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衔接提供了相当稳固的物质基础,同时随着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家校共育对于小学生个人发展的重要作用,使得信息化背景下的家校共育成为了当今教育界的热门研究课题。语文这一学科有着非常鲜明的特色以及综合性,语文学科的学习往往需要长期的实践和积累,因而其学习的区域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内,还需要家长的监督和引导。所以笔者将以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家校共育为本文研究的重点,结合相应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有效的策略,以此来促进小学生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同时也希望能够为其他同行们的教学提供一些有用的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语文;家校共育
引言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我们的社会逐渐网络化、信息化,人们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而在互联网未出现之前,学校与家长之间主要通过手机作为通讯工具与家长联系,同时教师们只能利用家长会的形式来与家长们交流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因此多数家长往往对于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处于一种模糊的认知状态,而互联网则打破了这种局限,但同时它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通过互联网完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统一,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1.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们总是认为教育是学校的工作,而在学校毕业就是接受教育的终点,而笔者认为人们是要终生接受教育的熏陶的。同时人们也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最终导致了部分问题学生的出现。在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灌输,还是品德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们知识学习能力的提升,还能够促进学生们人格的发展,最终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有助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2.有助于保证教育的连续性
人们总是将浅显地将教育的区域归结为学校,殊不知社会各处都是教育的区域。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快捷,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基础。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有助于保证教育的连续性,不让学生们因为回到家里就放松了对于自己的要求,导致其个人能力的不稳定或是性格的两面性,从而最终保证了教育的有效性。
3.有助于形成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
家校共育的推行能够促进学校和家长对于学生的了解。在信息传递不发达的时期,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的纽带仅仅只是家长会以及学生的成绩,而这也就造成了学校对于学生评价的不全面,家长对于自己孩子多方面表现的不了解,进而导致了教育方向的错误。而家校共育则有利于学校与家长共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形成更为客观真实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家校共育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家校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首先,家校共育建设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家长与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同时学校对于学生的再教育则会修正家庭教育的部分偏差,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但是目前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家长的工作比较忙,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与教师的沟通次数比较少,另一方面在于学校对于家校共育沟通体系建设的不足,家长只能通过QQ或者微信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沟通平台比较单一,导致家校之间的沟通不足,因此家长和学校都应当为了共育的义务而付出自己的努力,为学生的教育而做出改变。
2.家校共育意识不强烈
其次,家校之间的共育意识不够强烈,部分家长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学习知识,同时修身养性,塑造良好的品格,于是将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而学校中有部分教师则认为家长是教育的“外行”,无法承担真正的教育责任,因此不愿意与家长们探讨深层的教育问题。双方之间的意识隔阂使得他们无法达成共育的共识,因而使得家校共育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遇到阻碍,因此家长与教师都应当转变自身固有的思想,促进家校共育的推进,从而使得家校共育能够早日实现。
3.家校共育的理念单一
最后,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之中,家长和教师都认为严格的教育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进步,因此在学校里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严格,而回到家中学生又要接受父母的严厉监督。这种共育的理念固然有它的合理之处,但如果长期坚持这种教育方式则会给学生们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学生们患上心理疾病,从而使得学生无法进步甚至退步,因此家校之间需要合理统筹规划,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宽严有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得小学生能够得到正面的鼓励和引导。
三、在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实现家校共育的策略
1.坦诚相待,积极进行沟通
