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理论的小组学习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陕西教育·高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kx7135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多数高校并未真正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这一教育方针落到实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依然大行其道。在此现状之下,笔者认为基于MI理论的小组学习法不失为突破传统教育模式,顺应当前教育体制大流,还教育主体于学生的一个很好的尝试。它必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增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学生获得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 MI理论 小组学习法 大学英语
   MI理论
  MI理论即多元智能理论(Multiple Intelligence Theory)是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于1983年在《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中正式提出的。Dr. Gardner认为过去对智力的定义过于狭窄,未能正确反映一个人的真实能力。他认为,人的智力应该是一个量度他的解题能力(ability to solve problems)的指标。根据这个定义,他在《心智的架构》(Frames of Mind, Gardner, 1983)这本书里提出,人类的智能至少可以分成七个范畴(后来增加至八个),它们分别是:语言文字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肢体运作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省智能和自然探索智能。
  根据MI理论的观点,每个人或多或少地拥有八种智能,只是在有些智能上表现出高水平,而在另一些智能上表现出相对的低水平;这些智能相互独立,能够解释不同个体的智力差异。基于这样的理论基础,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这一教学要求强调的核心是学生的差异性及针对差异性的个体智能倾向,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有的放矢,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交际能力等实际能力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小组学习法
  小组学习法(Teamwork System)又叫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具有速度快、质量高、印象深、趣味性强等优点。组内各成员互相讨论,集思广益,较个人学习能够加快学习速度,钻研知识,提高学习质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
  小组学习法是基于下面的大背景下提出的:(1)传统的课堂教学过于注重老师的引导,忽视了学生的探究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流,学生被动接受的成分过大,主动学习的欲望不强,因为学生已习惯了接受现成的答案。这种课堂上大多数学生处于盲目随从状态。(2)老师讲得多,学生自己思考得少,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也仅仅局限于和几个较活跃学生之间的“短平快”式的问答。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学生人数少之又少,大多数同学不能积极主动的发言,不乐意表达自己的意见,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处于被动、机械接收状态。(3)学生之间交流有待加强。在课堂上学生对回答问题者不关注,不倾听同学的发言,也不能及时作出补充评价,学习状态松散、拖拉、缺少相互促进,共同达成目标的氛围。
  多元智能理论与小组学习法的结合
  小组是小组学习的基本单位,要进行有效的学习,合理的小组划分是关键。通常,在英语教学中,教师会根据学生的英语素养(可通过考试测验的形式获取相关信息)、学习能力(可依据学生平时参与课堂情况、与同学的互动以及学业表现等综合得出)、性格特征、心理素质(平时细心观察)等诸多因素来分组。笔者认为,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指导,我们在分组时可以根据学生的智能架构来系统地分组,这样的分组方法更科学、更合理。在小组里,所有的成员都具有同一种优势智能,他们的配合将更加默契,可以更好地相互交流,进一步发展同一种优势智能的方法和技巧,大家共同进步。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最具代表性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为例)相比,小组学习法不仅能首先提高学生的交际互动能力,而且还能将其他七项智能融合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八项智能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全面发展。具体体现在如下几点:首先,小组学习法要求学生具有流畅的口头表达能力,能够准确地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这便是语言文字智能的体现。其次,当与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相左时,要进行必要的沟通和协调,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人际智能。当然,要想在与同组同学的辩论中做到有理有据,首先要对自己的立场观点有一个清楚地认识,一定的自省智能也是不可或缺的。除此之外,在presentation和 role play等一些课堂活动中不免需要学生具备必要的身体动作、数学逻辑、音乐、视觉空间、自然等智能。在这期间每用到一次相关技能就是对学生该技能的一次训练和加强,而与此同时,技能的提高又对小组学习的进一步开展创造了条件。这样以来,两者就形成了相辅相成,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从而为英语教与学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和实践发现小组学习法的确对英语教学有着很好的促进作用,对学生学习兴趣之增强,学业成绩之提高,师生关系之深化都有着立竿见影之功效。