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星庆云,流传有序

来源 :收藏·拍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gsdf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丕烈,被誉为乾嘉以来藏书之大宗,经他拣选、题跋过的古籍,即使不是宗元佳椠,也因跋文中丰富的藏书故事、严谨的学术考证,以及版本自身的稀有性而受到后人珍视,故有“黄跋”之称。早在嘉庆年间,黄氏藏书刚刚散出之时,凡有“黄跋”者,每册价格就比未经题跋的贵上十全。历经战火及文化劫难,散落民间的“黄跋”早已稀如星凤,此次现身西泠秋拍的“黄跋”《画鉴》、《文房四谱》两部抄本,流传有序,且为近百年来首次发现,跋文内容更是目前辑刻的黃丕烈题跋中所未见。在今年6月召开的“‘黄跋顾校鲍刻’与中国古旧书文化研讨会”中,来自海内外的6。余位专家学者对这两部“黄跋”的价值予以充分肯定。
  黄丕烈题跋明抄本《画鉴》
  《画鉴》为中国画论史上的名作,此白棉纸抄本(下称西泠本),字划劲健,“玄”字不避讳,应出自明人之手。前有黄丕烈题跋一则,云,
  《画鉴》余藏旧钞本系沈与文家故物,迭经名人校勘者。此册亦取其旧钞,故兼校之。取校旧藏,实多是正,彼已校改纷如,此本之妙,拟亦手校校彼,留此净本可耳。辛未冬至前二日,复翁。
  查《中国古籍善本总目》可知,国家图书馆藏有明沈氏野竹斋抄本《画鉴》(下称国图本),其中黄丕烈跋语如下
  此册余旧藏有年矣,历经名家收藏,并乎校一过。顷从坊间又获一旧钞本,出自郡中赐书楼蒋氏,虽讹舛特甚,而字句间有可为此本校勘左证者,悉用别纸黏于上方,旧时校语亦黏于别纸,即书校语于后,注云蒋本续校者,皆余笔也。古人审慎,多作意揣之词,故未便轻改。兹得别本为据,可释然无疑矣。闲窗枯坐,破一日工夫,校此于百宋一廛之北窗下。时农云密布,天意酿寒,一种清冷之致,颇自得耳。辛未冬至后四日,复翁识。
  两相对比,可以发现:这两段黄跋的题写时间一为“辛未冬至前二日”,一为“辛未冬至后四日”,相隔仅一周,西泠本中提到的“迭经名人校勘”的沈与文家藏本应为国图本无疑,但国图本中提到的“出自郡中赐书楼蒋氏”的坊间旧钞木是否就是西泠本呢?为此,我们专程赶往国家图书馆求证。
  正如跋文中所言,黃丕烈的校语以“别纸黏于上方”且“注云蒋本续校”。于是,我们将“蒋本续校”的内容与西泠本两相对照,竟然——吻合!共计71处。由此可大胆推定,西泠本极有可能就是蒋氏赐书楼藏本,黄丕烈得后将它与自己先前收藏的沈氏野竹斋抄本(即国图本)进行对照,并将相异之处以别纸黏于国图本上方,注明“蒋本续校”,而留此为“净本”,因而我们所看到的西泠本版面清爽,全无校改痕迹。在当今学者看来,西泠本在章节编次、语词句式、简化字、异体字等方面保留了较原初的面貌,对今人研究钞本的特点和文字演变亦具有参考意义。黄丕烈题跋、吴翌凤校跋《文房四谱》
  《文房四谱》抄木,纸捻装,封面题“枚庵诗老手校文房四谱附黃复翁跋,一册全,书钞阁重装”。卷前钤吴翌凤“古欢堂钞书”白文方印和蒋凤藻“蒋香生氏秦汉十印斋考藏记”朱文方印。全文端楷抄录,书体秀逸,天头、地脚及行间有大量红、黃两色校语,皆出自吴翌凤之手。未有吴翌凤跋语三则,过录赵清常、钱谦益跋一则,最末为黄丕烈嘉庆癸酉(1813)三月晦日长跋一则,详述了此书的流传过程和校勘原委。黄丕烈的跋文如下:
