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巴马认为,如果没有全球的协调行动,美国的拯救经济措施可能无效。3月11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听取了财长盖特纳的汇报。会后,两人均呼吁其他国家加大财政刺激措施,并将此列为下月G20峰会美方首要关注的议题。
虽然金融危机发自美国,但目前的态势似乎朝向全球都需要为之买单发展。从不久前结束的G20财长会议的情况来看,人们对G20的期望或许不可太过乐观。尽管危机深重,但各国恐怕都难以超越自身利益,国际合作的困难度并不比拯救金融危机的难度小多少。
与此同时,中国的“角色”正在被高度关注。美英两国正在对中国提出更多的要求,试图把中国推到关注的中心点,而国际社会对中国能贡献多少力量来拯救全球危局也充满“期待”。
量力而行
对于4月2日的G20峰会,美方给出了希望达成的两大目标:一是确保全球采取支持经济复苏的协调行动,即呼吁其他国家和美国一样加大开支;二是在各国进行监管改革的问题上取得共识,特别是改革全球金融监管机制。
在金融海啸的中心,欧美国家已被现阶段流动性的恐慌拖得疲惫不堪,十分希望拥有大量美元储备的新兴市场国家能尽快地加入到这场联合救市的浪潮中。于是,各种赞美的“高帽子”纷至沓来:美国希望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希望中国多拿钱,并以增加中国在该组织的份额(投票权)为回报;一些发展中国家直接要求中国提供援助和贷款。世界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于中国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多位中国金融学者表示,中国应抓住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的机遇,量力而行,根据重新划分的投票权,相应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增加注资,以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问题上的发言权。事实上,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明确表达了应对金融危机的立场,一个是“维护和保持自身经济发展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另一个是“国际金融危机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研究部副主任吕博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本国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仍居于世界后进水平。中国近2万亿的外汇储备本质上是中国居民的财产,即便是要用于拯救美国金融经济体系,也应最大限度反映中国公民的利益。可无论如何选择,中國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已悄然落定。”
“对此,中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在‘高帽子’中迷失至关重要。始终站稳发展中国家的立场,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承担与国力相符的经济责任和义务,积极争取最大国家利益,谢绝与国力不相符的经济责任和义务。”吕博分析。中国要想取得最大利益,同时又有益于国际金融秩序向公平和公正的方向改进,就要恰如其分地判断自己的实力和能力,要对国际金融秩序重组前夕的大国或大国集团的博弈态势也有清醒的认识。
中国责任
伦敦G20峰会前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网站上发表了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署名文章,指出必须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以解决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系列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主任吴庆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对周小川的观点表示钦佩。
有专家指出,周小川的此番言论意味深长,既是在G20峰会之前关于中国立场的一种表态,又是对于美国上周骤然启动财政资金大幅购买国债的一次回应。这在目前的局势,特别是G20召开之前发布,说明中方对这次会谈已经准备充分,考虑周密。
吴庆说:“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承担了挽救美国经济的责任,但中国的收益和风险是不匹配的。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目前的‘特别提款权’(SDR)赋予中国的权力非常小,但另一方面中国却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因此这是不公平的做法。”在中美关系中,尽管中国的作用日益重要,毕竟美国是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者和最大获益者,要在国际金融体系的重建中获得与其作用相称的地位,美国就必须将部分权利让渡给中国。但美国是否愿意这样做,还不确定。中国对待伦敦峰会的态度不仅要看美国政府的承诺,更要美国政府实实在在的行动。
“然而,通过G20峰会,中国开始参与国际财政金融决策,这是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吴庆分析。英国和澳大利亚都发出了要求增加中国在IMF中发言权的份量,中国人民银行表态将积极购入IMF发行的债券,财政部同意将购买世界银行的私幕债券,这些行为说明中国已经掌控了目前危机的主动权。G20会议现在还未开,各界因素的出现,说明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已经取得了非常有利的局面,为中国在未来世界经济乃至世界金融体系中拿到更大的话语权奠定坚实基础。
