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态建筑设计

来源 :美与时代·城市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_77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回顾我国生态建筑的研究现状,有利于找出我国生态建筑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生态建筑的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生态化的思想是人类的取向和必然选择,城市和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生态建筑;建筑设计
  生态工程是既古老又年轻,既通俗又深奥的一门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到农业生态工程、生态,及生态城镇建设、节水与废水处理及利用、山区小流域治理与开发等众多领域。生态建筑作为其中的一个领域应引起建筑界的高度重视。
  一、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研究现状
  在20世纪80年代顾孟潮就提出了“未来的世界是生态建筑学的时代”的观点,1994年5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提出人口、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1972年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后,我国环境保护运动日益扩大和深人,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目标的绿色革命蓬勃展开。1996年3月,中国国家环保局推出两大举措:一是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二是实施“中国跨世纪绿色工程计划”—在九五期间重点治理淮河、海河、辽河等的污染。199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正式将“绿色建筑体系研究列为九五重点资助课题”,1998年又将“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居环境研究”列为重点资助项目。2000年我国颁布了《建筑节能技术政策》;2001年,建设部通过雄录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要点与技术导贝邸首次明确提出了绿色生态小区的概念、内涵;2001年开始实行仁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1年我国第一部生态住宅评估标准《中国生态住宅技术评估手删出台,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节约资源、防污染、保护生态为主题,创造健康、舒适的居住环境,推进住宅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生态建筑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生态建筑的正确理解
  生态建筑的概念国内外学术界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但核心的内容是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运用建筑学、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合理安排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的关系,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成为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同时具有良好的室内气候条件和建筑物的自我调节能力,并具有节地、节水、节能、减少污染、延长建筑寿命、改善生态环境等优点。但是有人认为只要将建筑物周围加一些绿化就是生态建筑,在建筑物内部点缀一些植物就是生态建筑,建筑物单纯的节能就是生态建筑,还有人认为建筑的平面将来有重新划分的可能就是生态建筑等等。但这些观点只停留在生态建筑的表面,对生态建筑的理解是不全面的。
  (二)缺乏对农村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
  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生态建筑的系统研究不平衡,其中城乡的差别较大。目前各个学科研究的重点大多局限在比较发达的城市,缺乏对农村居住环境的系统研究,特别是东北地区。大部分的研究都从本学科(生态学、环境学、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农业建筑学、能源学)的专业角度出发,虽然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但是各个学科之间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进行深人的研究,特别是如何在特定地区将人居环境与植物环境工程结合起来是函待解决的课题。
  (三)缺乏生态建筑的广泛实践
  目前,我国建筑界发表了许多关于生态建筑的论文,这些论文对于宣传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推动生态建筑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绝大多数的论文都停留在关于生态建筑设计的理论框架、设计原则及生态学理论对建筑学的指导、国外先进生态建筑的经验介绍,缺乏实际工程实践模式、计算机模拟、环境效果的测试分析。
  三、我国生态建筑设计的发展思路与对策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人文原则
  国际建筑师联合会第十四次会议宣言指出:“经济规划、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应当是探索并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求,不仅是建筑发展的最终目标,而且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在未来建筑设计中,要充分认识和确定人的主体地位和人与自然的双向互动关系,强调把关心人、尊重人的宗旨具体体现在城市空间的创造中,以适应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二)善于因地制宜,尊重环境属性
