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艺术街区

来源 :VOGUE服饰与美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han77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三届香港巴塞尔艺术展期间,你除了前往汇集世界各地艺术精品的会展中心观展,也可以随我们去国际画廊云集的中上环区和新兴艺术区黄竹坑参与更多本地艺术活动。
  中上环:屹立不倒的画廊街
  位于中上环的荷李活道是香港最著名的古董街,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香港尚是英国殖民地时期。那时候居住在附近的大部分人都是外国人,最初经营古玩玉器的商铺也渐渐拓展到卖书画雕刻,顺理成章地,古董店也被后来的画廊所取代,连毗连的横街小巷也散置了形形色色、大小各异的本地画廊,颇有寻宝之况味。而近年,随着艺术表现手法的转型,大型装置艺术品开始流行,传统画廊街无论在面积或租金上都无法满足新一代的艺术家,加上越来越多国际级画廊陆续进驻香港,他们开始另辟蹊径,区内的艺术轴心也逐渐往中环商区转移,出现云集多间星级画廊的毕打行。而这场本土与外国艺术势力之争,也就演变得越来越激烈了。
  White Cube白立方
  能够在天价租金的中环区占一席位,而且还是临街地铺,足见白立方的来头不小。由Jay Jopling于1993年在伦敦创立的白立方,当时只是Duke Street上一家只有20平方米的小画廊,因为一手捧红了Damien Hirst、Marc Quinn和Tracey Emin等当代艺术家而声名鹊起。2011年,白立方在伦敦南岸Bermondsey开设了英国迄今为止最大的商业艺术画廊,占地5440平方米,堪与几步之外的Tate Modern美术馆齐名(Tate Modern为英国最大的非牟利美术馆)。
  2012年,白立方首次跳出英国,落户香港,在中环商业区租下了一个上下两层共600平方米的空间。两扇厚重的大门之内,一如其名,室内就像一个白色的立方盒子,因为层高充裕,有很大的灵活性,许多在别的画廊没法展示的大型装置作品,在这里都显得游刃有余。二楼有一间小型的藏书阁,展示了画廊历年举办过的展览和艺术家图册,供参观者借阅。跟香港本地的画廊不一样,甫一踏进白立方,你会觉得它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感,但这些西方画廊所拥有的国际艺术家网络和资源,以及气派和氛围,只此一家,绝对值得一游。
  Gagosian高古轩
  自从多间颇具名气的画廊相继进驻,中环毕打行已成为艺术爱好者们必游的胜地,包括Ben Brown Fine Arts、Simon Lee Gallery、汉雅轩,还有据点遍布全球的高古轩画廊,似乎都相中了毕打行的独特建筑特色:它建于1923年,当年由巴马丹拿建筑师行(Palmer and Turner Architects)设计,圆拱门和廊柱等建筑细节尽展装饰艺术风格,是中环硕果仅存的战前建筑物,也被列为二级历史建筑。当然,层高也是一大吸引人之处,3.8米的层高在寸金尺土的香港来说,绝对是一大侈奢。
  由Larry Gagosian于1980年在洛杉矶创立的高古轩,发展至今在全球8个城市共有14间画廊,而占地500平方米的香港画廊,是他们首家设在亚洲的办事处,由伦敦建筑师Caruso St John Architects设计。画廊数目和所在地尚是其次,最重要的还是艺术品的质量,在高古轩展示的几乎全是当今艺术界的巨星,譬如Damien Hirst、草间弥生、Jeff Koons都曾将作品交予高古轩代理。大师级的展品必有保证,也因如此,画廊的安保措施也特别严格,足以媲美大型美术馆。
  Erarta
  提起俄罗斯,人们印象中多是宏伟的拜占庭建筑、身材高挑皮肤白皙的美女,或是一脸严肃的普京总统,甚少将注意力放在当地艺术家身上。然而,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国度,艺术家们大多经历过传统的艺术培训,技巧全面而又富当地特色,作品的水准普遍很高,非常有投资价值。
  “对于很多人来说,俄罗斯艺术是一个未知的领域。”专门推广俄罗斯当代艺术的Erarta画廊的经理Gilliam Au说,“正因为俄罗斯尚是一个新兴的艺术市场,你可以用非常合理的价格购买到质量很好的艺术品。”在俄语中,Erarta有“艺术纪元”的意思,或许这正是Erarta对俄罗斯当代艺术未来发展的愿景吧。目前他们总共代理了170位艺术家,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私人俄罗斯当代艺术馆,除了在圣彼得堡的美术总馆外,他们在纽约、伦敦、苏黎世也设有画廊。最近在画廊林立的香港荷李活道开设的这家,有别于其他画廊的素白,以一堵红墙作为空间主调;艺术品风格纷呈,给人亲民的感觉,轻易就能融入寻常的居家或办公空间,走进普罗大众的生活。
