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也是我们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的隐形驱动力。国家的富强与兴盛离不开文化的繁荣,更离不开民族的教育。放眼现在的语文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更多的教师都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分数的提高上,而忽视了高中语文课堂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所以,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高中语文课堂完美地结合起来,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本文提出四大措施,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中华传统文化;契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高中语文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纵观现在的高中语文课本,无论是哪一个版本,都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许多名人作家的故事、作品等,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但是这部分传统文化的价值并没有被深入地挖掘,只是流于浅层化、表面化的教学形式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第一点,在大部分语文课本中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较少,更多都体现在课余阅读的读本中,无形之中就使得学生和老师认为这部分不重要,加之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学任务繁重,老师精讲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識大幅度减少,学生自己更不会去深入学习;第二点,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为了拔高学生的分数,有些老师不开或者是少开规定的传统文化选修课,使学生丧失了解古文化的渠道,减少专门学习的时间,很多学生根本不翻阅选修课本,不了解其中的内容,只是知道这部分不用学、不用看;第三点,在很多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呆板无趣,又因为它的难度高于现代文的学习,所以学生没有兴趣,并且往往产生逆反心理,影响自己的学习质量;第四点,由于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欠缺,使得家长完全忽视孩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没有意识引导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的学习直接挤占孩子的课余时间,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少之又少。
二、促进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契合的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高中语文课本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它不仅是老师教学设计的指南针,更是学生学习的向导,所以促进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首先就要从课本入手。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依靠课本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深层次需求,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文言文等传统文化知识不是特别重要,老师应该在原有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悉心教授古诗词、文言文等传统文化知识,充分认识到文言文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在课堂上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之后,组织学生通过话剧的形式进行情景再现,以此将传统文化与高中课本有机融合,为学生营造更多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有利于掌握更多的古文知识。
(二)学校可以适当开设古文选修课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引导者,是贯彻和落实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行动者,应该切实地根据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地开放选修课,提升自己的语文专业素养,站在孩子和国家民族的立场上,切实地贯彻素质教育,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效地督促学生进行学习。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注重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古文选修课侧重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根据学生的兴趣增设古文选修课,能使学生充分利用选修课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此外,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既要掌握语文课本知识,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教师科学设计课堂,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趣味性
在实际的古文化教学中,教师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精心设计课堂,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上,采取有益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设备,并且定期设置一些课堂活动,比如演讲比赛、人文知识竞赛、话剧表演、诗词朗诵、古文创作比赛等,保证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够深入地掌握古文化知识,并且培养他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好奇心,以及唤起他们对于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感,发挥好引路人的作用,从自己做起,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思想世界,鼓励他们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也进一步使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可以完美地契合在一起。比如在经典文本《兰亭集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在学生熟悉文章结构后,利用各种多媒体设备,直接播放中国古典乐风兰亭集序的朗诵MV,视频背景以山水景色为主,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色。比如在教授《奇妙的对联》这课,可以运用《唐伯虎点秋香》对联竞技的经典桥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要与家长开展有效合作,鼓励学生阅读名著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经典名著是高中语文课本的有效补充。除了提高学校在古文化的教学质量外,老师应该与家长开展合作,与每一位家长达成共识,双方一起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名著,提升自己的古文化知识。在适当的时机,家长与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地帮助解答疑难问题,促进高中生的课下语文学习,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自学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笔者认为,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多方配合,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名著,适当组织“读书周”“读书月”的活动,课堂下家长要挖掘学生的阅读兴趣,言传身教,少玩一点手机,多读一点名著,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典范。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不管是对于国家的永世繁荣还是对于个人的健康成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阅读名著就是了解优秀文化的渠道之一。
参考文献
[1]尤国军.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7(1).
