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移民生活:大苦、小苦到苦尽甘来

来源 :出国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er1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听人说过新移民的生活是“一年大苦,二年小苦,三年不苦”,现在看来那是对我们移民经历的一种简单概括而已。其实移民的路是漫长的、分段式的。我个人认为大致可分为安家、择行、置业与发展几个阶段。各个阶段说不定是一二年还是三五载,因人而异,而且每个阶段也应该有每个阶段的苦辣酸甜。
  
  安家篇
  
  人们所说的“一年大苦”,大概说的就是安家之不易。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百事难”。我们绝大多数技术移民没有太多的吃苦经历,不少人是出了“教室”就坐了“办公室”。尤其是在城市长大的,所谓的天之“娇”子,根本就没有吃过苦。可以想象,一下子离开原来那个熟悉而又舒适的生活,远离父母和亲友,来到陌生的异国他乡安家落户,能不苦吗?
  记得笔者刚来时是朋友帮忙接机的,还在朋友的家里临时住了两天,然后才搬进密西沙加西边的一家华人的地库中,开始了陌生而又新奇的移民生活。也是朋友和他的买房经纪一起带着我们去办证和联系孩子上学等,多次帮助我们,令我十分感激。这位经纪后来也帮我成功买房,则是后话。应该说刚来时能有这么多朋友帮忙,还是算不错的。
  可住下不久就发现密市的环境虽不错,可是街区较分散,公交车稀少,对没有私家车的新移民来说,生活很不方便。好心的朋友几次周末特意开车过来带我们去买菜,我自己都不好意思。最想不到的是,还没住下十来天,黑心的房东竟然找各种理由要撵我们走。也许是房东觉得匆忙之中要价低了的缘故,可也别这样对待同胞啊。房东竟然在不等我们答应搬走的情况下,就开始带别人来看房子了,气的我与房东吵了好几回。再说我刚搬进来不几天,电话都没装,而且赶上冰天雪地的,我怎么联系租房子啊。
  一个周日好不容易从网上联系到多伦多的一家,准备马上去看房,可在大街上孤零零地等了好久也不见公车过来。要知道从密市到多伦多可远着呢,况且天气寒冷多有不便。我不禁伤感起来,望着四处一片白雪茫茫,真有点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知的感觉。最后我不得已拖着沉重的步子,眼泪汪汪地返回那阴暗的地库……好在心里总有一个梦想:房子会有的,面包也会有的。就是这个梦想一直支撑着我努力地找工换工,熬过加国一个又一个寒冬。
  后来还是第二天去看了房子。那是一幢独立屋的整个二楼出租,两间卧室,独立厨厕。房子虽然陈旧些,但房租不贵,正好满足我们的需要,于是我当时就确定租下来了。落地才一个月,有几个包裹还没来得及打开,就从密市搬到多伦多了。其实对新移民来说,刚开始安家多伦多是比较理想的,多伦多的地铁和巴士四通八达,上下班与购物相对容易,对于没车的家庭生活方便多了。政府对新移民也很照顾,孩子不仅免费念书,低收入家庭的小孩还能免费享受牙医和社区的一些服务项目,比如游泳和假期学习班等等。
  我们就这样一住就是将近3年,直到自己买了房子为止。可以说在移民朋友中,我们搬家的次数还是算少的,据说有人甚至一年就搬了好几次家。一位朋友听说爱德蒙顿好找专业工作,可搬去不久因受不了那里的寒冷气候,又不得不搬回多伦多。因此对新移民来说,尽快安顿下来尤为重要,先安居然后才能乐业。经常搬家难免影响找工作或学习,浪费时间和精力。
  
