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读<伊索寓言>》一文可以感受到钱钟书先生人生的智慧,但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又可能会把学生引入悲观的误区。本文试图从该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动机出发,结合文本实际和现实生活,从一个新的角度对文本作一个全新的解读,从而使学生真正从中获得一种人生的启迪。
【关键词】写作背景;写作动机;自己的眼睛
上完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一文,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总觉得这篇文章太精彩了,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启迪。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观察思考社会的“别一只眼”。作者透过这只眼,从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中看出了其卑劣、怪诞的可笑之处,告诉我们现代人远比古代寓言中所说的狡猾者狡猾得多、卑劣得多,因此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这才不致碰壁上当。
读完此文,不禁为作者对世相的深刻体察,或幽默或嘲讽的语言风格以及看问题的别致角度所叹服,然而,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引导不当,也可能会把学生引入悲观的误区,偏离钱钟书先生写作本文的初衷。因为不少学生学完此文后会觉得:唉,现在的社会太复杂了,时时可能存在着阴谋和陷阱,人心难测,世事难料啊!在本来就对社会了解不深,甚至存在着叛逆情绪的学生们心中,社会也许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复杂和阴暗,人际关系很可能会更加冷漠,一些美好的情感和愿望也可能会蒙上一层阴影。
那么,钱钟书先生写作本文,是否就是要将自己对社会的一些比较低调的看法和感伤的情绪传递给读者呢?这还得从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动机说起。
本文收于钱钟书的第一个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集子于1941年出版。当时抗日战火正为炽烈,中国的散文创作都开始更多地关心社会大众生活,抒情小品逐渐退出文坛,严肃杂文方兴未艾。很多散文作者都涉猎杂文,他们对黑暗社会冷嘲热讽,含沙射影地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当时的专制制度和专制下的国民劣根性。钱钟书1935年出国留学,1938年回国,受时代潮流影响,他的不少散文作品也锋芒闪现,充满了批判的精神。由此看来,钱钟书先生写作的《读<伊索寓言>》,在批评、嘲讽整个现代社会中丑陋和阴暗的一面以外,其真实命题更应是表达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受。把作者文中表露的观点直接牵引到当前的现实生活中来,自然会有失偏颇。
其实,钱钟书早就在《写在人生边上》初版的序言中说过,“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容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钱钟书先生从不认为自己就看透了人生,看到了人生的全部,最多是告诉了我们他自己看待人生的角度和方法,启发我们也去用自己的眼光观察思考一下社会人生。“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这些“空白”等着与钱钟书先生同时代的人们去填写,等着我们去填写,也等着我们的后人去填写,也许答案会各不相同,但也许都是对的。
那么,我们在惊叹钱钟书先生的渊博和睿智之余,还应该学会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各自的人生和周围的社会,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
例如作者讽刺像蝙蝠一样的人,“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其实,到了现在的商品经济时代,竞争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舍己之短显己之长,又有何不可呢?蚂蚁和促织的故事中,作者讽刺那些“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实际上没有这些人的劳动和宣传,那些“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死后也可能不会“昭雪”,恐怕只好永远湮没于世了。
狗和它影子倒还很有意思,不仅现在对镜自照的人少了,敢于给别人照镜的人也基本上没有了。不过如果将“忠言”说得“顺耳”一些,也许有些人就不会大叫大闹了。看来,有些给别人照镜的人缺乏必要的语言艺术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天文学家其实有许多优点,其一,他工作认真负责,专心投入。看星象是他的职责所在,不知道脚下有口水井,是他对工作全神贯注。陈景润不是也闹过走路撞到树干的笑话吗?其二,此人有理想,“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可以说他能经受挫折和失败,“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
乌鸦是不是就真的一无是处呢?它爱慕虚荣,弄虚作假,后又“老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分别”。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想赢得荣誉得到别人的认可呢?只不过它用打击别人的方法,确实不应该。
蛙也有她值得赞许的地方。故事的前文应是蛙发现自己的孩子被牛踩死了一只,于是鼓大肚皮想去找牛算帐,至少她的这种被母爱所支撑的与巨人比试的勇气就够我们欣赏的了。钱钟书说“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虽然这确实有点阿Q的味道,但我们在缺陷不能得到及时弥补的情况下,与其整天耿耿于怀,还不如换个角度想问题。
生活中的大胖子显然也不全是小心眼,老婆子希望母鸡一天下两个蛋不见得就是一种贪婪和愚蠢。现代化的养鸡场不是实现了母鸡一天下两个蛋的梦想吗?这恐怕还得感激老婆子当初的异想天开吧!
