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数学课程标准》的深入实施,我们欣喜地看到,教师的观念在逐渐更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逐渐得到改善。课堂焕发出了生命的活力。但是。认真审视,笔者发现,有些课堂表面上虽热热闹闹,学生似乎也参与了活动,但一堂课下来学生连最起码的基础知识都没有掌握,更谈不上有所发展。难怪有些专家呼吁如果新课堂就是这个样子,我们倒不如回到从前的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变化的发展过程,是师生的共同活动。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真实有效呢?本文拟谈谈个人的做法与体会。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导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无价值的。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只有课前的戚竹在胸,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因此,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学习数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在生活中,他们同样不断地积累数学知识和经验。因此,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做到准确、恰当的预设。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到已有部分学生知道了圆面积计算公式。面对这一事实。我设计了两种教学方案:对未知计算公式的学生。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对已知计算公式的学生,引导他们进一步确认并追溯公式的来源。由于每个人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策略的不同,在推导、验证公式时又出现了多样性。学生把圆想办法转化成了以前学过的各种平面图形。由于课前已作了充分的预设,所以课堂教学中异彩纷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学设计要“粗”、“精”搭配,富有弹性。生成需要一定的空间,空间是生成的前提条件。如果预设的空间过窄,答案唯一。生成必将太少;反之,如果预设的空间过大,答案漫无边际。生成必将太杂。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做到“粗”、“精”搭配,以赋予课堂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性和灵动性。
二、适时调整,促进生成
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课堂上发生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充满动态的课堂中发现、判断、整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进程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数学现实。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如教学“年、月、日”时,我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老奶奶到今天只过了19个生日,这是为什么?”本想以此导人新课,而学生反馈时,不仅说出了这位老奶奶是2月29日出生的,还知道一年的天数及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知识。显然,预设的教学程序已无法匹配学生现有的数学实际,于是我对教学过程及时进行了调整。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独立自学、互动交流,重点讲解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然后让学生为"2008中国奥运年”设计一张年历卡。这个案例,由于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不但实现了比预想设计更好的教学目标,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课堂教学更显活力。
三、善于引燃,创造生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师讲解的如何精彩,重要的是能适时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制造一种“不协调”,用知识的力量去唤起求知欲望。使学生自主地投人学习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因此,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一系列表现及时做出反应,如遇到突如其来的提问、与众不同的声音、错误的认知……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予以放大、引燃,使其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化简比后,出示2/7:2/9,要求学生化简比,一学生板演2/7:2/9=7:9。“错了!”“反过来!”教室内顿时出现了反对声。面对这一错误,教师并没有马上让其他学生说出正确的结果。而是先让那位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组织学生举例、验证,最后达成共识:凡分子相同的两个比,它们的整数比就是前、后项的分母调换位置写出的,只要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计算后就能得到最简比。正由于这位教师独具匠心的处理,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错误变成了宝贵的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使课堂教学精彩在对话中生成,在辨错、改错的过程中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呈现出一种人文之美。
在课改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来思考和处理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矛盾,广泛汲取各种前沿的教育理论和信息,将各种新理论、新信息加以整理、对比和沟通,学会用自己的脑子思考问题,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唯有如此,课改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稳步推进,我们的教育才会有灿烂的明天。
一、精心预设,为生成导航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无价值的。只有课前的精心预设。才能在课堂上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只有课前的戚竹在胸,才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因此,预设是为了更好的生成。首先,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学生学习数学不仅仅是在课堂上,在生活中,他们同样不断地积累数学知识和经验。因此,只有尽可能多地了解学生。预测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才能做到准确、恰当的预设。如教学“圆的面积”一课时,我通过课前调查了解到已有部分学生知道了圆面积计算公式。面对这一事实。我设计了两种教学方案:对未知计算公式的学生。引导他们自主探索;对已知计算公式的学生,引导他们进一步确认并追溯公式的来源。由于每个人的视角和解决问题策略的不同,在推导、验证公式时又出现了多样性。学生把圆想办法转化成了以前学过的各种平面图形。由于课前已作了充分的预设,所以课堂教学中异彩纷呈。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教学设计要“粗”、“精”搭配,富有弹性。生成需要一定的空间,空间是生成的前提条件。如果预设的空间过窄,答案唯一。生成必将太少;反之,如果预设的空间过大,答案漫无边际。生成必将太杂。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必须做到“粗”、“精”搭配,以赋予课堂更多的创造性、思维性和灵动性。
二、适时调整,促进生成
教学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堂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课堂上发生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之中作出相应的调整和变动。在围绕学生发展精心设计的基础上,教师要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在充满动态的课堂中发现、判断、整合信息,适时调整教学思路、教学进程和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数学现实。促进课堂的有效生成。如教学“年、月、日”时,我给学生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一个老奶奶到今天只过了19个生日,这是为什么?”本想以此导人新课,而学生反馈时,不仅说出了这位老奶奶是2月29日出生的,还知道一年的天数及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知识。显然,预设的教学程序已无法匹配学生现有的数学实际,于是我对教学过程及时进行了调整。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本、独立自学、互动交流,重点讲解判断平年、闰年的方法,然后让学生为"2008中国奥运年”设计一张年历卡。这个案例,由于我及时调整了教学思路,不但实现了比预想设计更好的教学目标,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使课堂教学更显活力。
三、善于引燃,创造生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师讲解的如何精彩,重要的是能适时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制造一种“不协调”,用知识的力量去唤起求知欲望。使学生自主地投人学习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因此,在师生互动的教学情境中,教师必须对学生的一系列表现及时做出反应,如遇到突如其来的提问、与众不同的声音、错误的认知……教师要善于捕捉有价值的信息。并予以放大、引燃,使其变成宝贵的教学资源。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化简比后,出示2/7:2/9,要求学生化简比,一学生板演2/7:2/9=7:9。“错了!”“反过来!”教室内顿时出现了反对声。面对这一错误,教师并没有马上让其他学生说出正确的结果。而是先让那位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再组织学生举例、验证,最后达成共识:凡分子相同的两个比,它们的整数比就是前、后项的分母调换位置写出的,只要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计算后就能得到最简比。正由于这位教师独具匠心的处理,不但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错误变成了宝贵的学习资源,更重要的是使课堂教学精彩在对话中生成,在辨错、改错的过程中开阔了学生的思维,使课堂呈现出一种人文之美。
在课改的今天,我们一定要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来思考和处理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矛盾,广泛汲取各种前沿的教育理论和信息,将各种新理论、新信息加以整理、对比和沟通,学会用自己的脑子思考问题,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唯有如此,课改才能沿着健康的轨道稳步推进,我们的教育才会有灿烂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