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儿子克服黑暗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cwj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凌晨五点多,突然感觉儿子在慌乱地拽着我的胳膊,往他的脖子底下垫。惊醒后听到外面有放鞭炮的声音,再摸摸儿子,天哪,一头汗。我赶紧在他耳边轻声说:“不怕不怕,是放炮的声音,砰!砰!”可能是我的声音帮他消除了恐惧感,儿子的情绪缓和了一些,也学着我说:“放炮,不怕!”我连忙回应:“就是就是,是有人办好事才放炮的。”儿子这才把眼睛慢慢闭上。
  可还没到两分钟,楼上的人起床了,再次传出推椅子的声音,儿子刚闭上的眼睛霎那间又睁开了,惊恐地看着天花板,又紧紧抓住我的胳膊。就这样,折腾到六点半,儿子的睡意完全没了,只好翻身起床。
  怕黑一直是儿子难以入睡的重要原因,他不仅怕黑,还怕黑暗里所有的声音,最严重的是,居然连黑色的衣服都害怕!面对儿子这一系列反应,我不得不认真地找找原因了。上网查看了有关资料,才知道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恐惧。2岁的孩子怕打雷,怕动物,怕洗澡,怕父母离开;5岁的孩子怕黑,怕独处;6岁的孩子恐惧最多,怕某些声响,怕妖魔鬼怪,怕单独睡觉,怕刮风下雨等;7岁的孩子想象力更丰富,他们怕床底有鬼怪,怕有人夜里闯入家中。
  一番了解过后,再结合儿子的情况,我决定要努力帮助他克服对黑暗的恐惧。
  把黑暗怪物扔掉
  “儿子,你觉得黑暗里头都有些什么?”我试着要求儿子描述自己的恐惧,“怪物,很多很多。”儿子不愿意多说。“要不我们把在黑暗里躲着的小怪物画出来,好不好?”我鼓励他把自己最怕的东西画出来,儿子迟疑了一下,拿来纸笔。
  果然,他画了几只小怪兽,而我只是简单地画了糖果小妖,我将整张纸揉成一团,对他说:“妈妈也很讨厌这只小怪物,现在妈妈决定要把它丢到垃圾桶,再用个东西压住,这样小怪物就被制服了,再也不会出来了。”儿子听完,高兴得连连鼓掌,学着我做。
  随后,我又鼓励他画一个像黑熊一样的守护天使,在夜晚守护着他,让他可以安心入睡。
  角落里什么都没有
  有了前面的基础,我就有了让儿子逐步接触黑暗的信心。我没有直接告诉他黑暗里什么都没有,而是有意拉着他的手,同时关掉家里的灯。接着,领着他把家里的床底、墙角、桌椅、衣柜等所有黑暗的角落都检查了个遍,和他一起把夜里常用的东西放在好拿的地方,好让他放心。但是,就在客厅时,阳台晾着的衣服映在客厅推拉门上的倒影,还是让儿子惊恐万分。于是,我重新打开灯,给他解释这是阳台上衣服的影子,这才慢慢缓解了他的情绪。随后,又继续陪他一起感受关灯后屋子里的所有影像,一字一句给他解释。
  墙上的精灵很可爱
  经过好几次的关灯、开灯训练后,儿子明显对黑暗的恐惧减弱了。我可以用布蒙住儿子的眼睛,用手搭在他的肩膀,让他走在我的前面。虽然一开始他还是有些紧张,甚至双手紧紧地抓着我的手臂,但我能明显感觉到他的安全感提升了。后来,还能利用关灯的时候,和他玩起游戏。“看,墙上是不是有只小狗狗呢?”我跟儿子玩起了手指影戏,“还有一只小鸭子。”儿子也学起我,最后,还对着墙上自己的影子说:“墙上的黑暗精灵很可爱哦。”黑暗中传来我们的欢笑声。
  黑房间也不可怕
  待到儿子对黑暗的适应能力稍强一些后,我开始让他独自到没开灯的房间里,取一样自己最想要的玩具。
  初次尝试时,儿子仍是无法接受独自前往全黑的环境,于是,我改为陪着他一前一后进入房间取物品。一两次后他适应了,就让他单独进入;一开始还在房间里保留一抺柔和的光线,等他不那么害怕了,再完全关掉灯源。其间我并没有强迫他勇敢面对,因为我知道,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link:恐惧的来源
  据俄国著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做的一项实验,在给狗喂食的同时摇响铃铛,并在以后每次喂食时都重复强化这一刺激。一段时间后,狗只要一听见铃声,嘴里就会分泌出唾液,铃声成了引起狗分泌唾液的条件反射。而儿童对黑暗恐惧的产生,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孩子不理解周围的各种事物时,一般除了某种本能的反应外,并不会产生恐惧反应;可是一旦在黑暗中受到某种意外的惊吓,黑暗就形成了一个条件刺激,产生恐惧的条件反射。
  这种条件反射与孩子自身的脑神经功能密切相关。如果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过于敏感,将外界的信息放大,那么,产生的情绪反应就会超出应有的程度。中枢神经系统敏感的原因有先天和后天之分,先天性可能是受母亲怀孕时先兆流产、情绪紧张、孕期运动量少、出生时难产或剖腹产的影响;后天性则是因为对孩子的活动限制过多,对孩子抱得少、爱抚少等造成的。另外,还与家长的教养方式有关,比如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对小伤小痛大惊小怪,过分限制孩子与外界的交往,都会使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低下,因而产生畏惧心理。
  研究还发现,如果童年时期的恐惧心理没有得到适当的解决,很可能在成年后遗留心理问题。