显而易见,此次G20会议想要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带领全球经济走出深陷的泥潭,驱散汇市上空笼罩的悲观情绪,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前路布满荆棘。但中国对拯救世界经济危机所负有的责任感和诚意已经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链接:从G8到G20
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形势严重恶化,先后发生了“美元冲击”、“石油冲击”和世界性经济危机,为了共同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协调各国政策,重振西方经济,在法国总统德斯坦的倡议下,西方主要工业国法、美、德、日、英、意六国领导人在法国举行首次最高级经济会议,次年加拿大应邀与会,形成七国集团。G7囊括了当时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被形象地喻为“富人俱乐部”,控制着世界经济和政治走向。1998年俄罗斯的正式加入使它发展为如今的八国集团。
亚洲金融危机让西方国家认识到,要解决国际金融问题离不开有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参与。1999年12月15~16日,由德国财政部部长汉斯·艾歇尔主办,加拿大财政部部长保罗·马丁主持的20国集团启动会议在德国柏林召开,G20(即20国集团)应运而生。
G20除八国集团之外,还包括欧盟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尼、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和土耳其。这是一个旨在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对话的非正式论坛,但它又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大联盟,既有美、欧传统大国,又有后起之秀“金砖四国”,还囊括了亚非一些国家。20国集团把世界各地区主要的工业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联系在一起。由于其经济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广泛的代表性,20国集团有着很大效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让G20的重要性凸显。单是美国、欧洲自身根本无法抵御危机,欣欣向荣的发展中国家则拥有庞大外汇和内需消费市场,成为全球热切期望的世界经济“救星”。据美联社称,美国、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将在金融危机后陷入经济衰退,而发展中国家将占到明年全球经济增长的几乎全部份额。
许多学者对G20前景表示乐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科林·布莱德福特说:“当G20取代G8时,我们正在走向一条积极的发展之路,将有更多的国家参与到讨论国际事务的会谈中,更广泛地代表这个世界,而不仅仅是跨大西洋的局面。”
虽然金融危机发自美国,但目前的态势似乎朝向全球都需要为之买单发展。从不久前结束的G20财长会议的情况来看,人们对G20的期望或许不可太过乐观。尽管危机深重,但各国恐怕都难以超越自身利益,国际合作的困难度并不比拯救金融危机的难度小多少。
与此同时,中国的“角色”正在被高度关注。美英两国正在对中国提出更多的要求,试图把中国推到关注的中心点,而国际社会对中国能贡献多少力量来拯救全球危局也充满“期待”。
量力而行
对于4月2日的G20峰会,美方给出了希望达成的两大目标:一是确保全球采取支持经济复苏的协调行动,即呼吁其他国家和美国一样加大开支;二是在各国进行监管改革的问题上取得共识,特别是改革全球金融监管机制。
在金融海啸的中心,欧美国家已被现阶段流动性的恐慌拖得疲惫不堪,十分希望拥有大量美元储备的新兴市场国家能尽快地加入到这场联合救市的浪潮中。于是,各种赞美的“高帽子”纷至沓来:美国希望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国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希望中国多拿钱,并以增加中国在该组织的份额(投票权)为回报;一些发展中国家直接要求中国提供援助和贷款。世界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于中国近2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多位中国金融学者表示,中国应抓住国际金融机构改革的机遇,量力而行,根据重新划分的投票权,相应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增加注资,以提升中国在国际金融问题上的发言权。事实上,在此之前,中国已经明确表达了应对金融危机的立场,一个是“维护和保持自身经济发展就是对世界最大的贡献”;另一个是“国际金融危机需要各国共同应对”。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研究部副主任吕博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中国目前仍是发展中国家,本国居民的实际生活水平仍居于世界后进水平。中国近2万亿的外汇储备本质上是中国居民的财产,即便是要用于拯救美国金融经济体系,也应最大限度反映中国公民的利益。可无论如何选择,中國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已悄然落定。”