  郡中有吴枚庵先生者,余向年就试玉峰,曾有半面,未及把臂也,及佘知购书,而坊间有善本送阅者,往往出枚庵手钞及家藏者,方知枚庵好聚书,其书之散逸者,太半出其亲友家,盖枚庵游楚中,书多寄诸他人所,久而不归,家属亦寻踪访之,故亲友亦无忌惮而为此也。此书却带诸行箧,越二十余年始归,故余与订交,并请观其书。是书在借校诸书中为最精,所据有钱东涧、赵清常两家本,余校毕即还之。继思两家本皆出朱文游旧藏,未氏书余友周香严得之最多,遂往问之,钱本固在,赵本无有也。覆取对勘,昊校有不尽据钱本与钱校赵本者,疑惑滋甚。复借吴本覆之,而枚庵所校异于钱校者,具可剖析,是钱、赵之外又成一吴本矣。往告之,故欲一证其所以异处。枚庵又取一清本相示,钱赵异字分注于下,似以前本为筌蹄也。翌日枚庵过访,竟恳割爱,欣然诺之。此书遂为余有,爰记颠末于卷尾余纸,以志良友之赐。癸酉三月晦日,复翁。
  乾隆五十二年(1787),由于吴中饥荒,吴翌凤无奈远游,他的万余卷藏书在此后二十余年中丧失殆尽。随身携带的仅有抄本数十卷,而《文房四谱》即是其一!直到嘉庆癸酉年(1813),黄丕烈与重归故旦的吴翌凤订交。当时黄丕烈手中也有一个《文房四谱》抄本(现藏国图),但在他看来,吴翌凤的这个校本才是“最精”的,于是先后两次借校,吴翌凤最终割爱将此书“欣然”让予了他。《黄丕烈年谱》记载“十八年癸酉(1813),五十一岁,二月晦日跋,新从吴枚庵得钞校本文房四谱”,指的就是此书。
  此后,这部抄本先后为陈征芝带经堂、周星诒书钞阁、蒋凤藻秦汉十印斋递藏。目前南京图书馆所藏的《文房四谱》是戴光曾以此书为母本过录的。
其他文献
2011年12月8日,中国南方第一个大型艺术品论坛——“首届艺术品投资国际高峰论坛”将在广州东方宾馆拉开帷幕。本届论坛中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广东省出版集团和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主办,广东时代传媒有限公司《收藏·拍卖》杂志承办,广州华艺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协办。在改革开放溯源之地的广州举办的此次论坛,集结来自内地、港澳台、海外横跨收藏与拍卖领域的各界精英,势必成为2011年中国艺术市场最令人瞩目的年
期刊
有考量地收藏,50万能藏到一段历史  50万在艺术品市场中并不是笔大数目,但不会因此而无物可藏,实际上,能收到不只两件,甚至可能会有几十件之多。如果用50万去收藏同一门类的作品,能收藏到一段历史、一段故事、一段文化与艺术的积淀。目前在艺术品市场中,书画、瓷器、杂项、古籍善本等等领域有许多作品的价格在几万、十几万、几十万。比如历代的紫砂作品,有不少价格在几千到两三万之间,50万的预算大约能收藏二十多
期刊
为兴趣去收藏才不会受市场波动影响  中国艺术品市场高涨简而言之是供需问题导致的,想买的人多,而在全世界流传的中国艺术品并不多,价格自然就上涨。艺术品吸引人的地方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很多人认为买艺术品能赚钱,想借此投资。这部分人中很多是有些闲钱的,他们认为房地产和股票都不好时,就将资金转入艺术品市场,另外有些人为买高价艺术精品,就以私人募集资金成立基金的方式进入了艺术品市场,或购买银行艺术基金,加入
期刊
地中海悠久的海岸线勾画出最美的爱琴海,在这片海洋沿岸的土地则是孕育了欧洲最早的两大文明:米诺斯文明和迈锡尼文明的古国——希腊。希腊即使久经岁月的蹉跎,其遗留下来的文明、理念及艺术均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重返希腊,无论是游历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奥林匹亚遗址,或是昔日被称为黄金之城的迈锡尼卫城,亦或是去观赏现藏于雅典国家考古博物馆及卫城博物馆的艺术经典作品,都能深深地被希腊那悠久而辉煌的