推进家校共育实现的第一步就是家长与教师达成和解,坦诚相待。家长深切地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愿意抽出时间来与学校配合,而教师也愿意将自己的专业教育知识分享给家长,并且同家长们一起讨论学生教育的深层问题。同时学校也应当为家长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例如加强与相关专业机构的合作、邀请教育专家进入学校演讲、开展相关的语文学习经验方法分享会等等,为家校共育的顺利形成提供一定的条件。
2.转变观念,提高共育意识
为了推进家校共育的顺利进行,家长与教师教育观念的协调和统一必不可少。家长与教师应当及时交流,这样使得双方能够及时获取学生们的个人情况,从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另外,家校共育是家长与教师双方努力的结果,因此教师应当听取家长们的建议,家长也应当对教师的不当教育行为提出质疑,这样才能使双方共同进步。例如教师布置相应的课文背诵任务,让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家长们积极配合,同时教师也要听取家长们对于教师教学的建议,从而进行合理的语文学习任务安排。
3.大胆实践,丰富共育方法
目前关于家校共育的方法比较单一,因此需要家长和学校充当“垦荒者”的角色,大胆地进行教学实践,开发出最为有效的家校共育方法。首先最为重要的是对于家校评价体系的完善,学校应当开发出相应的信息共育评价系统,使得家长和教师能够及时获取学生们的发展状况。其次,学校应当为教师们提供相应的教育创新条件,鼓励教师进行共育方式的创新,促进新型共育方式的出台。最后,家长和教师都应当以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为教育的目标,给予其适度的压力,同时不吝啬奖励和赏识,为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共育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家校共育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其建设具有必要性,同时家校共育的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家长和教师应当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笔者认为家校共育的建设策略有三个,首先,家长与教师坦诚相待,积极进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同时愿意同学校进行配合,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师应当敞开心扉,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传授教育经验,推进家校共育的进行;其次,家长与教师应当转变观念,提高共育意识,双方互相指正教育的不足之处,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共育的有效性;最后,教师应当大胆实践,丰富共育方法,在此过程之中,学校应当为其提供相应的条件,促使其能够大胆地进行教学创新,促进新的共育方式的出现。现阶段的家校共育因为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而更加容易实现,但是其中还有许多细节工作还未规划,而笔者也相信随着语文教学人才的不断涌现,将会有更多有效的家校共育方式的出现,家校共育的建设也会因此而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许红琴.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11):36-39.
[2]胡燕群.小学语文教学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路径[J].新教育時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5):195-197.
[3]付红宇.语言积累是学好语文的金钥匙--“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实验课题有感[J].教育观察,2018(18):45-49.
[4]储俊礼.个性阅读,彰显魅力--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101-102.
[5]段怡如.浅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7(9):126-127.
[6]王丽娟.如何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教学模式--高效课堂之我见[J].教育革新,2012(9):38-40.
作者简介:姓名:黄荣强,出生日期:1972年10月,性别:男,籍贯:福建龙海,民族:汉族,学历:大专,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单位邮编:363107,单位: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沙坂小学
关键词:信息化;小学语文;家校共育
引言
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我们的社会逐渐网络化、信息化,人们之间的距离更近了,交流也变得更加频繁。而在互联网未出现之前,学校与家长之间主要通过手机作为通讯工具与家长联系,同时教师们只能利用家长会的形式来与家长们交流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因此多数家长往往对于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处于一种模糊的认知状态,而互联网则打破了这种局限,但同时它也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何通过互联网完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统一,这也是本文研究的重点问题。
一、家校共育的重要性
1.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人们总是认为教育是学校的工作,而在学校毕业就是接受教育的终点,而笔者认为人们是要终生接受教育的熏陶的。同时人们也忽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最终导致了部分问题学生的出现。在教育的过程中,无论是知识的灌输,还是品德的培养都是必不可少的,而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结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们知识学习能力的提升,还能够促进学生们人格的发展,最终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有助于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2.有助于保证教育的连续性
人们总是将浅显地将教育的区域归结为学校,殊不知社会各处都是教育的区域。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人们之间的交流更加便利快捷,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提供了基础。而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融合有助于保证教育的连续性,不让学生们因为回到家里就放松了对于自己的要求,导致其个人能力的不稳定或是性格的两面性,从而最终保证了教育的有效性。
3.有助于形成全面的学生评价体系
