕种率低,人工耕种占主导地位,所以当地农民人均收入很低。每年种出来的粮食只够一家人吃,再加上养的家禽牲畜用于其他支出,一年到头几乎没有积蓄了。正因为如此,外出打工人员比较多,尤其是年轻人,很多家里只剩下老人和孩子,这就造成了留守儿童多的局面。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城市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甚至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黔北农村A小学的学生中,留守儿童占全校学生的53.75%。(该校共有学生506人,其中留守儿童就有272人),他们中有156人是跟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一起生活,有68人是父亲或母亲一人在家监管,有28人是寄住在亲戚家,有20人是几姊妹自己在家生活和上学。
(二)家庭教育缺失
由于农村家长的素质普遍较低,表现在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家长基本不读书看报,家里缺乏文化教育氛围;家长与孩子间的交流不够,缺少对孩子的正确的思想教育等等。A小学学生家长中初中毕业的人数只占总家长人数的45%,高中毕业的只有3%,剩下的52%就是只读到小学,或者甚至小学都没毕业。由于自身没有文化而吃了不少苦头,所以绝大多数家长也希望孩子到校读书,希望孩子取得好成绩,但由于自身原因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和教育孩子,他们只能要求孩子在家完成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能让孩子按时上学,不会让孩子旷课或请假不去学校读书。近几年,由于高校扩招毕业生增多导致就业难的问题,有很多大学毕业生都去打工。这就让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狭隘地认为,反正都是打工,还不如早去打工多挣几年钱,也自认为孩子不是读书这块料,不重视教育,不重视孩子的学习,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认为读书是学校的事,至于孩子做不做作业,那是教师的事,跟家长无关;当亲朋好友家有婚丧嫁娶等事情时,就会给孩子请假不去学校。由于父母或父母一方常年在外打工,导致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缺失亲情。
(三)不良的学习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是行为和习惯的总称。习惯是自动化了的反应倾向或活动模式或行为方式,是在一定时间内逐渐养成的,它与人后天条件反射系统的建立有密切关系,它不仅仅是自动化了的动作或行为,也可以包括思维的、情感的内容,好的习惯满足人的某种需要,坏习惯就会产生负面影响。小学阶段的孩子要培养学习习惯、遵守规则的习惯、交往的习惯、生活自理和自我保护的习惯 。
二、教师自身素质与教学能力的原因
A小学共有教师25人,其中72%是中师毕业,有16%年纪在50岁以上,学历是初中毕业的教师,还有12%的教师不是师范类的毕业生,而是在教师招考时,考上的其他专业的教师。他们中的大部分(占全校教师的67%)都是本地人(在这所学校工作,时间最长的有二十几年的,最短的也有三年)。相当数量教师在内心认为乡村学校任教很轻松,除了每周多上几节课外,对自己再没有其他更多的要求,而且都有一种就在这儿工作到退休为止的思想。还觉得小学教学比较简单,自身拥有的知识已足够,根本不用再学习。没有意识到教师储备不再是一桶水,而是一眼泉。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掌握一定的古汉字基本知识,在汉字教学过程中注重分析汉字的理据性,并能把这些知识用语言表述出来。否则在进行识字写字教学时,对那些易混的形近字,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常常用错,就要求教师对这些字进行溯源分析或者对比分析,让学生理解清楚、透彻,这样在写字时才会少写错别字。写字教学中,没有专业的写字教师,就是语文教师指导写字,又由于一些教师自己的书写水平就很不理想,不规范,对学生不但起不到榜样作用,反而还会对学生产生书写方面的负面影响,如:不规范,结构偏旁书写不规范。把识字写字教学看得不重要,对错别字意识淡薄,他们对学生的要求是会做题和做对题,为了考出好成绩,为了一学期结束后的绩效工资,为了年终考核,就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成绩,至于写几个错别字,好像不伤大雅,有些教师还自以为是地给学生说,以后上初中、高中就不会写错别字了。很多教师认为错别字现象不是一己之力就能完成的,因此放松自己及对学生的要求。
三、方言影响
贵州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西南官话,但在语音上与普通话有差异,主要表现在:平舌音与翘舌音不分,声母n和l不分,说话的声调跟普通话不一致(古代清声母入声字读阳平 )等。黔北方言仍然属于西南官话,除以上的差异外,还具有以下一些不同点,如:韵母un和en分不清(把遵义说成zēn义),音节fu和hu分不清(把老虎说成老府,把户口说成负口),前鼻韵母in、en和后鼻韵母ing、eng分不清,韵母an和in、an和ing分不清等等。
参考文献:
[1]文中芹 豫北农村中学生错别字的总体特征考察[D] 河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2]冯志纯 现代汉语[M] 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