“对此,中国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在‘高帽子’中迷失至关重要。始终站稳发展中国家的立场,积极参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积极承担与国力相符的经济责任和义务,积极争取最大国家利益,谢绝与国力不相符的经济责任和义务。”吕博分析。中国要想取得最大利益,同时又有益于国际金融秩序向公平和公正的方向改进,就要恰如其分地判断自己的实力和能力,要对国际金融秩序重组前夕的大国或大国集团的博弈态势也有清醒的认识。
中国责任
伦敦G20峰会前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央行网站上发表了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署名文章,指出必须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以解决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系列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主任吴庆在接受《中国联合商报》记者采访时,对周小川的观点表示钦佩。
有专家指出,周小川的此番言论意味深长,既是在G20峰会之前关于中国立场的一种表态,又是对于美国上周骤然启动财政资金大幅购买国债的一次回应。这在目前的局势,特别是G20召开之前发布,说明中方对这次会谈已经准备充分,考虑周密。
吴庆说:“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承担了挽救美国经济的责任,但中国的收益和风险是不匹配的。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目前的‘特别提款权’(SDR)赋予中国的权力非常小,但另一方面中国却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因此这是不公平的做法。”在中美关系中,尽管中国的作用日益重要,毕竟美国是现行国际金融体系的主导者和最大获益者,要在国际金融体系的重建中获得与其作用相称的地位,美国就必须将部分权利让渡给中国。但美国是否愿意这样做,还不确定。中国对待伦敦峰会的态度不仅要看美国政府的承诺,更要美国政府实实在在的行动。
“然而,通过G20峰会,中国开始参与国际财政金融决策,这是中国在国际金融领域迈出的重要一步。”吴庆分析。英国和澳大利亚都发出了要求增加中国在IMF中发言权的份量,中国人民银行表态将积极购入IMF发行的债券,财政部同意将购买世界银行的私幕债券,这些行为说明中国已经掌控了目前危机的主动权。G20会议现在还未开,各界因素的出现,说明中国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已经取得了非常有利的局面,为中国在未来世界经济乃至世界金融体系中拿到更大的话语权奠定坚实基础。
显而易见,此次G20会议想要达成一个共同的目标,带领全球经济走出深陷的泥潭,驱散汇市上空笼罩的悲观情绪,必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前路布满荆棘。但中国对拯救世界经济危机所负有的责任感和诚意已经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链接:从G8到G20
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形势严重恶化,先后发生了“美元冲击”、“石油冲击”和世界性经济危机,为了共同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协调各国政策,重振西方经济,在法国总统德斯坦的倡议下,西方主要工业国法、美、德、日、英、意六国领导人在法国举行首次最高级经济会议,次年加拿大应邀与会,形成七国集团。G7囊括了当时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被形象地喻为“富人俱乐部”,控制着世界经济和政治走向。1998年俄罗斯的正式加入使它发展为如今的八国集团。
亚洲金融危机让西方国家认识到,要解决国际金融问题离不开有影响的发展中国家参与。1999年12月15~16日,由德国财政部部长汉斯·艾歇尔主办,加拿大财政部部长保罗·马丁主持的20国集团启动会议在德国柏林召开,G20(即20国集团)应运而生。
G20除八国集团之外,还包括欧盟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阿根廷、澳大利亚、巴西、印度、印尼、墨西哥、沙特阿拉伯、南非、韩国和土耳其。这是一个旨在推动国际金融体制改革、促进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对话的非正式论坛,但它又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大联盟,既有美、欧传统大国,又有后起之秀“金砖四国”,还囊括了亚非一些国家。20国集团把世界各地区主要的工业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联系在一起。由于其经济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广泛的代表性,20国集团有着很大效力和深远的影响力。
此次全球性金融危机让G20的重要性凸显。单是美国、欧洲自身根本无法抵御危机,欣欣向荣的发展中国家则拥有庞大外汇和内需消费市场,成为全球热切期望的世界经济“救星”。据美联社称,美国、欧盟和其他发达国家将在金融危机后陷入经济衰退,而发展中国家将占到明年全球经济增长的几乎全部份额。
许多学者对G20前景表示乐观,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科林·布莱德福特说:“当G20取代G8时,我们正在走向一条积极的发展之路,将有更多的国家参与到讨论国际事务的会谈中,更广泛地代表这个世界,而不仅仅是跨大西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