期刊
看准了要大胆出手  艺术市场这几年总体亡处于上升期,这几年只要眼光好、够胆去买,往往就能创造财富神话。我有一个古董商朋友,初中毕业的学历,去年投资瓷器赚了四千多万,轻轻松松的。为什么?他够胆买货。当然,前提是他眼光准、懂行、懂鉴定。  但事实上并不需要每个人都自己懂鉴别。很多人有闲钱,但不一定能花那么多时间去锻炼自己的眼力。古陶瓷收藏这一行,没有十几二十年泡在里面,是很难炼出火眼金睛的。所以不妨借
期刊
扬州旧有瓠园,久已残毁。2007年笔者往游时,正在复建之中。园主人江阴何拭(1816—1872年),字廉访,又作莲舫,号悔馀,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咸丰六年(1856)出任建昌知府,以城陷奪职。之后入曾国藩幕,颇得赏识,有“才人之笔,人人叹之”语。同治元年(1862)在曾国藩力助之下,得以复官吉州知府,但同年又以嫌去职。廉昉于是游走江西、浙江、安徽、江苏等地,寻找商机,致咸巨富。在扬州购得
期刊
2011年7月,一幅任伯年的《华祝三多图》在拍卖场创出1.67亿元的天价,此画的原藏者钱镜塘先生(1907-1983),再次在人们的记忆中被唤起。钱镜塘一生收藏、经手历代中国书画,上至宋元,下迄当代,总数达五万余件,堪称当代第一。这位年轻时既无资历、亦无资金的后起之秀,以“人弃我取”的方针起步,终成大收藏家与大鉴赏家。    收藏界传奇的后起之秀    在近几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常常会看到民国年
期刊
收藏偏好因人而宜  50万收藏的命题应该针对不同风险偏好的人制定不同的收藏策略,例如有人就想花50万买入一件作品,这样他就有可能在市场低迷的时候用50万买一张名头比较大、画得也比较精的作品,但如果在购买之前“走眼”的话,那就是全军覆没,而有些人喜欢分散风险,他希望以单价5万元一张收入10张作品,有的人甚更想1万元一张收入50张作品,所以这还是看每个人的收藏偏好和投资理念,有的人认为“不要把鸡蛋放在
期刊
如果纯粹把艺术品当作一种类似于股票、证券来投资,赚,把,过几年就换场,以这个为出发点,那么这种短期投资行为,它肯定有波动,也有风险。入市者一定要有承受这个风险的思想准备。  藏家入市,价值取向是最重要的,藏占占的价估价格,取决于其内在所含的文物价值、艺术价值作为支撑。不要盲目跟从,你可以跟着,可以参考,但一切还是以艺术品自身为基础。一件藏品没有艺术与文物的内涵就经不起考验。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演变也揭
期刊
年轻,意味着什么?  《收藏·拍卖》:您过去收藏过哪几种类型的艺术品?近几年来,您为什么会对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感兴趣,并开设当代艺术画廊?  王新友,我的收藏主要有古艺术、抽象、年轻艺术家三大板块。我对年轻艺术家感兴趣主要有几个原因:情感因素,是他们的作品所散发出来的气息感动了我,我年轻的时候错过了很多感受的机会,从他们身上我受到了感动,这是最初动机;收藏因素,这些年轻艺术家生活情况不是很好,买他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