狐狸是不是真的只会一味地自欺欺人呢?葡萄不是狐狸的最爱,这众所周知。如果狐狸不知放弃,而是继续想方设法,失去了寻找其它食物的机会不说,如果猎人及时赶到自己命丧黄泉,那才是真正的愚蠢呢!至于他吃到了葡萄还说是酸的,只是因为现在患红眼病的人实在太多。
现在社会上以伪善的面具去干坏事的人自然不少,只是狼还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以屠夫的面目去干坏事,一般是很难得逞的。同时从狼身上,我们也明白了干什么事都要用自己的脑子想想的道理,不要头脑简单,否则就会上当。
人生是一本书,钱钟书这句话说得确实不错,不同的人去看它,自然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读<伊索寓言>》一文只是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人生的一种看法,只是他在这部人生大书上随时批识的几点感想,同时也启迪了广大读者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思考社会,找到自己人生的答案。只有如此,才算理解了钱钟书写作本文的初衷,我们也才不会照搬作者的理解与观点,陷入悲观的误区。
【关键词】写作背景;写作动机;自己的眼睛
上完钱钟书先生的《读<伊索寓言>》一文,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总觉得这篇文章太精彩了,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启迪。作者为我们提供了观察思考社会的“别一只眼”。作者透过这只眼,从人们习以为常的事情中看出了其卑劣、怪诞的可笑之处,告诉我们现代人远比古代寓言中所说的狡猾者狡猾得多、卑劣得多,因此我们的头脑也要复杂一点,这才不致碰壁上当。
读完此文,不禁为作者对世相的深刻体察,或幽默或嘲讽的语言风格以及看问题的别致角度所叹服,然而,如果教师在上课时引导不当,也可能会把学生引入悲观的误区,偏离钱钟书先生写作本文的初衷。因为不少学生学完此文后会觉得:唉,现在的社会太复杂了,时时可能存在着阴谋和陷阱,人心难测,世事难料啊!在本来就对社会了解不深,甚至存在着叛逆情绪的学生们心中,社会也许会因此而变得更加复杂和阴暗,人际关系很可能会更加冷漠,一些美好的情感和愿望也可能会蒙上一层阴影。
那么,钱钟书先生写作本文,是否就是要将自己对社会的一些比较低调的看法和感伤的情绪传递给读者呢?这还得从本文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写作动机说起。
本文收于钱钟书的第一个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集子于1941年出版。当时抗日战火正为炽烈,中国的散文创作都开始更多地关心社会大众生活,抒情小品逐渐退出文坛,严肃杂文方兴未艾。很多散文作者都涉猎杂文,他们对黑暗社会冷嘲热讽,含沙射影地将批判的锋芒指向当时的专制制度和专制下的国民劣根性。钱钟书1935年出国留学,1938年回国,受时代潮流影响,他的不少散文作品也锋芒闪现,充满了批判的精神。由此看来,钱钟书先生写作的《读<伊索寓言>》,在批评、嘲讽整个现代社会中丑陋和阴暗的一面以外,其真实命题更应是表达他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感受。把作者文中表露的观点直接牵引到当前的现实生活中来,自然会有失偏颇。
其实,钱钟书早就在《写在人生边上》初版的序言中说过,“人生据说是一部大书”,“下面的几篇散文只能算是写在人生边上的,这本书真大!一时不容易看完,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钱钟书先生从不认为自己就看透了人生,看到了人生的全部,最多是告诉了我们他自己看待人生的角度和方法,启发我们也去用自己的眼光观察思考一下社会人生。“就是写过的边上也还留下好多空白”,这些“空白”等着与钱钟书先生同时代的人们去填写,等着我们去填写,也等着我们的后人去填写,也许答案会各不相同,但也许都是对的。
