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中西文化碰撞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中职德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德育课程教学必须改革。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实施活动化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注重实践教学,完善德育考评方式。
关键词:中职教育德育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掌握一定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的合格劳动者。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中西文化碰撞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中职德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能看到德育课程存在投入大、产出少和实效性低的现象。由此可见,德育课程教学必须改革。笔者肤浅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不是灌输客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主动学习,教师要让学生求之于知,激之于情,强之于志,悟之于理,践之于行,养之于能。
课堂上要解放学生的脑,让其自由思考;解放学生的口,让其自由讲,使德育课真正“活”起来。我们可运用以下两方面的教学方法:
1、活动化教学方式
由于青少年听课时存在“以兴趣为主导”的倾向,对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比较排斥。为此我们应将枯燥的基本概念、理论渗透在具体的、有趣的实际案例中进行讲解,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应时代的潮流,改变过去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适时开展一些专题讨论,让学生自己通过对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事感悟对错,在潜移默化中校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
2、问题引导法
即教师在讲课前先提出与本次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多数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学生也可通过语言、形体、图示等任何一种方式作答。然后通过学生间的互相讨论和辩论,引导他们理解。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提高独立思考、反思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创新意识
在传统思想的束缚下,学生在创新能力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学生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标新立异,甚至鲜偶有另辟蹊径的“非分”举动。要弥补学生这方面的缺陷,首先要打破学生对老师的迷信,不要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要让他们用质疑的态度去听取老师的讲解,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打破学生对老师的“盲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现在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作一群羊,这样的学生怎么可能有创新的精神呢?如果我们的德育教师能作一些尝试,学生一定受益匪浅,学生的学习态度定会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
三、注重实践教学
德育课程教学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更应注重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可侧重介绍择业与求职、创业准备、创业之路、创业实施等方面的内容,并鼓励学生自学并加以辅导。为此,一方面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应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课时安排在实践教学上,开展活动课、参观访问、模拟招聘、与创业成功者座谈、市场调查等活动。通过诸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更重要的是为今后如何走向社会、走向就业、走向创业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就是要建立德育实践基地。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校外德育资源,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原理规范、价值标准分辨社会中各种真善美和假恶丑等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激发并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情感,在活动中升华学生的理想信念。
四、完善考评方式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在未来的生活和职为实践中得到指导。从这个层面上讲,片面的考试评分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德育课教学中存在一个显著的弊端:课堂上讲知识,头脑中记知识,书本上划知识,试卷上考知识,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新时期,德育学科的考试将逐步走向科学化,并从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试评价。
学生的成绩评定应实现以下方面的结合:一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引导学生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走出课堂,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教材内容,加深理解,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试卷成绩与班級表现相结合,克服看重卷面成绩、轻视实际表现的倾向,排除分数定成绩的弊端;三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克服片面强调死记资料的倾向,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学科的育人功能。
关键词:中职教育德育课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1
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为掌握一定专业技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德的合格劳动者。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在中西文化碰撞和价值取向多元化的背景下,中职德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能看到德育课程存在投入大、产出少和实效性低的现象。由此可见,德育课程教学必须改革。笔者肤浅提出了几点建议,以供大家参考。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法
在德育课堂教学中必须坚持学生是德育的主体,不是灌输客体。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思维、学会主动学习,教师要让学生求之于知,激之于情,强之于志,悟之于理,践之于行,养之于能。
课堂上要解放学生的脑,让其自由思考;解放学生的口,让其自由讲,使德育课真正“活”起来。我们可运用以下两方面的教学方法:
1、活动化教学方式
由于青少年听课时存在“以兴趣为主导”的倾向,对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比较排斥。为此我们应将枯燥的基本概念、理论渗透在具体的、有趣的实际案例中进行讲解,同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适应时代的潮流,改变过去教学过程中单一的“满堂灌”教学模式,适时开展一些专题讨论,让学生自己通过对身边或亲身经历的事感悟对错,在潜移默化中校正自己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状态。
2、问题引导法
即教师在讲课前先提出与本次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后回答。多数问题的答案是开放性的,学生也可通过语言、形体、图示等任何一种方式作答。然后通过学生间的互相讨论和辩论,引导他们理解。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又能提高独立思考、反思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创新意识
在传统思想的束缚下,学生在创新能力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存在严重的缺陷:学生循规蹈矩,不敢越雷池半步,不标新立异,甚至鲜偶有另辟蹊径的“非分”举动。要弥补学生这方面的缺陷,首先要打破学生对老师的迷信,不要把老师的话当“圣旨”,要让他们用质疑的态度去听取老师的讲解,用批判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打破学生对老师的“盲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现在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作一群羊,这样的学生怎么可能有创新的精神呢?如果我们的德育教师能作一些尝试,学生一定受益匪浅,学生的学习态度定会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究”。
三、注重实践教学
德育课程教学要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更应注重实践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可侧重介绍择业与求职、创业准备、创业之路、创业实施等方面的内容,并鼓励学生自学并加以辅导。为此,一方面在德育课程教学中,应将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课时安排在实践教学上,开展活动课、参观访问、模拟招聘、与创业成功者座谈、市场调查等活动。通过诸多的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对教材基本理论的理解和掌握,而更重要的是为今后如何走向社会、走向就业、走向创业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就是要建立德育实践基地。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开发本地区校外德育资源,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原理规范、价值标准分辨社会中各种真善美和假恶丑等现象的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考提出建议和解决方案,激发并形成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弘扬和培育民族情感,在活动中升华学生的理想信念。
四、完善考评方式
中职学校德育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点,在未来的生活和职为实践中得到指导。从这个层面上讲,片面的考试评分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德育课教学中存在一个显著的弊端:课堂上讲知识,头脑中记知识,书本上划知识,试卷上考知识,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新时期,德育学科的考试将逐步走向科学化,并从知识、能力、情感与价值三方面对学生进行全面考试评价。
学生的成绩评定应实现以下方面的结合:一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引导学生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走出课堂,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教材内容,加深理解,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是试卷成绩与班級表现相结合,克服看重卷面成绩、轻视实际表现的倾向,排除分数定成绩的弊端;三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克服片面强调死记资料的倾向,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查。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学科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