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加强营造林工程建设是保证生态系统稳定、改善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然由于营造林工程规模大涉及面广,造林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这就需要我们从业人员要正确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平衡关系,将数量建立在高质量的基础上发展营造林。本文正是基于这一理念,从三大方面就如何提高林业营造林工程质量进行了分析探讨,以期为实现我国森林资源的快速健康增长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营造林 工程质量 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5-0017-02
生态环境日趋恶劣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严峻而普遍的问题,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加强营造林工程建设是保证生态系统稳定、改善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党的十八大“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之一。实践证明,造林工程质量的高低是影响造林成效以及林业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为切实做到“造一块林,成一片绿”,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工程质量这一核心确保造林工程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为实现我国森林资源的快速健康增长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适地适树,保证造林地和树种的平衡协调
所谓“适地适树”,就是要尊重所布置或者栽种的林木的生长发育和森林生态群落演化的自然规律性,确保造林地点与林木树种之间的平衡、协调性,这是造林成败的重要前提。我国造林工程覆盖面广,不同造林区温度、地形、降水和土壤等条件各异,而所有植物均对外部生长环境有一定要求,若外部环境条件超出植物耐性的上下极限,则不但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可能造成植物死亡,造林质量无从谈起。我国将营造林纳入工程系列已有30多年的历史,从以往实践看,部分造林区因未遵循植物的自然规律盲目造林而引发的教训惨痛而深刻,如一些干旱少雨地区盲目地大面积发展速生杨,导致大量30年生的杨树树高仅5~6m,工程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差,对此,我们应以此为戒。实践中,要真正落实“适地适树”原则,必须依照不同的地域、立地条件、优势种群、适生条件等选择目的树种。造林区立地条件主要从气候、土壤及起再分配作用的地形三方面进行分型,以广西为例,广西为亚热带气温气候,高温、少风天数较多,夏季伏旱及洪涝灾害频繁,故造林物种应选择喜湿润或耐高温、耐旱、耐水湿的亚热带植物种;土壤类型以赤红壤、钻红让、红壤、黄壤等为主,酸性居多且土壤中有机含量中等或偏低,故应选择耐酸、耐贫瘠以及对土层要求不高的植物种;地形方面多山区、丘陵,造林工程多为防护林体系,故为保障营造林的水土保持功能应选择根系发达、根蘖性、稳定性好的植物种。此外,若造林区植被未受到严重破坏,分布规律明显,也可作为划分立地类型的依据。要掌握优势种群,重点是对造林区植被类型、群落结构进行调查,了解掌握造林区生物、生态的抗逆性能,通过综合评价分析筛选出适合该地区的树种。适生条件,就是确定哪种树木在立地条件下最适生,从而优选最合适的树种,实践中可从林木成活和生长发育特征两方面进行判断考量,由于林木树高是最能准确反映某一树种在该立地条件下的适生水平的因子故常被作为参照指标,可选择一片年长的人工林,在同等条件下对比不同树种优势木的树高,或是在不同条件下调查同一树种优势木的树高,从中判断哪类树种最适生,最后确定造林树种。
2、加强作业管控,提高造林施工水平
林业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营造林工程的生态环境较为薄弱,加上营造林工程具有季节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等特点,对专业技术力量有较大要求,造林整地、造林密度、育苗质量以及栽培技术、造林结构等作业因素都会对营造林工程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造林工程的作业施工是影响造林质量的直接也是关键的因素,造林过程中必须按照《造林技术规程》要求进行进行作业施工,以确保造林成活。以造林整地为例,细致整地能优化造林地的土地条件和土壤耕层构造及表面状态,协调水肥气热等因素,进而有效提升土壤肥力,改善作物生长环境,从而提高苗木成活率和稳定生长,保障营造林施工和造林质量,目前我国营造林常用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和局部块状、带状或穴状整地等,实践中应依据造林地的下垫面状况选择适当的整地方式。