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近年来,幼儿园自主游戏愈来愈受到关注。在自主游戏中,我们反对教师高控的教育行为,但是完全放任孩子也是不可取的。本文从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对幼儿的观察和指导两方面出发,提出了以下指导策略: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进行全面、客观地观察,把握介入最佳时机——适时指导,注意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度指导,注重指导的方法和策略——适宜指导。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 观察 引导 指导
一、有效观察,为游戏开展夯实基础
观察是教师进行指导的前提。如果教师在指导前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全面、客观的观察,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未雨绸缪,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每天会面对几十个不同的幼儿,每个幼儿又会产生不同的事件,如果事先没有目的、没有计划,完全靠随机的观察,既达不到原有的目标,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2.高瞻远瞩,全面客观地观察:《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导向性的指引。全面而客观的观察要求我们要完整熟悉和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深入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意义。通过全面而客观的观察,我们会对幼儿的行为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
案例:自主游戏时,明明、小鱼和可波都选择了建构区。明明和小鱼合作搭“宝塔”,可波则在一旁独自玩耍。明明和小鱼搭完后,跑来看可波,明明问:“可波,你拼的是什么?”可波低头没有理睬。明明接着问:“可波,你告诉我们嘛。”可波仍然低头不语。小鱼见状便用手动了动,积木因此挪动了位置。可波不高兴了,把积木重重扔在了地上,生气地说:“都是你们干的好事!”这时,教师走过去批评了可波,可波大哭起来。
本案例中,在这个教师看来,可波的社会性发展不是很好,人际关系很被动,不仅不理会他人主动找自己说话的好意,还出现了破坏性行为。但是,如果我们能完整和深入地加以观察,可以发现可波虽然社会性发展不是很好,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他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品质,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当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别人破坏时气愤不已,符合《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的典型特征。
二、适时引导,把握游戏介入最佳时机
适时指导要求教师要把握介入的最佳时机,那么,究竟哪种时机是最佳时机呢?
1.当“认知结”出现时,介入幼儿的游戏:所谓的“认知结”是指幼儿在活动中遇到无法自行解决的阻碍或者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即所谓的认知失衡时刻。当“认知结”出现,教师及时介入,使这些“结”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促进幼儿对问题更深层次的理解。
2.當积极等待没有结果时,介入幼儿的游戏:当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碰到某些可探索的困难时,教师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幼儿一定的时间,让幼儿有时间去充分思考,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去解决问题。当幼儿的积极等待没有结果时,教师再去介入。
三、适度指导,注重游戏时幼儿个体差异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叶子,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进行不同程度的介入。
1.年龄不同,介入的程度不同:在不同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介入的程度不能一样。案例:在小班美工自主活动中,某教师告诉幼儿:“孩子们,我们今天来做玫瑰花,你们看好了哈,把花瓣这样装上去就好了。”然后就让孩子們进行操作。结果,底下的孩子们全部犯难了。这位教师没有认识到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介入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对于大班孩子来说,介入得要少。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局部示范,先提示、点拨一下关键经验,讲述时语言也可以简洁明了一点,然后说明注意事项,比如安全和创意感等,最后再留下大量的时间让幼儿去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但是,这是小班的美工活动,小班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不完善,注意力也不如大班幼儿那么集中。所以教师可以先鼓励小班幼儿大胆地进行尝试,再整体示范,用浅显易懂、生动的语言,夸张的动作详细地介绍制作方法,比如:如何一层一层有序地把花瓣装上去,要注意里面的花瓣小,外面的花瓣大,要用一手往上提,一手往下拉等等。
2.年龄相同,介入的程度也不同:即使在同一年龄段,每位幼儿每一方面的发展也呈现不均衡性,能力水平不同,教师介入的程度也不同。
案例:在美工自主活动中,教师请孩子练习编辫子,能力较强的孩子编了几次就掌握了,他们觉得这个活动太简单了,不感兴趣了,而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却不知怎么编辫子。教师在旁边看着,只是说:“小朋友们,你们都动起来,多多操作吧!”这时教师可即时介入、局部指导,让这些幼儿在编好的辫子上做文章,于是有的幼儿就用编好的辫子练习粘贴杯垫,有的孩子把辫子做成门帘,还有的孩子尝试盘贴成花朵的形状或其他美丽的图案,这就加强了操作的难度,使孩子产生持续活动的兴趣。当然,对于动手能力弱的孩子,教师可以一开始先让他们进行尝试探究,当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时,进行全部指导,小步子递进,随时持续关注。
四、结语