[2]邓宝根.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研究[J].新商务周刊,2016(9).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育;中华传统文化;契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高中语文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纵观现在的高中语文课本,无论是哪一个版本,都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体现。许多名人作家的故事、作品等,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但是这部分传统文化的价值并没有被深入地挖掘,只是流于浅层化、表面化的教学形式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四点:第一点,在大部分语文课本中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内容较少,更多都体现在课余阅读的读本中,无形之中就使得学生和老师认为这部分不重要,加之由于教学时间有限、教学任务繁重,老师精讲的中华传统文化知識大幅度减少,学生自己更不会去深入学习;第二点,学校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为了拔高学生的分数,有些老师不开或者是少开规定的传统文化选修课,使学生丧失了解古文化的渠道,减少专门学习的时间,很多学生根本不翻阅选修课本,不了解其中的内容,只是知道这部分不用学、不用看;第三点,在很多高中语文课堂中,教师的传统文化教学设计呆板无趣,又因为它的难度高于现代文的学习,所以学生没有兴趣,并且往往产生逆反心理,影响自己的学习质量;第四点,由于教师与家长沟通的欠缺,使得家长完全忽视孩子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学习,没有意识引导孩子进行传统文化的学习,英语、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他学科的学习直接挤占孩子的课余时间,学生学习语文的时间少之又少。
二、促进高中语文教学与中华传统文化相契合的措施
(一)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高中语文课本在教学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它不仅是老师教学设计的指南针,更是学生学习的向导,所以促进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首先就要从课本入手。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传统的依靠课本的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深层次需求,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文言文等传统文化知识不是特别重要,老师应该在原有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悉心教授古诗词、文言文等传统文化知识,充分认识到文言文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可以在课堂上将文言文翻译成白话文之后,组织学生通过话剧的形式进行情景再现,以此将传统文化与高中课本有机融合,为学生营造更多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氛围,有利于掌握更多的古文知识。
(二)学校可以适当开设古文选修课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引导者,是贯彻和落实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行动者,应该切实地根据现有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保质保量地开放选修课,提升自己的语文专业素养,站在孩子和国家民族的立场上,切实地贯彻素质教育,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有效地督促学生进行学习。随着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校注重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古文选修课侧重于传统文化的传播,根据学生的兴趣增设古文选修课,能使学生充分利用选修课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此外,教师也应该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既要掌握语文课本知识,又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三)教师科学设计课堂,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趣味性
在实际的古文化教学中,教师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上,精心设计课堂,在立足课本的基础上,采取有益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设备,并且定期设置一些课堂活动,比如演讲比赛、人文知识竞赛、话剧表演、诗词朗诵、古文创作比赛等,保证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够深入地掌握古文化知识,并且培养他们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好奇心,以及唤起他们对于传承优秀文化的使命感,发挥好引路人的作用,从自己做起,贯彻实施素质教育,丰富学生的思想世界,鼓励他们从中华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做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也进一步使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可以完美地契合在一起。比如在经典文本《兰亭集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在学生熟悉文章结构后,利用各种多媒体设备,直接播放中国古典乐风兰亭集序的朗诵MV,视频背景以山水景色为主,以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从视觉、听觉上感受兰亭集序所描绘的景色。比如在教授《奇妙的对联》这课,可以运用《唐伯虎点秋香》对联竞技的经典桥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师要与家长开展有效合作,鼓励学生阅读名著
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经典名著是高中语文课本的有效补充。除了提高学校在古文化的教学质量外,老师应该与家长开展合作,与每一位家长达成共识,双方一起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阅读名著,提升自己的古文化知识。在适当的时机,家长与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交流,及时地帮助解答疑难问题,促进高中生的课下语文学习,丰富他们的课外知识,陶冶他们的情操,激发自学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笔者认为,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离不开学校和家庭的多方配合,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名著,适当组织“读书周”“读书月”的活动,课堂下家长要挖掘学生的阅读兴趣,言传身教,少玩一点手机,多读一点名著,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典范。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不管是对于国家的永世繁荣还是对于个人的健康成长,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阅读名著就是了解优秀文化的渠道之一。
参考文献
[1]尤国军.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J].中国校外教育,2017(1).
[2]邓宝根.高中语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研究[J].新商务周刊,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