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业大片开展,农药的大量喷洒农村生活垃圾直接排入河道,河道受到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及时发现目前河道存在的问题,各级政府并立即采取措施对其进行综合治理是眼下城市建設的首要任务。本文对河道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治理建议,为河道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河道治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2-0106-02
引 言
经济的迅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很多的河道被严重污染,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目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群众违规占用河道,人们将生活垃圾扔进河里,河道被乱挖乱填等,这些不良的现象导致河床堆积严重,河道旁边的景观也受到巨大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也受到危害。就目前河道污染的严峻形势来看,人们必须加强对河道的管理,增强人们保护河道的意识,不断在行动中落实。
1 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相关部门一直在强调河道治理,也做了很多相应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全国范围内推行河长制,由部门管理向首长管理过度,但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群众对河道管理的意识薄弱
现代农业发达,对田地的灌溉技术日益发达,对河道的依赖性较小,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几乎不需要河道来供水,河道流水逐渐被人们摒弃。人们对河道的依法管理意识非常的薄弱,人们不能够很好的保护河道,管理人员不能够充分的利用法律来保护河道,人们对河道保护在思想上的认识不到位,侵占河道的现象经常发生,人们经常私自利用河道进行建房或者圈地等等。管理者如果不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引发越来越多的人进行效仿,最后导致整条河道瘫痪。行政执法没有强制力,行政法规不可操作性管理者管理方法缺失,执行手段不够强硬,就很难有效的组织此类不良现象的发生。
1.2 乱挖河道造成意外事故
河道本身就是危险的区域,即使没有违规现象也存在一定的危险。并且,我国有相关的法律对河道管理有明确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中提到,在被管理的河道附近进行挖土,淘金,采砂等行为的,必须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此条例一无所知,对河道乱挖乱采现象日益加重,相关的部门对于这种现象有过禁止,但又没有很好的手段对其进行管理组织,村民往往是想挖就挖,想采就采,就算违规挖掘了,也很难找到当事人来承担相应的责任。深入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资源的短缺,现代交通越来越发达,马路建设越来越多,各种建筑对沙石,泥土的需求过大,导致很多河道的沙土与石子奇缺受利益使,就无视法律法规,违法偷采,破坏水生态、水环境。
(2)人们对资源所属的错误认识,认为河道资源是自然资源,用之不完,取之不尽,随意破坏环境破坏资源,是河道自然生态环境收到破坏。
(3)执法执行力度有所欠缺。根据相关的规定,如果有人违反河道管理条例,依照法定程序,应该对违反的人员进行审核调查,利用法律手段对出现的现象进行合适的处理。如果搜集的证据足够,违反人员还十分不听从劝告,执法机关没有权力对其进行强制执行,这时就可以利用更高权力机关的威力来震慑违法人员,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对违法人员强制执行。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通过法院解决问题时效太长,违法行为难以认定,违法人员会进行上访,或者是有其他原因导致此类案件被搁置。从这一方面来看,对河道违法人员进行相关处理具有一定的难度。
1.3 违规占用河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好,土地十分紧缺,很多老百姓建房需要大面积土地,很多临近河道的人就经常违规占领河道,在河道旁边进行违章建房等行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行政执法对河道的管理力度不够导致在河道旁边进行违章建筑的行为越来越多,私自占用能够无成本获益。另外一个原因是老百姓的宅基地审批上会将一些河道旁的土地批给百姓,热门就擅自建房,个人的违法行为最后牵扯到集体的违法行为。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些老百姓们对自己犯下的严重错误并没有感觉到任何不适,没有意识到违规侵占河道问题的严重性。
2 生态治理的建议
对于生态环境中出现的各种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拖延时间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更复杂。下面就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2.1 增强河道保护意识
工农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工业废水,养殖场直排河道,农业中的农药,生活垃圾对河道产生严重的污染。工业的用地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使得社会各界的矛盾越来越多。河道资源是公共资源,并且在我国水土保持是一项基本的国家策略,在国家颁布的一些河道管理条例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各级政府在对河道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在有限范围内占用河道的,有关于补偿的相关规定。地方性的各级部门自身应该加强对相关条例的学习,大力的对河道保护水生态水环境进行宣传讲解,告知村民占用河道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防患于未然。各级政府用这种方式,绿山清水,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对河道保护的意识。