其他文献
中国新冠疫苗紧急使用是否冒进?官方回应  近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介绍新冠疫苗有关情况举行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中心主任郑忠伟回应“我国新冠疫苗紧急使用是否冒进”时表示,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北京、黑龙江、新疆、大连、青岛等地出现了小规模聚集性疫情,表明我国境内反弹压力巨大,我国一些人群在抗疫过程中始终是高风险人群,比如边境口岸人员、到高风险地区援助和工作的人员、城市基本运行的公共服
[摘要] 美国动画片《功夫熊猫》讲述了一个叫阿宝的熊猫凭着对武功的痴迷,经过师父的因材施教,最后打败了邪恶的雪豹太郎,成为了真正的龙武士。这部电影不但通过风趣幽默的表演让观众开怀大笑,更用既浅显易懂又寓意深刻的台词向观众潜移默化地灌输了许多道理。电影的原版英文台词语速适中、琅琅上口,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说,不失为学习地道英语口语的好素材,其中许多经典台词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关键词] 《功夫熊
【摘要】 鲁迅小说《一件小事》与《孔乙己》两篇作品有很多共同点,两者都是采用第一人称内聚焦方式,叙述者都是故事的中人。不同的是《一件小事》的叙述者和聚焦者是“我”,而《孔一己》则是咸亨酒店的小伙计,前者的叙述者“我”是作为一个可信的叙述者出现在文本中,而后者中的“我”却是不可信的。不同的选择造就了同样的成功,产生了獨特的效果。  【关键词】鲁迅小说 叙述人 比较  运用叙述学理论研究鲁迅作品,不
[摘要]影片以日常生活为素材,生动而真实的展现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某小城中三姐弟的生活历程,反映了在这个特定时代背景中三位主人公或明朗或冲动或懵懂的理想追求以及理想的幻灭,生活的无奈、厌倦到最后的或坚持或妥协。特别是对梦想执着追求的青春女孩儿高儿,生活中充满了辛酸和无奈,但那种执着的抗争精神和信念让人肃然起敬。通过她我们看到了一个时代的人的精神世界和追梦历程的缩影。  [关键词]梦想 现实 幻灭
[摘要] 三部金鸡奖获奖影片《巴山夜雨》、《城南旧事》和《暖》,通过意象的选择、音乐的运用和意境的营造,将所包含的离愁情结进行了诗意的表述。  [关键词] 金鸡奖 获奖影片 离愁情结 诗意表述    “离愁”是与某人、某事物分离时的所产生的一种思念和愁苦的心情。“情结”是指一种藏在人心理状态中,强烈而无意识的冲动。中华民族是感性的民族,自古便有折柳相送,以表惜别怀远之意。在古老的中国朝代嬗变
[摘要]导演尹力是中国电影第五代导演中新近崛起的主力干将,他以儿童片起家,以拍主旋律电影而著名。本文以漫谈的形式对导演尹力的创作做简单回顾,并从主题内容、意识形态、数字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对其新作《云水谣》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进一步证明了导演尹力驾驭大场面和緭描绘手法并举的实力,该片不仅打破了国产爱情电影市场的僵局,且再次向世人证实了主旋律电影也可以赢得高票房的奇迹。  [关键词]导演尹力 《云水谣》 
摘要 《东邪西毒》是王家卫作品中最率性自由的一部作品,美丽的音乐,匪夷所思的摄影角度,不断变换的广角镜头,倾斜构图,把一种古典的写实主义发挥到极致。影片取得如此成功,背景音乐功不可没。《东邪西毒》原声的特点是音乐元素非常简单:电子合成乐为主线,加上鼓声的点缀。就跟片子的人物构成一样:除了几个主要演员外,其他演员极少露面。这样的搭配使得影片主题与音乐融合达到了极致,堪称经典。  关键词 王家卫 《东
华硕  ZenFone 5  在智能手机产品百花齐放的今天,同价位、同档次产品硬件配置“同质化”的问题也日趋严重。以处理器为例,来自美国高通公司的产品就占据了Android设备的半壁江山。有没有一些与众不同的选择?答案是肯定的,比如下面介绍的华硕Zenfone 5。  郑昱秋  上海地铁吉祥物设计人  宾得理光会员俱乐部讲师  ZenFone 5的快门时滞很短,非常适合抓拍。搭配Camera360
记得自己刚开始涉足“照相”是20世纪50年代(那时还不敢妄称为摄影)。1976年听到周总理逝世的消息时,我正在工厂当宣传干事,立即连夜组织赶洗了1600张总理纪念照片分发给全厂职工留念;在随后悼念总理的“四五运动”中,我也是马不停蹄地拍摄了大量的照片。但那时受器材、时间和心境的限制,错过了很多精彩画面,总是难以确定自己是否在搞摄影。  直到近些年,添置了完备的摄影器材,有了充裕的时间和条件去各地游
运用前景  尽管手机的成像品质在不断提高,但是毕竟镜头小巧,光学结构设计受限,同时影像传感器的面积也无法做得太大,所以手机拍摄近景的成像品质远胜过拍摄大场景。在取景构图时,发现或寻找到一个前景不仅可以使手机的成像特点得到扬长避短的体现,也可以使照片的主体或主题更加鲜明,构图个性也会更加突出。  前景需要摄影者有意识地去观察和发现。毫无疑问,用手机拍照能够帮助我们提升前景应用意识,这种训练似乎比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