在自主性游戏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孩子年龄阶段的限制,自主性游戏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引导,在游戏进行中,教师的有效观察与倾听是介入引导与指导的关键之所在。因此通过有效的观察倾听,掌握自主性游戏进行中的关键点,教师在适时引导、适当指导,另自主性游戏开展更加顺利。
【关键词】自主性游戏 观察 引导 指导
一、有效观察,为游戏开展夯实基础
观察是教师进行指导的前提。如果教师在指导前能够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全面、客观的观察,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未雨绸缪,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每天会面对几十个不同的幼儿,每个幼儿又会产生不同的事件,如果事先没有目的、没有计划,完全靠随机的观察,既达不到原有的目标,也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2.高瞻远瞩,全面客观地观察:《3—6岁幼儿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导向性的指引。全面而客观的观察要求我们要完整熟悉和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深入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意义。通过全面而客观的观察,我们会对幼儿的行为有一个比较全面、客观的了解。
案例:自主游戏时,明明、小鱼和可波都选择了建构区。明明和小鱼合作搭“宝塔”,可波则在一旁独自玩耍。明明和小鱼搭完后,跑来看可波,明明问:“可波,你拼的是什么?”可波低头没有理睬。明明接着问:“可波,你告诉我们嘛。”可波仍然低头不语。小鱼见状便用手动了动,积木因此挪动了位置。可波不高兴了,把积木重重扔在了地上,生气地说:“都是你们干的好事!”这时,教师走过去批评了可波,可波大哭起来。
本案例中,在这个教师看来,可波的社会性发展不是很好,人际关系很被动,不仅不理会他人主动找自己说话的好意,还出现了破坏性行为。但是,如果我们能完整和深入地加以观察,可以发现可波虽然社会性发展不是很好,但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他的注意力非常集中,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品质,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当自己的劳动成果被别人破坏时气愤不已,符合《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3“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的典型特征。
二、适时引导,把握游戏介入最佳时机
适时指导要求教师要把握介入的最佳时机,那么,究竟哪种时机是最佳时机呢?
1.当“认知结”出现时,介入幼儿的游戏:所谓的“认知结”是指幼儿在活动中遇到无法自行解决的阻碍或者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即所谓的认知失衡时刻。当“认知结”出现,教师及时介入,使这些“结”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促进幼儿对问题更深层次的理解。
2.當积极等待没有结果时,介入幼儿的游戏:当幼儿在自主游戏中碰到某些可探索的困难时,教师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幼儿一定的时间,让幼儿有时间去充分思考,自己动手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去解决问题。当幼儿的积极等待没有结果时,教师再去介入。
三、适度指导,注重游戏时幼儿个体差异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同样的叶子,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特点,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进行不同程度的介入。
1.年龄不同,介入的程度不同:在不同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教师应该因材施教,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介入的程度不能一样。案例:在小班美工自主活动中,某教师告诉幼儿:“孩子们,我们今天来做玫瑰花,你们看好了哈,把花瓣这样装上去就好了。”然后就让孩子們进行操作。结果,底下的孩子们全部犯难了。这位教师没有认识到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介入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对于大班孩子来说,介入得要少。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局部示范,先提示、点拨一下关键经验,讲述时语言也可以简洁明了一点,然后说明注意事项,比如安全和创意感等,最后再留下大量的时间让幼儿去进行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但是,这是小班的美工活动,小班幼儿的精细动作发展不完善,注意力也不如大班幼儿那么集中。所以教师可以先鼓励小班幼儿大胆地进行尝试,再整体示范,用浅显易懂、生动的语言,夸张的动作详细地介绍制作方法,比如:如何一层一层有序地把花瓣装上去,要注意里面的花瓣小,外面的花瓣大,要用一手往上提,一手往下拉等等。
2.年龄相同,介入的程度也不同:即使在同一年龄段,每位幼儿每一方面的发展也呈现不均衡性,能力水平不同,教师介入的程度也不同。
案例:在美工自主活动中,教师请孩子练习编辫子,能力较强的孩子编了几次就掌握了,他们觉得这个活动太简单了,不感兴趣了,而动手能力差的幼儿却不知怎么编辫子。教师在旁边看着,只是说:“小朋友们,你们都动起来,多多操作吧!”这时教师可即时介入、局部指导,让这些幼儿在编好的辫子上做文章,于是有的幼儿就用编好的辫子练习粘贴杯垫,有的孩子把辫子做成门帘,还有的孩子尝试盘贴成花朵的形状或其他美丽的图案,这就加强了操作的难度,使孩子产生持续活动的兴趣。当然,对于动手能力弱的孩子,教师可以一开始先让他们进行尝试探究,当他们产生畏难情绪时,进行全部指导,小步子递进,随时持续关注。
四、结语
在自主性游戏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孩子年龄阶段的限制,自主性游戏的有效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与引导,在游戏进行中,教师的有效观察与倾听是介入引导与指导的关键之所在。因此通过有效的观察倾听,掌握自主性游戏进行中的关键点,教师在适时引导、适当指导,另自主性游戏开展更加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