2.2 科学整治河道
不管是城镇河道还是乡村河道,都为自然景观、湿地、池塘等提供着丰富的水源,河流的存在也能够为城市气候的改善提供帮助,所以有很多人把河道称作城乡的血液,是城乡生态活力的源泉。河道不仅仅能够为气候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还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在对河道进行修理恢复时,修的不仅仅是一条河道,每一条河道都会牵涉到河道流域各项条件的综合治理。目前治理河道的办法比较单一,不恰当的治理会改变河道原来的状态,更会打破河道之间本来的自然联系,让河道自我净化的能力减弱。河道的不科学治理很有可能会引起大面积的环境问题。生态治理可以采用自然生态的修复方式,在河道中种植水生植物,通过植物之间的生物作用,有效的减轻河道污染问题。同时在修建河道时应该注意河道本来的分支走向,深度宽度等,根据河道的自然走向,整体布局来综合治理。科学的对河道进行治理,完美实现水土交融,让城乡之间的气候、环境等得到进一步改善。
2.3 灌输人水和谐共处理念
水是生命之源,河道保护行动对环境,人们生活环境都有着重大意义。河道的污染会传播细菌,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引起疾病。当地政府应该向广大人民宣传水对人类的重要性,保护河道的重要性,人水和谐共处的理念灌输应该从娃娃抓起,当地的教育部门应该向各小学中学下发任务,通过学校对学生宣传保护水源,与水资源和谐相处的重大意义。小学生,中学生正处于各种观念塑造树立的关键时期,积极向学生灌输相关知识理念,对日后水资源、河道的保护有着长远意义。
2.4 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整治保护行动
河道的治理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河道整治工作。河道的开发使用、保护等都关乎着千万家庭的利益,如果不能够科学治理,与人们进行良好的沟通,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影响人们的生活,对当地政府的形象产生不良影响。在河道的整治策划中,要明确规划需要人民群众参与的部分,并计划好该怎样与当地民众进行沟通。在整治期间应该广泛争取当地群众的意见,并做好相关宣传讲解。努力改善水生态、水环境、达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3 结束语
河道的治理对生态保护来讲有着重大意义,科学的治理河道,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扩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这些都能够对河道治理起到作用。目前,人们受到的相关宣传教育不够,对法律知识了解的较少,宣传力度不够,这就很难激发人民对河道保护的积极性。相关部门要从自身开始找问题,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解决问题,为河道整治工作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捷金,吴春德,陈维平.污染河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15,24(2):178~181.
[2]李相峰,闫兴起.黎河输水河道治理方案浅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1,32(8):53~55.
收稿日期:2018-3-24
关键词:河道治理;问题;建议
中图分类号:TV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44(2018)12-0106-02
引 言
经济的迅速发展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很多的河道被严重污染,环境问题越来越多,目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群众违规占用河道,人们将生活垃圾扔进河里,河道被乱挖乱填等,这些不良的现象导致河床堆积严重,河道旁边的景观也受到巨大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身体健康也受到危害。就目前河道污染的严峻形势来看,人们必须加强对河道的管理,增强人们保护河道的意识,不断在行动中落实。
1 河道管理存在的问题
虽然相关部门一直在强调河道治理,也做了很多相应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全国范围内推行河长制,由部门管理向首长管理过度,但现实生活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1 群众对河道管理的意识薄弱
现代农业发达,对田地的灌溉技术日益发达,对河道的依赖性较小,人们的日常生活也几乎不需要河道来供水,河道流水逐渐被人们摒弃。人们对河道的依法管理意识非常的薄弱,人们不能够很好的保护河道,管理人员不能够充分的利用法律来保护河道,人们对河道保护在思想上的认识不到位,侵占河道的现象经常发生,人们经常私自利用河道进行建房或者圈地等等。管理者如果不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就会引发越来越多的人进行效仿,最后导致整条河道瘫痪。行政执法没有强制力,行政法规不可操作性管理者管理方法缺失,执行手段不够强硬,就很难有效的组织此类不良现象的发生。
1.2 乱挖河道造成意外事故
河道本身就是危险的区域,即使没有违规现象也存在一定的危险。并且,我国有相关的法律对河道管理有明确的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中提到,在被管理的河道附近进行挖土,淘金,采砂等行为的,必须要经过相关部门的批准。但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对此条例一无所知,对河道乱挖乱采现象日益加重,相关的部门对于这种现象有过禁止,但又没有很好的手段对其进行管理组织,村民往往是想挖就挖,想采就采,就算违规挖掘了,也很难找到当事人来承担相应的责任。深入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资源的短缺,现代交通越来越发达,马路建设越来越多,各种建筑对沙石,泥土的需求过大,导致很多河道的沙土与石子奇缺受利益使,就无视法律法规,违法偷采,破坏水生态、水环境。
