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廖锡龙是一个办事执着、坚毅的军人,6年的战士生活,14年的基层军官生活,都没有磨掉他的追求。他一步一个脚印,从不放弃机会,从一个普通士兵一步一步地走到将军,并成为中国军界最高层中央军委中的一员。
右手手指致残
廖锡龙,1940年生,贵州思南人,1963年入党,解放军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大专学历,上将军衔。1958年12月,廖锡龙从贵州思南县应征入伍,到1964年底,他在军队服役了6个年头,当时人民解放军陆军战士的服役期为3年,但部队根据需要可适当延长,但一般延长服役年限的战士大都是技术兵种,在步兵连队服役年限延长到6年的战士肯定是当时离不开的训练军事骨干。
1963年,和廖锡龙同年入伍的四川籍战士石伦常提干在该连一排任排长(后来石伦常继廖锡龙之后担任了91团第14任团长和31师师长);1964年12月,石伦常又当上了步兵第6连的副连长。廖锡龙1963年就被列入了干部苗子,但在干部考查时,因只有高小文化被挤了下来,但仍作为军事训练骨干和干部苗子被留在连队继续培养,这给予了廖锡龙1964年在全军大比武中展示他过硬军事技术的表演舞台。他不负众望,获得了昆明军区大比武对抗刺杀比赛第一名,但因在当年9月3日销毁施工后剩余的一枚雷管,右手手指致残,他又错过了1964年提干的机会。
1964年底,连队考虑到廖锡龙已服役6年,提干无望,把他列入了退伍名单。这时,廖锡龙的第一位伯乐出现了,一位师首长来到步兵第91团4连观看郭兴福教学法的汇报演习,看后赞不绝口,称廖锡龙是一位“很有指挥才能的干部苗子”。由此,廖锡龙正式留在了部队,成为了一位真正的职业军人,并一直干到了师作训科副科长一职。
1976年4月,廖锡龙已从军务科副科长调到了作训科任副科长,同时担任了31师预提班长骨干集训队队长。除完成正常的班长集训科目外,他还经常给这批班长传授刺杀技术,整天埋头于抓军事训练中。正当此时,31师开始精减机关人员,廖锡龙又被列为了精减转业对象。这时,廖锡龙的第二位伯乐出现了,他就是时任31师的关福成副师长。关副师长说,“廖锡龙当战士时就是军事技术的尖子,军事技术过硬,带兵训练有两下子,还是让他留在部队,到步兵团去带兵吧。”
经师党委反复研究,廖锡龙于1978年11月回到了步兵第91团任副团长。11月底,中越关系紧张,战争有了预兆,该团接到进入一级战备的命令,廖锡龙立即下到基层组织指挥临战训练。12月31日,该团恢复为甲种团,1979年元月开赴中越战争前线,已身为副团长的廖锡龙有了在战场上施展才能的机遇。
中越战争中初露锋芒
1979年3月4日,31师接到指示,中国政府将在3月5日向全世界宣布从越南撤军的消息,部队应做好撤退回国的准备。鉴于边境地区一个叫班绕散的越军据点还未受到我军打击,且距离我国金平县城较近,31师决定派91团在撤军途中杀回马枪,拔掉这颗钉子。
91团决定由汪启发副团长带领1营、廖锡龙副团长带领3营从两翼包抄,云南省独立师3团1营从后方迂回,包围班绕散,对该地区实施合围发起总攻,全歼该敌。
廖锡龙副团长下达命令时同时强调,由于敌情不明,来不及现场勘察,地形复杂,要边走边勘查,边打边摸情况,不要盲目冒进;指挥员要沉着,碰到一些意外情况时,更要机动灵活,必须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果断出击,在坚决贯彻上级作战意图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级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地指挥战斗。战斗进行到8日凌晨胜利结束。
在中越战争中,以一个加强步兵团在敌情不明情况下,单独在一个方向上歼灭越军有野战防御工事和预有防御准备的一个加强步兵营,这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对国外军队作战中的首次,更何况敌人是打了几十年仗、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越军。因此,战后中央军委授予91团“二等功臣团”的光荣称号。
廖锡龙与棺材的故事
1984年收复两山(云南省老山、者阴山),在开往前线的途中,已升任师长的廖锡龙听到这样一件事,兄弟部队一位指挥员在支前办公室向他征询需要给部队提供什么支援时,这位指挥员十分干脆地回答:“别的都不要了,你给我准备一千口棺材。”后来这支部队确实打得越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但他们的伤亡也太大了……
1984年四五月间,者阴山战斗前夕,师组织科长奉命准备战后的抚恤工作,筹建烈士陵园、置办棺材。要在短时间内置办一批数量不少的好棺木,可不容易!经过紧张的奔走,他总算筹集了200口棺木。
200口棺材够不够呢?他没有把握。还是向廖锡龙师长汇报一下吧。哪知道廖锡龙听了,只冷冷地问:“你准备了200口棺材呀?”
