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材“思政”元素探析

来源 :中学理科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z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推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充分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以期引起教师的注意,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关键词:立德树人;物理教学;思政元素
  2020年10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此方案明确指出要改革学校评价,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可见新时代对教师的要求围绕“立德树人”这个核心,在中学教学中,我们要在学科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应该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充分利用这些元素去实现学科的育人功能。
  目前中学物理教学依然“重知识,轻德育”,教师对教材没有进行充分的二次开发,去挖掘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在知网上搜索关于物理“思政”教育的文献,发现大多数是关于物理课堂中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对于教材中“思政”元素开发的文献比较少。因此本文主要以2019版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必修一进行二次挖掘,开发其中的“思政”元素。
  1  物理概念、规律教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学被称之为自然哲学,其中蕴含着许多哲学的理论和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融入哲学思想,对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1 ]。
  1.1  概念教学中的发展观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随着知识量的不断积累而逐渐深化,在物理学的学习中也是这样,随着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增加,学生能解决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学生在初中阶段也学习过速度的概念,初中阶段速度并没有标量和矢量之分,对速度这个概念的认识也比较浅薄,只知道速度是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路程。例如学生在跑步时,学生只能计算出跑步过程的平均速率,对速度的运算还是停留在一维空间内。到了高中阶段,引入了矢量,对速度概念的认知就由一维空间上升到二维空间,知道速度有方向,且速度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法则。通过对物理概念的深入学习,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也能理解得更清晰。例如对于用力朝着水平方向扔石子的过程,初中阶段学生只知道扔出去的石子做抛物线运动,到了高中学生就能将这个问题进行模型化处理,抽象为平抛运动,根据平抛运动物理模型的处理方法来处理实际问题。对速度概念的认识实现了由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的跨越,处理的问题也由单向匀速直线运动跨越到了直线运动进而跨到平抛运动。通过速度概念的教学学生感受到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我们当下觉得很困难的问题,只要自己不断地努力去增加自己的知识量或者一些技能,当知识或技能的量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就能够解决我们之前觉得比较困难的问题。
  1.2  物理规律中的矛盾观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个定律内容体现了矛盾观里面“矛盾双方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内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可利用力传感器让学生模拟拔河比赛,将力的变化图象展示出来,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施力物体施加的力越大时受力物体受到的力也越大,但一个物体在成为施力物体的同时也在扮演受力物体的角色,其施加的力越大受到的反作用力也越大。当施力物体没有施加力的时候也不会受到力的作用,没有作用力就不存在反作用力。在教学时向学生渗透哲学中的矛盾的统一性,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事物具有对立面,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看到事物的两面性。
  1.3  主要和次要因素
  处理物理问题的核心是建构物理模型,物理问题中包含多个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存在着某个因素能控制物质的发展变化这样的矛盾成为了主要矛盾,而那些对物质变化基本没有影响或者影响较小的因素就属于次要因素。在物理模型的建构中往往是抓住主要的矛盾,而忽略对问题影响较小的次要因素。例如质点这个物理概念的引入以及自由落体运动概念等都属于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有力代表。在平时做题的时候,当我们感到无从下手,就要去寻找题目中的关键字词,即抓住主要因素,忽略一些对核心问题没有影响的因素,这样能够大大提高办事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4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
  运动的绝对性,静止的相对性的内容中可以很好地体现出哲学思想。教师可以例举生活中的例子:例如对于同一个物体,同学们选择了不同的参考系,对于同一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不同的看法,以此来教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在看待物或者理的时候一定要懂得多角度辩证地看问题,否则很容易犯“经验主义”的错误[ 2 ]。
  2  物理學史中的人文情怀教育
