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代中国正处于全面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新常态已成定局,政府全面深化改革、高压反腐,社会矛盾突出,环境污染问题严峻,恐怖主义活动渐显猖獗,地震等自然灾害也屡见报端,中国社会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这其中会出各种突发的危机,如何更好的管理危机成为必须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公共危机处理过程可以看出,政府,媒体,公众在危机事件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三者的相互关系,进而实现三者的良性互动,对于预防和解决当前和未来的危机事件有着深刻的意义。
关键词:应急管理;政府;媒体;公众
非典侵袭,甲型HINI流感,拉萨3.14事件等公共危机事件,使得我国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白炽化,严重威胁了社会秩序、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共安全,对我国政府,乃至媒体、公众在危机处理中的角色扮演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政府:应急管理的领导者
政府是统领应急管理的元帅,运筹帷幄,克敌制胜。政府在应急管理过程中中存在的首要意义就是要确保社会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供的公共产品是社会公共安全,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这就意味着政府在应急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危机爆发前,政府要建立预警机制,起草应急草案,做好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事件的准备,“生于忧患”是政府必须具备的思想觉悟。危机爆发时,政府要协调好人力,物力,财力,做好危机处理和化解工作,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时有效的向媒体提供相关的信息,遏止和妥善处理谣言的传播,以正视听,避免带来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危机过后,也要做好总结反思工作,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优化与媒体的合作,普及应急处理知识。政府的应急管理贯穿危机事件的整个过程,是危机处理的“中流砥柱”。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起着重要的作用。SARS结束后,国务院制定和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灾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要向民众及时、准确、全面的发布相关信息。从2003年非典疫情的处理到2005年禽流感的控制再到2008年的南方冰雪冻灾、汶川大地震的抢险救援,我国政府在面对这些危机时, 虽然也有需要改进的方面,但整体上处理的坚决果断,树立了较好的政府形象。
(二)媒体:应急管理的信息传播者
如果把政府和公众比作市场里的企业和消费者,那么媒体就好像是广告,或者说是公关部门,它负责信息的传播,一头连着政府,是政府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另一头连着公众,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是信息传播的媒介。著名报人一约瑟夫·普利策对传媒的这一特性曾作出了形象的描述“:如果将国家视为一艘大海上行驶的航母,新闻记者就是甲板上隙望的哨兵,在茫茫大海中搜寻可能的险境,及时发现并迅速报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相较于政府,媒体在危机预警等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优势。
危机发生前,大众传媒在教育公众采取预防和准备措施,警告公众致灾因子正在逼近等方面发挥作用;在危机发生后,媒体可以及时向公众发布最新的危机信息,提供疏散和避难场所信息,公示正在提供救助的组织名单,说明如何才能得到救助,这一方面弥补了政府信息的闭塞,另一方面引导了公众舆论方向。面对公共危机,大众传媒针对各色各样的相关信息进行恰当的处理、运用和过滤,对于引导公众的正确理解,以及问题的合理解决都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在此,我们必须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新闻媒体有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新闻媒体是市场经济的一份子,有时为了博人眼球,会弄虚作假,混淆视听,妨碍公众对真相的了解,过度报道,引发社会不安情绪,带来难以估量的社会负能量,但不可否认的是,媒体的报道,会给政府带来压力,促使政府查找思维和工作的误区,提高应急管理的决策水平。当前,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传播信息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公众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获取信息,政府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发布信息。
(三)公众:应急管理的参与者
公众作为公共应急管理的参与者,在公共危机事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众中潜藏着大量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危机事件处理的最终受众也是社会公众,只有充分调动公众以及各种社会团体的力量,聚合式地参与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才能有效的解决危机事件。在当代一个渐趋开放多元的社会,没有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应对突发事件是不现实的,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一方面可以缓解危机在公众中产生的恐慌等消极情绪,使公众了解真相,消除混乱,起到恢复秩序、稳定社会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进行社会救治的成本,缓解财政压力。由于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信息流通不再堵塞,政府的可信度、透明度和可参与度得到提高,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成本。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既有能力,还要广泛的动员社会各界资源有序的参与公共危机处理,不能忽视非营利组织,企业等大型公众集合体的特殊力量,相对于其他公众来说,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具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在调动人力,物力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在抗击“非典”期间,北京市民政局开通了24小时“防治非典,奉献爱心”社会捐助热线,此后全国各级民政部门以及各类慈善机构共接受非典型肺炎防治社会捐赠款物多达38亿元。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媒体,公众各自扮演着特定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但三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未来应对公共危机,需要三者通力合作,只有这样,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才能从容的化解危机,实现可持续的繁荣与富强。(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吕剑光.从SARS事件看政府形象与大众传媒的关系[D]清华大学 2005年
