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当人们为全球经济复苏步伐再次放缓而担忧时,而来自最大发展中国家中国的经济半年报似乎可缓解一下他们的情绪,上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172840亿元,同比增长11.1%,比上年同期加快3.7个百分点。上半年中国国民经济运行态势良好,朝着宏观经济预期发展。
中报符合预期 宽松政策仍唱主角
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今年上半年GDP增速为11.1%,增速较第一季度的11.9%明显放缓。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为10.3%,同样大大低于第一季度增速。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5%,虽然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仍是比较高的速度。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18.2%,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
进出口形势比较好,外贸进出口总额快速恢复,进出口总额增长43.1%,其中进口增速更快,增长了52.7%。
“从公布数据来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内需和外需对经济增长动力在增强,协调性在增强。”原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对《中国联合商报》分析说。
进口的增长一方面说明国内需求还比较强劲,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经济的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GDP增长率的放缓幅度大体符合市场预期,此前市场对二季度GDP增长率的预测中值是10.5%。“由于有迹象显示美国和欧洲经济复苏力度的不断减弱可能正在损害全球经济增长,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情况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魏建国对《中国联合商报》说。
事实上,在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勉力维持经济增长之际,中国却在打压房地产投机行为,许多投资者因此担心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未来几个月可能出现更急剧的放缓。
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或许不久后就会对中国出口产生更明显的影响,魏建国认为,政策对购房的限制将导致建筑业活动的进一步放缓。但同时相对强劲的第二季度经济数据也显示,中国经济在迈入下半年之际仍然有着坚实的增长动力。
与此同时,当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介绍中国上半年经济形势的新闻发布会上称,中国上半年经济总体态势良好,物价水平温和可控。中国上半年经济走势显示,此前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是有效的,中国经济实现了高增长、高就业和低通货膨胀。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速增长为全年实现经济增长目标打好基础。
但盛来运强调,在政策的趋向上,仍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不过,尽管当前态势不错,仍须高度注意国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以及国内经济所存在困难可能给中国经济整体走势带来不利影响。盛来运称,当前中国经济复苏基础仍然脆弱。同时,他也重申了中国政府对于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表述,即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发展方式转变显效
目前,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得益于依然宽松的经济政策:中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增长10.3%,未来几个月增速可能有所放缓,“但在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仍是一个亮点。”魏建国向《中国联合商报》如是说。
“但GDP增速放缓是中国未来必须学会接受的现实。依赖出口和以贷款拉动投资的增长模式正变得岌岌可危。更要注重GDP从量到质转变。”国泰君安宏观经济分析师吕春杰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事实上,中央决策层已经认识到恢复经济平衡的必要性,更加重视了GDP的质量,这意味着让经济更多的依赖本国消费者,而非海外市场和不可持续的投资增长。这正是当下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的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最终目的。
“经济明显放缓是2009年末刺激方案开始退出的结果,这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吕春杰对《中国联合商报》如是说,“从最近披露的数据到GDP的公布,而这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实现软着陆。”
同时,吕春杰也表示,随着未来几个月经济减速的迹象更为明显,中国政府有可能从今年第四季度起再次放宽政策。
虽然中国6月份工业产出同比涨幅出现骤降,从5月份的16.5%降至13.7%,进一步加深了经济增长显著减速的印象。
而经济活动减弱似乎也抑制了通胀率近期的急剧攀升: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从5月份的3.1%,下降至6月份的2.9%;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从7.1%下降至了6.4%。
如此来看,相关指标数据的表明,中国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效应将会越发明显。
中报符合预期 宽松政策仍唱主角
国家统计局15日公布,今年上半年GDP增速为11.1%,增速较第一季度的11.9%明显放缓。今年第二季度GDP增速为10.3%,同样大大低于第一季度增速。
上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5%,虽然比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但仍是比较高的速度。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18.2%,保持比较高的增长速度。
进出口形势比较好,外贸进出口总额快速恢复,进出口总额增长43.1%,其中进口增速更快,增长了52.7%。
“从公布数据来看,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内需和外需对经济增长动力在增强,协调性在增强。”原商务部副部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秘书长魏建国对《中国联合商报》分析说。
进口的增长一方面说明国内需求还比较强劲,另外一方面也说明中国经济的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复苏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GDP增长率的放缓幅度大体符合市场预期,此前市场对二季度GDP增长率的预测中值是10.5%。“由于有迹象显示美国和欧洲经济复苏力度的不断减弱可能正在损害全球经济增长,因此中国的经济增长情况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魏建国对《中国联合商报》说。
事实上,在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勉力维持经济增长之际,中国却在打压房地产投机行为,许多投资者因此担心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未来几个月可能出现更急剧的放缓。
欧元区的债务危机或许不久后就会对中国出口产生更明显的影响,魏建国认为,政策对购房的限制将导致建筑业活动的进一步放缓。但同时相对强劲的第二季度经济数据也显示,中国经济在迈入下半年之际仍然有着坚实的增长动力。
与此同时,当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介绍中国上半年经济形势的新闻发布会上称,中国上半年经济总体态势良好,物价水平温和可控。中国上半年经济走势显示,此前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是有效的,中国经济实现了高增长、高就业和低通货膨胀。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的高速增长为全年实现经济增长目标打好基础。
但盛来运强调,在政策的趋向上,仍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不过,尽管当前态势不错,仍须高度注意国外经济环境复杂多变以及国内经济所存在困难可能给中国经济整体走势带来不利影响。盛来运称,当前中国经济复苏基础仍然脆弱。同时,他也重申了中国政府对于当前宏观经济政策的表述,即要坚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并根据新情况、新问题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把握好宏观调控的力度、节奏和重点。
发展方式转变显效
目前,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得益于依然宽松的经济政策:中国第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较上年同期增长10.3%,未来几个月增速可能有所放缓,“但在全球经济面临不确定性的情况下,中国仍是一个亮点。”魏建国向《中国联合商报》如是说。
“但GDP增速放缓是中国未来必须学会接受的现实。依赖出口和以贷款拉动投资的增长模式正变得岌岌可危。更要注重GDP从量到质转变。”国泰君安宏观经济分析师吕春杰对《中国联合商报》表示。
事实上,中央决策层已经认识到恢复经济平衡的必要性,更加重视了GDP的质量,这意味着让经济更多的依赖本国消费者,而非海外市场和不可持续的投资增长。这正是当下国家正在积极推进的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最终目的。
“经济明显放缓是2009年末刺激方案开始退出的结果,这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吕春杰对《中国联合商报》如是说,“从最近披露的数据到GDP的公布,而这一系列数据显示中国经济正在实现软着陆。”
同时,吕春杰也表示,随着未来几个月经济减速的迹象更为明显,中国政府有可能从今年第四季度起再次放宽政策。
虽然中国6月份工业产出同比涨幅出现骤降,从5月份的16.5%降至13.7%,进一步加深了经济增长显著减速的印象。
而经济活动减弱似乎也抑制了通胀率近期的急剧攀升: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从5月份的3.1%,下降至6月份的2.9%;工业品出厂价格涨幅从7.1%下降至了6.4%。
如此来看,相关指标数据的表明,中国调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效应将会越发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