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博物馆
知道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手中的鸡蛋是如何瞬间剥皮的吗?《英雄》里李连杰又是如何在空中健步如飞的呢?不用去问冯小刚,也不用去找张艺谋,答案在中国电影博物馆里都能找到。
中国电影博物馆是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专业博物馆。在中国电影博物馆里,你不仅可以看到很多见证中国电影的历史实物,了解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还能有机会走入幕后,亲身体验电影拍摄和制作的乐趣。
在博物馆的第一展厅中专门摆设了复原的“魔盘”、“走马灯”等早期光影装置,观众可以在现场看到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世界电影史上的多部短片。
另一个3.8万平方米的展厅似乎更像一个巨大的梦工厂:“丰泰照相馆”内,“一代伶王”谭鑫培凛然而立,表演“黄忠舞刀”片段;摄影师刘仲伦在弓腰拍摄;中国电影创始人任庆泰则手握剧本,在一旁专注地看着。《定军山》的原片虽已毁于大火,但借此场景仍可遥想当年中国电影初生的情景。
电影中几秒内开放的花儿是怎样拍出来的呢?摄影技术展品揭开了谜底——摄影师用定时逐格摄影机,在整个开花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拍摄一张画面,连起来播放就可以了。在这儿,你能看到从拍摄、剪辑、美术、配音配乐到特技、洗印等整个电影制作过程,还能看到化妆师如何将濮存昕一步步“变”成鲁迅。
失恋博物馆
当一对恋人分手,该如何处理令人伤心的纪念品?一间专门收集伤心纪念品的“失恋博物馆”引起了世界各地伤心人的注意。
“失恋博物馆”开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它的创始人维斯蒂卡和格鲁比希奇原是一对恋人,两人分手后成立了这间博物馆。“我们分手后开始探讨,我们交往期间留下的各种物品该如何处理。”维斯蒂卡说,他们最终产生了一个想法:建一座“失恋博物馆”,既可以摆脱痛苦的失恋回忆,又不让它完全被忘却。很快,这个想法通过电子邮件和大家口头传播流传开来。
博物馆专门展出与失恋有关的物品和送给情人的各种礼物,如泰迪熊和照片等。每件展品旁边都有捐赠者写下的说明文字,揭示了这件物品的来源和意义。
格鲁比希奇认为,对那些伤心人来说,失恋物品是一种情感治疗,提醒人们不要因为失恋而过度伤心。要知道很多人的感情受到过更大的伤害,但他们也都走出了阴影,重新树立了自信。当然,许多参观者并不是前去寻找共鸣,而是来提醒自己幸福来之不易。
“里普利信不信由你”博物馆
当你第一眼看到这栋三层高的粉色建筑时,没准会以为这里刚刚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大楼外墙一条条碗口粗的裂缝清晰可见,白色的墙柱七扭八歪;大门中央位置从顶楼往下甚至被劈成了两半,一个巨大的地球仪就那么摇摇欲坠地嵌在裂缝中,仿佛随时要砸下来……这就是美国著名的“里普利信不信由你”博物馆。
1933年,在芝加哥博览会上,里普利设立了一个“千奇百怪厅”,招牌上写着“信不信由你”,这就是博物馆的开始。为搜集天下之奇,他到过198个国家和地区,行程百万英里以上。
馆内共有10间展室,展出世界各地珍奇物品7500多件,且每一件都有根据。这里有各种长相奇特的人和动物的复制品,二楼大厅中一张长桌旁围坐着8个蜡制奇人,或特别高,或特别胖,或特别矮,或头上生有肉角,还有个妇女竟长着满脸大胡子。这些可不是凭空想象,都是有名有姓的人物。馆中还陈列着奇异动物的标本,有三条腿的马、两个头的牛等。
