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追求的永远是效率。实现高效课堂,必须要学会取舍,有所舍弃才能有所获得。
一、 坚决放弃炫技的表演和繁琐的工具
现在的课堂似乎都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大舞台。正如大诗人、哲学家尼采所说的“有人的地方就有表演”,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好的表演倒也能帮助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一些能力。但所有的表演都得围绕教学目标,都得服务于达成教学目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都是游记,我在教授这个单元时,就尝试让学生当导游带领大家参观,这样不但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课文文字变成自己的语言,真正学会驾驭文字。《阿里山纪行》课文比较长,在品读课文前我先帮助学生整体感知阿里山部分景点,然后让学生自告奋勇当导游介绍某一个景点。学生积极性倒是很高,但就是没人有勇气站起来。遂直接指定几个基础还可以的学生,无奈语言贫乏,支支吾吾也就不超过三句话。这种状况引起了我强烈的反思。再三研读这篇课文,文章语言典雅、凝练、和谐、畅达,具有音乐美和情韵美。要让初中学生把课文语句转变成轻松灵活的口头语是有难度的,真的也没太多必要增加这些教学环节,较为合适的是让学生好好朗读,细细品味语言,教师再旁敲侧击,学生有所感悟就是最大的收获了。
二、 放弃一些拓展性的环节
就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而言,课堂上把知识点讲清楚了,学生悟明白了就可以了。拓展延伸可立足于引发学生课后去搜索信息,去尝试阅读。我想《语文课程标准》说的“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不能纯粹理解为课堂上的拓展延伸,真正的延伸还应该是课外,是社会生活,这才是更宽广、更真实的课堂。
美国作家霍桑说:“幸福是一只蝴蝶,你要追逐它的时候,总是追不到,但是如果你悄悄地坐下来,它也许会飞落到你身上。”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应看学生的反应,有没有学到什么,掌握得好不好,而不是看老师讲的精彩不精彩。因此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首先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尽量适应所有学生的基础和发展能力,不能刻意追求新颖的点子。现在一些语文优课展示,应该有个评价的标准,课堂容量大,因此很多课都在追求这个目标。最近听了一堂课,一位老师执教文言文“三峡”,整整花了二十几分钟,让学生描绘三峡的美景。这堂课能上下来,我真的佩服这个老师的驾驭能力和学生的预习能力。这样一篇文言文,疏通课文,朗读课文竟然全放在学生的预习中完成。我们的语文课应该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再砌高楼大厦,这个基础不尽量夯实了,再精美的设计也无从实施。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
实现高效课堂,不光是舍弃,还应该有一个调整,因为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我们在备课时需格外注意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当然不是要批判性改变教材,就一篇课文而言,我们的教学环节必须要有合理的顺序。我在备舒乙的“都市精灵”时,因为学校要听课,我也准备了课件,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整体感知时理解“精灵”的含义,欣赏动物的图片,找精灵给城市带来的好处,感受有精灵的温馨场景,分析文中的对比运用……在熟悉教案的时候,我犯愁了,不停地看就不断地转变思路,确定不了。后来我开始站在学生的角度仔细琢磨,学生初读课文时第一印象是先明白有哪些精灵还是先了解题目中的精灵原来是指动物呢?在找精灵给都市带来的好处的时候是不是先要感受一下这些温馨画面呢?对比方法的运用是放在感受这些温馨画面的基础上呢,还是放在揣摩观点“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之后呢?我修改了课件,在预习的基础上,应该先听听学生对精灵的初步理解,也紧紧承接了题目。根据教学目标,重点放在感受都市和精灵的美好和价值。因此在确定了精灵是指动物,然后再让学生找找文中有哪些动物,同时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些动物的可爱。接下去引导学生找出精灵带来的好处,进一步感受“都市 精灵”的温馨,感受都市有了这群可爱的精灵是多么美好。最后就顺理成章提炼出了作者的观点。这样整堂课衔接自然,紧凑,也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这些观点和亲身经历,都是经过我课前、课上、课后的不断反思形成的。我将在不断思考,不断改错的过程中继续成长!愿意为我的课堂生活奉献每一颗脑细胞,这样才能成就我的幸福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灶港初级中学)