(2)人们对资源所属的错误认识,认为河道资源是自然资源,用之不完,取之不尽,随意破坏环境破坏资源,是河道自然生态环境收到破坏。
(3)执法执行力度有所欠缺。根据相关的规定,如果有人违反河道管理条例,依照法定程序,应该对违反的人员进行审核调查,利用法律手段对出现的现象进行合适的处理。如果搜集的证据足够,违反人员还十分不听从劝告,执法机关没有权力对其进行强制执行,这时就可以利用更高权力机关的威力来震慑违法人员,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对违法人员强制执行。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通过法院解决问题时效太长,违法行为难以认定,违法人员会进行上访,或者是有其他原因导致此类案件被搁置。从这一方面来看,对河道违法人员进行相关处理具有一定的难度。
1.3 违规占用河道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好,土地十分紧缺,很多老百姓建房需要大面积土地,很多临近河道的人就经常违规占领河道,在河道旁边进行违章建房等行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行政执法对河道的管理力度不够导致在河道旁边进行违章建筑的行为越来越多,私自占用能够无成本获益。另外一个原因是老百姓的宅基地审批上会将一些河道旁的土地批给百姓,热门就擅自建房,个人的违法行为最后牵扯到集体的违法行为。更让人担忧的是,这些老百姓们对自己犯下的严重错误并没有感觉到任何不适,没有意识到违规侵占河道问题的严重性。
2 生态治理的建议
对于生态环境中出现的各种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及时解决,拖延时间只会让问题变得更加严重,更复杂。下面就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2.1 增强河道保护意识
工农业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工业废水,养殖场直排河道,农业中的农药,生活垃圾对河道产生严重的污染。工业的用地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使得社会各界的矛盾越来越多。河道资源是公共资源,并且在我国水土保持是一项基本的国家策略,在国家颁布的一些河道管理条例中都有明确的规定,各级政府在对河道进行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在有限范围内占用河道的,有关于补偿的相关规定。地方性的各级部门自身应该加强对相关条例的学习,大力的对河道保护水生态水环境进行宣传讲解,告知村民占用河道会产生严重的后果,防患于未然。各级政府用这种方式,绿山清水,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对河道保护的意识。
2.2 科学整治河道
不管是城镇河道还是乡村河道,都为自然景观、湿地、池塘等提供着丰富的水源,河流的存在也能够为城市气候的改善提供帮助,所以有很多人把河道称作城乡的血液,是城乡生态活力的源泉。河道不仅仅能够为气候环境的改善做出贡献,还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在对河道进行修理恢复时,修的不仅仅是一条河道,每一条河道都会牵涉到河道流域各项条件的综合治理。目前治理河道的办法比较单一,不恰当的治理会改变河道原来的状态,更会打破河道之间本来的自然联系,让河道自我净化的能力减弱。河道的不科学治理很有可能会引起大面积的环境问题。生态治理可以采用自然生态的修复方式,在河道中种植水生植物,通过植物之间的生物作用,有效的减轻河道污染问题。同时在修建河道时应该注意河道本来的分支走向,深度宽度等,根据河道的自然走向,整体布局来综合治理。科学的对河道进行治理,完美实现水土交融,让城乡之间的气候、环境等得到进一步改善。
2.3 灌输人水和谐共处理念
水是生命之源,河道保护行动对环境,人们生活环境都有着重大意义。河道的污染会传播细菌,影响人们的生活环境,引起疾病。当地政府应该向广大人民宣传水对人类的重要性,保护河道的重要性,人水和谐共处的理念灌输应该从娃娃抓起,当地的教育部门应该向各小学中学下发任务,通过学校对学生宣传保护水源,与水资源和谐相处的重大意义。小学生,中学生正处于各种观念塑造树立的关键时期,积极向学生灌输相关知识理念,对日后水资源、河道的保护有着长远意义。
2.4 鼓励群众积极参与整治保护行动
河道的治理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只有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才能够更好的开展河道整治工作。河道的开发使用、保护等都关乎着千万家庭的利益,如果不能够科学治理,与人们进行良好的沟通,就会产生很多问题,影响人们的生活,对当地政府的形象产生不良影响。在河道的整治策划中,要明确规划需要人民群众参与的部分,并计划好该怎样与当地民众进行沟通。在整治期间应该广泛争取当地群众的意见,并做好相关宣传讲解。努力改善水生态、水环境、达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3 结束语
河道的治理对生态保护来讲有着重大意义,科学的治理河道,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扩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这些都能够对河道治理起到作用。目前,人们受到的相关宣传教育不够,对法律知识了解的较少,宣传力度不够,这就很难激发人民对河道保护的积极性。相关部门要从自身开始找问题,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积极解决问题,为河道整治工作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捷金,吴春德,陈维平.污染河道治理技术研究进展[J].生态科学,2015,24(2):178~181.
[2]李相峰,闫兴起.黎河输水河道治理方案浅析[J].水利水电技术,2011,32(8):53~55.
收稿日期:2018-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