  择行篇
  
  选择移民这条路,最大的难处还是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因为国内的学历与工作经历在这里得不到认可,况且国内与国外的行业分工也有区别,加之还有语言的障碍,所以说技术移民要干自己的老本行实在不容易。难怪有报道说加拿大的人才浪费严重,工程师开出租车,医生送pizza,博士打工等,各族裔的人都有。因此新移民都有一个重新选择行业的过程。
  当然,能找到老本行的相关工作更好,如果改行能找到有“钱”途的工作也未尝不可。然而,由于没有北美的相关工作经验,要找到满意的工作实在不容易。好比“鸡生蛋,蛋出鸡”的道理一样,没有经验难找工作,没有工作何来经验?这就是北美生活的怪异理论,人们一时也难以改变。
  所以我们新移民必经改变观念、调整心态,结合自己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措施。有的移民年纪还轻,几乎是出了学堂门不久就走出了国门,或许有的人还没有成家,有的成家还没有孩子等,负担都不是太重。对于这些新移民,就应该考虑尽快在加拿大再念书,拿个专科或本科文凭,如果国内的专业基础过硬,再转这边读个硕士或博士则更好。
  深造的过程也是语言进一步提高的过程。只要语言没有问题,本地文凭也拿到了,大学的CO-OP也可以积累一些专业工作经验,以后找个相关的专业工作应该不难,实在不行再打工也不迟。
  朋友徐先生在国内大学毕业没几年,就孤身一人移民到加拿大,开始边打工边学习英语,吃苦一两年,托福过关后如愿上了渥太华大学读研究生。几年下来文凭与工作都有了,老婆和孩子也有了,什么都没有耽误。
  而对于年纪稍大一点的新移民来说,再回去念书实在不容易,况且还要养家糊口的也没有这个精力。所以多数新移民还是先打工再换工,“骑驴找马”也是个办法。笔者刚来时也一心想找专业工作,但由于国内带来的钱不多,坐吃山空很快就受不了,于是也打起工来,从普通的累脖工,到带点专业的技术工,钱挣的不少也不多,痛苦并快乐着。看来真不能一棵树上吊死,更不可跳楼或跳桥的。只要保持平和的心态,努力地找工换工,相信我们华人新移民过不多久都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
  新移民如果想找个带点专业的技术性工作,也最好结合自己实际,适时地进行短期培训一下,学点技术拿个证书什么的。因为这里的老板雇人要去了就会干活的,没人培训你,有的行业没有证书老板还不敢雇佣你。其实工作倒不难,就是入门不容易。难怪加国的职业培训市场如此火爆,机械、电子、财务、医药等等,都是在挣新移民的钱呀。
  朋友刘先生才来不几个月,就参加了CNC操作培训并找到工作,钱虽不多,但为的是以后能有机会往模具制造的老本行上靠。朋友唐女士在国内是医生,想在加拿大当医生更是不容易,打工几年终于鼓起勇气去学护理,好不容易也拿到了执照牌,将来医生当不成,当个护士总可以吧?唉,没办法说理啊,加拿大就是这样不拘一格“降”人才。
  
  置业篇
  
  大多数新移民在加国的安居乐业都得有一个过程,特别是技术移民多数在国内的底子都不厚,很少一出国就买车买房的。
  生活在加国,车子几乎是每个家庭必须的配置。没有车就像没有腿似的,生活与工作都不方便。再说这里的二手车都很便宜,新移民一般混个一两年就能买车,主要是学车与考牌的不容易,花费也比较多。但对于一个家庭最少得添置一台车,生活会方便许多,长周末节假日还可以出去游玩,比起没有车的苦日子,自然是强 多了。
  移民最大的置业还是房子。不少新移民刚来时都不得不租房子住,为了节省甚至住阴暗潮湿的地库,条件好的一般住公寓。但如果总是生活在租房换房的不安定之中,来回搬家的日子实在辛苦。所以说只要家里有一个人稍微稳定了下来,而且两个人都有工作,家庭收入还凑合,加之以前也积攒了一些,这时就应该考虑买房子了。
  笔者刚来时暂住在朋友新买的半独立屋里,楼上楼下感觉就是想象中的别墅,相当的羡慕,心想什么时候我们也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就好了。从密市搬到多伦多以后,我们住了2年多,房东两口子也不错,偶尔还带我去唐人街买菜或请我们一起聚餐。后来房东告诉我他家有特殊情况不能再出租了,要我们尽快找房子。虽然事情有些突然,不过幸好我已找到稍好一点的工作,收入还可以,正考虑是否结束租房的日子。
  我实在不想再搬来搬去的,仓促之下我们决定赶紧买房子。就是上面说的那位经纪朋友亲自帮我上网查询有关信息,在短短的一个月里终于买到合适的房子。那是位于密市中心一个幽静小区的一幢独立屋,交通自然方便,前后院子也很大,还有十分漂亮的Deck。房子虽然不大也不小,价钱也不贵,室内装饰还可以,不用费力就可以直接入住,正合我意。就这样我们又重返密市,有车有房住在这里自然舒服。
  当然也有不少人认为租房子好,主要是负担较少。朋友王先生就坦言妻子不上班,自己一个人还贷还是有压力,羡慕人家租房子的自在。可我不这样看,因为迟早总是要买房子的,虽然目前租房子负担是少,可是省下的钱或许比不上房予上涨的多,几年之后,别人的贷款都还的差不多了,可你还是买不起房子。
  所以我认为适时地买房还是移民置业的首选。买房毕竟有利于家庭的稳定,生活的改善与事业的发展。买房同时也是一种理想的投资,它是保值和增值的,不同于买车。条件好的可以考虑买个能分租的大屋,条件差的不妨买个够住就行的小房子,负担也会减轻许多。
  