  根据生态学的进化论,生态建筑设计包含着资源的经济利用问题,其中首要的是土地的利用。今后城市的发展,势必在有限的土地资源内展开,为了节省有限的土地,必须建立高效的空间体系,如在地面上建立亲和大自然、充满人情味的低层高密度建筑;利用生态技术建立起巨构城市,向地上空间要效益;充分开展城市地下空间的综合利用研究等,使城市地面、地下、空中连接为有机协调的立体网络。生态建筑设计强调与环境具有最佳关系,对环境破坏最小,一并充分发挥环境效益。与环境互选共生、共同增长是生态建筑设计的重要原因之一。建筑的选择做到充分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与周围的环境特点以及当地的地理与气候特征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
  (三)增强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结合和协调
  建筑物作为联系使用者与自然环境的桥梁,应尽可能多地将自然的元素引人使用者身边,这也是生态原则的一个重要体现。人是自然环境的一分子,人的活动必须建立在生态化的基础上,必须与环境建立起一种新的结合和协调关系。从建筑设计到建筑建造、使用、报废的全过程中,生态建筑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最小。与以往建筑设计相同,生态建筑应致力于为人类提供品质最佳的空间和环境,即使建筑本身对环境污染很小,极为节能,但如果人们的各项活动无法在建筑空间中顺利展开,其空间的存在与人的功能需求格格不人,这样的建筑无疑是失败的。生态建筑的功能应更趋合理,空间更加宜人,更有助于使用者与自然环境间的交流。它应该具备更良好的物理环境,尽可能地采用自然采光、自然通风,并具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四、结束语
  生态化的思想是人类的取向和必然选择,城市和建筑设计的生态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一方面它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全球共识;另一面它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途径。生态建筑理论的发展将导致建筑科学技术内容的极大丰富与建筑艺术创造的相应发展,推动整个建筑学不断向前发展。
  【作者单位:广西工业建筑设计研究院】
其他文献
摘要:城市环境长期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品质及身心状态,居住环境的选择体现出居住者不同的生活方式及城市面貌的精神文明的层次。居住环境也是城市空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性化居住环境因素涉及人文因素、居住环境中精神空间问题、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问题等,人性化因素在居住环境中渗入程度,能体现出生活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和谐问题。  关键词:人性化;居住区;空间设计  居住环境是生活发
【摘 要】  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是构建语文大厦的坚实基础。本文针对词语教学现状中的偏颇,在大量实践和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词语教学“三步走”的策略:初级阶段(识记理解);中级阶段(品味分析);高级阶段(创新运用)。力求展现词语教学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充分感受词语的意义、意味和意蕴,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  识记 品味 运用 词语教学  现在,打造高效课堂的呼声越来越高,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对北方某水库水体中溶解性微囊藻毒素(extracellular microcystin,EMCs)和藻类细胞内微囊藻毒素(intracellular microcystin,IMCs)的3种异构体(LR、YR、RR)
>摘要:  本文从对动画人才的发展及其人才培养标准出发,结合动画专业的发展,探讨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如何进行动画专业的课堂教学创新与改革。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动画消费市场,90%的动画产品均依靠国外进口,这是因为中国动画专业人才稀缺,无法满足动画市场的需求。随着我国对动画产业的高度重视,且为适应市场发展需要,国家加大了对动画专业人才培养的扶持力度。目前已有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动画专业,但在师资结
水文从生念环境友好的角度闸述了内消能技术的优点。总结了围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的进展,介绍了内消能的主要关键技术。通过小浪底和公伯峡两个工程的水力学与结构原型观
摘要: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以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为例,从教材内容结构以及图像系统等方面对使用中图版地理教材的实践探索进行归纳总结。  关键词:中图版地理教材;内容结构;图像系统;能力培养  济南市高中学段地理学科一直采用由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总编委会组编、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地理教材。经过教学实践,本套教材学科系统性较强,栏目形式多样,图文信息直观丰富,紧密围绕课程标准,
摘要:  在古典型艺术时期,绘画是通過以理制情来完成的,而,现在,随着心的自觉和自由化思潮的兴起,情已经挣脱理的束缚,凌驾于理之上了。绘画作品中情的异化恰恰反映的是现实中我们真正的心理的变化。  关键词:情;理  一、情与势  《乐记》和《毛诗序》都有关于情的记载,“情动于中故形于声”“情于中而行于言”。《文心雕龙》中刘勰就单独列出情采篇,谓:“立文之道,其里有三,一曰形文;二曰声文;三曰情文……
期刊
2013年山东省艺术学科重点课题 《民间艺术对山东动画发展的影响》 编号2013315  摘要:  民间艺术元素与当代动画创作的联系十分紧密。由我国特色动画的创作离不开民间艺术元素。通过探讨分析了民间艺术元素在动画中的应用,以期对推动动画创作更有我国特点有所裨益。  关键词:民间艺术元素;动画;应用  画艺术是在20世纪初由国外传到中国的,到今天为止,动画这种艺术形式已经拥有8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