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个创新人才应该具备创造力思维和创造性人格,所以创新教育也应该从这两方面入手。
谈及创新和创造力培养,我们首先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林崇德教授帮我们厘清基本概念,并从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本质上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不必纠结创造力的定义
谈及创造力,社会上有不同的概念,我认为去争论哪个概念大或者哪个概念小是没必要的。在心理学里,创新、创造力、创造性都被看作是同义的。
关于创造力通用的3种理解
关于什么叫创造力,国际上有3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强调创造力是一个过程;第二种强调创造力是一种产品,比如经常在商店看到创新性的产品;第三种认为创造力是人与人之间不同的表现,是一种个性行为。为什么他人可以创造,而我不能,这说明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这3种观点都正确,只不过在不同领域,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
基于持续研究与探索得到的创造力界定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们的研究团队一直围绕着创造性与创造人才等课题进行研究与探索,得出了现在的定义—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应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質。
美国心理学界更加强调创造力中的新颖、独特,而在我看来精神病人的想法可能更独特,这是我从大学期间精神病院实习经历中得出的结论,但是因为这种独特没有社会意义,所以在给创造力下定义时,我们特别增加了有社会意义和个人价值这一项。
创造力培养途径
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才应该具备创造力思维和创造性人格,前者对应的是创造力智力因素,后者对应的是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所以对于创造力的培养可以从这两个途径入手:
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除了智力以外,更要重视非智力因素,比如兴趣、动机、态度等。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斯腾伯格的故事,看一看非智力因素发挥的作用。
斯腾伯格是创造力研究的权威人物,但是他在小学和中学进行过两次智商测验,结果都是不及格。虽然智商测验有绝对保密的伦理要求,但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的信息被泄露了,所以同学们就开始议论,说他们跟一个白痴一起上学。斯腾伯格听到这些议论后难以忍受,就跑去问老师:“老师,研究智商的学问是什么专业?”老师告诉他是心理学。于是,斯腾伯格决定高中毕业后去美国最好的大学学习心理学。最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耶鲁大学——美国十大名牌大学之一。
到耶鲁大学之后,他觉得这里太美了,想在这里工作一辈子。但是当时美国的学校有“避免近亲繁殖”的“潜规则”,提倡“插花制”。于是他又去问老师:“老师,什么叫‘近亲繁殖’,如何才能留校?”老师告诉他如果能拿到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学位(在美国心理学专业排名第一的学校),再回来应聘,就不算“近亲繁殖”了。于是,斯腾伯格又将斯坦福大学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不但顺利进入学校进行了硕博连读,并且只用了3年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他成功应聘耶鲁大学,很快就拿到了教授职称。一般情况下,从博士到讲师,再到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至少需要15年的时间,而斯腾伯格用7年的时间就做到了。
斯腾伯格的故事就代表了非智力因素在一个孩子成功中的重要作用,他的兴趣、动机和态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实现了理想。
从鼓励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开始
在创新性思维中,根据低年龄段孩子的思维发展特征,我们要着重培养孩子的思维灵活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发散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一题多解、触类旁通的能力。让我们通过美国创造性之父吉尔福特和他的学生托兰斯的经典测验问题—红砖到底有什么用,看一看什么是发散性思维。
一块红砖,你认为有什么用途?老师请孩子来回答这个问题。孩子们回答红砖是盖房子用的,老师点头之后,又摇头:“答案能不能更丰富一些?”孩子说:“红砖是建筑材料,既能造房子,又能造桥,还能铺路。”老师还是点头以后又摇头,希望孩子们进一步发散思维。
加热午餐的工具
有个孩子站起来回答:“周末的时候,我爸爸开车带着我们全家去郊外旅游。我妈妈身体不太好,中午要吃饭的时候,不愿意吃冷的食物,但是郊外没有微波炉,不能加热食物。爸爸就随便找到3块红砖,把食物放到红砖上,在下面点着火,红砖就变成了能把食物加热的工具了。”
钉钩子的工具
有了这样的答案,其他孩子也开始举手。“老师,我回到家把大衣脱掉,准备挂在钩子上,但没想到‘啪嗒’一声钩子掉在了地上,我爸爸到处找榔头都没有找到。最后,我到门口捡了一块红砖,‘咚咚咚’,把钩子就钉回去了。”
吓走野狗的武器
还有一个孩子,未经允许就站起来着急地说:“今天上午我上学的时候,一只狗朝我扑过来,而且狗脖子上没有挂牌,这分明就是一条野狗,我就拿起了身边的一块红砖,吓跑了野狗。”
