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存在某些质量偏低问题,其主要的因素就是某些建筑单位的质量成本控制管理水平低下,甚至没有较完善的成本管理概念。本文重点讨论的是如何通过有效的施工质量成本管理来达到给企业增效的同时依然能够达到建筑工程质量标准要求的水平。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管理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升,每年国内都有众多的建筑项目投入施工,在建筑业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建筑施工质量问题日益突出,比如前不久爆料的辽宁某大桥刚刚建设完工就出现倒塌的事故,还有中铁投资乌克兰高速公路最终以亏损3亿元不得不面临烂尾,这些都表示了建筑施工质量成本管理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工程建设越多,那么存在的质量隐患就会越多,显然不能够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所以结合理论和实践,探索先进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管理,提升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和成本管理水平,实现建筑企业的建筑质量和经济收益的双赢,已是当前建筑行业的迫切需求。
一、建筑工程质量成本构成的分析
如果一个项目的施工质量没有实现设计图纸规定的质量标准,施工企业为了使该项目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就必须进行返工维修,返工成本的产生导致在分析建筑工程质量成本时,就不能够简单的按照设计图纸来计算成本费用。其成本费用应由额定成本和增加成本组成。额定成本又叫做控制成本,主要包括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而增加成本则包括内部损失增加成本和外部损失增加成本。其中质量措施成本指的是为了防止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而进行一系列预防措施的成本。比如针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序控制、新工艺鉴定试验等费用。质量检验成本则是施工单位组织相关人力物力对工程本身施工产品质量检验、材料检验以及相关施工设备的完好度检验的费用,比如施工工序检验费用,工程质量验收费用及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检测费用等。而内部损失成本主要是因为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或由于指挥管理不当、技术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所产生的一切费用,比如停工整顿费,返修工料费用,事故处理费用等。对于外部损失增加成本则是在建筑产品交付使用后才出现的质量问题所产生的一切费用,主要包括产品维修费和质量、工期违约所造成的费用。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成本往往和施工质量存在着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的关系,通常来说,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是必须的,而且应该加大投入的,如果这两个质量成本控制得力,那么内部和外部增加成本就会得到有效的抑制。这样看起来前期投入的质量措施成本较高,但是工程最终核算成本却是最低的,否则一旦内部和外部增加成本失控,那就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亏损,前面所说的乌克兰高速公路烂尾工程就是前期成本预测不准,再加上建筑单位不能很好地进行质量成本控制,导致的严重亏损。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的主要构成是质量措施成本、质量检验成本和内部及外部增加成本。这四种成本会形成一个曲线关系,又被称作质量成本特性曲线,当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越低,那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往往会越低,由此导致的内部及外部增加的成本就会越高。相反如果质量措施成本和質量检验成本越高,其工程质量往往也会越高。相应的内部及外部增加成本就会越低。如果质量总成本过高,也会影响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所以在实施质量成本控制时,自然不能够无限提升质量标准,而是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实现质量措施成本、质量检验成本以及内部、外部增加成本的总和达到最小,这样企业所获取的利润自然就会越高。
三、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成本关系实施对质量成本的优化
质量成本优化目的就是实现质量措施成本、质量检验成本和内部、外部增加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实行质量成本 优化,一般是在丰富的施工质量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支持下实现的。在实施质量成本优化时,应该根据以往的质量成本数据资料来进行相应的模拟质量成本的特性曲线,通过逐步调整对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的投入,从而实现四大成本总和的最低而达到优化
当然这种模拟显然是建立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上的,而对于正要实施的建筑工程项目则往往只具备经验参考价值,在实际质量成本优化中并不能一味生搬硬套。因为建筑工程地点的不同,环境的不同,气候的不同等诸多可变因素会产生不一样的质量成本,所以其原先预测的最佳质量成本控制点和实际的最佳控制点会有一定的偏差,此时就应该通过成本变化的规律,结合当前施工的条件和现状,采用不断逼近最佳控制点的方法来实现最佳的质量成本控制。
