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泾川县位于甘肃东部、陕甘交界处。全县辖14个乡(镇)、1个经济开发区,215个村,总人口35.86万人,总耕地面积5.86万hm2。境内海拔930~1460m,年平均日照2274h,年平均气温10.4℃,年均降水555mm,无霜期174d,相对湿度69%,年蒸发量1339.6mm,气侯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人工林面积5.4万hm2,林木蓄积量7.4万m3,森林覆盖率37.13%,退耕还林面积1.9万hm2,全县适宜修建沼气池农户3.65万户。2012年全县果品面积达到2.86万hm2,蔬菜种植面积0.9万hm2,牛、猪饲养量和出栏量分别达到10.29万头、8.37万口和7.37万头、8.82万口,初步形成了果品、畜牧、蔬菜三大产业集群,全县已推广畜—沼—果(菜)种植模式户7540户,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潜力较大。随着种植业、养殖业的发展,农作物秸秆和畜禽粪便没有能够得到有效处理,已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发展农村沼气,已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农民群众的热切期望。
一、农村能源建设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养殖业迅速发展,畜禽粪便大量增加,再加上简陋的农家旱厕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农村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乱飞,严重污染了生活环境,导致人畜疾病、疫病的发生。对此,农业部组织实施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并大力推广使用旋流布料自动循环沼气池,这种经过改进的新型沼气池由混凝土整浇而成,使用寿命长,易管理。泾川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坚持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解决农村能源短缺、改善用能结构、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为目标,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能源项目为重点,持续加大建设力度,不断扩大覆盖范围,止2012年6月底,全县建成户用沼气池2.35万户,惠及13个乡(镇)128个村,沼气普及率达到31%;推广使用太阳灶2.78万台,太阳能热水器1.03万m2,节能炉853台,节柴灶7.63万台,节能炕12.39万铺。2003年以来,累计完成总投资112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181.9万元,地方配套325.6万元,群众自筹5698.5万元。
二、农村能源建设的综合效益
1、经济效益凸现
据统计,全县2.35万口户用沼气池,年产沼气893万m3,年节约柴草3.53万t,节约标煤0.64万t,相当于保护林地6550hm2。每年用沼液、沼渣喷施、基施追肥的果园达3000hm2,净增果品产量4200t,果品质量明显提高;沼液浸种面积达1500hm2,喂猪0.5万口,沼渣还田3500hm2,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438.6t,节约饲料添加剂32.8t,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项目户年均增收3525万元以上。
2、生态效益良好
通过农村能源项目的实施,沼气、太阳能等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农户用能结构明显改善,人均年减少燃用秸秆158kg、薪柴24kg、煤炭23.1kg,全年可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4.9万t、二氧化硫325t,有效改善了大气质量。同时,由于农家肥和有机沼肥施用量逐年增加,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明显减少,推动了无公害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
3、社会效益显著
沼气和太阳能的普及利用,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农村烟熏火燎、畜粪遍地堆、污水到处流、蚊蝇满天飞的状况,做到了人畜分离、牲畜圈养、粪便入池、厕所清洁、厨房明亮、灶台干净,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明显加快,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三、主要经验
1、能源建设必须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群众对沼气建设的认知程度直接关系到沼气的使用推广。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方式,大力开展农村沼气使用管理及安全知识培训,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建池积极性,推动了农村沼气建设的顺利开展。同时,要突出乡(镇)政府在沼气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行“行政 技术”双轨责任制,即乡(镇)抓项目户确定,农牧部门抓技术服务和质量把关。
2、能源建设必须要整合各类项目资源
建设一个标准化的“一池三改”模式,总投资7000多元,而国家投资仅为2000元,群众自筹的数额较大,致使“三改”配套率较低。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坚持把畜牧养殖、扶贫开发以及卫生改厕项目有机结合,坚持建池与改厕、改圈、改厨同步推进,先后建成了党原乡永丰、丁寨,高平镇贾洼,飞云乡东高寺村等128个沼气生态示范村,发挥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3、能源建设必须要强化后续服务管理