此外,一些奇特的工艺品也令人叫绝。如用3000个晒衣夹做成的大时钟;用6057枚未发行的、1963年版罗斯福头像的一角硬币制成的白宫模型;用16360枚有林肯头像的一分硬币制成的林肯圆木小屋;由烤面包做成的一幅蒙娜丽莎画像;由100万支火柴棒做成的车灯会亮、车轮会转的劳斯莱斯汽车模型等。
如今,“里普利信不信由你”博物馆已经成为美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在全球范围内设有30个稀奇展馆,每年到馆里参观的人成千上万。
打鼾博物馆
从古至今,人们怎样根治打鼾?又是什么人打鼾最厉害?在德国阿尔费尔德小镇,藏着一个别出心裁的“打鼾博物馆”。它由治疗打鼾的医生、打鼾研究者约瑟夫·亚历山大·沃思创立,博物馆搜集了千奇百怪的打鼾轶事以及古往今来对付打鼾的独门绝招,堪称世界上最权威的打鼾博物馆。
曾经流传着一个笑话:“怎样才能不打鼾?” “那你得戴着防毒面具睡觉。”在这个博物馆里,就真有一个“防打鼾面具”。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面具由数条皮带组成,将它们缠在下巴周围可以防止张嘴。
这里还有一种名为“耳栓”的器具,将它插入打鼾者的耳朵,打鼾者一翻身就会被它刺醒。还有一种器具由注满精油的细管制成,精油经加热挥发可以进入气管也能防止打鼾。另一件展品是一个口腔辅助装置,它可以将上颚强行向前拉。难怪博物馆主人约瑟夫医生说:“这些都是不折不扣的刑具。”
博物馆中还收藏着一整套关于打鼾的故事、漫画以及各种各样一捏就能发出鼾声的娃娃和动物玩偶。大多数展品都是约瑟夫医生的病人赠送的,还有一部分是他通过互联网搜集而来。
约瑟夫医生的博物馆每年都有数千人拜访,他希望来博物馆参观的人们不仅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还能在离开的时候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知道电影《天下无贼》中葛优手中的鸡蛋是如何瞬间剥皮的吗?《英雄》里李连杰又是如何在空中健步如飞的呢?不用去问冯小刚,也不用去找张艺谋,答案在中国电影博物馆里都能找到。
中国电影博物馆是纪念中国电影诞生100周年的标志性建筑,也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专业博物馆。在中国电影博物馆里,你不仅可以看到很多见证中国电影的历史实物,了解许多鲜为人知的秘密,还能有机会走入幕后,亲身体验电影拍摄和制作的乐趣。
在博物馆的第一展厅中专门摆设了复原的“魔盘”、“走马灯”等早期光影装置,观众可以在现场看到卢米埃尔兄弟的《火车进站》、《工厂大门》等世界电影史上的多部短片。
另一个3.8万平方米的展厅似乎更像一个巨大的梦工厂:“丰泰照相馆”内,“一代伶王”谭鑫培凛然而立,表演“黄忠舞刀”片段;摄影师刘仲伦在弓腰拍摄;中国电影创始人任庆泰则手握剧本,在一旁专注地看着。《定军山》的原片虽已毁于大火,但借此场景仍可遥想当年中国电影初生的情景。
电影中几秒内开放的花儿是怎样拍出来的呢?摄影技术展品揭开了谜底——摄影师用定时逐格摄影机,在整个开花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拍摄一张画面,连起来播放就可以了。在这儿,你能看到从拍摄、剪辑、美术、配音配乐到特技、洗印等整个电影制作过程,还能看到化妆师如何将濮存昕一步步“变”成鲁迅。
失恋博物馆