首先通过对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投入来计算质量的总成本,如果存在投入下降的趋势,就说明可以继续增加这两个前期投入的成本,直到这个成本下降趋势减缓并停止,这就说明这个质量成本已经优化到最佳点了。反之,当提升前期的质量成本投入后,却发现施工项目的总成本在不断的增加,这说明,之前的先期成本控制已经过高,可以通过提高技术、质量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施工质量预防措施投入来控制质量成本,直到总体成本上升趋势减缓及质量成本不再上升为止。此时的质量成本控制点也就在最佳点上。通过这种优化方式,能够有效的让最终的质量成本控制在最佳点的附近,从而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水平。
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的管理
所谓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的管理,就是针对施工策划、过程及结束后所产生的质量成本的管控以达到预期的质量成本目标。在实际的质量成本管控过程中,应该通过把组成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的一切环节,进行逐级分解细分,从而实现细分化管控,这种质量管控模式才更容易实现对质量成本的监管,当然在实施质量管控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对质量措施成本的管理
质量措施成本费用的多少和质量标准高度是成正比关系的,一般的说,质量措施成本越高,相应的质量水平就越高,在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方面,应该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有效的质量预防措施,避免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而以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需要投入的成本就是质量措施成本,合理的质量措施成本投入能够有效的降低内部和外部质量增加成本,也就是减少因为质量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的成本增加,所以相对于整体质量成本的投入,质量措施成本的合理投入,所获得的性价比是最高的。因此,提升质量措施成本的投入效益,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对质量成本进行管控:其一就是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施工企业全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在日常施工生产过程中,应该始终把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不能够一味的赶进度、创效益而忽视施工质量安全;其二通过专业技术培训,来提升各级施工员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因为技术是保障质量的前提条件,特别是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使用和操作方法的培训工作,一定要落实到位;其三就是要持之以恒地开展质量、安全检査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质量安全事故控制在明芽状态。使企业全员的技术、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和更新。由此可见,质量措施成本的控制核心就在于通过对全体员工的质量、安全培训和不断提高全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施工技术水平,而施工质量的提升就能够进一步减少质量措施成本的产生,从而有效的管理好质量措施成本。 (二)对质量检验成本的管理
质量检验成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检验所产生的成本,另一个是整个工程完工后的质量检验成本。其实如果做好了第一种的质量鉴定,那么最后的检验成本就能够降到最低。所以在对质量检验成本的管控方面,其核心的控制内容就是对一个个施工工序及过程环节的控制,因此,在施工前,将每道工序的质量标准及控制措施都应该形成制度文件,除了相关施工人员必须要贯彻实施之外,还应该有相应的质量检验部门全程跟踪检验,发现问题立刻解决,不引入不良结果,不流出不良结果,不制造不良结果。在质量检验成本中,检测成本是最大的一部分,有效的检测能够帮助检验人员对质量鉴定的准确性,比如施工产品的检测、材料的检测、设备完好度的检测、各种质量参数的检测等等。通过施工过程的质量检验能有效防止产品的返工浪费而增加成本。
(三)对内部、外部质量增加成本的管理
这方面的管理相对比较简单,其核心只要做好了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的管控,那么造成内部、外部质量事故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产生的成本就会很低。但这并不表明可以忽视对内部和外部质量增加成本的管控。因为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控制也没有办法将内部和外部质量增加成本全部消除掉,因此一旦发生事故,质量增加成本就应该及时的再次进入质量措施和质量检验成本控制环节来实施对工程的返工及修复,这样经过再次的循环,就能够尽最大可能消除内部和外部的质量增加成本。
(四)防范质量成本投入过大导致的浪费问题
