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睡眠障碍的护理对策

来源 :中医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oxuan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在一般护理的基础上采取以改善患者睡眠障碍为目的的护理措施。结果:找出影响肝病患者睡眠质量的若干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给予护理帮助,使患者的睡眠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结论: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睡眠障碍有积极的影响,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睡眠障碍 护理对策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为我国最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由于其疗程较长、容易反复等特点,还受到家庭、经济、社会、病理等因素影响,因此睡眠障碍成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常见的伴发症状。主要临床表现是入睡闲难、多梦、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有的甚至彻夜难眠等。而睡眠障碍不仅延长了肝病病程,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效果,增加其痛苦和经济负担,还降低了患者牛活质量,可能导致某些新的伴发症状(如抑郁、焦虑等)。因此,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针对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伴发的睡眠障碍是十分必要的。
  1 影响慢性肝病患者睡眠的主要因素
  I.I 疾病症状影响
  多尿、腹胀及皮肤瘙痒为主。肝病本身对激素水平的影响,易导致患者出现焦虑,失眠,精神紧张等症状。对于慢性肝病患者而言,南于醛同酮和胆盐在其体内大量淤积,從而被迫增加了患者晚上的排尿次数,出现了腹胀及皮肤瘙痒的症状等,使患者的睡眠质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患病后南于疼痛、腹胀、咳嗽、呼吸困难、发热、瘙痒、活动受限等不适,导致患者入睡困难、易醒多梦,早醒。
  1.2 外界影响
  如其他患者、陪护、医护人员的影响及噪音干扰,护士夜间巡视病房、早晨抽血过早,以及来自附近的噪音,如陪护人员的说话声音,机器声响、邻近重症患者的干扰等都会影响病人的睡眠。
  1.3 心理因素
  如焦虑、孤独、抑郁、自卑、牛气和感到不公平等,患者病程越长,病情越重,猜疑就越多,越容易影响其睡眠。
  1.4 生活习惯因素
  由于患者住院时间较长,加之卧床时间较多,就容易形成白天打盹和嗜睡的习惯,从而影响其夜间的睡眠,久而久之成为了睡眠障碍的患者。患者吸烟、喝浓茶、晚餐过饱、喜欢睡较矮的枕头、盖被子的一些习惯等等,使患者疾病治愈和康复效果收到负面影响。
  1.5 药物因素
  影响睡眠的药物包括酒精、抗心律失常药物、咖啡因、尼古丁、东莨菪碱药物、某些抗高血压药物、类同醇、精神兴奋剂、甲状腺激素、黄嘌呤诱导剂等。
  2 护理措施
  2.1 针对不同因素对睡眠的影响,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
  2.1.1对于腹胀患者,建议其少食多餐,勿进食土豆、牛奶等产气的食物,每日4-5餐为佳,每餐7-8成饱,避免在睡前2h进食,胀气严重者也可行肛管排气,同时注意保持大便通畅。
  2.1.2 对于皮肤瘙痒患者,避免用力抓挠,以免造成皮肤破损感染,勤剪指甲,必要时可用温水毛巾擦拭瘙痒部位,劝其穿纯棉织物适当保持房间温湿度,皮肤瘙痒多是南于胆盐淤积在皮下刺激了皮肤的感受器所致,可使用自制的制剂(甘油、蒸馏水、75%酒精各1/3)涂抹于患处,能有效缓解瘙痒,以促进睡眠。也可以口服扑尔敏,扑尔敏既有抗过敏的作用,也有镇静的作用,因此有助于患者入睡。
  2.1.3 掌握不同利尿药起效的周期,把握药物服用时间,避免晚上休息时出现排尿峰值,使睡眠中断现象过多。休息是肝病患者的辅助治疗方法之一,良好的睡眠可以让患者得到充分休息,使肝脏血流量增加,耗氧量和蛋白质减少,利于肝细胞再生,促进肝病的恢复。
  2.2 改善睡眠的环境陌生环境易使患者产生不安全的感觉,特别是首次人院的患者,护士应热情接待,详细介绍病房环境,帮助其尽快适应。完善的探视及陪伴制度,尽量减少干扰因素,对病情较重的患者可放宽陪护条件,家人给予陪伴可使患者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病房保持光线柔和,温度适宜,通风良好,空气新鲜。
  2.3 减少不良因素对睡眠的影响指导患者尽量睡前不看容易引起情绪波动的电视,必要时睡前用热水泡脚,喝热牛奶,听听轻柔音乐,保持平静心境入睡。尽量减少在患者有效的睡眠时间内实施影响其睡眠的医疗护理操作,保持治疗和护理操作集中进行。医护人员尽量做到开关门轻、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以使人为噪声降到最低限度,保持病室安静。
  2.4 加强心理护理心理因素是导致失眠的主要原因之一,护士通过情感支持、心理暗示、意识转移以及心理疏导等方法,与患者间沟通渠道保持畅通、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提高了心理护理的成效。还应加强家属的心理疏导,告诉家属肝炎的传播途径以及消毒隔离措施,指导其与患者接触,使患者感受到亲情的温暖,从而消除不良的情绪,恢复战胜疾病的信心。
  3小结
  肝病患者中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过程中应注意采取多元化综合干预和个体相结合的方法,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更要加强对肝病患者睡眠质量的关注和评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或消除不良因素,从而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最终达到患者舒适并促进疾病康复的目的。
其他文献
1前言  临床上,许多无牙牙合以及磨耗牙合的患者都存在垂直距离丧失的问题,因此制作全口义齿或咬合重建时,恢复垂直距离是其中致关重要的一环。  目前,学者们已经提出很多测量垂直距离的方法,包括拔牙前记录、旧义齿记录、吞咽放松法、语音法、头影测量法等。但现在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方法是:医生诱导出患者的下颌息止位,用直尺或者willis垂直距离尺测量鼻下点和颏下点之间的距离,以该距离减去息止牙合间隙f平均约
期刊