当一对恋人分手,该如何处理令人伤心的纪念品?一间专门收集伤心纪念品的“失恋博物馆”引起了世界各地伤心人的注意。
“失恋博物馆”开在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它的创始人维斯蒂卡和格鲁比希奇原是一对恋人,两人分手后成立了这间博物馆。“我们分手后开始探讨,我们交往期间留下的各种物品该如何处理。”维斯蒂卡说,他们最终产生了一个想法:建一座“失恋博物馆”,既可以摆脱痛苦的失恋回忆,又不让它完全被忘却。很快,这个想法通过电子邮件和大家口头传播流传开来。
博物馆专门展出与失恋有关的物品和送给情人的各种礼物,如泰迪熊和照片等。每件展品旁边都有捐赠者写下的说明文字,揭示了这件物品的来源和意义。
格鲁比希奇认为,对那些伤心人来说,失恋物品是一种情感治疗,提醒人们不要因为失恋而过度伤心。要知道很多人的感情受到过更大的伤害,但他们也都走出了阴影,重新树立了自信。当然,许多参观者并不是前去寻找共鸣,而是来提醒自己幸福来之不易。
“里普利信不信由你”博物馆
当你第一眼看到这栋三层高的粉色建筑时,没准会以为这里刚刚发生了一场大地震。大楼外墙一条条碗口粗的裂缝清晰可见,白色的墙柱七扭八歪;大门中央位置从顶楼往下甚至被劈成了两半,一个巨大的地球仪就那么摇摇欲坠地嵌在裂缝中,仿佛随时要砸下来……这就是美国著名的“里普利信不信由你”博物馆。
1933年,在芝加哥博览会上,里普利设立了一个“千奇百怪厅”,招牌上写着“信不信由你”,这就是博物馆的开始。为搜集天下之奇,他到过198个国家和地区,行程百万英里以上。
馆内共有10间展室,展出世界各地珍奇物品7500多件,且每一件都有根据。这里有各种长相奇特的人和动物的复制品,二楼大厅中一张长桌旁围坐着8个蜡制奇人,或特别高,或特别胖,或特别矮,或头上生有肉角,还有个妇女竟长着满脸大胡子。这些可不是凭空想象,都是有名有姓的人物。馆中还陈列着奇异动物的标本,有三条腿的马、两个头的牛等。
此外,一些奇特的工艺品也令人叫绝。如用3000个晒衣夹做成的大时钟;用6057枚未发行的、1963年版罗斯福头像的一角硬币制成的白宫模型;用16360枚有林肯头像的一分硬币制成的林肯圆木小屋;由烤面包做成的一幅蒙娜丽莎画像;由100万支火柴棒做成的车灯会亮、车轮会转的劳斯莱斯汽车模型等。
如今,“里普利信不信由你”博物馆已经成为美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在全球范围内设有30个稀奇展馆,每年到馆里参观的人成千上万。
打鼾博物馆
从古至今,人们怎样根治打鼾?又是什么人打鼾最厉害?在德国阿尔费尔德小镇,藏着一个别出心裁的“打鼾博物馆”。它由治疗打鼾的医生、打鼾研究者约瑟夫·亚历山大·沃思创立,博物馆搜集了千奇百怪的打鼾轶事以及古往今来对付打鼾的独门绝招,堪称世界上最权威的打鼾博物馆。
曾经流传着一个笑话:“怎样才能不打鼾?” “那你得戴着防毒面具睡觉。”在这个博物馆里,就真有一个“防打鼾面具”。这个有着百年历史的面具由数条皮带组成,将它们缠在下巴周围可以防止张嘴。
这里还有一种名为“耳栓”的器具,将它插入打鼾者的耳朵,打鼾者一翻身就会被它刺醒。还有一种器具由注满精油的细管制成,精油经加热挥发可以进入气管也能防止打鼾。另一件展品是一个口腔辅助装置,它可以将上颚强行向前拉。难怪博物馆主人约瑟夫医生说:“这些都是不折不扣的刑具。”
博物馆中还收藏着一整套关于打鼾的故事、漫画以及各种各样一捏就能发出鼾声的娃娃和动物玩偶。大多数展品都是约瑟夫医生的病人赠送的,还有一部分是他通过互联网搜集而来。
约瑟夫医生的博物馆每年都有数千人拜访,他希望来博物馆参观的人们不仅可以分享自己的作品,还能在离开的时候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