沼气池能否正常产气,关键要抓好日常管理,做到勤出料,勤进料。同时,沼气池在农村循环经济发展中,起着中枢纽带的作用,所以,只有把后续服务管理抓好,才能提高沼气的综合效益。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已建成的65个服务网点的作用,按区域包干,按标准收费,做好沼气池的后续服务管理,提高了综合效益。
四、存在问题
1、群众认识有差距
当前,农村精壮劳力普遍外出打工,在家留守者多为老人、妇女,思想保守,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对沼气池建设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2、建设资金十分短缺
建设一户“一池三改”示范模式户,国家只补助建池费2000元,群众自筹在5000元以上,数额较大,大部分农户无力承担,影响了沼气的普及推广。
3、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乡村缺乏专门的沼气管理维护人员,部分农户不注重沼气池换料等后续管理,造成断气停用,甚至废弃,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五、建议
1、提高沼气池投资标准
建成一户“一池三改”示范模式户资金缺口在5000元以上,加上水泥、石砂等建材物资和工价不断涨价,资金缺口会更大,建议国家将沼气池建设投资标准提高到3000元以上。
2、拓宽农村清洁能源使用领域
由于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养畜家庭数量不断减少,再发展几年,适宜建池农户已基本普及沼气池,沼气池发展空间有限,建议国家大力开发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暖棚等其它清洁能源项目。
3、开展农村沼气改造提升工程
近年来,由于庄基搬迁、道路拓展,加上地震、水灾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致使部分沼气池停用,建议国家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已建沼气池的改造提升,使这些沼气池继续发挥作用。同时,加快“三沼”综合利用推广步伐,积极探索农村沼气转型发展的路子,按照“沼气围着产业转,产业结合沼气走”的发展思路,以沼气促进果品、蔬菜、药材、畜牧养殖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农村沼气逐步从户用向产业沼气转型,由单纯用气向“三沼”综合利用转型,实现了肥气并举,提质增效的目标。
4、积极推进乡、村级服务体系的建设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提高农村沼气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县上要成立服务中心,乡镇成立服务公司,重点项目村成立销售服务网点,形成上下联通的网络体系。
5、广泛开展沼气宣传活动,强化沼气技术培训
要在宣传方面下功夫,多投资,使用一些言简易胲,内容丰富,使用户一看就懂的沼气宣传标语和彩图壁画,全方位、全角度,深层次的宣传建设农村沼气的重要意义,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发展沼气的积极性和综合运用能力。县能源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沼气技术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好春节前后的农闲季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规模的技术培训,保证每村培养和造就一支会建、会管、会用、会修的沼气技工队伍。
6、改进农村沼气建设方式
今后农村沼气建设应逐步推行村民自建,建成后由县农村能源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再将国家补助资金直接补贴给建池农户。原因是目前的建设方式落后,劳动强度太大,群众主动性差,通过行政推动修建的沼气池,农户不主动管理,使用率也较差。
一、农村能源建设发展现状
近年来,由于养殖业迅速发展,畜禽粪便大量增加,再加上简陋的农家旱厕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处理,农村污水横流,臭气熏天,蚊蝇乱飞,严重污染了生活环境,导致人畜疾病、疫病的发生。对此,农业部组织实施了“生态家园富民计划”,并大力推广使用旋流布料自动循环沼气池,这种经过改进的新型沼气池由混凝土整浇而成,使用寿命长,易管理。泾川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坚持把农村能源建设作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以解决农村能源短缺、改善用能结构、加快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为目标,以实施农村沼气建设国债项目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农村能源项目为重点,持续加大建设力度,不断扩大覆盖范围,止2012年6月底,全县建成户用沼气池2.35万户,惠及13个乡(镇)128个村,沼气普及率达到31%;推广使用太阳灶2.78万台,太阳能热水器1.03万m2,节能炉853台,节柴灶7.63万台,节能炕12.39万铺。2003年以来,累计完成总投资112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5181.9万元,地方配套325.6万元,群众自筹5698.5万元。
二、农村能源建设的综合效益
1、经济效益凸现
据统计,全县2.35万口户用沼气池,年产沼气893万m3,年节约柴草3.53万t,节约标煤0.64万t,相当于保护林地6550hm2。每年用沼液、沼渣喷施、基施追肥的果园达3000hm2,净增果品产量4200t,果品质量明显提高;沼液浸种面积达1500hm2,喂猪0.5万口,沼渣还田3500hm2,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438.6t,节约饲料添加剂32.8t,具有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项目户年均增收3525万元以上。