首先,小组学习法顺当前教育体制之大流摆正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处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得以激发,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向别人提问,向别人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但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还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爱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拓展视野,开发思维。其次,小组学习法有利于学习效率之提高。在学习过程中,因为小组中每个成员都必须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怀着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尽其能,这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氛围本身就具有很大的精神感染力,加之大家集体智慧的集合,这便使得其具有无坚不摧之能量,在解决问题之时能起到事半功倍之功效。同时,它在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提供良好氛围的同时,也为发展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小组学习法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它使每一成员都融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再次,小组学习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学习把学生由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它要求那些已经掌握或初步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他成员。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教的材料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分析。与此同时,其他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有出色表现,因此,他们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认真预习课文,碰到不会的单词主动查字典,并查找资料中的有关注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也得到了历练。第四,小组学习法能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在组织对话和习练过程中,小组长要根据相关情况,合理地安排组员进行各项活动。谁先谁后,谁问谁答,权衡对话的难易度和大家的英语素养等等,需要考虑和组织的事项是不少的,这对提高相关学生的组织能力大有裨益。最后,小组学习法将拓宽学生学习的领域。它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变更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并将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
  总之,如若能将基于MI理论的小组学习法推广开来,被广大基层高校所采纳,从而摒弃有诸多弊病的传统教学模式,将势必为大学英语教育的健康发展带来新鲜血液,开创教育改革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1]Gardner, H. Frames of Mind: The Theory of Multiple Intelligences. New York: Basic Books, 1983.
  [2]Jacobs,G.M.&Hall,S.(2002).Implementingcooperative learning[C].Methodology in language teach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55-56.
  作者单位:宝鸡文理学院 陕西宝鸡
其他文献
诗性批评是诗性思维支配下的文学审美批评活动。诗性批评不同于逻辑思维的分析型批评,诗性批评通过对事物形象性的、情感体验性的熔铸,以象征、比喻的言说方式来表达批评家对文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通信业务出现了高层次和多样化的需求,特别是在提出信息高速公路以来,光技术开始渗透于整个通信网,光纤通信有向全光网络(aon)推进的趋势.因此,如
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连续悬臂灌注施工法,是以桥墩和悬臂灌注梁体形成的"t构"为施工单元,将梁体沿辑轴线方向分成若干节段,利用托架、挂篮等施工设备就地分段灌注混凝土,其
边坡可能沿很多个滑动面发生滑动,因此边坡稳定可靠度分析实质上是一个系统可靠度问题。在分析滑动面安全系数相关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代表性滑动面筛选的策略,利用蒙特卡罗法
为分析煤中有机硫结构对微波的响应规律,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模拟研究了煤中几种典型含硫模型化合物的含硫键在不同外加能量场作用下的变化规律和断键特点,从而进一步理解其脱除
利用自制的煤样瓦斯解吸试验装置,在恒温30℃、不同压力、不同粒度条件下,研究平顶山和鹤壁的原生结构煤和构造煤的瓦斯解吸初期速度和解吸量,分析构造煤瓦斯解吸初期的影响因素
为实现对煤系地层中裂隙强含水层的整体高效疏放,以开滦东欢坨煤矿12-2煤层底板强含水层疏放为实例开展研究。从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空间分布、地质构造控制作用、含水层揭露部
据新西兰教育部官方网站2019年8月29日消息,新西兰将投资4500万美元推行为期2年的免费健康午餐计划,将从丰盛湾(Bay of Plenty)、霍克斯湾(Hawkes Bay)等地区约30所学校开始
为揭示浮选分离过程中煤岩组分的可浮性差异及其与药剂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了Al Cl3对煤岩组分浮选分离的影响,探讨了Al Cl3添加量对分离效果的影响,通过表面润湿性、表面Zet
摘要:运用对比方法,对有约束和无约束情况下中小企业集群与企业生存能力二者的关系作了探讨,指出人群不是中小企业提高生存能力的法宝,结合集群,加强中小企业自身能力的培养,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最优路径选择。  关键词:企业集群;生存能力;技术创新;集群效应  中图分类号:F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477(2007)05-0608-04    一、中小企业集群的存在解释    自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