组织科长愣了一下,忙问:“是不是少了?不够,我再去办!”
廖锡龙用力地吸了一口烟,大声说道:“不是不够,是多了!”廖锡龙把手往后一背,激动地走了个来回,才说道:“这次作战,如果用200口或150口棺材来埋葬我们的战士,我看,我这个师长应该撤职!”
有人说,战场上伤亡难以预料。一颗152加榴炮弹重七十八公斤,挨上一颗就可能去掉一个排。敌我双方用大炮对射,不是十发、百发,而是干发、万发地轰,还有地雷、机枪、火箭筒造成的伤亡,两百口棺材能算多?
廖锡龙却是胸有成竹,他肯定地说:“100口足够了!”者阴山一战成名
者阴山“拔点”收复之战,在廖锡龙师长指挥下进行得相当顺利,31师(欠91团)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从发起进攻到全线收复,总共只用了五小时零三十分钟,100口棺材没用完。
战后,廖锡龙诚恳地说:“我们人民解放军的任何一个师、团,都可以把者阴山从越军手里拿下来,问题是看谁的伤亡小、消耗小。”
赞扬之声不断传来,但廖锡龙的心情却仍感沉重。一次,师里别的领导同志去参加州慰问团的一次宴会,他却悄悄溜到正在紧张施工的烈士陵园,和战士一起垒石抬土,他要为死去的战士做一点事。
者阴山“拔点”收复之战,廖锡龙一战成名。十几天后,1984年5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了一项任命廖锡龙为副军长的命令,此命令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布,这是我军高级干部提升命令首次在报刊上公开刊载。
1984年9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又签署一项任命,任命廖锡龙为11军军长。这时,廖锡龙提升任师长刚好一年。1984年,廖锡龙被评选为“中国十大风云人物。”
2000年,廖锡龙时任成都军区司令员,晋升为上将。2007年,廖锡龙被选为中共中央军委委员(至201 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至201 3年3月)。
右手手指致残
廖锡龙,1940年生,贵州思南人,1963年入党,解放军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大专学历,上将军衔。1958年12月,廖锡龙从贵州思南县应征入伍,到1964年底,他在军队服役了6个年头,当时人民解放军陆军战士的服役期为3年,但部队根据需要可适当延长,但一般延长服役年限的战士大都是技术兵种,在步兵连队服役年限延长到6年的战士肯定是当时离不开的训练军事骨干。
1963年,和廖锡龙同年入伍的四川籍战士石伦常提干在该连一排任排长(后来石伦常继廖锡龙之后担任了91团第14任团长和31师师长);1964年12月,石伦常又当上了步兵第6连的副连长。廖锡龙1963年就被列入了干部苗子,但在干部考查时,因只有高小文化被挤了下来,但仍作为军事训练骨干和干部苗子被留在连队继续培养,这给予了廖锡龙1964年在全军大比武中展示他过硬军事技术的表演舞台。他不负众望,获得了昆明军区大比武对抗刺杀比赛第一名,但因在当年9月3日销毁施工后剩余的一枚雷管,右手手指致残,他又错过了1964年提干的机会。
1964年底,连队考虑到廖锡龙已服役6年,提干无望,把他列入了退伍名单。这时,廖锡龙的第一位伯乐出现了,一位师首长来到步兵第91团4连观看郭兴福教学法的汇报演习,看后赞不绝口,称廖锡龙是一位“很有指挥才能的干部苗子”。由此,廖锡龙正式留在了部队,成为了一位真正的职业军人,并一直干到了师作训科副科长一职。
1976年4月,廖锡龙已从军务科副科长调到了作训科任副科长,同时担任了31师预提班长骨干集训队队长。除完成正常的班长集训科目外,他还经常给这批班长传授刺杀技术,整天埋头于抓军事训练中。正当此时,31师开始精减机关人员,廖锡龙又被列为了精减转业对象。这时,廖锡龙的第二位伯乐出现了,他就是时任31师的关福成副师长。关副师长说,“廖锡龙当战士时就是军事技术的尖子,军事技术过硬,带兵训练有两下子,还是让他留在部队,到步兵团去带兵吧。”
经师党委反复研究,廖锡龙于1978年11月回到了步兵第91团任副团长。11月底,中越关系紧张,战争有了预兆,该团接到进入一级战备的命令,廖锡龙立即下到基层组织指挥临战训练。12月31日,该团恢复为甲种团,1979年元月开赴中越战争前线,已身为副团长的廖锡龙有了在战场上施展才能的机遇。