在施工质量成本管理的内容里面,防范质量成本过剩或者浪费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因为从质量成本特性曲线中我们知道,质量成本最佳控制点在于合适采用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一般的,这两种成本投入越高,工程质量就会越高,但是对于某些工程项目而言,质量是有一个标准范围的,如果高于这个范围那就造成了质量成本的浪费,所以在质量成本管理上,就应该避免这方面的浪费问题。
(五)实施PDCA循環模式实现对整个施工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
PDAC是当前最为主流的质量成本管理模式,质量成本的管理是动态的,而不是仅仅通过结合经验数据整理出来的看似完美的质量成本管理,因为在实际的质量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变化的因素,导致计划跟不上变化,所以通过PDAC循环的质量成本控制模式就成为必须了,下面就来具体探讨如何做好PDCA质量成本管理模式。
1.计划阶段(PLAN)
这个阶段要筛选对质量措施成本影响较大的质量缺陷,站在整个质量成本的高度来分析如何通过有效的质量措施和质量检验成本来最大限度的降低这些质量缺陷,通过对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的投入进行评估,分析多少的先期质量措施及检验成本投入能够达到总体质量成本的最低化。
2.试行阶段(DO)
这个阶段就是通过跟踪具体的施工过程,来跟踪质量成本的变化,通过对相关质量缺陷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质量增加成本的数据进行分析,来研究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投入的合理性,并且将相关的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记录在案。
3.检查阶段(CHECK)
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检查投入的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是否有效地控制了质量缺陷的产生,并同时对先期的质量成本的投入进行过剩性分析检查。
4.总结阶段(ACTION)
这个阶段对前期做的工作如果有效果,那么就要形成制度标准文件来指导工程施工作业,然后对没有解决的质量成本问题再进行一次PDCA循环,通过每一次的循环,让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以及整个质量成本更加接近最佳区域。
五、总结
对于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除了细分质量成本构成,通过对细小环节的控制来实现管理之外,同时也要不断的融入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并且由此不断优化质量成本的管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在保证建筑施工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国栋;;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控制与管理[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04期.
[2].赵俊领;王宇鹏;;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资金管理的几点思考[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3].刘轶佳;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李傲凡;;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年06期.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管理
随着国内经济水平的提升,每年国内都有众多的建筑项目投入施工,在建筑业一片繁荣景象的背后,建筑施工质量问题日益突出,比如前不久爆料的辽宁某大桥刚刚建设完工就出现倒塌的事故,还有中铁投资乌克兰高速公路最终以亏损3亿元不得不面临烂尾,这些都表示了建筑施工质量成本管理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工程建设越多,那么存在的质量隐患就会越多,显然不能够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求。所以结合理论和实践,探索先进的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管理,提升建筑企业的施工质量和成本管理水平,实现建筑企业的建筑质量和经济收益的双赢,已是当前建筑行业的迫切需求。
一、建筑工程质量成本构成的分析
如果一个项目的施工质量没有实现设计图纸规定的质量标准,施工企业为了使该项目质量符合质量标准就必须进行返工维修,返工成本的产生导致在分析建筑工程质量成本时,就不能够简单的按照设计图纸来计算成本费用。其成本费用应由额定成本和增加成本组成。额定成本又叫做控制成本,主要包括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而增加成本则包括内部损失增加成本和外部损失增加成本。其中质量措施成本指的是为了防止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而进行一系列预防措施的成本。比如针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工序控制、新工艺鉴定试验等费用。质量检验成本则是施工单位组织相关人力物力对工程本身施工产品质量检验、材料检验以及相关施工设备的完好度检验的费用,比如施工工序检验费用,工程质量验收费用及材料和设备的质量检测费用等。而内部损失成本主要是因为建筑施工企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或由于指挥管理不当、技术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的工程质量问题所产生的一切费用,比如停工整顿费,返修工料费用,事故处理费用等。