家校共育的推行能够促进学校和家长对于学生的了解。在信息传递不发达的时期,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的联系的纽带仅仅只是家长会以及学生的成绩,而这也就造成了学校对于学生评价的不全面,家长对于自己孩子多方面表现的不了解,进而导致了教育方向的错误。而家校共育则有利于学校与家长共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形成更为客观真实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家校共育实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家校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首先,家校共育建设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是家长与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于孩子的影响是终生的。同时学校对于学生的再教育则会修正家庭教育的部分偏差,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但是目前家长与教师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其中一方面的原因在于家长的工作比较忙,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问题,因此与教师的沟通次数比较少,另一方面在于学校对于家校共育沟通体系建设的不足,家长只能通过QQ或者微信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沟通平台比较单一,导致家校之间的沟通不足,因此家长和学校都应当为了共育的义务而付出自己的努力,为学生的教育而做出改变。
2.家校共育意识不强烈
其次,家校之间的共育意识不够强烈,部分家长认为学校的任务就是教育学生学习知识,同时修身养性,塑造良好的品格,于是将教育的责任全部推给学校。而学校中有部分教师则认为家长是教育的“外行”,无法承担真正的教育责任,因此不愿意与家长们探讨深层的教育问题。双方之间的意识隔阂使得他们无法达成共育的共识,因而使得家校共育工作的进一步推进遇到阻碍,因此家长与教师都应当转变自身固有的思想,促进家校共育的推进,从而使得家校共育能够早日实现。
3.家校共育的理念单一
最后,在家校共育的过程之中,家长和教师都认为严格的教育方式能够促进学生的进步,因此在学校里教师对于学生的学习要求严格,而回到家中学生又要接受父母的严厉监督。这种共育的理念固然有它的合理之处,但如果长期坚持这种教育方式则会给学生们带来强大的心理压力,甚至导致学生们患上心理疾病,从而使得学生无法进步甚至退步,因此家校之间需要合理统筹规划,为小学生提供一个宽严有度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使得小学生能够得到正面的鼓励和引导。
三、在信息化背景下小学语文实现家校共育的策略
1.坦诚相待,积极进行沟通
推进家校共育实现的第一步就是家长与教师达成和解,坦诚相待。家长深切地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愿意抽出时间来与学校配合,而教师也愿意将自己的专业教育知识分享给家长,并且同家长们一起讨论学生教育的深层问题。同时学校也应当为家长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例如加强与相关专业机构的合作、邀请教育专家进入学校演讲、开展相关的语文学习经验方法分享会等等,为家校共育的顺利形成提供一定的条件。
2.转变观念,提高共育意识
为了推进家校共育的顺利进行,家长与教师教育观念的协调和统一必不可少。家长与教师应当及时交流,这样使得双方能够及时获取学生们的个人情况,从而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教育。另外,家校共育是家长与教师双方努力的结果,因此教师应当听取家长们的建议,家长也应当对教师的不当教育行为提出质疑,这样才能使双方共同进步。例如教师布置相应的课文背诵任务,让家长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家长们积极配合,同时教师也要听取家长们对于教师教学的建议,从而进行合理的语文学习任务安排。
3.大胆实践,丰富共育方法
目前关于家校共育的方法比较单一,因此需要家长和学校充当“垦荒者”的角色,大胆地进行教学实践,开发出最为有效的家校共育方法。首先最为重要的是对于家校评价体系的完善,学校应当开发出相应的信息共育评价系统,使得家长和教师能够及时获取学生们的发展状况。其次,学校应当为教师们提供相应的教育创新条件,鼓励教师进行共育方式的创新,促进新型共育方式的出台。最后,家长和教师都应当以学生们的健康成长为教育的目标,给予其适度的压力,同时不吝啬奖励和赏识,为学生们的语文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共育环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家校共育对于学生们的学习和成长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其建设具有必要性,同时家校共育的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家长和教师应当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笔者认为家校共育的建设策略有三个,首先,家长与教师坦诚相待,积极进行沟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同时愿意同学校进行配合,为孩子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教师应当敞开心扉,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传授教育经验,推进家校共育的进行;其次,家长与教师应当转变观念,提高共育意识,双方互相指正教育的不足之处,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共育的有效性;最后,教师应当大胆实践,丰富共育方法,在此过程之中,学校应当为其提供相应的条件,促使其能够大胆地进行教学创新,促进新的共育方式的出现。现阶段的家校共育因为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而更加容易实现,但是其中还有许多细节工作还未规划,而笔者也相信随着语文教学人才的不断涌现,将会有更多有效的家校共育方式的出现,家校共育的建设也会因此而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许红琴.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8(11):36-39.
[2]胡燕群.小学语文教学拓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实践路径[J].新教育時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8(25):195-197.
[3]付红宇.语言积累是学好语文的金钥匙--“小学生语言积累能力的培养与研究”实验课题有感[J].教育观察,2018(18):45-49.
[4]储俊礼.个性阅读,彰显魅力--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05):101-102.
[5]段怡如.浅析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上,2017(9):126-127.
[6]王丽娟.如何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教学模式--高效课堂之我见[J].教育革新,2012(9):38-40.
作者简介:姓名:黄荣强,出生日期:1972年10月,性别:男,籍贯:福建龙海,民族:汉族,学历:大专,职称: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单位邮编:363107,单位:福建省漳州台商投资区沙坂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