中越战争中初露锋芒
1979年3月4日,31师接到指示,中国政府将在3月5日向全世界宣布从越南撤军的消息,部队应做好撤退回国的准备。鉴于边境地区一个叫班绕散的越军据点还未受到我军打击,且距离我国金平县城较近,31师决定派91团在撤军途中杀回马枪,拔掉这颗钉子。
91团决定由汪启发副团长带领1营、廖锡龙副团长带领3营从两翼包抄,云南省独立师3团1营从后方迂回,包围班绕散,对该地区实施合围发起总攻,全歼该敌。
廖锡龙副团长下达命令时同时强调,由于敌情不明,来不及现场勘察,地形复杂,要边走边勘查,边打边摸情况,不要盲目冒进;指挥员要沉着,碰到一些意外情况时,更要机动灵活,必须树立敢打必胜的信心,果断出击,在坚决贯彻上级作战意图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各级指挥员的主观能动性,独立自主地指挥战斗。战斗进行到8日凌晨胜利结束。
在中越战争中,以一个加强步兵团在敌情不明情况下,单独在一个方向上歼灭越军有野战防御工事和预有防御准备的一个加强步兵营,这是独一无二的,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对国外军队作战中的首次,更何况敌人是打了几十年仗、有着丰富作战经验的越军。因此,战后中央军委授予91团“二等功臣团”的光荣称号。
廖锡龙与棺材的故事
1984年收复两山(云南省老山、者阴山),在开往前线的途中,已升任师长的廖锡龙听到这样一件事,兄弟部队一位指挥员在支前办公室向他征询需要给部队提供什么支援时,这位指挥员十分干脆地回答:“别的都不要了,你给我准备一千口棺材。”后来这支部队确实打得越军丢盔弃甲,溃不成军,但他们的伤亡也太大了……
1984年四五月间,者阴山战斗前夕,师组织科长奉命准备战后的抚恤工作,筹建烈士陵园、置办棺材。要在短时间内置办一批数量不少的好棺木,可不容易!经过紧张的奔走,他总算筹集了200口棺木。
200口棺材够不够呢?他没有把握。还是向廖锡龙师长汇报一下吧。哪知道廖锡龙听了,只冷冷地问:“你准备了200口棺材呀?”
组织科长愣了一下,忙问:“是不是少了?不够,我再去办!”
廖锡龙用力地吸了一口烟,大声说道:“不是不够,是多了!”廖锡龙把手往后一背,激动地走了个来回,才说道:“这次作战,如果用200口或150口棺材来埋葬我们的战士,我看,我这个师长应该撤职!”
有人说,战场上伤亡难以预料。一颗152加榴炮弹重七十八公斤,挨上一颗就可能去掉一个排。敌我双方用大炮对射,不是十发、百发,而是干发、万发地轰,还有地雷、机枪、火箭筒造成的伤亡,两百口棺材能算多?
廖锡龙却是胸有成竹,他肯定地说:“100口足够了!”者阴山一战成名
者阴山“拔点”收复之战,在廖锡龙师长指挥下进行得相当顺利,31师(欠91团)打了一场漂亮的歼灭战,从发起进攻到全线收复,总共只用了五小时零三十分钟,100口棺材没用完。
战后,廖锡龙诚恳地说:“我们人民解放军的任何一个师、团,都可以把者阴山从越军手里拿下来,问题是看谁的伤亡小、消耗小。”
赞扬之声不断传来,但廖锡龙的心情却仍感沉重。一次,师里别的领导同志去参加州慰问团的一次宴会,他却悄悄溜到正在紧张施工的烈士陵园,和战士一起垒石抬土,他要为死去的战士做一点事。
者阴山“拔点”收复之战,廖锡龙一战成名。十几天后,1984年5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签署了一项任命廖锡龙为副军长的命令,此命令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布,这是我军高级干部提升命令首次在报刊上公开刊载。
1984年9月,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又签署一项任命,任命廖锡龙为11军军长。这时,廖锡龙提升任师长刚好一年。1984年,廖锡龙被评选为“中国十大风云人物。”
2000年,廖锡龙时任成都军区司令员,晋升为上将。2007年,廖锡龙被选为中共中央军委委员(至201 2年1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至201 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