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巧妙导入,让学生想动;转换角色,让学生爱动;创设情景,让学生敢动;精心设计,让学生会动等四方面总结学生在生物课堂中动起来的方法。
关键词:想动;爱动;敢动;会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要重视对生物学问题的探索,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引导学生勤于动手和动脑,从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究热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作为指导思想,改变过去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知识、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巧妙導入,让学生想动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还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源泉。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导课导得好,可以先声夺人,抓住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兴奋细胞激活,促使学生注意力从课间活动转到课堂学习中来,以更快的达成学习目标。在生物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如在教学“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内容时,可采用“演示实验导入法”。教师课上可先展示这样一组对照实验:“讲台上有两个纯净水瓶,都装300毫升清水,每个瓶中装有一支长颈漏斗,细管一端分别将玻璃纸、纱布系好,现在我向两支长颈漏斗敞口处分别倒入0.3 g/ml的蔗糖溶液,并滴入几滴黑墨水,请同学们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半透膜特点,渗透装置条件,同时也让学生获得更多感性信息。这种导入方法能极大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的热情,有利于学生轻松掌握某一生物原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又如在讲到“DNA结构”结构特点时,可采用“直观导入法”。直观教具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可以直接表现生物的生命现象,其形式多样,如挂图、视频、实物、模型等。通过直观教具进行辅助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课上向学生展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问: (1)DNA是由几条链构成的?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2)DNA的基本骨架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它们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呢?(3) DNA中的碱基是如何配对的?它们位于DNA的什么部位?自然生成结构特点,模型此时起到了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这种导入方法以形象、生动,一目了然地显示生命活动、生命现象、生命科学事实过程。有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掌握原理和概念,同时学生探索的欲望大大增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2 转换角色,让学生爱动
长期以来,三尺讲台,是教师传道的天地。教师给学生提供上讲台当老师的机会很少,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互动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由学生登上台进行表演,如模型展示、小品、游戏、试讲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信,而且其表达能力也会不断进步。如在学习“酶的特性”这一课前,就挑选班里两位同学,让他们准备演示实验,同时对台下同学讲解操作步骤,交流互动。并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演,上课时,演示非常成功,以下是节选部分演示内容:
步骤1:从管架上取4支洗净的试管,编号1、2、3、4,依次加入2 ml过氧化氢溶液。
步骤2:分别向1、2号试管加入2滴FeCl3溶液、肝脏研磨溶液,60℃水浴加热,观察气泡冒出情况。
生问: 2号试管出现什么现象?与1号试管相比,说明什么?
生1:2号试管冒出气泡多,酶的催化作用比Fe3+更强,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学生鼓掌)。
步骤3: 向3号、4号试管各加入2滴肝脏研磨液,分别在0℃和沸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情况。
生问:通过观察,与2号试管相比,3号、4号试管没有气泡冒出,又说明了什么?
生2:没有,说明低温和高温环境下会影响酶的活性(学生鼓掌)。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整个课堂台上和台下有了引力,学生大都会积极参与,台上讲得好的同学除了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赞许外,还会赢得同学们的掌声。心里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表现的欲望。因此对于许多成绩不理想或性格内向内、不善言谈的同学来讲,也是很好的表现机会,容易吸引他们参与。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尽情地展现自我,在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理解掌握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教学实效。
3 创设情境,让学生敢动
实践表明,轻松、愉悦、和谐、宽松的氛围能快速调动教学气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就意味着,如果课堂气氛单调枯燥,学生将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目标达成。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愉快的教学情境,挖掘各种激发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教学内容能够触及到学生心灵深处,诱导他们将学习新知识的压力转变为获取新知识的动力。如学习“鉴定还原糖”实验内容时,课前让学生准备实验材料,课上展示的材料丰富多样,如苹果、葡萄、生菜叶、梨、萝卜、山楂、牛奶等在实验时,大部分同学实验符合预想,但有部分同学观察到这样实验现象:有的是绿色、有的是白色、有的是紫色等。见此情景,笔者不露声色,当他们因没有观察到预期结果而质疑时,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失败原因,而是先对他们的探究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接着把他们的疑问放在班内自由讨论,这时课堂气氛活了起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大胆推断,问题的症结很快被找到。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自主参与,这样学生才能放心大胆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内容一节前,先给学生陈述一个案列“整个政府由若干个部门组成。比如农业部门为我们提供食物等原料,邮政部门为我们物质流通提供通道,交通部门为我们道路畅通提供保障,公、检、法机关清除社会丑恶现象的等,各个部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整个社会才能有条不紊地运转。”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内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政府部门呢?接着通过PPT呈现植物细胞图片,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植物细胞有什么样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呢?如果是动物细胞,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异同点呢?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预习,并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在课上,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细胞结构模型,由小组代表来介绍模型中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这时候小组成员个个跃跃欲试,热情高涨,都希望能够展示他们的模型。此时借着让每个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时候,进行课堂大比拼,大家兴趣高涨,课堂效果自然良好。这样不仅圆满完成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同时也增加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4 精心设计,让学生会动
