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洱海边洗车”被罚:“习惯”应让位于法律

来源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liuk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媒体报道,一辆四川牌照轿车车主在春节假期期间自驾至大理游玩时,在大理洱海边洗车,引发关注。对此,四川遂宁市人民政府官方微博发布通报称,当事人已被处以2000元的罚款。
  洱海,是国内享有盛誉的风景区。然而,这片秀丽的美景,配上湖边洗车晾衣以及烟熏火燎的“烧烤摊”,变得不伦不类,以至于有网友痛批:你们洗车的样子真丑!
  被破坏的岂止是风景,更有当地的环境生态。洱海不仅是大理知名的景区,还是周边民众最重要的饮用水源。早在1994年洱海就被列入国家自然保护区,为治理好洱海的生态,当地政府和民众付出了很大牺牲,洱海周边客栈大批关闭,农业种植受到严格控制。可在洱海当地民众“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洱海”的同时,游客在洱海边洗车、烧烤等污染行为却防不胜防。
  这背后是一些人的陋习与法规存在冲突。在一些人看来,河边、湖边洗个車算事吗?正是基于此,网上不乏辩护的声音。有网友就质疑:“如果不是洱海,家门口的河边烧烤洗车洗衣服并不会有人说没素质,这个世界怎么了?”
  但质疑的人忽视了,假若洱海边洗车洗衣成为常态,洱海还会是如今的洱海吗?当生活习惯与法规相冲突时,习惯必须让位于法规,而不是一味按习惯行事,不去考虑是否破坏了当地生态,是否违法。事实上,洱海不仅是大理人的洱海,也是全国民众的洱海,保护好一颗高原明珠,是每个外来游客的责任。
  河边、湖边洗车、烧烤,这种“生活习惯”在一些地方已经变成了一种坏“习俗”。所以,不能低估不良“生活习惯”的破坏力。事实上,生活污染源正是工业污染之后的第二大污染源。
  就此而言,“洱海边洗车”被罚2000元,一点都不冤,考虑到洱海这座高原湖泊的生态脆弱性,是否应该罚重点才能起到警示效应,是值得考虑的。因为“洱海边洗车”总是屡查屡犯,这就说明目前的处罚力度还是有些弱,才起不到“禁止”的效果。
   (本文原载2019年2月9日《新京报》)
  观点运用:习惯与法规;保护环境;警示与反思……
  编辑/华放
其他文献
两年前,一则“87岁院士捐赠880万积蓄”的消息“刷爆”了华南农业大学师生的朋友圈。  2017年3月21日,卢永根院士及夫人徐雪宾教授在捐赠协议上签名,将十多个存折的存款转入华农教育发展基金会账户。187万余元的存款,加上此前转账的693万余元,卢永根夫妇共捐赠了880万余元。后来,华农设立“卢永根·徐雪宾教育基金”,用于扶持农业教育事业。这是华农建校108年来最大的一笔个人捐款。很多人不知道,
参战学校:浙江省新昌中学  指导教师:何文魁 俞金霞  过去的时代,我们强调经验。但未来的不确定时代,我们更需要关注的是方法论。不确定的洪流席卷而来,最好的方式,就是不断完善自己的体系,迭代思维的操作系统,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让你无论面对什么挑战,都游刃有余。这是你在不确定的时代中,对抗冲击和风险的最好武器。  张可树同学的文章最大特色是另辟蹊径,全文设喻,采用比喻论证之手法,把如何立足于未来社会
几乎是用了一整天的时间,读完了搁置半年的《苏东坡传》。走进林语堂的文字,我见到了隐匿在诗词歌赋后的苏轼,见到了没那么潇洒的平常人。  苏东坡考取进士的故事早已耳熟能详,但看到该桥段时,还是不免咂舌:东坡在考卷上杜撰了一段尧帝和皋陶的故事,还理直气壮地告诉了主考官。起初我只惊叹于他率真的性情和豪气,但是抛开大道理不讲,能在一场如同“高考”级别的考试上应文章需要,生生捏造一段对话来,寻常人没这个胆量,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六月,六十八岁的汉武帝刘彻下了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名的“罪己诏”——轮台诏。在与匈奴进行了四十三年的战争之后,汉武帝终于痛苦的接受了这一事实,彻底降服匈奴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汉帝国已无力再战。  按照《资治通鉴》的说法,轮台诏之前的三个月,汉武帝在泰山附近的封禅仪式上,据说还曾作过比轮台诏更为深刻的自我批评:“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
很久以前,女作家斯特朗曾说:“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燃蜡烛。”  几千年前,居住在巴尔干半岛的色雷斯部落有一个不同寻常的风俗。每天,人们都会向一口大黏土锅里丢一块小卵石。如果那天是高兴的一天,就丢一块白色的石头;如果那天是糟糕的一天,就丢一块黑色的石头。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的点滴细节就安静地躺在那个容器里,黑白相间。当主人死后,这口锅就被埋在他的坟前,把他至此走过的人生道路上喜悦和苦痛的记忆带到
千百年来,中国老百姓企盼的就是“过上好日子”。能够让人们过上好日子的社会,必定是一个政府为民,百姓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社会。  从“立君为民”到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到“共同富裕”,从“发展是硬道理”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几十年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始终是党和政府最重要的工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我用手电筒照亮庭院里的池塘。平铺如一片地毯的浮萍,几乎覆盖了整池水面,池水静止、平滑、青绿,犹如一座高尔夫球场,只有一株水芹菜的羽状叶这里一点那里一块,将池面的完整划破。手电筒的光线照见了一对对眼睛,正好露在水平面上,小小的脸,一丝不动且肃穆庄严,藏在浮萍下,像戴着俏皮的小帽。  我继续用手电筒的光线锁定它们,它们依然动也不动,眼睛眨都不眨。我站的地方距离它们太远,看不清它们的喉咙由于呼吸而引发的
白岩松有一次到厦门大学去演讲,鼓励学生们花时间做些无用的事,也许不经意间,就改变了思维方式,从而改变了人生。对他本人来说,改变思维方式的原因,源于童年一项特殊的任务。  白岩松的舅舅是中学数学老师。当白岩松还是一个孩子时,这位舅舅每天都给他出一道题。有趣的是,他不等白岩松思考,就会抢先画出一条辅助线,然后让白岩松去找第二条辅助线。当时,白岩松对此非常恼火,却又不得不坚持完成这项看似没有必要的特殊任
电视剧《那年花开月正圆》结束了,“杜明礼”也终于下线了。  这个整部剧里最招人恨的角色,曾让扮演者俞灏明成为众矢之的,入戏太深的网友骂他“怎么还不死”,但也有人一语道破真相,“这只能说明他演得好。”  从最初的偶像“端木磊”,到如今的反派“杜明礼”,年纪轻轻就感受过热闹与喧嚣,然后因为一场爆炸事故猛地被推入深渊,再自己一步步走到现在。俞灏明用“空前巨大”来形容《那年花开月正圆》对自己的意义,他说这
一声,芬芳四溢;二声,沁人心脾;三声,零落成泥。  三声古琴,一点泛音,一曲《梅花三弄》,勾出一季白雪纷飞,描出一枝傲骨寒霜。点点灵动,声声温婉,万千心灵必能为之一震,我想,那大概是一种共鸣吧。我们从民间拾起了那几近湮没在岁月长河中的国乐,尝试着从《阳关三叠》《高山流水》中找寻那一抹“中国之味”,寻找那些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埋藏在灵魂深处的东西。那是民族,是文化,亦是生命,是一株被风雪淹没的寒梅,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