【摘要】:总结一例老年患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折的围手术期护理体会。在患者住院期间,对患者实施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护理措施,包括优质的基础护理,专业的专科护理,有效的围手术期疼痛管理,循序的术后功能锻炼等。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 假体周围骨折 疼痛管理 术后精神障碍  随着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广泛开展及老年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假体周围骨折PFF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趋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盐酸氨溴索与地塞米松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2012年6月-2014年4月间收治的120例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将其随机均分为四组:盐酸氨溴索组,地塞米松组,联合组(盐酸氨溴索与地塞米松联合应用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治疗一周后 ,观察四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对照组、盐酸氨溴索组、地塞米松组、联合组治疗总效率分别为 46.66%、73.3
期刊
【摘要】目的:吞咽功能障礙作为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笔者采用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方法:收集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郑州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的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康复训练配合针刺疗法治疗,康复训练。结果:通过针刺能够起到醒脑开窍、理气活血、疏通经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和分析青光眼滤过泡感染及滤过泡相关性眼内炎患者的临床诊疗情况。方法:随机择取青光眼滤过手术患者2130例。根据就诊时间将他们平均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患者(1065例)在手术中不使用抗代谢类药物,观察组患者(1065例)在手术中使用抗代谢类药物,对比、分析和统计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而后根据病症类型将感染患者分为感染组和眼内炎组,对他们进行临床治疗,并就其诊疗情况进行统计学分
期刊
【摘要】目的:通过临床对6-12岁儿童开展口腔健康教育干预治疗,了解中小学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后,口腔保健知识、态度及相关行为的差异,为商丘市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商丘市19所试点小学,随机抽样一所小学,对该小学近200名小学生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进行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干预和牙菌斑控制为期一年的调查,纵向对比干预前后调查结果。结果:健康教育前后,学生在口腔保健知识态度、行为、菌斑的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颜色标识在手术室无菌物品效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1月起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的效期管理中运用了目视管理工具中的颜色区分法,利用颜色标识对次月过期的无菌物品进行识别。结果2013年无菌物品间和手术间的无菌物品过期量明显少于2012年的过期量,2013年的清查时间比2012年少。结论颜色标识用于手术室无菌物品效期管理能减少无菌物品过期量和清查时间。  【关键词】:无菌物品颜色标
期刊
【摘要】:目的: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对病房降低红灯率的方法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00例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比两组的病房红灯呼叫率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后对比两组的红灯呼叫率,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两组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
期刊
【摘要】:目的:本次探究心理护理在妊娠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体会.方法:选取在我院住院的待产孕妇80例,按照随机抽选的方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两组孕妇护理前后抑郁与焦虑水平情况对比,实验组不良情绪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实验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心理护理:由于所有女性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及血常规在急性发热疾病病因学的诊断价值。方法:将我院30例发热待查患者做为研究对象,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及血常规,并进行病原学检查确诊。评价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及血常规对急性发热疾病病因学的诊断价值。结果:细菌感染组患者血清降钙素原与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及血常规水平均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三者检测均有助于于急性发热患者的病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