生物课程标准倡导通过活动带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活动,这些活动,除了用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外,还承担了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灵活的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人教版必修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内容时,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由易到难规律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自主学习,调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设计预习提纲如下:(1)孟德尔选择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总结过程中使用的假说—演绎法步骤包括哪些?(2)尝试写出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实验过程,自我检验是否符合假说—演绎法。(3)如果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F2中性状分离比是多少?是否符合遵循基因分离定律?(4)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写出F1能产生几种配子?(5)列表分析F2中配子的组合方式有多少种,基因型和表现型各有多少种?学生在学习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基础上认真研读教材,采用比较学习法,通过开展积极思维活动,小组讨论,能较好自主完成兩对相对性状的豌豆实验中的基础题,达到启迪智慧,提高能力的目的。
又如在学习“细胞呼吸”这一节内容时,在做葡萄糖燃烧实验时,取适量的葡萄糖放在燃烧勺上加热,同学们可以看到葡萄糖先熔融,再加热到一定温度, 葡萄糖燃烧冒出一尺高的火焰。学生因为第一次看到糖也可以燃烧,大家都发出惊讶呼声。这个时候笔者将问题串呈现出来:你能表述一下什么叫细胞呼吸吗?细胞呼吸有哪些类型?葡萄糖在细胞内分解,它是如何利用能量的?它与燃烧有什么异同点?人类主要通过哪种类型获得能量?它分为哪些阶段?在无氧的条件下,细胞还能进行呼吸作用吗?它与有氧呼吸又有什么异同点?巧设问题串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在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领下,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也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老师点拨,最终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益。
5 小结
给学生创设想动、爱动、敢动、会动的机会,能大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面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钻研教材、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真正动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打造出适应当今时代需求的高效生态课堂。
关键词:想动;爱动;敢动;会动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提出要重视对生物学问题的探索,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乐于探究,引导学生勤于动手和动脑,从生活经历和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究热情。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生为本”作为指导思想,改变过去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探究知识、发现规律,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教学实践,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巧妙導入,让学生想动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还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源泉。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导课导得好,可以先声夺人,抓住学生的思维,将学生的兴奋细胞激活,促使学生注意力从课间活动转到课堂学习中来,以更快的达成学习目标。在生物学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法,如在教学“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内容时,可采用“演示实验导入法”。教师课上可先展示这样一组对照实验:“讲台上有两个纯净水瓶,都装300毫升清水,每个瓶中装有一支长颈漏斗,细管一端分别将玻璃纸、纱布系好,现在我向两支长颈漏斗敞口处分别倒入0.3 g/ml的蔗糖溶液,并滴入几滴黑墨水,请同学们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现象说明了什么?”在此基础上自然引出半透膜特点,渗透装置条件,同时也让学生获得更多感性信息。这种导入方法能极大激发学生对生物实验的热情,有利于学生轻松掌握某一生物原理,同时也锻炼了学生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
又如在讲到“DNA结构”结构特点时,可采用“直观导入法”。直观教具不受空间和时间限制,可以直接表现生物的生命现象,其形式多样,如挂图、视频、实物、模型等。通过直观教具进行辅助教学,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课上向学生展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并提问: (1)DNA是由几条链构成的?它具有怎样的立体结构?(2)DNA的基本骨架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它们分别位于DNA的什么部位呢?(3) DNA中的碱基是如何配对的?它们位于DNA的什么部位?自然生成结构特点,模型此时起到了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这种导入方法以形象、生动,一目了然地显示生命活动、生命现象、生命科学事实过程。有利于学生很好地理解掌握原理和概念,同时学生探索的欲望大大增加,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2 转换角色,让学生爱动
长期以来,三尺讲台,是教师传道的天地。教师给学生提供上讲台当老师的机会很少,因此在教学中要尽量创造互动机会,让学生走上讲台当老师。由学生登上台进行表演,如模型展示、小品、游戏、试讲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信,而且其表达能力也会不断进步。如在学习“酶的特性”这一课前,就挑选班里两位同学,让他们准备演示实验,同时对台下同学讲解操作步骤,交流互动。并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预演,上课时,演示非常成功,以下是节选部分演示内容:
步骤1:从管架上取4支洗净的试管,编号1、2、3、4,依次加入2 ml过氧化氢溶液。
步骤2:分别向1、2号试管加入2滴FeCl3溶液、肝脏研磨溶液,60℃水浴加热,观察气泡冒出情况。
生问: 2号试管出现什么现象?与1号试管相比,说明什么?
