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隨着上市公司2015年年报陆续披露,十大股东榜中出现了新面孔“梧桐树”及其两家全资子公司凤山投资和坤藤投资。“梧桐树”的股东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司性质为法人独资。此事立刻引起市场广泛关注,不求甚解者激动地认为“梧桐树”是“国家二队”,也在出手维稳了,甚至还有好事者挖掘“梧桐树”概念股。
现在已经可以明确了,“梧桐树”持有的A股股票来自证金公司的非交易过户,是证金公司将救市时期买入的筹码分仓给“梧桐树”。明白了这一点,投资者就不应该去追逐什么“梧桐树”概念股,而是应该深入思考“梧桐树”现身A股背后的市场涵义。“梧桐树”没有在二级市场买股票
人们通过上市公司的公告信息已经知道,证金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数量在2015年末出现明显变化,总体而言有较大幅度的减持。但是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两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未来较长的时间内,谈中证金退出为时尚早。当时因为时间有限,其中的疑问记者还来不及问,比如,如何解释证金公司在某些上市公司上的减持?现在人们可以找到答案了,虽然不排除证金公司有所减持,但大部分持股都没有减持,或者说总量上没有出现净减持,主要是分仓到了“汇金”和“梧桐树”的名下。这些都是央企,持股划转没有任何问题。
搞清楚了这一点,投资者就可以明白不存在所谓“梧桐树”增持A股成为“国家二队”的问题,“梧桐树”从未在二级市场买过A股股票,将来会不会承担救市任务在二级市场上买股票,现在还无法预料。随着A股市场自我修复走上正轨,这种可能性应该是越来越小的。“梧桐树”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投资平台,投资A股显然属于“不务正业”,承担分仓任务则可以理解。因此,一般情况下不要指望“梧桐树”会在二级市场买股票,其将来在A股市场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根据国家指令,在A股市场完全自我修复后的适当时机逐步退出。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梧桐树”概念股也就无从说起了。
A股市场有时候很盲从,听到风就是雨,而一些市场分析师也不求甚解,推波助澜,鼓吹所谓的“梧桐树”概念股,更是将投资者引入歧途。其实,市场分析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搞清楚事实真相,据此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而不是一厢情愿地去挖掘什么概念股,真正需要挖掘的应该是证金公司分仓“梧桐树”背后的涵义。证金公司原来的分仓载体是汇金公司和各公募基金的资产管理计划,为什么现在要增加“梧桐树”及其子公司?其中有什么考量?意味着什么?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在市场操作中掌握主动权。
分仓淡化救市痕迹方便将来退出
在笔者看来,分仓“梧桐树”,表明证金公司的退出确实还为时尚早,这是一个长期计划,目的在于将持股分散为较小的比例,至少是在5%以下,尽可能不出现在上市公司的十大股东榜上,淡化救市痕迹,同时也避免将来退出时需要公告,惊吓到投资者。救市时因为应急操作,证金公司的买人数量有不少都超过了上市公司总股本5%的比例,当时并没有公告,这从法理上来说是不妥当的,现在这种分仓算是一个补救措施,是一种长期打算。
搞清楚了这一点,也就掀开了“梧桐树”的神秘面纱。“梧桐树”就是证金公司的一个分仓载体,本身不会在二级市场有什么动作。从长远来看,其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国家指令在适当的时候逐步减持,直至清仓,完成证金公司的退出任务。由于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漫长,所以才大费周章地增加了“梧桐树”这个载体。也可以说“梧桐树”是替证金公司代持股份,其实证金公司也是在替国家代持股份,将来退出时,证金公司也罢,“梧桐树”也罢,所获资金都将上缴国库,或者归还银行。
