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深入培养学生核心素養已成为现阶段小学教学的重要任务。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但可以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还可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则需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关注,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与数学运算能力的发展,以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能力。本文将围绕“浅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方法”这一主题展开进一步探究。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的背景下,各学科教师慢慢的意识到,课堂授课不必局限于简单的知识讲解中,还可以向更深的层次去挖掘,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加以培养。在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往往非常看重学生的成绩,教育活动都是围绕着应试教育展开的,由此也就忽略了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若想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深度、更有层次,教师即可从观念转变、情境创设以及活动开展的角度出发,以此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创新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
一、转变思想,培养空间观念
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之下,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稳步提升的数学成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许经常会过分看重单纯知识的讲解,只要将基础知识讲解完毕,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进而使得知识教学浮于表面,缺乏数学学科应有的学习深度。因此,为了让学生在得到“鱼”的收获的同时得到“渔”的熏陶,让数学学习朝着更加有深度、更加有内涵的方向发展,则需教师转变以往“纯知识”授课的教育思想,对数学学科中空间观念的这一素养进行培育。
例如,在学习“方位”知识时,学生的学习任务便是明白自己所处位置与其他物体之间的方位问题。在这一基础上,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教师就要摒弃以往“固式化”的讲授方式,不仅仅将方位知识放在平面图上讲解,而是将学生带到室外,在切身的观察与判断中,进一步感受自己与不同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此一来,在户外的真实体验下,学生便会明白方位知识的便利性与应用性,由此加深学生方位知识的学习印象,丰富学生学习方位知识的学习体验,进而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二、创设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尽管数学学科是一门需要一定逻辑、知识点内容相对抽象的学科,但是各个知识点之间也是相互联系、可以相互转化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个灵活的思维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为实现这一目标,则需教师对学生加以无形的引导,借助多媒体或是教学工具等方式,将不易理解的数学内容变得更加具象,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进而真正的融入到数学知识的讲授课堂中。
例如,在学习“统计图”知识时,学生的学习任务便是要进一步认识什么是扇形统计图,如何识别、分析扇形统计图的中的各个数据,扇形统计图有着怎样的使用意义等。其中,针对这一课题,各位专家还进行了拓展,请学生根据扇形统计图的数据弄清楚我国现在水资源的使用情况是怎样的。而后借助微课,为学生播放我国水资源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由此引发学生思考,作为大自然中生存的一员,究竟如何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在现实生活中节约用水。经过思考,学生很快便会想出各种节约用水的小方法,由此方可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丰富活动,培养应用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学习。而后,教师便会给出答案,学习是为了让我们精神世界更饱满,让知识更好的为生活服务,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那么在数学学习中,如何才能真正的做到让知识为生活服务呢?答案很明显,便是应用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应用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躬行”,更好的为生活服务。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学生的学习任务便是明白百分数的名词内涵,认识表示百分数的符号,懂得百分数的由来及演变。在这一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应用认识,教师即可开设一个班级统计小活动,请学生对班级同学的家庭成员的组成做出一个调查,而后进行计算,求出班级家中有兄弟姐妹的学生在班级同学总体中的百分数占比是多少。如此一来,在问题的调查统计与计算中,学生便会明白百分数这一知识并不只是存在于课本,还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由此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授课中,若想使得知识讲解更具内涵、更有深度,让学生在知识点学习的同时得到综合能力的成长,则需教师以核心素养为教学切入点,转变以往应试教育的观念,创设出更加多元的教学情境,设计出更多数学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让学生不断的去发现、去创新,将课堂所学数学知识真正应用起来。相信在上述有效策略的实施下,定能有效推动数学课堂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永亮.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7):267-268.
[2]王美勤.创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06):77-78.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培养方法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在教学理念不断更新的背景下,各学科教师慢慢的意识到,课堂授课不必局限于简单的知识讲解中,还可以向更深的层次去挖掘,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加以培养。在以往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师往往非常看重学生的成绩,教育活动都是围绕着应试教育展开的,由此也就忽略了教学过程中核心素养的培养。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若想使得课堂教学更有深度、更有层次,教师即可从观念转变、情境创设以及活动开展的角度出发,以此促进学生空间观念、创新能力、知识应用能力的发展。
一、转变思想,培养空间观念
在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之下,为了让学生有一个稳步提升的数学成绩,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许经常会过分看重单纯知识的讲解,只要将基础知识讲解完毕,就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进而使得知识教学浮于表面,缺乏数学学科应有的学习深度。因此,为了让学生在得到“鱼”的收获的同时得到“渔”的熏陶,让数学学习朝着更加有深度、更加有内涵的方向发展,则需教师转变以往“纯知识”授课的教育思想,对数学学科中空间观念的这一素养进行培育。
例如,在学习“方位”知识时,学生的学习任务便是明白自己所处位置与其他物体之间的方位问题。在这一基础上,为培养学生空间观念,教师就要摒弃以往“固式化”的讲授方式,不仅仅将方位知识放在平面图上讲解,而是将学生带到室外,在切身的观察与判断中,进一步感受自己与不同建筑物之间的位置关系。如此一来,在户外的真实体验下,学生便会明白方位知识的便利性与应用性,由此加深学生方位知识的学习印象,丰富学生学习方位知识的学习体验,进而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二、创设情境,培养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尽管数学学科是一门需要一定逻辑、知识点内容相对抽象的学科,但是各个知识点之间也是相互联系、可以相互转化的,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个灵活的思维以及一定的创新能力。因此,为实现这一目标,则需教师对学生加以无形的引导,借助多媒体或是教学工具等方式,将不易理解的数学内容变得更加具象,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知识点,进而真正的融入到数学知识的讲授课堂中。
例如,在学习“统计图”知识时,学生的学习任务便是要进一步认识什么是扇形统计图,如何识别、分析扇形统计图的中的各个数据,扇形统计图有着怎样的使用意义等。其中,针对这一课题,各位专家还进行了拓展,请学生根据扇形统计图的数据弄清楚我国现在水资源的使用情况是怎样的。而后借助微课,为学生播放我国水资源使用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由此引发学生思考,作为大自然中生存的一员,究竟如何保护我们的水资源,在现实生活中节约用水。经过思考,学生很快便会想出各种节约用水的小方法,由此方可实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丰富活动,培养应用能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常常会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要学习。而后,教师便会给出答案,学习是为了让我们精神世界更饱满,让知识更好的为生活服务,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那么在数学学习中,如何才能真正的做到让知识为生活服务呢?答案很明显,便是应用能力。只有具备良好的应用能力,才能真正实现知识的“躬行”,更好的为生活服务。
例如,在学习“百分数”知识时,学生的学习任务便是明白百分数的名词内涵,认识表示百分数的符号,懂得百分数的由来及演变。在这一基础上,为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百分数知识的应用认识,教师即可开设一个班级统计小活动,请学生对班级同学的家庭成员的组成做出一个调查,而后进行计算,求出班级家中有兄弟姐妹的学生在班级同学总体中的百分数占比是多少。如此一来,在问题的调查统计与计算中,学生便会明白百分数这一知识并不只是存在于课本,还可以应用到生活中,由此培养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总结
总而言之,在小学数学授课中,若想使得知识讲解更具内涵、更有深度,让学生在知识点学习的同时得到综合能力的成长,则需教师以核心素养为教学切入点,转变以往应试教育的观念,创设出更加多元的教学情境,设计出更多数学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空间观念,让学生不断的去发现、去创新,将课堂所学数学知识真正应用起来。相信在上述有效策略的实施下,定能有效推动数学课堂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永亮.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1(07):267-268.
[2]王美勤.创新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1(06):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