生1:2号试管冒出气泡多,酶的催化作用比Fe3+更强,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学生鼓掌)。
步骤3: 向3号、4号试管各加入2滴肝脏研磨液,分别在0℃和沸水浴中加热,观察气泡冒出情况。
生问:通过观察,与2号试管相比,3号、4号试管没有气泡冒出,又说明了什么?
生2:没有,说明低温和高温环境下会影响酶的活性(学生鼓掌)。
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整个课堂台上和台下有了引力,学生大都会积极参与,台上讲得好的同学除了得到教师的表扬和赞许外,还会赢得同学们的掌声。心里学研究表明,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表现的欲望。因此对于许多成绩不理想或性格内向内、不善言谈的同学来讲,也是很好的表现机会,容易吸引他们参与。每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尽情地展现自我,在享受成功的喜悦同时,理解掌握了教学内容,又提高了教学实效。
3 创设情境,让学生敢动
实践表明,轻松、愉悦、和谐、宽松的氛围能快速调动教学气氛,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这就意味着,如果课堂气氛单调枯燥,学生将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教学目标达成。因此,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必须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构建愉快的教学情境,挖掘各种激发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教学内容能够触及到学生心灵深处,诱导他们将学习新知识的压力转变为获取新知识的动力。如学习“鉴定还原糖”实验内容时,课前让学生准备实验材料,课上展示的材料丰富多样,如苹果、葡萄、生菜叶、梨、萝卜、山楂、牛奶等在实验时,大部分同学实验符合预想,但有部分同学观察到这样实验现象:有的是绿色、有的是白色、有的是紫色等。见此情景,笔者不露声色,当他们因没有观察到预期结果而质疑时,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失败原因,而是先对他们的探究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接着把他们的疑问放在班内自由讨论,这时课堂气氛活了起来,同学们踊跃发言、大胆推断,问题的症结很快被找到。在轻松、开放的课堂氛围中积极引导学生最大限度的自主参与,这样学生才能放心大胆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学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内容一节前,先给学生陈述一个案列“整个政府由若干个部门组成。比如农业部门为我们提供食物等原料,邮政部门为我们物质流通提供通道,交通部门为我们道路畅通提供保障,公、检、法机关清除社会丑恶现象的等,各个部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整个社会才能有条不紊地运转。”然后引导学生思考细胞内是否也存在类似的政府部门呢?接着通过PPT呈现植物细胞图片,让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植物细胞有什么样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呢?如果是动物细胞,他们之间又有什么异同点呢?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以小组为单位预习,并尝试制作真核细胞的三维结构模型。在课上,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制作的细胞结构模型,由小组代表来介绍模型中各部分的结构特点及功能,这时候小组成员个个跃跃欲试,热情高涨,都希望能够展示他们的模型。此时借着让每个小组代表展示他们的作品时候,进行课堂大比拼,大家兴趣高涨,课堂效果自然良好。这样不仅圆满完成学习目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同时也增加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4 精心设计,让学生会动
生物课程标准倡导通过活动带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活动,这些活动,除了用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外,还承担了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和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精心的设计,灵活的指导,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探究生物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学习人教版必修二“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二)”内容时,以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由易到难规律来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自主学习,调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设计预习提纲如下:(1)孟德尔选择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进行杂交实验,总结过程中使用的假说—演绎法步骤包括哪些?(2)尝试写出两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实验过程,自我检验是否符合假说—演绎法。(3)如果对每一对相对性状单独分析,F2中性状分离比是多少?是否符合遵循基因分离定律?(4)根据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写出F1能产生几种配子?(5)列表分析F2中配子的组合方式有多少种,基因型和表现型各有多少种?学生在学习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基础上认真研读教材,采用比较学习法,通过开展积极思维活动,小组讨论,能较好自主完成兩对相对性状的豌豆实验中的基础题,达到启迪智慧,提高能力的目的。
又如在学习“细胞呼吸”这一节内容时,在做葡萄糖燃烧实验时,取适量的葡萄糖放在燃烧勺上加热,同学们可以看到葡萄糖先熔融,再加热到一定温度, 葡萄糖燃烧冒出一尺高的火焰。学生因为第一次看到糖也可以燃烧,大家都发出惊讶呼声。这个时候笔者将问题串呈现出来:你能表述一下什么叫细胞呼吸吗?细胞呼吸有哪些类型?葡萄糖在细胞内分解,它是如何利用能量的?它与燃烧有什么异同点?人类主要通过哪种类型获得能量?它分为哪些阶段?在无氧的条件下,细胞还能进行呼吸作用吗?它与有氧呼吸又有什么异同点?巧设问题串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学生在一系列由浅入深的问题引领下,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子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思维也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和老师点拨,最终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益。
5 小结
给学生创设想动、爱动、敢动、会动的机会,能大大地激发他们学习生物的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面和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钻研教材、更新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模式、提高自身素质,让学生在生物课堂中真正动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打造出适应当今时代需求的高效生态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