[2]王宏伟.应急管理导论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04
[3]陈桂君. 危机管理中政府、媒体、公众之间的关系 [D] 华东师范大学 2006.12
[4]赵磊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媒体与公众的角色探析 [D] 湖南师范大学 2011年
[5]王彦青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媒体与公众间的互动关系研究 [D] 首都师范大学 2014年
关键词:应急管理;政府;媒体;公众
非典侵袭,甲型HINI流感,拉萨3.14事件等公共危机事件,使得我国公共危机事件的发生白炽化,严重威胁了社会秩序、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共安全,对我国政府,乃至媒体、公众在危机处理中的角色扮演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政府:应急管理的领导者
政府是统领应急管理的元帅,运筹帷幄,克敌制胜。政府在应急管理过程中中存在的首要意义就是要确保社会公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提供的公共产品是社会公共安全,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和受益的非排他性,这就意味着政府在应急管理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危机爆发前,政府要建立预警机制,起草应急草案,做好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事件的准备,“生于忧患”是政府必须具备的思想觉悟。危机爆发时,政府要协调好人力,物力,财力,做好危机处理和化解工作,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及时有效的向媒体提供相关的信息,遏止和妥善处理谣言的传播,以正视听,避免带来社会恐慌,影响社会稳定,危机过后,也要做好总结反思工作,制定相关的政策,法律来保障公民的知情权,优化与媒体的合作,普及应急处理知识。政府的应急管理贯穿危机事件的整个过程,是危机处理的“中流砥柱”。政府处理危机的能力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起着重要的作用。SARS结束后,国务院制定和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对灾情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缓报、谎报,要向民众及时、准确、全面的发布相关信息。从2003年非典疫情的处理到2005年禽流感的控制再到2008年的南方冰雪冻灾、汶川大地震的抢险救援,我国政府在面对这些危机时, 虽然也有需要改进的方面,但整体上处理的坚决果断,树立了较好的政府形象。
(二)媒体:应急管理的信息传播者
如果把政府和公众比作市场里的企业和消费者,那么媒体就好像是广告,或者说是公关部门,它负责信息的传播,一头连着政府,是政府信息发布的重要渠道,另一头连着公众,满足公众对信息的需求,起到舆论监督的作用,是政府与公众沟通的桥梁,是信息传播的媒介。著名报人一约瑟夫·普利策对传媒的这一特性曾作出了形象的描述“:如果将国家视为一艘大海上行驶的航母,新闻记者就是甲板上隙望的哨兵,在茫茫大海中搜寻可能的险境,及时发现并迅速报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相较于政府,媒体在危机预警等方面存在着先天的优势。
危机发生前,大众传媒在教育公众采取预防和准备措施,警告公众致灾因子正在逼近等方面发挥作用;在危机发生后,媒体可以及时向公众发布最新的危机信息,提供疏散和避难场所信息,公示正在提供救助的组织名单,说明如何才能得到救助,这一方面弥补了政府信息的闭塞,另一方面引导了公众舆论方向。面对公共危机,大众传媒针对各色各样的相关信息进行恰当的处理、运用和过滤,对于引导公众的正确理解,以及问题的合理解决都能起到关键的作用。
在此,我们必须强调的一个重要问题是新闻媒体有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新闻媒体是市场经济的一份子,有时为了博人眼球,会弄虚作假,混淆视听,妨碍公众对真相的了解,过度报道,引发社会不安情绪,带来难以估量的社会负能量,但不可否认的是,媒体的报道,会给政府带来压力,促使政府查找思维和工作的误区,提高应急管理的决策水平。当前,以互联网和手机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传播信息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公众可以借助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获取信息,政府也可以通过新媒体发布信息。
(三)公众:应急管理的参与者
公众作为公共应急管理的参与者,在公共危机事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公众中潜藏着大量的智慧和无穷的力量,危机事件处理的最终受众也是社会公众,只有充分调动公众以及各种社会团体的力量,聚合式地参与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理,才能有效的解决危机事件。在当代一个渐趋开放多元的社会,没有社会多元力量参与应对突发事件是不现实的,社会力量的有效参与,一方面可以缓解危机在公众中产生的恐慌等消极情绪,使公众了解真相,消除混乱,起到恢复秩序、稳定社会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降低政府进行社会救治的成本,缓解财政压力。由于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信息流通不再堵塞,政府的可信度、透明度和可参与度得到提高,提高了行政效率,降低了政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成本。因此,及时有效地处理公共危机事件,不仅要依靠政府的既有能力,还要广泛的动员社会各界资源有序的参与公共危机处理,不能忽视非营利组织,企业等大型公众集合体的特殊力量,相对于其他公众来说,非营利组织和企业具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在调动人力,物力方面,具有强大的优势。在抗击“非典”期间,北京市民政局开通了24小时“防治非典,奉献爱心”社会捐助热线,此后全国各级民政部门以及各类慈善机构共接受非典型肺炎防治社会捐赠款物多达38亿元。
在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媒体,公众各自扮演着特定的角色,承担着不同的责任,但三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未来应对公共危机,需要三者通力合作,只有这样,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才能从容的化解危机,实现可持续的繁荣与富强。(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吕剑光.从SARS事件看政府形象与大众传媒的关系[D]清华大学 2005年
[2]王宏伟.应急管理导论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04
[3]陈桂君. 危机管理中政府、媒体、公众之间的关系 [D] 华东师范大学 2006.12
[4]赵磊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媒体与公众的角色探析 [D] 湖南师范大学 2011年
[5]王彦青公共危机事件中政府-媒体与公众间的互动关系研究 [D] 首都师范大学 20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