2、生态效益良好
通过农村能源项目的实施,沼气、太阳能等清洁无污染的能源得到合理开发利用,农户用能结构明显改善,人均年减少燃用秸秆158kg、薪柴24kg、煤炭23.1kg,全年可减少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碳4.9万t、二氧化硫325t,有效改善了大气质量。同时,由于农家肥和有机沼肥施用量逐年增加,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明显减少,推动了无公害农业和绿色农业发展。
3、社会效益显著
沼气和太阳能的普及利用,彻底改变了长期以来农村烟熏火燎、畜粪遍地堆、污水到处流、蚊蝇满天飞的状况,做到了人畜分离、牲畜圈养、粪便入池、厕所清洁、厨房明亮、灶台干净,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大为改善,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明显加快,受到农民群众的普遍欢迎。
三、主要经验
1、能源建设必须要发挥群众主体作用
农民群众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群众对沼气建设的认知程度直接关系到沼气的使用推广。在具体工作中,我们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等方式,大力开展农村沼气使用管理及安全知识培训,有力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的建池积极性,推动了农村沼气建设的顺利开展。同时,要突出乡(镇)政府在沼气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大力推行“行政 技术”双轨责任制,即乡(镇)抓项目户确定,农牧部门抓技术服务和质量把关。
2、能源建设必须要整合各类项目资源
建设一个标准化的“一池三改”模式,总投资7000多元,而国家投资仅为2000元,群众自筹的数额较大,致使“三改”配套率较低。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坚持把畜牧养殖、扶贫开发以及卫生改厕项目有机结合,坚持建池与改厕、改圈、改厨同步推进,先后建成了党原乡永丰、丁寨,高平镇贾洼,飞云乡东高寺村等128个沼气生态示范村,发挥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
3、能源建设必须要强化后续服务管理
沼气池能否正常产气,关键要抓好日常管理,做到勤出料,勤进料。同时,沼气池在农村循环经济发展中,起着中枢纽带的作用,所以,只有把后续服务管理抓好,才能提高沼气的综合效益。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充分发挥已建成的65个服务网点的作用,按区域包干,按标准收费,做好沼气池的后续服务管理,提高了综合效益。
四、存在问题
1、群众认识有差距
当前,农村精壮劳力普遍外出打工,在家留守者多为老人、妇女,思想保守,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有限,对沼气池建设认识不足,积极性不高。
2、建设资金十分短缺
建设一户“一池三改”示范模式户,国家只补助建池费2000元,群众自筹在5000元以上,数额较大,大部分农户无力承担,影响了沼气的普及推广。
3、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乡村缺乏专门的沼气管理维护人员,部分农户不注重沼气池换料等后续管理,造成断气停用,甚至废弃,沼气建设的综合效益没有真正发挥出来。
五、建议
1、提高沼气池投资标准
建成一户“一池三改”示范模式户资金缺口在5000元以上,加上水泥、石砂等建材物资和工价不断涨价,资金缺口会更大,建议国家将沼气池建设投资标准提高到3000元以上。
2、拓宽农村清洁能源使用领域
由于新农村建设的持续推进,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养畜家庭数量不断减少,再发展几年,适宜建池农户已基本普及沼气池,沼气池发展空间有限,建议国家大力开发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暖棚等其它清洁能源项目。
3、开展农村沼气改造提升工程
近年来,由于庄基搬迁、道路拓展,加上地震、水灾等各种自然灾害的影响,致使部分沼气池停用,建议国家拿出一定资金,用于已建沼气池的改造提升,使这些沼气池继续发挥作用。同时,加快“三沼”综合利用推广步伐,积极探索农村沼气转型发展的路子,按照“沼气围着产业转,产业结合沼气走”的发展思路,以沼气促进果品、蔬菜、药材、畜牧养殖等主导产业的发展,农村沼气逐步从户用向产业沼气转型,由单纯用气向“三沼”综合利用转型,实现了肥气并举,提质增效的目标。
4、积极推进乡、村级服务体系的建设
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现有的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和质量监督体系,提高农村沼气的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县上要成立服务中心,乡镇成立服务公司,重点项目村成立销售服务网点,形成上下联通的网络体系。
5、广泛开展沼气宣传活动,强化沼气技术培训
要在宣传方面下功夫,多投资,使用一些言简易胲,内容丰富,使用户一看就懂的沼气宣传标语和彩图壁画,全方位、全角度,深层次的宣传建设农村沼气的重要意义,提高各级领导和广大群众发展沼气的积极性和综合运用能力。县能源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加大沼气技术培训力度,充分利用好春节前后的农闲季节,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大规模的技术培训,保证每村培养和造就一支会建、会管、会用、会修的沼气技工队伍。
6、改进农村沼气建设方式
今后农村沼气建设应逐步推行村民自建,建成后由县农村能源管理部门验收合格后,再将国家补助资金直接补贴给建池农户。原因是目前的建设方式落后,劳动强度太大,群众主动性差,通过行政推动修建的沼气池,农户不主动管理,使用率也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