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生活化情境,促进物理有效教学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jiangdq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物理教学生活化,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体会到学物理和用物理的乐趣。教师要根据不同教学内容,模拟真实的生活情景,让学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指导学生用身边的各类物品制作简易的实验仪器,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真正做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生活”。
  关键词: 生活化情景 物理教学 有效教学
  一、理论依据
  美国的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教育主张。在我国,生活教育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及“教学做合一”的重要教育思想。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可以说是在中国具体国情下对杜威教育生活思想的继承和延伸。他们都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都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
  物理《课程标准》提出:物理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物理的重要性,了解物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会分析和解决与物理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物理教学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物理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生活化素材以促进物理教学。其中,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创设生活化情景的有效途径
  要让生活化情景促进物理的有效教學,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方面做了探索。
  1.新课引入生活化
  一节课能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其迅速投入到学习中,取决于教师的新课引入是否得当。如果能运用学生身边蕴含物理原理的事例和新鲜的时代话题作为新课的切入点,则能在短时间内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在《自由落体运动》的引入教学中,让学生参与“测反应时间”的演示,在参与过程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带着问题进入新课学习,吊足了学生胃口,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如,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中,引入紧张刺激的“铁球砸人”实验,让学生的紧张中产生疑问,带着问题探究学习,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2.实验器材生活化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但实际教学中常常由于实验资源限制,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体验而影响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因此,指导学生利用熟悉的生活材料自制实验仪器,让他们在寻找材料、设计制作、观察现象、得出结论的过程中逐步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真实感受,让知识在应用中得以巩固,能力在实践中得以提高,思维也在设计中得以发展。
  如《光的衍射》的课堂上,为了直观方便地观察到衍射现象,我让学生拿出两根笔,并排横着靠近眼睛,一眼闭合,另一眼从两笔之间的缝里观看教室天花板上的日光灯,调节手握笔的松紧程度即可调整缝的宽度。适当调节缝宽就可以看到平行的彩色条纹。通过就地取材,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在短时间内教师就实现了教学目标。
  3.习题生成生活化
  《课程标准》指出:一个好的习题,就是一个科学问题。物理练习和考题也要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实际。新课程要求教师在设计练习和考题时,应多选择有实际科技背景或以真实的物理现象为依据的问题,一方面能训练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物理场景做理想化处理的方法和科学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能多角度展现生活与物理、物理与社会的广泛联系,使学生在答题过程中关注现实问题。
  在《牛顿运动定律》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例题:
  本市某一特殊路段的最高限制速度为40km/h。有一辆卡车在危急情况下紧急刹车,车轮抱死滑动一段距离后停止,交警测得刹车过程中车轮在路面上擦过的笔直痕迹为14m,从厂家的技术手册中查得该车轮和地面的动摩擦因数约为0.7。
  (1)请你通过计算判断此卡车是否超速行驶。
  (2)卡车刹车距离除了与汽车的初速度、制动力有关外,还必须考虑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假设卡车的制动力是定值f,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t,卡车质量为m,行驶速度为v,请你通过计算刹车距离,说明《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在高速公路上严禁超速、严禁酒后驾驶、严禁超载和限制车距的原因。
  该例题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说明了高速公路上严禁超速、严禁酒后驾驶、严禁超载的原因,同时让学生认识到汽车行驶时要与前方车辆保持一定距离,以防紧急情况下两车追尾事故的发生。如果是雨雾天气,则能见度低,反应时间相应增大,汽车在雨天的制动性能也较差,因此雨雾天气更要降低车速,小心驾驶。让学生自己通过计算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原理,有时候比教师语重心长地说教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4.校本课程生活化
  在教学实际中,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和生活经验不足的限制,学生对物理必修课中涉及的许多生活和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缺乏感受与了解,知识构建难以完成。必修课教学因课时的限制无法满足学生对生活体验的需求,因此可以通过校本课程的设置帮助学生完成必修课的延伸和拓展,增加学生与生活和生产接触的机会。
  我校几位老师合作编写的《身边的物理》是一本自选自编的校本课程,它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在编写过程中,小组成员能明确编写目标,制订出详细的教材编写方案,并做好需求分析和资源分析、参考教材的选定及校本教材的编写等工作。特别是在联系生活实际方面,我们尽量不涉及与学生生活相差甚远的话题,让科技与生活的结合更好地体现其中。当中介绍的许多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话题,旨在激发热爱物理、热爱制作、热爱发明的学生的热情,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让他们感受到物理就在身边,又实现了校本课程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其他文献
摘 要: 教学的有效性规定为三个方面:一是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二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三是提供和创造适宜的教学条件,促进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本文在新课程理念下,从课堂教学的八个方面对如何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传授知识、激发兴趣和提高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的优化做了有益尝试。  关键词: 新课标 物理课堂教学 有效教学  新课程标准理念要求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而实
摘 要: 竖直面内圆周运动历来是高考的常见考点,其中运动的临界问题尤为重要。但多数学生对圆周运动临界问题的理解不是很透彻,应用不是很熟练。本文就利用力的矢量性对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内容进行剖析。  关键词: 圆周运动 竖直面 临界 无物体支撑 有物体支撑  常见的竖直平面内圆周运动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无物体支撑的圆周运动和有物体支撑的圆周运动。  本文我们从力的矢量性角度对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及临界条件
本文探讨并初步建立了以耐药机制明确的大肠埃希菌为靶点的专门用于筛选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钝化酶稳定的抗菌药物的新型筛选模型.该模型还可用于对新药作用机制的评价和己知
一  随着科技不断进步,现在多媒体设备已经成为每个教室的标配。利用多媒体可以更好地激发与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的运用,为物理学科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得一些较难操作的实验、较难理解的概念能通过多媒体进行展示,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但是,常规教学也有其特点和优点,有着多媒体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下面笔者就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谈谈自己的做法与见解。  (一)展示一些可视度不高的演示实验。  物理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和前进的动力,而一个民族要具有创新精神,就要求青少年有创新意识,也就要求教育者在自己教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社会的进步,国家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需要搞好课堂教学,因为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必须从课堂教学着手。所谓创新精神,就是指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意愿和态度。创新精神是创造力的基础和动力,没有创新精神的人很难有创新性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学生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有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科目产生了兴趣之后,就会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精力集中到该学科的学习上。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人感兴趣的事物,就会引起注意,使人思维活跃,想象丰富,从而引起探究倾向,刻苦钻研,他的智力因素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反之,如果学生对某学科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