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探索式学习的分析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rtySno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探索式学习,主要是指引导学生在数学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的情境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性活动,获得数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形成最基本的数学思想,养成学习数学的良好态度和习惯。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引入探索教学理念并逐步推行,到20世纪90年代进入各学科领域中,探索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探索式学习愈发显现出特有的价值与意义。因此,有必要再对探索式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价值与意义进行梳理,使之能够更好地创新应用,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从过程结构看,探索式学习契合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
  
  “学习是一种自主建构活动”这一观点已经形成共识。孔企平老师从这一观点出发,紧扣“经验、活动、思考、再创造”4个关键词,概括了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特点,而从问题出发,通过探索活动掌握数学基础,获得能力提升的探索式学习正好契合了这4个方面的特点,使得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式学习成为小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本身的应有之义。
  1.探索式学习引导学生面临学科领域或生活中的真问题,充分应用已有经验展开探索,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成为“数学化”的过程,学生对生活巾的数学现象的个性化解读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利用,使得小学生学习数学成为他们生活常识的系统化。
  2.探索式学习使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情感与态度。这契合数学学习活动的“参与性”特征,使数学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做数学”的过程,让数学学习成为学生自己的活动过程。
  3.探索式学习的过程是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帮助下自己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模仿、实验、猜想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并作类比、分析、归纳,逐渐达到数学化、严格化和形式化的过程”,这充分体现出“思考”的本质特征,使得小学生学习数学成为一个思考的过程。
  
  二、从价值定位看,探索式学习的教学有利于学生数学素养的全面发展
  
  探索式学习的教学目标是开放的、多元的、综合的,它提倡学生主动参与并探索性地学习。在这种学习中,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力得到尊重,创造力能够自由发挥,符合“以人为本”、“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要求”、“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理念。
  1.探索式学习的教学重视学生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形成对数学的良好情感。探索式学习以问题意识为核心,学生需要思考做什么、怎么做,而不是仅仅接受书本。上或者教师提供的现成的结论,探索式学习的教学设计也不是基于“要教导学生什么知识或想法”,而是基于“要学生学会解决什么类型问题的能力”,因此先不去想“答案是什么”,而是想“什么问题比较有趣又有意义”。
  2.探索式学习的教学关注个体差异,让不同的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都获得发展。探索式学习的教学要求教师客观地把握学生层次,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心理倾向、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分层设组,用动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变化。
  面对新的问题情境,能力强的学生就担当了领导者的角色,组织小组成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大大发展了数学能力,而学习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则承担稍微简单的任务,同时不仅能得到教师的指导,还能得到小组成员的帮助,提高了他们学习兴趣和学习数学的质量。应该说,每个学生都在各自的“最近发展区域”内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3.探索式学习的教学注重理论学习基础上的实践应用,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探索式学习的教学以解决某一实际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数学思维为核心的新型课程形态,它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并应用数学。每个探索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知识,体会探索的乐趣,同时一次又一次地感受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着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从实施模式看,探索式学习的教学可以改善数学教学的形式
  