  在牛顿三大定律以及自由落体运动的教学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学史,例如教师通过讲解牛顿第一定律从亚里士多德基于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提出自然运动和反自然运动的概念,认为自然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而反自然运动则与之相反需要力来维持。到了伽利略时代,伽利略通过将实验与理论推理相结合的研究方式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观点。伽利略还提出惯性定律,只不过他的惯性定律是建立在地球表面的,他的惯性定律属于圆周惯性定律。关于惯性思想笛卡尔在《哲学原理》一书中修正了伽利略的思想。并且他特地声明,由于惯性,运动的物体不会自发趋向曲线运动,而在直线上运动下去。其观点对牛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牛顿的贡献在于他在伽利略、笛卡尔的基础上深化力的概念,“施加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改变静止或匀速运动状态[ 4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对前人观点的高度总结与概括。通过对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笛卡尔、牛顿等人的讲解学生更能够了解牛顿定律的发展过程,以及能够明白各位科学家当时所处的时代以及研究的局限性。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地方,还是培养人性的圣殿,学生在这里学习了新知识,体验了探索知识的过程。不仅如此物理学史的引入还包括对各个科学家生平事迹的讲解学生通过对科学家故事的了解能够学习科学家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精神品质。   3  前沿科技知识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在物理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方面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正确的科学态度与责任,落实核心素养,提升其学习的动力[ 5 ]。
  教材(P21)科学漫步介绍了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教师可以介绍我国自主发展、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现状。2018年底,北斗三号基本系统正式开通运行,后续继续完成覆盖,覆盖面积扩大带来整体民用行业需求进一步增大。2019年中國卫星导航系统委员会主席称2020年计划发射2-4颗北斗三号卫星。教材STSE(P32)介绍了交通工具与社会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介绍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包括整车技术、动力电池技术、电驱动系统技术和车用燃料电池系统技术等四种技术的发展水平。在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章开始导入时例举了这样的一个问题:上海磁浮列车的速度比汽车大,那么它的加速度是否也比汽车大?在学完本章理解加速度概念的情况下,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可以介绍我国磁悬浮技术的发展,例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了解2019年5月23日,我国时速600 km高速磁悬浮试样车在青岛下线,标志着我国在高速磁悬浮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但磁浮列车成功试跑背后也付出了很多努力,2016年组建团队确定课题,该团队包括30余家企业、高校、科研所。2018年1月25日,确定整体方案。2020年6月21日试跑成功。前沿知识的介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其中的挫折让学生感受到梦想的实现需要付出努力[ 6 ]。
  4  传统文化中的文化自信教育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高中教学过程,要引导学生理解优秀文化的精髓,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在学习参考系一节,课后习题中提到了宋代诗人陈与义在春游时所作诗,在做题的过程中大声朗读《襄邑道中》:
  飞红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
  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学生通过对诗歌的朗读可以体会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诗中,诗人艺术性地表达了他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诗中“两岸”、“榆堤”是诗人所选的参照物,“飞花”、“帆船”、“云”、“我”就是要研究的对象。
  将传统文化与高中物理课堂结合,使得学生对参考系的理解不再局限于题目中,这样的课堂气氛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5  结束语
  在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仅要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提高自身的素养,还应该不断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在教授学生物理知识的同时进行道德教育,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冉鑫.思政教育和物理教学的融合辨析[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9(2):67-68.
  [2] 李静,邢晔.物理教学中思政与素养培养的协调一致[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8):71-72.
  [3] 郭奕玲,沈慧君.物理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2):23-24.
  [4] 艾萨克·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M].曾琼瑶,王莹,王美霞,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83.
  [5] 冯维雅.思政元素在物理教学中的积极作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8(5):6-7.
  [6] 尹庆丰.“课程思政”融入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初探[J].物理教师,2020(6):69-72.