  发展篇
  
  新移民不远万里来到加国,就是想改善生活,有所发展。成功的捷径固然有,但多数新移民还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向前走。
  朋友张是我见到的幸运儿,刚来不久就找到了类似国内的设计工作,一干就是六七年。虽然工作稳定收入也不错,但还是不安现状,今年开始跳槽,跳来跳去,如今跳到美国发展去了。
  朋友郭原是我的教车教练,为人挺不错,不仅在我学车时帮了不少忙,现在有关车子方面的问题还是经常请教他。郭当教练几年后就在北边买了房子,然后改行开便利店了,据说生意也不错。
  虽然我写的都是普通移民的生活,但也经常看到一些成功人士的报道,有IT牛人也有地产精英,有经商的也有参政的,华人移民发展成功的例子还是不可胜数。尤其是老移民他们所走过的路或许比新移民还要艰辛,所以老移民成功的经验更值得新移民们学习。这里也希望成功的老移民们多多帮带新移民,华人只有团结一心,华人的整体地位方能凸现,华人社区才会有更大的发展。
  说到这,我不得不提起一件难堪的往事。那是在我安家不久,就去附近的公司找CAD设计方面的工作。一位也去办事的热心西人客户给了我一个电话号码,说他们公司有设计方面的工作机会,让我打电话找这个人或许有帮助,因为是我们同胞。
  我如获至宝地回家就打电话,果然是一位华人女士,没想到人家知道我的来:卷后,竟然质问我从哪里搞到电话号码的,反问我知不知道她是什么人,说她是公司业太地区的总经理,哪有时间管这鸡毛蒜皮的小事?说的我一时哑口无言。后来提起这事有朋友说我当时就应该回答:不管你是什么人,毕竟也是一个中国人!
  其实对于我们这些敢于寻梦的新移民来说,一年大苦,两年小苦,甚至几年的苦实在算不了什么,这些吃苦与难堪的经历终究是过眼烟云。移民的道路虽然曲折,但前途还是光明的。虽然美丽富饶的加国时常让我们知足常乐,但聪明好学的华人终将不断地超越自我。移民的路是漫长艰难的,移民的人生却是丰富多彩的。
其他文献
因法国教育体制完善、教学水平世界一流、留学费用低廉,且中国学生在法国可和法国本国学生享受同样的待遇,中国学生近年赴法升温。    留学现状总数达2.5万,多读本科和硕士    据我国驻法使馆教育处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在法留学的中国学生总数超过2万人,其中自费留学生人数超过1.7万人,占总人数的84%。在法留学人员中,就读理工科(含医学)类专业的占32%,文科类(含经济、管理学)的占68%。 
期刊
最近,中国媒体报道,《口岸艾滋病防治管理办法》,经5月30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于12月1日实施。《办法》规定,在境外居住1年以上的中国公民,入境时应到口岸设立的检测点进行艾滋病检测或领取检测申请表,1个月之内到口岸检测点或县级以上医院进行检测:到中国居住的外国公民,也要凭中国县级以上医院出具的含艾滋病检测结果的检测报告,到公安局办理居留手续。  不常进行国际旅行的人,可能看
期刊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长期稳定的政局,以及与欧美国家相比极低的生活成本,都对偷渡者充满了诱惑。中国正成为一些外国人,尤其是来自第三世界国家国民心中的“世外桃源”。来华非洲偷渡客大多出身农村,家境贫寒,这些人偷渡的目的只有一个:挣钱。一些报道指称,某些非洲偷渡客充当了贩毒或诈骗集团的工具。还有消息认为,随着偷渡到中国的非洲人剧增,蛇头报价狂涨。事实究竟怎样,越来越多的非洲人甘冒风险偷渡中国,
期刊