对于外部损失增加成本则是在建筑产品交付使用后才出现的质量问题所产生的一切费用,主要包括产品维修费和质量、工期违约所造成的费用。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成本往往和施工质量存在着互为因果,互为条件的关系,通常来说,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是必须的,而且应该加大投入的,如果这两个质量成本控制得力,那么内部和外部增加成本就会得到有效的抑制。这样看起来前期投入的质量措施成本较高,但是工程最终核算成本却是最低的,否则一旦内部和外部增加成本失控,那就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亏损,前面所说的乌克兰高速公路烂尾工程就是前期成本预测不准,再加上建筑单位不能很好地进行质量成本控制,导致的严重亏损。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成本之间的关系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的主要构成是质量措施成本、质量检验成本和内部及外部增加成本。这四种成本会形成一个曲线关系,又被称作质量成本特性曲线,当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越低,那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往往会越低,由此导致的内部及外部增加的成本就会越高。相反如果质量措施成本和質量检验成本越高,其工程质量往往也会越高。相应的内部及外部增加成本就会越低。如果质量总成本过高,也会影响企业创造利润的能力。所以在实施质量成本控制时,自然不能够无限提升质量标准,而是应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实现质量措施成本、质量检验成本以及内部、外部增加成本的总和达到最小,这样企业所获取的利润自然就会越高。
三、根据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成本关系实施对质量成本的优化
质量成本优化目的就是实现质量措施成本、质量检验成本和内部、外部增加成本的总和达到最低。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实行质量成本 优化,一般是在丰富的施工质量管理经验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支持下实现的。在实施质量成本优化时,应该根据以往的质量成本数据资料来进行相应的模拟质量成本的特性曲线,通过逐步调整对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的投入,从而实现四大成本总和的最低而达到优化
当然这种模拟显然是建立在过去的经验基础上的,而对于正要实施的建筑工程项目则往往只具备经验参考价值,在实际质量成本优化中并不能一味生搬硬套。因为建筑工程地点的不同,环境的不同,气候的不同等诸多可变因素会产生不一样的质量成本,所以其原先预测的最佳质量成本控制点和实际的最佳控制点会有一定的偏差,此时就应该通过成本变化的规律,结合当前施工的条件和现状,采用不断逼近最佳控制点的方法来实现最佳的质量成本控制。
首先通过对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投入来计算质量的总成本,如果存在投入下降的趋势,就说明可以继续增加这两个前期投入的成本,直到这个成本下降趋势减缓并停止,这就说明这个质量成本已经优化到最佳点了。反之,当提升前期的质量成本投入后,却发现施工项目的总成本在不断的增加,这说明,之前的先期成本控制已经过高,可以通过提高技术、质量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施工质量预防措施投入来控制质量成本,直到总体成本上升趋势减缓及质量成本不再上升为止。此时的质量成本控制点也就在最佳点上。通过这种优化方式,能够有效的让最终的质量成本控制在最佳点的附近,从而提升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水平。
四、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的管理
所谓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的管理,就是针对施工策划、过程及结束后所产生的质量成本的管控以达到预期的质量成本目标。在实际的质量成本管控过程中,应该通过把组成工程施工质量成本的一切环节,进行逐级分解细分,从而实现细分化管控,这种质量管控模式才更容易实现对质量成本的监管,当然在实施质量管控过程中,应该结合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一)对质量措施成本的管理
质量措施成本费用的多少和质量标准高度是成正比关系的,一般的说,质量措施成本越高,相应的质量水平就越高,在建筑工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方面,应该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通过有效的质量预防措施,避免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而以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需要投入的成本就是质量措施成本,合理的质量措施成本投入能够有效的降低内部和外部质量增加成本,也就是减少因为质量问题而引发的一系列的成本增加,所以相对于整体质量成本的投入,质量措施成本的合理投入,所获得的性价比是最高的。因此,提升质量措施成本的投入效益,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对质量成本进行管控:其一就是通过教育培训不断提高施工企业全员工的质量、安全意识,在日常施工生产过程中,应该始终把质量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不能够一味的赶进度、创效益而忽视施工质量安全;其二通过专业技术培训,来提升各级施工员人员的施工技术水平。因为技术是保障质量的前提条件,特别是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使用和操作方法的培训工作,一定要落实到位;其三就是要持之以恒地开展质量、安全检査工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把质量安全事故控制在明芽状态。使企业全员的技术、质量、安全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和更新。由此可见,质量措施成本的控制核心就在于通过对全体员工的质量、安全培训和不断提高全员的质量、安全意识和施工技术水平,而施工质量的提升就能够进一步减少质量措施成本的产生,从而有效的管理好质量措施成本。 (二)对质量检验成本的管理