如此来看,挖掘“梧桐树”概念股,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很不明智,这些概念股将来比一般的股票要多面临一些减持压力。原来市场炒作证金概念股只有短期效应,因为无关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所以很快就偃旗息鼓了。现在“梧桐树”概念股波澜不兴,表明投资者已经对此审美疲劳。总之,投资者的明智做法应该是尽可能回避“梧桐树”概念股,当然,对其中确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股票,也不必见“梧桐树”就躲,真正的好股票是经得起这点减持的。
现在已经可以明确了,“梧桐树”持有的A股股票来自证金公司的非交易过户,是证金公司将救市时期买入的筹码分仓给“梧桐树”。明白了这一点,投资者就不应该去追逐什么“梧桐树”概念股,而是应该深入思考“梧桐树”现身A股背后的市场涵义。“梧桐树”没有在二级市场买股票
人们通过上市公司的公告信息已经知道,证金公司持有的上市公司股票数量在2015年末出现明显变化,总体而言有较大幅度的减持。但是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两会”期间的新闻发布会上明确表示,未来较长的时间内,谈中证金退出为时尚早。当时因为时间有限,其中的疑问记者还来不及问,比如,如何解释证金公司在某些上市公司上的减持?现在人们可以找到答案了,虽然不排除证金公司有所减持,但大部分持股都没有减持,或者说总量上没有出现净减持,主要是分仓到了“汇金”和“梧桐树”的名下。这些都是央企,持股划转没有任何问题。
搞清楚了这一点,投资者就可以明白不存在所谓“梧桐树”增持A股成为“国家二队”的问题,“梧桐树”从未在二级市场买过A股股票,将来会不会承担救市任务在二级市场上买股票,现在还无法预料。随着A股市场自我修复走上正轨,这种可能性应该是越来越小的。“梧桐树”是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投资平台,投资A股显然属于“不务正业”,承担分仓任务则可以理解。因此,一般情况下不要指望“梧桐树”会在二级市场买股票,其将来在A股市场扮演的角色应该是根据国家指令,在A股市场完全自我修复后的适当时机逐步退出。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梧桐树”概念股也就无从说起了。
A股市场有时候很盲从,听到风就是雨,而一些市场分析师也不求甚解,推波助澜,鼓吹所谓的“梧桐树”概念股,更是将投资者引入歧途。其实,市场分析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搞清楚事实真相,据此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而不是一厢情愿地去挖掘什么概念股,真正需要挖掘的应该是证金公司分仓“梧桐树”背后的涵义。证金公司原来的分仓载体是汇金公司和各公募基金的资产管理计划,为什么现在要增加“梧桐树”及其子公司?其中有什么考量?意味着什么?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在市场操作中掌握主动权。
分仓淡化救市痕迹方便将来退出
在笔者看来,分仓“梧桐树”,表明证金公司的退出确实还为时尚早,这是一个长期计划,目的在于将持股分散为较小的比例,至少是在5%以下,尽可能不出现在上市公司的十大股东榜上,淡化救市痕迹,同时也避免将来退出时需要公告,惊吓到投资者。救市时因为应急操作,证金公司的买人数量有不少都超过了上市公司总股本5%的比例,当时并没有公告,这从法理上来说是不妥当的,现在这种分仓算是一个补救措施,是一种长期打算。
搞清楚了这一点,也就掀开了“梧桐树”的神秘面纱。“梧桐树”就是证金公司的一个分仓载体,本身不会在二级市场有什么动作。从长远来看,其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国家指令在适当的时候逐步减持,直至清仓,完成证金公司的退出任务。由于这个过程可能比较漫长,所以才大费周章地增加了“梧桐树”这个载体。也可以说“梧桐树”是替证金公司代持股份,其实证金公司也是在替国家代持股份,将来退出时,证金公司也罢,“梧桐树”也罢,所获资金都将上缴国库,或者归还银行。
如此来看,挖掘“梧桐树”概念股,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很不明智,这些概念股将来比一般的股票要多面临一些减持压力。原来市场炒作证金概念股只有短期效应,因为无关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所以很快就偃旗息鼓了。现在“梧桐树”概念股波澜不兴,表明投资者已经对此审美疲劳。总之,投资者的明智做法应该是尽可能回避“梧桐树”概念股,当然,对其中确有长期投资价值的股票,也不必见“梧桐树”就躲,真正的好股票是经得起这点减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