种苗培育的各项指标是否能够满足造林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所造林带的成活率、成林率、生长的稳定性以及防护能力等,因此必须重视育苗的基础作用,实践中可充分利用当地种质资源普查的成果以及已通过鉴定的优良树木品种、名特优珍稀乡土树种资源扩大良种基地建设,提高良种使用率,如广西的一些乡土树种及珍贵树种油茶、毛竹、秋枫、核桃、澳洲坚果、金槐、马尾松以及引种树棉、辣木等都是经实践证明的优势群种资源。林木种植中对不同苗木进行合理配置可以促进林木的光合作用、有效预防不良环境因素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增强林木的抵抗能力,保证林木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在造林过程中应考虑不同树种的选择和分布对营造林整体质量和林木产量的影响,保证林木结构的科学合理安排,如野桉、黑荆树、台湾相思混交(常绿阔叶林),枫香、嫁接杨梅、木荷混交(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金钱松混交(针阔叶混交林)。现以广西常见优良经济树种毛竹为例,对竹林的培育、林地清理、整地规格与方式、挖穴规格、主要树种苗木要求、株行距和造林密度、配置方式等关键作业环节进行详细探讨,各技术要点如表1所示。
3、科学抚育养护,增加科技投入
科學养护也是保证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的重要因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造林目的也是多种多样,相较于用材林,多数防护林的抚育养护多呈粗放性,很多营造林普遍存在树木成活率低、歪斜、杂草丛生以及病虫害严重等质量问题,因此造林过程中必须抓好全过程养护管理,切实将“三分造,七分管”落到实处。在苗木栽植后以及生长期间,要做好及时供水、适当施肥、林地护林防火、防病虫害、采伐管理等抚育养护工作,以保证种植的成活率以及稳定生长,并及时进行补种和更新,以保证植物群落的完整性。此外,还应加大对造林工程的科技投入,深入研究开发种新品种以及各种造林实用技术;积极进行不同物种、不同立地条件、相同地理种源和不同用途的造林密度的实验,等等,以科技兴林来提高工程质量。
总之,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水土流失以及水土沙化现象尤为严重,因此提高营造林工程质量,从而增加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然另一方面由于营造林工程规模大涉及面广,造林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这就需要我们从业人员要正确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平衡关系,将数量建立在高质量的基础上发展营造林,切实做到?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从而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助力。
参考文献
[1]张春义.试论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J].民营科技,2016(4):211.
[2]付卫华,冷建文.优质高效的营造林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2(11):90-91.
[3]李丰,王秀荣.如何提高营造林质量问题的关键措施[J] .科学种养,2015(2):268-269.
[关键词]营造林 工程质量 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5.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8)25-0017-02
生态环境日趋恶劣是全世界面临的一个严峻而普遍的问题,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主体,加强营造林工程建设是保证生态系统稳定、改善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党的十八大“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新要求之一。实践证明,造林工程质量的高低是影响造林成效以及林业建设成败的关键因素,因此,为切实做到“造一块林,成一片绿”,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工程质量这一核心确保造林工程真正落到实处,从而为实现我国森林资源的快速健康增长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适地适树,保证造林地和树种的平衡协调