  1.探索式学习的教学更有利于数学课堂关注到“具体个人”。探索式学习首先引导学生面对真实的问题,每一个学生个体都可以调用原有的经验,形成对问题解决的独特的、个性化的策略和方法,这就可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成为课堂主动的参与者,改变旧有课堂“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组织形式,课堂“重心”得到下移。
  2.探索式学习的教学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合作学习。探索式学习立足于对学生学习需要、动机和兴趣的强化,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更为强调学生个体对问题的独特理解,这就为课堂的合作学习提供合作基础,也增强了合作的有效性,特别是当较难的问题无法个人完成时,合作成为自然生成的自觉要求。
  3.探索式学习的教学更有利于拓宽数学学习的时空。探索式学习可以保持或发展儿童与生俱来的探索兴趣,而兴趣一旦被激发,探索就能突破时空界限,可以是课内的,也可是课外的;可以是学生自发的,也可是与学科内容有关的;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合作解决;可以是对已会知识的运用,也可是对未知知识的探索。由此,数学学习的时空被无限放大,数学教学的价值就远远超出了学科知识和技能的范畴。
  在积极探索“探索式学习”在数学教学的实施过程中,要树立科学的探索观,科学选择探索学习的内容,准确把握探索活动的时机,找到适合学生探索的起点,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索的条件,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的过程,实现富有成效的探索式学习。
  (河北省枣强县张秀屯乡崔庄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古人说得好:“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行为科学”也认为,一个人在没有受到激励的情况下,他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受到正确而充分的激励,能力就有可能发挥到80%~90%,以至更多。所有这些都说明了“激励”是课堂教学中不可轻视的重要手段。      一、以“需要”激励学生      上海师范大学卢家楣教授说得好:“需要是一个人对客观事物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属个性倾向。它是客观事物引起一
期刊
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程改革的今天,应多方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挖掘学生兴趣的潜在因素。做到一上课就紧
期刊
一、问题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部分着重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这句话告诉我们作文教学不仅要着眼于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而且还要关注学生自我意识发展和精神世界的建构,也就是健全人格的培养。   然而,直面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似乎不是那么令人乐观。记得医学界的一位朋友有一次向我诉苦:“我的女儿每次作文都能
期刊
批评,总是不受学生欢迎的,而班主任却又是使用这个武器最频繁的人,毕竟我们打交道的对象是形形色色的会犯下这样那样错误的学生,因此,在学生犯下错误时,能否有一个合适的批评方式,使学生之后能够“口服心也服”,是班主任工作中一个永无止境探讨的问题。   我们现在的学生,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长的溺爱和不正确的教育下,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是心理承受能力差,就是逆反心理特别严重。因此,如果批评惩罚的方法手段
期刊
思维能力是一切能力的核心,它是通过对事物的感知、表象进行分析、概括、归纳而获得事物本质的能力。一个人的思维能力强弱,不仅与知识理论、水平有关,而且与思维方式有关。在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我在数学教学的实践中,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培养学生数学的思维能力,并收到了较好成效。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它是求知欲的外在表现,它能
期刊
一、教学内容      一年级教材上册 68—70 页的“认识 11……20 各数”   1.教材简析。本册教材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以图画、故事等情境引出新课,改变了原来教材过分强调学科内容的系统性,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生动有趣的、具有一定数学价值的素材。使学生知道身边处处有数学,并学以致用。   2.学生分析。一年级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差,直观性思维较强,理解能力、自控
期刊
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教学中,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变化;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认识方向、制作模型、设计图案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面对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如何改革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呢?我认为应该做到四点:生活实际入手,引发数学问题;加强直观操作,形成清晰表象;鼓励动手实践,实
期刊
新课标的颁布,为语文课堂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以及有些教师对新课标理解不深,穿“新鞋”走“老路”,在教学中仍存在着较多认识误区和行为偏差。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以小组讨论代阅读,华而不实。小组讨论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合作性学习的重要形式。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更多地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教师抛出一个或几个问题,一声令下,几个学生立刻围成一团,“叽叽喳喳”的讨论声响成一
期刊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技能性和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教育部于2000年颁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按照“培养创新精神、增强信息意识,提高实践能力”的原则教学。其教学是实现新课程目标的一个良好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极好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让学生渴望创新    兴趣是学生探索
期刊
长期以来,学生感到物理“难学”,教师也感到物理“难教”,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成为困扰广大学生和物理教师的“老大难”问题。就初中学生物理学习而言,如果不入门、不上路,基础打不好,不仅影响到学生的升学,更影响着现代中学生乃至全民族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   在当前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如何使物理由“难学”变为“易学”,使学生由“苦学”变为“乐学”,是广大物理教育工作者亟待研究解决的课题,是每位初中物理教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