一、 坚决放弃炫技的表演和繁琐的工具
现在的课堂似乎都成了一个异彩纷呈的大舞台。正如大诗人、哲学家尼采所说的“有人的地方就有表演”,教学经验告诉我们,好的表演倒也能帮助学生更加轻松愉快地学习,还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一些能力。但所有的表演都得围绕教学目标,都得服务于达成教学目标。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都是游记,我在教授这个单元时,就尝试让学生当导游带领大家参观,这样不但可以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还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让课文文字变成自己的语言,真正学会驾驭文字。《阿里山纪行》课文比较长,在品读课文前我先帮助学生整体感知阿里山部分景点,然后让学生自告奋勇当导游介绍某一个景点。学生积极性倒是很高,但就是没人有勇气站起来。遂直接指定几个基础还可以的学生,无奈语言贫乏,支支吾吾也就不超过三句话。这种状况引起了我强烈的反思。再三研读这篇课文,文章语言典雅、凝练、和谐、畅达,具有音乐美和情韵美。要让初中学生把课文语句转变成轻松灵活的口头语是有难度的,真的也没太多必要增加这些教学环节,较为合适的是让学生好好朗读,细细品味语言,教师再旁敲侧击,学生有所感悟就是最大的收获了。
二、 放弃一些拓展性的环节
就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要求而言,课堂上把知识点讲清楚了,学生悟明白了就可以了。拓展延伸可立足于引发学生课后去搜索信息,去尝试阅读。我想《语文课程标准》说的“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不能纯粹理解为课堂上的拓展延伸,真正的延伸还应该是课外,是社会生活,这才是更宽广、更真实的课堂。
美国作家霍桑说:“幸福是一只蝴蝶,你要追逐它的时候,总是追不到,但是如果你悄悄地坐下来,它也许会飞落到你身上。”评价一堂课的好坏,应看学生的反应,有没有学到什么,掌握得好不好,而不是看老师讲的精彩不精彩。因此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首先就要考虑学生的实际,尽量适应所有学生的基础和发展能力,不能刻意追求新颖的点子。现在一些语文优课展示,应该有个评价的标准,课堂容量大,因此很多课都在追求这个目标。最近听了一堂课,一位老师执教文言文“三峡”,整整花了二十几分钟,让学生描绘三峡的美景。这堂课能上下来,我真的佩服这个老师的驾驭能力和学生的预习能力。这样一篇文言文,疏通课文,朗读课文竟然全放在学生的预习中完成。我们的语文课应该在一定的基础之上,再砌高楼大厦,这个基础不尽量夯实了,再精美的设计也无从实施。
三、注意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
实现高效课堂,不光是舍弃,还应该有一个调整,因为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我们在备课时需格外注意教学内容的顺序安排。当然不是要批判性改变教材,就一篇课文而言,我们的教学环节必须要有合理的顺序。我在备舒乙的“都市精灵”时,因为学校要听课,我也准备了课件,设计了这样几个环节:整体感知时理解“精灵”的含义,欣赏动物的图片,找精灵给城市带来的好处,感受有精灵的温馨场景,分析文中的对比运用……在熟悉教案的时候,我犯愁了,不停地看就不断地转变思路,确定不了。后来我开始站在学生的角度仔细琢磨,学生初读课文时第一印象是先明白有哪些精灵还是先了解题目中的精灵原来是指动物呢?在找精灵给都市带来的好处的时候是不是先要感受一下这些温馨画面呢?对比方法的运用是放在感受这些温馨画面的基础上呢,还是放在揣摩观点“城市里有没有鸟、鱼、兽,倒是一个不错的衡量标准,首先是衡量人类意识的自觉程度,其次是衡量生活环境质量的优劣程度”之后呢?我修改了课件,在预习的基础上,应该先听听学生对精灵的初步理解,也紧紧承接了题目。根据教学目标,重点放在感受都市和精灵的美好和价值。因此在确定了精灵是指动物,然后再让学生找找文中有哪些动物,同时欣赏图片,让学生感受这些动物的可爱。接下去引导学生找出精灵带来的好处,进一步感受“都市 精灵”的温馨,感受都市有了这群可爱的精灵是多么美好。最后就顺理成章提炼出了作者的观点。这样整堂课衔接自然,紧凑,也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
这些观点和亲身经历,都是经过我课前、课上、课后的不断反思形成的。我将在不断思考,不断改错的过程中继续成长!愿意为我的课堂生活奉献每一颗脑细胞,这样才能成就我的幸福生活。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东灶港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