有个笑话是这样的:  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还在担任总理的时候,有次率团到泰国访问,在泰皇的国宴上,享用大明虾之后,李光耀问泰皇:“贵国如何处理这些吃剩的虾壳?”泰皇大惑不解地答曰:“当然是丢掉啊。”  没想到李光耀说,在新加坡,吃剩的虾壳会回收做成虾味鲜。  上水果之后,李光耀又问:“贵国又如何处理这些橘皮呢?”泰皇颇为迟疑地答道:“丢掉啊。”结果李光耀却说,在新加坡,橘皮也会回收做成陈皮。  当
期刊
澳大利亚移民部出台担保商务反签证,旨在鼓励中澳两国加强商务访问和双向交流,促进两国商务人员的成功合作,降低中国商务申请人的签证风险。澳大利亚移民局局长正式授权了一些机构专门开办担保商务反签证的服务。  商务担保反向签证由授权机构在澳国境内为申请人提供签证担保和来澳商务服务,在澳境内提交申请,申请人在境外获取电子签证,然后到澳大利亚驻北京、上海或广州贴签。整个签证申请只需3-5个工作日。该签证为单次
期刊
今年,我因工作曾在日本生活了半年,我居住的小区旁边就是一家很大的超市,我经常在那里购物,也因此对日本人的生活习俗,特别对日本的商品价格有了比较深刻的了解。  同在国内-一样,超市里购买食品的人最多。但同国内超市不同的是食品冷柜中摆放最多的是琳琅满目的各色生鱼片和寿司。在国内我曾品尝过三文鱼生鱼片,但到了日本,方知生鱼片可由很多海鱼来制作。鲑鱼、鲷鱼、带鱼、鱿鱼等皆可用。每份生鱼片、寿司的价格在50
期刊
中国科技人才已出现“回流”但流出明显大于流入    截至2005年底,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已达4200万人。目前,中国科协发布的中国第一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通过对科技人才国内外流动的情况调查,流出量明显大于流入,“人才流失”现象仍然比较严重。  报告显示,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先后有70余万具有高等学历的人员出国留学,但是学成回国的人员不到三分之一,三分之二以上的人选择在国外发展。有关调查显
期刊
英人性格,归咎于不测风云的气候    一般外国人对英国人的漫画印象,可以用一张上世纪50年代流行的旅游海报为代表:画面上是个头戴礼帽的英国绅士,他手持一把收拢的雨伞,身穿深色西装和条纹长裤,背景可能是国会大厦、特拉法加广场或伦敦塔。金发、股票经纪人模样的刻板形象,面对高度竞争压力下的观光业而言,这一所谓典型的“英国绅士”派头,始终是能引起外国游客兴趣的“大英帝国标签”。  与英国人交往,切忌将他们
期刊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可以说没有移民就没有美国。而这种趋势在本世纪达到新高峰:2000年以来的七年中移民数量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七年。平均每八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是新移民,创下80年来的最高纪录。难怪移民成为美国大选辩论中最火爆的论题。  华人以200万的数量仅次于墨西哥,成为美国新移民来源亚军。不过华裔移民中52%已经成为美国公民,是墨西哥移民的近三倍。  美国华盛顿智库“移民研究中心”最新出台
期刊
作为留学热点国家的加拿大,近年吸引了大批中国留学生。按照加拿大驻华使馆的统计,2001年共有21,428人在北京递交了学生签证申请,其中共有11,700人获得学生签证。在这些留学生中大部分是就读大专或本科课程,硕士留学生只占很小一部分。而与加拿大接壤的美国,一直是中国留学生申请硕士的第一选择。但自从美国“9·11”事件以后,美国经济持续走低,加之近来几大公司因会计丑闻而破产,许多美国公司雇员迫于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