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6年暑假的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中国56个民族合唱精选音乐会”举行。
应维也纳中欧国际关系促进协会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选派,由中国高校实验合唱团73人、中国广东南海合唱学校合唱团98人、中国辽宁东方乐团77人,总共248人组成。
合唱的第一首歌曲是维吾尔族的《青春舞曲》,这首歌除幼儿之外的全体队员演唱,100多人的演唱,极具青春活力,演员之间的“互动”和一对青春少男少女的表演,诙谐、热情,博得听众热烈的掌声;突然队形一变,鲜艳的彝族服装展现在观众面前,亲切优美的《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极具魅力的旋律,在观众席上看到维也纳人会心的微笑。
第二组是童声合唱,7岁至13岁的小朋友一出现就获得观众热烈的掌声,柯尔克孜族欢乐的《节日舞曲》、朝鲜族抒情的《道拉基》、白族喜悦的《七色的童年》表达了儿童的心声,天真的童趣得到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笑声。
第三组是无伴奏混声合唱:开始就是高山族嘹亮的《快乐的聚会》、接着蒙古族抒缓优美的《雕花的马鞍》令人感动,无伴奏充分体现了人声的特别魅力,一首仡佬族的《仡佬欢歌》使人眼前一亮,苗族的《踩鼓》却从静到动不由得让人们要跳起来。
第四组为纯情的女声合唱,笔者改编裕固族欢乐的《裕固族姑娘就是我》,接着是傣族静而优美的无伴奏《翠竹楼》,靠三声部和声出效果,由于前面热烈欢乐的气氛,这里就恰到好处的起到动静对比作用,而第三首歌是具有动态感的景颇族歌曲《舂米歌》,特殊的音调和动作又使听众耳目一新,再次取得好的艺术效果。
第五组混声合唱先是一人领唱全体合唱的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接着是四人领唱、一百七十人合唱“56个星座56支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把音乐会推上高潮。
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指挥周正松教授抓住听众情绪,突然唱出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这首欧洲家喻户晓的器乐曲,用人声演唱可说是别出心裁地让听众为之一震,热烈的欢呼声、掌声和乐曲声响彻金色大厅。
热情的观众使演员无法退场,二百多位演员上台,这时周正松指挥全体演员和观众同唱《拉德斯基进行曲》,台上台下一片亲切,气氛欢腾热烈,音乐会取得极大的成功,中国驻奥地利大使,维也纳市副市长上台与演员合影留念。
我以为这场音乐会的成功,有以下几个原因:
1.用中华56个民族民歌合唱精选,决定了音乐会是在无比丰富的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取宝,歌曲的含金量高于任何单一民族合唱,或创作的旋律;
2.周正松教授充分利用歌与舞的结合这一少数民族民歌的特色,使演唱者之间“互动”,正是当代合唱打破“墙式队形”的自然作法,从而进一步产生台上台下的“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弥补了合唱队声音训练方面的不足;
3.合唱队组合多样性,产生大幅度的对比,多至170人的混声四部加回声,少至10来人的幼童;动有整台的舞动;静有无伴奏的女声摇篮曲,合唱队员有老、中、青、幼,这个合唱队本身与众不同;
4.170多人的合唱团员,有老、中、青、幼、不同年龄段,周正松以其合理的声音搭配,小学配初中、高中配大学,女声、男声、混声、无伴奏,不同的声音组合,获得不同的艺术特殊效果。
奥地利华人报纸与网上是这样评价这场音乐会的:“演出阵容强大,演员演艺精湛,整个晚上,美妙的乐曲和阵阵热烈的掌声充满金色大厅,此次演出获得圆满成功”。
应维也纳中欧国际关系促进协会的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批准,中国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选派,由中国高校实验合唱团73人、中国广东南海合唱学校合唱团98人、中国辽宁东方乐团77人,总共248人组成。
合唱的第一首歌曲是维吾尔族的《青春舞曲》,这首歌除幼儿之外的全体队员演唱,100多人的演唱,极具青春活力,演员之间的“互动”和一对青春少男少女的表演,诙谐、热情,博得听众热烈的掌声;突然队形一变,鲜艳的彝族服装展现在观众面前,亲切优美的《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极具魅力的旋律,在观众席上看到维也纳人会心的微笑。
第二组是童声合唱,7岁至13岁的小朋友一出现就获得观众热烈的掌声,柯尔克孜族欢乐的《节日舞曲》、朝鲜族抒情的《道拉基》、白族喜悦的《七色的童年》表达了儿童的心声,天真的童趣得到了观众的阵阵掌声和笑声。
第三组是无伴奏混声合唱:开始就是高山族嘹亮的《快乐的聚会》、接着蒙古族抒缓优美的《雕花的马鞍》令人感动,无伴奏充分体现了人声的特别魅力,一首仡佬族的《仡佬欢歌》使人眼前一亮,苗族的《踩鼓》却从静到动不由得让人们要跳起来。
第四组为纯情的女声合唱,笔者改编裕固族欢乐的《裕固族姑娘就是我》,接着是傣族静而优美的无伴奏《翠竹楼》,靠三声部和声出效果,由于前面热烈欢乐的气氛,这里就恰到好处的起到动静对比作用,而第三首歌是具有动态感的景颇族歌曲《舂米歌》,特殊的音调和动作又使听众耳目一新,再次取得好的艺术效果。
第五组混声合唱先是一人领唱全体合唱的赫哲族民歌《乌苏里船歌》,接着是四人领唱、一百七十人合唱“56个星座56支花,56族兄弟姐妹是一家,56族语言,汇成一句话:爱我中华”《爱我中华》把音乐会推上高潮。
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指挥周正松教授抓住听众情绪,突然唱出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这首欧洲家喻户晓的器乐曲,用人声演唱可说是别出心裁地让听众为之一震,热烈的欢呼声、掌声和乐曲声响彻金色大厅。
热情的观众使演员无法退场,二百多位演员上台,这时周正松指挥全体演员和观众同唱《拉德斯基进行曲》,台上台下一片亲切,气氛欢腾热烈,音乐会取得极大的成功,中国驻奥地利大使,维也纳市副市长上台与演员合影留念。
我以为这场音乐会的成功,有以下几个原因:
1.用中华56个民族民歌合唱精选,决定了音乐会是在无比丰富的中华民族音乐宝库中取宝,歌曲的含金量高于任何单一民族合唱,或创作的旋律;
2.周正松教授充分利用歌与舞的结合这一少数民族民歌的特色,使演唱者之间“互动”,正是当代合唱打破“墙式队形”的自然作法,从而进一步产生台上台下的“互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也弥补了合唱队声音训练方面的不足;
3.合唱队组合多样性,产生大幅度的对比,多至170人的混声四部加回声,少至10来人的幼童;动有整台的舞动;静有无伴奏的女声摇篮曲,合唱队员有老、中、青、幼,这个合唱队本身与众不同;
4.170多人的合唱团员,有老、中、青、幼、不同年龄段,周正松以其合理的声音搭配,小学配初中、高中配大学,女声、男声、混声、无伴奏,不同的声音组合,获得不同的艺术特殊效果。
奥地利华人报纸与网上是这样评价这场音乐会的:“演出阵容强大,演员演艺精湛,整个晚上,美妙的乐曲和阵阵热烈的掌声充满金色大厅,此次演出获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