质量检验成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每一道工序的质量检验所产生的成本,另一个是整个工程完工后的质量检验成本。其实如果做好了第一种的质量鉴定,那么最后的检验成本就能够降到最低。所以在对质量检验成本的管控方面,其核心的控制内容就是对一个个施工工序及过程环节的控制,因此,在施工前,将每道工序的质量标准及控制措施都应该形成制度文件,除了相关施工人员必须要贯彻实施之外,还应该有相应的质量检验部门全程跟踪检验,发现问题立刻解决,不引入不良结果,不流出不良结果,不制造不良结果。在质量检验成本中,检测成本是最大的一部分,有效的检测能够帮助检验人员对质量鉴定的准确性,比如施工产品的检测、材料的检测、设备完好度的检测、各种质量参数的检测等等。通过施工过程的质量检验能有效防止产品的返工浪费而增加成本。
(三)对内部、外部质量增加成本的管理
这方面的管理相对比较简单,其核心只要做好了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的管控,那么造成内部、外部质量事故的可能性就会降低,产生的成本就会很低。但这并不表明可以忽视对内部和外部质量增加成本的管控。因为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控制也没有办法将内部和外部质量增加成本全部消除掉,因此一旦发生事故,质量增加成本就应该及时的再次进入质量措施和质量检验成本控制环节来实施对工程的返工及修复,这样经过再次的循环,就能够尽最大可能消除内部和外部的质量增加成本。
(四)防范质量成本投入过大导致的浪费问题
在施工质量成本管理的内容里面,防范质量成本过剩或者浪费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因为从质量成本特性曲线中我们知道,质量成本最佳控制点在于合适采用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一般的,这两种成本投入越高,工程质量就会越高,但是对于某些工程项目而言,质量是有一个标准范围的,如果高于这个范围那就造成了质量成本的浪费,所以在质量成本管理上,就应该避免这方面的浪费问题。
(五)实施PDCA循環模式实现对整个施工工程项目质量成本的管理
PDAC是当前最为主流的质量成本管理模式,质量成本的管理是动态的,而不是仅仅通过结合经验数据整理出来的看似完美的质量成本管理,因为在实际的质量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变化的因素,导致计划跟不上变化,所以通过PDAC循环的质量成本控制模式就成为必须了,下面就来具体探讨如何做好PDCA质量成本管理模式。
1.计划阶段(PLAN)
这个阶段要筛选对质量措施成本影响较大的质量缺陷,站在整个质量成本的高度来分析如何通过有效的质量措施和质量检验成本来最大限度的降低这些质量缺陷,通过对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的投入进行评估,分析多少的先期质量措施及检验成本投入能够达到总体质量成本的最低化。
2.试行阶段(DO)
这个阶段就是通过跟踪具体的施工过程,来跟踪质量成本的变化,通过对相关质量缺陷以及与之相联系的质量增加成本的数据进行分析,来研究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投入的合理性,并且将相关的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记录在案。
3.检查阶段(CHECK)
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是检查投入的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是否有效地控制了质量缺陷的产生,并同时对先期的质量成本的投入进行过剩性分析检查。
4.总结阶段(ACTION)
这个阶段对前期做的工作如果有效果,那么就要形成制度标准文件来指导工程施工作业,然后对没有解决的质量成本问题再进行一次PDCA循环,通过每一次的循环,让质量措施成本和质量检验成本以及整个质量成本更加接近最佳区域。
五、总结
对于质量成本的管理和控制,除了细分质量成本构成,通过对细小环节的控制来实现管理之外,同时也要不断的融入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并且由此不断优化质量成本的管理,提升质量管理水平。在保证建筑施工产品质量符合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建筑施工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参考文献﹕
[1].王国栋;;浅谈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控制与管理[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1年04期.
[2].赵俊领;王宇鹏;;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资金管理的几点思考[A];土木建筑学术文库(第9卷)[C];2008年.
[3].刘轶佳;建筑工程施工过程质量评价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4].李傲凡;;建筑工程成本控制中常见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