所谓“适地适树”,就是要尊重所布置或者栽种的林木的生长发育和森林生态群落演化的自然规律性,确保造林地点与林木树种之间的平衡、协调性,这是造林成败的重要前提。我国造林工程覆盖面广,不同造林区温度、地形、降水和土壤等条件各异,而所有植物均对外部生长环境有一定要求,若外部环境条件超出植物耐性的上下极限,则不但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甚至可能造成植物死亡,造林质量无从谈起。我国将营造林纳入工程系列已有30多年的历史,从以往实践看,部分造林区因未遵循植物的自然规律盲目造林而引发的教训惨痛而深刻,如一些干旱少雨地区盲目地大面积发展速生杨,导致大量30年生的杨树树高仅5~6m,工程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差,对此,我们应以此为戒。实践中,要真正落实“适地适树”原则,必须依照不同的地域、立地条件、优势种群、适生条件等选择目的树种。造林区立地条件主要从气候、土壤及起再分配作用的地形三方面进行分型,以广西为例,广西为亚热带气温气候,高温、少风天数较多,夏季伏旱及洪涝灾害频繁,故造林物种应选择喜湿润或耐高温、耐旱、耐水湿的亚热带植物种;土壤类型以赤红壤、钻红让、红壤、黄壤等为主,酸性居多且土壤中有机含量中等或偏低,故应选择耐酸、耐贫瘠以及对土层要求不高的植物种;地形方面多山区、丘陵,造林工程多为防护林体系,故为保障营造林的水土保持功能应选择根系发达、根蘖性、稳定性好的植物种。此外,若造林区植被未受到严重破坏,分布规律明显,也可作为划分立地类型的依据。要掌握优势种群,重点是对造林区植被类型、群落结构进行调查,了解掌握造林区生物、生态的抗逆性能,通过综合评价分析筛选出适合该地区的树种。适生条件,就是确定哪种树木在立地条件下最适生,从而优选最合适的树种,实践中可从林木成活和生长发育特征两方面进行判断考量,由于林木树高是最能准确反映某一树种在该立地条件下的适生水平的因子故常被作为参照指标,可选择一片年长的人工林,在同等条件下对比不同树种优势木的树高,或是在不同条件下调查同一树种优势木的树高,从中判断哪类树种最适生,最后确定造林树种。
2、加强作业管控,提高造林施工水平
林业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营造林工程的生态环境较为薄弱,加上营造林工程具有季节性强、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等特点,对专业技术力量有较大要求,造林整地、造林密度、育苗质量以及栽培技术、造林结构等作业因素都会对营造林工程的质量造成一定影响,因此造林工程的作业施工是影响造林质量的直接也是关键的因素,造林过程中必须按照《造林技术规程》要求进行进行作业施工,以确保造林成活。以造林整地为例,细致整地能优化造林地的土地条件和土壤耕层构造及表面状态,协调水肥气热等因素,进而有效提升土壤肥力,改善作物生长环境,从而提高苗木成活率和稳定生长,保障营造林施工和造林质量,目前我国营造林常用整地方式有全面整地和局部块状、带状或穴状整地等,实践中应依据造林地的下垫面状况选择适当的整地方式。种苗培育的各项指标是否能够满足造林要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所造林带的成活率、成林率、生长的稳定性以及防护能力等,因此必须重视育苗的基础作用,实践中可充分利用当地种质资源普查的成果以及已通过鉴定的优良树木品种、名特优珍稀乡土树种资源扩大良种基地建设,提高良种使用率,如广西的一些乡土树种及珍贵树种油茶、毛竹、秋枫、核桃、澳洲坚果、金槐、马尾松以及引种树棉、辣木等都是经实践证明的优势群种资源。林木种植中对不同苗木进行合理配置可以促进林木的光合作用、有效预防不良环境因素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增强林木的抵抗能力,保证林木的生长和发育,因此在造林过程中应考虑不同树种的选择和分布对营造林整体质量和林木产量的影响,保证林木结构的科学合理安排,如野桉、黑荆树、台湾相思混交(常绿阔叶林),枫香、嫁接杨梅、木荷混交(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毛竹、金钱松混交(针阔叶混交林)。现以广西常见优良经济树种毛竹为例,对竹林的培育、林地清理、整地规格与方式、挖穴规格、主要树种苗木要求、株行距和造林密度、配置方式等关键作业环节进行详细探讨,各技术要点如表1所示。
3、科学抚育养护,增加科技投入
科學养护也是保证造林的成活率、保存率的重要因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的造林目的也是多种多样,相较于用材林,多数防护林的抚育养护多呈粗放性,很多营造林普遍存在树木成活率低、歪斜、杂草丛生以及病虫害严重等质量问题,因此造林过程中必须抓好全过程养护管理,切实将“三分造,七分管”落到实处。在苗木栽植后以及生长期间,要做好及时供水、适当施肥、林地护林防火、防病虫害、采伐管理等抚育养护工作,以保证种植的成活率以及稳定生长,并及时进行补种和更新,以保证植物群落的完整性。此外,还应加大对造林工程的科技投入,深入研究开发种新品种以及各种造林实用技术;积极进行不同物种、不同立地条件、相同地理种源和不同用途的造林密度的实验,等等,以科技兴林来提高工程质量。
总之,当前我国大多数地区水土流失以及水土沙化现象尤为严重,因此提高营造林工程质量,从而增加我国的森林覆盖面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重要意义。然另一方面由于营造林工程规模大涉及面广,造林过程中影响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这就需要我们从业人员要正确处理好质量与数量的平衡关系,将数量建立在高质量的基础上发展营造林,切实做到?严管林、慎用钱、质为先?,从而为参与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一份助力。
参考文献
[1]张春义.试论提高营造林质量的关键技术和管理措施[J].民营科技,2016(4):211.
[2]付卫华,冷建文.优质高效的营造林技术探讨[J].绿色科技,2012(11):90-91.
[3]李丰,王秀荣.如何提高营造林质量问题的关键措施[J] .科学种养,2015(2):268-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