那么,我们在惊叹钱钟书先生的渊博和睿智之余,还应该学会他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思考各自的人生和周围的社会,在“书边的空白上注几个字”。
例如作者讽刺像蝙蝠一样的人,“在鸟类里偏要充兽,表示脚踏实地;在兽类里偏要充鸟,表示高超出世。”其实,到了现在的商品经济时代,竞争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舍己之短显己之长,又有何不可呢?蚂蚁和促织的故事中,作者讽刺那些“写回忆怀念文字的亲戚和朋友,写研究论文的批评家和学者。”实际上没有这些人的劳动和宣传,那些“生前养不活自己的大作家”死后也可能不会“昭雪”,恐怕只好永远湮没于世了。
狗和它影子倒还很有意思,不仅现在对镜自照的人少了,敢于给别人照镜的人也基本上没有了。不过如果将“忠言”说得“顺耳”一些,也许有些人就不会大叫大闹了。看来,有些给别人照镜的人缺乏必要的语言艺术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了。
天文学家其实有许多优点,其一,他工作认真负责,专心投入。看星象是他的职责所在,不知道脚下有口水井,是他对工作全神贯注。陈景润不是也闹过走路撞到树干的笑话吗?其二,此人有理想,“就是下去以后,眼睛还是向上看的”,可以说他能经受挫折和失败,“穷且弥坚,不坠青云之志”。
乌鸦是不是就真的一无是处呢?它爱慕虚荣,弄虚作假,后又“老羞成怒,提议索性大家把天生的毛羽也拔个干净”,“看真正的孔雀、天鹅等跟乌鸦有何分别”。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谁不想赢得荣誉得到别人的认可呢?只不过它用打击别人的方法,确实不应该。
蛙也有她值得赞许的地方。故事的前文应是蛙发现自己的孩子被牛踩死了一只,于是鼓大肚皮想去找牛算帐,至少她的这种被母爱所支撑的与巨人比试的勇气就够我们欣赏的了。钱钟书说“我们每一种缺陷都有补偿”,虽然这确实有点阿Q的味道,但我们在缺陷不能得到及时弥补的情况下,与其整天耿耿于怀,还不如换个角度想问题。
生活中的大胖子显然也不全是小心眼,老婆子希望母鸡一天下两个蛋不见得就是一种贪婪和愚蠢。现代化的养鸡场不是实现了母鸡一天下两个蛋的梦想吗?这恐怕还得感激老婆子当初的异想天开吧!
狐狸是不是真的只会一味地自欺欺人呢?葡萄不是狐狸的最爱,这众所周知。如果狐狸不知放弃,而是继续想方设法,失去了寻找其它食物的机会不说,如果猎人及时赶到自己命丧黄泉,那才是真正的愚蠢呢!至于他吃到了葡萄还说是酸的,只是因为现在患红眼病的人实在太多。
现在社会上以伪善的面具去干坏事的人自然不少,只是狼还不明白这其中的道理,以屠夫的面目去干坏事,一般是很难得逞的。同时从狼身上,我们也明白了干什么事都要用自己的脑子想想的道理,不要头脑简单,否则就会上当。
人生是一本书,钱钟书这句话说得确实不错,不同的人去看它,自然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读<伊索寓言>》一文只是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人生的一种看法,只是他在这部人生大书上随时批识的几点感想,同时也启迪了广大读者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思考社会,找到自己人生的答案。只有如此,才算理解了钱钟书写作本文的初衷,我们也才不会照搬作者的理解与观点,陷入悲观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