其他文献
低温贮藏是一种重要的园艺产品采后保鲜技术,但西葫芦是一种冷敏性果蔬,对低温较为敏感,在低温环境下长期贮藏极易发生冷害而失去商品性,同时限制了冷链的流通。近年来,有关物理或化学等保鲜技术对西葫芦冷害影响的研究还较少,尤其是甜菜碱(Glycine betaine,GB)处理对减轻西葫芦冷害的作用尚未见报道。为此,本试验研究了5、10、15和20mmol·L-1GB处理对西葫芦果实冷害的影响,筛选能够减缓果实冷害的最佳处理浓度,并进一步探讨最佳浓度处理对减缓果实冷害的可能机理。为西葫芦果实采后保鲜技术提供理论依
摘要: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从命题方向到命题形式都有了变化。唯有认清变化,追寻变的依据,明确导向,转变理念,以学生为主体,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依托教材,为学而教,精准设计,精准分析学情,扎实落实,才能达到精准备考之效果,决胜2021年中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统编教材;精准备考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9-0117  2020年中招命题突出
期刊
摘要:微任务是“三微”教学理念下一个重要的方面,通过微任务的教学手段,能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的知识,提高操作技能。教师通过微任务的设计,有助于理清教学思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因此,本文以《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课程中的填制差旅费报销凭证知识点为例,谈谈微任务在中职会计课堂中的有效设计与应用。  关键词:微任务;中职财会;设计与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
期刊
摘要:尺规作图是全国中考的高频考点,考法新颖多变。不仅要掌握基本的尺规作图方法,还要灵活运用几何图形的性质,将题目信息转化一次或多次,得出要作的基本尺规作图。近三年福建省中考尺规作图是以解答题的形式呈现的,既要求尺规作图,还要求几何证明、几何计算。所以要拿到本题的满分,就要教师“高屋建瓴”,准确把握尺规作图的关键点教学。  关键词:尺规作图;转化;教学关键点;动手操作;逻辑推理;数学建模  中图分
期刊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创客教育逐步走进中学课堂。OLSME创客教育模型包含明确学习目标、数字化学习、评价标准、创客时光、展示评估五个环节,运用在创客课程的设计与实施,以及与其他学科课程的融合中,效果良好。OLSME创客教育模型为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深度融合提供了有益的参考范式,是深度融合理念下中学创客课堂的教学实践研究成果。  关键词:创客教育模型;课堂教学;深度融合  教育部颁布的《教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动物细胞培养”为例,通过让学生讨论明确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亲历“动物细胞培养的实验探究”的过程,对实验数据统计分析并得出一般规律,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指导健康的生活。阐述如何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关键词:动物细胞培养;科学探究;科学思维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具有与其他自然科学相同的性质。学习生物学既要让学生获得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
期刊
摘 要:针对2020届武汉市高三质检理综卷的一道电场知识点的选择题进行剖析,借助ANSYS有限元软件展开数值模拟,呈现清晰物理图象,探寻选项中的物理本质规律,旨在让学生掌握的更加透彻,提升物理水平。  关键词:高三质检;电场;数值模拟;本质规律  电场是高考的必考知识点之一,也是各类模拟考试的重点检查内容之一。电场的不可视性给学生的掌握增加难度。武汉市2020届高三毕业生学习质量检测的理综卷第19
期刊
摘 要:课例研究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重要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丰富知识储备能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在初中物理沪科版“家庭用电”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家庭电路知识储备引用至课堂中能活跃课堂气氛,拓宽课堂的宽度,但太多的引入也能带来对课堂重点知识的干扰。  关键词:课外知识;课堂教学;课例研究;家庭用电  课例研究是教师课堂的具体化和特殊化,是教师课堂真实轨迹的反映,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
期刊
摘 要:以“透镜成像规律”的复习课为例,运用SOLO分类理论将“凸透镜成像规律”一课的知识点进行划分以及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进行了分析,预设教学目标,将SOLO分类理论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  关键词:SOLO分类理论;复习课;透镜成像规律  复习课中,教师会对复习内容进行一定的归纳总结,将知识点、考点与易错点详细地罗列出来,从而实现知识的再现。这种方式能够快速地组织教学,容易把握复习课的教学进度。但在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迎来了崭新的时代——网络时代。网络化时代下,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作业情况分析,班级学习成绩统计,更加方便和全面地了解班级情况以及学生个体情况,实现精准化教学。利用电子白板制作精美的课件,使用一些娱乐软件使物理教学模式多样化,都能提升物理教学实效。  关键词:网络化;物理教学;大数据技术;电子白板  网络化时代下各种应用软件和电子产品层出不穷,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