这个案例中,对红砖不同用途的设想,就体现了孩子们思维的灵活性。延伸到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玩这样的游戏,比如随意拿出物品,让孩子找出3个不同的用途,这样的联想能够帮助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的锻炼。当然,提倡发散性思维,强调一题多解,并不是否定一题一解,一解是多解的基础,多解是一解的发展,而且还要在多解的情况下,找到最优解。但是,对于年龄还小的孩子来说,鼓励发散性思维更容易,也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一步。
谈及创新和创造力培养,我们首先请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的林崇德教授帮我们厘清基本概念,并从创新能力和创造力培养的本质上提供一些思路和方法。
不必纠结创造力的定义
谈及创造力,社会上有不同的概念,我认为去争论哪个概念大或者哪个概念小是没必要的。在心理学里,创新、创造力、创造性都被看作是同义的。
关于创造力通用的3种理解
关于什么叫创造力,国际上有3种不同的理解:第一种强调创造力是一个过程;第二种强调创造力是一种产品,比如经常在商店看到创新性的产品;第三种认为创造力是人与人之间不同的表现,是一种个性行为。为什么他人可以创造,而我不能,这说明个体之间是有差异的。这3种观点都正确,只不过在不同领域,可以做出不同的解释。
基于持续研究与探索得到的创造力界定
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我们的研究团队一直围绕着创造性与创造人才等课题进行研究与探索,得出了现在的定义—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应用一切已知的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意义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質。
美国心理学界更加强调创造力中的新颖、独特,而在我看来精神病人的想法可能更独特,这是我从大学期间精神病院实习经历中得出的结论,但是因为这种独特没有社会意义,所以在给创造力下定义时,我们特别增加了有社会意义和个人价值这一项。
创造力培养途径
一个有创造力的人才应该具备创造力思维和创造性人格,前者对应的是创造力智力因素,后者对应的是创造力非智力因素,所以对于创造力的培养可以从这两个途径入手:
培养孩子的非智力因素
智力是创造力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除了智力以外,更要重视非智力因素,比如兴趣、动机、态度等。我们先一起来了解一下斯腾伯格的故事,看一看非智力因素发挥的作用。
斯腾伯格是创造力研究的权威人物,但是他在小学和中学进行过两次智商测验,结果都是不及格。虽然智商测验有绝对保密的伦理要求,但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的信息被泄露了,所以同学们就开始议论,说他们跟一个白痴一起上学。斯腾伯格听到这些议论后难以忍受,就跑去问老师:“老师,研究智商的学问是什么专业?”老师告诉他是心理学。于是,斯腾伯格决定高中毕业后去美国最好的大学学习心理学。最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耶鲁大学——美国十大名牌大学之一。
到耶鲁大学之后,他觉得这里太美了,想在这里工作一辈子。但是当时美国的学校有“避免近亲繁殖”的“潜规则”,提倡“插花制”。于是他又去问老师:“老师,什么叫‘近亲繁殖’,如何才能留校?”老师告诉他如果能拿到斯坦福大学的博士学位(在美国心理学专业排名第一的学校),再回来应聘,就不算“近亲繁殖”了。于是,斯腾伯格又将斯坦福大学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不但顺利进入学校进行了硕博连读,并且只用了3年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之后他成功应聘耶鲁大学,很快就拿到了教授职称。一般情况下,从博士到讲师,再到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至少需要15年的时间,而斯腾伯格用7年的时间就做到了。
斯腾伯格的故事就代表了非智力因素在一个孩子成功中的重要作用,他的兴趣、动机和态度,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他实现了理想。
从鼓励孩子的发散性思维开始
在创新性思维中,根据低年龄段孩子的思维发展特征,我们要着重培养孩子的思维灵活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发散性思维。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一题多解、触类旁通的能力。让我们通过美国创造性之父吉尔福特和他的学生托兰斯的经典测验问题—红砖到底有什么用,看一看什么是发散性思维。
一块红砖,你认为有什么用途?老师请孩子来回答这个问题。孩子们回答红砖是盖房子用的,老师点头之后,又摇头:“答案能不能更丰富一些?”孩子说:“红砖是建筑材料,既能造房子,又能造桥,还能铺路。”老师还是点头以后又摇头,希望孩子们进一步发散思维。
加热午餐的工具
有个孩子站起来回答:“周末的时候,我爸爸开车带着我们全家去郊外旅游。我妈妈身体不太好,中午要吃饭的时候,不愿意吃冷的食物,但是郊外没有微波炉,不能加热食物。爸爸就随便找到3块红砖,把食物放到红砖上,在下面点着火,红砖就变成了能把食物加热的工具了。”
钉钩子的工具
有了这样的答案,其他孩子也开始举手。“老师,我回到家把大衣脱掉,准备挂在钩子上,但没想到‘啪嗒’一声钩子掉在了地上,我爸爸到处找榔头都没有找到。最后,我到门口捡了一块红砖,‘咚咚咚’,把钩子就钉回去了。”
吓走野狗的武器
还有一个孩子,未经允许就站起来着急地说:“今天上午我上学的时候,一只狗朝我扑过来,而且狗脖子上没有挂牌,这分明就是一条野狗,我就拿起了身边的一块红砖,吓跑了野狗。”
这个案例中,对红砖不同用途的设想,就体现了孩子们思维的灵活性。延伸到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和孩子一起玩这样的游戏,比如随意拿出物品,让孩子找出3个不同的用途,这样的联想能够帮助孩子进行发散性思维的锻炼。当然,提倡发散性思维,强调一题多解,并不是否定一题一解,一解是多解的基础,多解是一解的发展,而且还要在多解的情况下,找到最优解。但是,对于年龄还小的孩子来说,鼓励发散性思维更容易,也是创造力培养的关键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