  Parkview Art Hong Kong芳草地当代艺术
  芳草地画廊是侨福集团老板黄建华兴趣的延伸:由开始的纯粹个人收藏,到运用在自己的建筑项目之中,与公众分享、交流,甚至开设展览馆,推动及培育新一代艺术家。
  香港出生的黄建华继北京和上海之后,将集团的艺术版图扩展到香港,这或许也可说是一种回归。此外,台北的画廊也在筹划之中。偌大的香港芳草地画廊大致分为两个区域,其中一个小厅里全是殿堂级的画作和雕塑,是黄建华的私人藏品,两张典雅的皮革沙发和餐桌置于其中,像个舒适的客厅。外面的展览区域则是焦点所在,大师和新秀的作品共冶一炉,相互对话,其中大部分都是来自中国艺术家的创作。画廊现在由来自意大利,拥有丰富艺术收藏经验的Alberto Annesi和Franco Savodari主理,他们不讳言香港大部分的画廊因为高昂的租金成本而不得不走商业化,他们希望通过芳草地营造一个让人能真正与艺术互动的空间,除了艺术爱好者外,也非常欢迎父母带着小朋友前来,与艺术零距离接触。“我们在欧洲成长和生活,到处都能接触到艺术,而这里的人每天与高楼大厦为邻,甚至误以为艺术是只属于少数有钱人的玩意。艺术必须与人的生活接轨,与人进行沟通,耳染目濡下,它们才能产生应有的价值,我们希望可以做到这一点。”
  10 Chancery Lane Art Gallery10号赞善里画廊   2001年当Katie de Tilly开设10号赞善里画廊的时候,整个中环区的画廊才不过五间;2013年,她与另外三位画廊老板徐锦熹、李安姿和Adriana Alvarez-Nichol一同创办香港画廊协会,现时画廊已有50间。每年的11月至12月,协会都会举办香港画廊周,集合众画廊之力,策划不同的展览、讲座、导赏团、工作坊等活动,鼓励公众参与,借此传达一个很重要的信息:画廊之间并非只有竞争关系。
  “经营画廊其实很不容易,我们都是一群热爱艺术的人,视艺术为兴趣多于将它作为一门生意,我们努力地卖画,很多时候是为了让年轻的艺术家有更好的生计。我们都面对相同的困难,与其单打独斗,倒不如团结合作。”Katie无奈一笑。对艺术家的生活感同身受,是因为她在开画廊前,也曾是一位艺术家,她戏称自己没什么才情,才去当艺术商人。她为画廊首次策划的个展是中国著名雕刻家王克平的作品展,在毫无期望之下,竟然售出了所有作品,这给她打了一剂强心针。之后,她一直专心挖掘艺术新秀,中国、越南、柬浦寨等地都是她的目标。
  2006年,Katie在柴湾工业区开设了分馆,那里面积更大,层高更宽,可展示更大型的装置,例如黄锐的作品,便与大空间产生了很好的张力。她也积极提拔香港本地艺术家,通过策划名为“Hong Kong Forward”的活动,她到本地大学的毕业展上挑选有潜质的学生毕业作品,放在中环的画廊里展示,也让他们学习如何布展、为作品定价,熟悉商业艺术的运作模式,对初出茅庐的学生而言是相当难得的经验。对于挑选艺术家有何标准,Katie自言是个感情丰富的人,喜欢在作品中看到艺术家情感的自然流露。一如其他艺术媒介,音乐抑或诗词,技巧都不难掌握,但如何感染观者,与其对话,才是艺术家穷其一生要探寻的。
  黄竹坑:旧区里的新艺术
  前往黄竹坑的游客,十之八九是冲着海洋公园去的,而他们不知道,只是几步之遥,那里正酝酿着一场蠢蠢欲动的艺术革命。就像北京的798和纽约的Chelsea,位于香港岛南面、工厂大厦林立的黄竹坑,曾见证了六七十年代香港作为工业重镇这段举足轻重的历史。如今,工厂搬离了,工人也转行了,剩下来的仓库和厂房,因为拥有大空间、高挑空和便宜租金,成了新晋艺术家和画廊的据点。在一直奉行“拆这拆那”的香港,这些工业遗迹原本也逃不开被推倒重建的厄运,却因这群对艺术、对旧区抱有热情的艺术家,难得地被保存了下来,并被赋予新生命。
  Soring Workshop
  画廊一般展示艺术家的完成品,而Spring Workshop重视的是艺术概念逐步成形的创作过程。由收藏家摇身一变成为本地艺术推手的Mimi Brown在创办Spring Workshop时,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为艺术家提供一个暂居地,给他们机会与当地人交流,体验所在地的生活文化,创作出独一无二的作品。这个占地1,450平方米的空间,共有三间艺术家独立工作室、展览廊、厨房、会客厅、阳台等设施,别以为艺术家可以在这里完全闭关埋首创作,“交流”是Spring Workshop强调的关键词,这里会定期举办不同主题的展览、讲座或工作坊,甚至是艺术家晚宴,让公众可以一窥艺术家的创作思路和过程。
  “曾经有一位来自柏林的新加坡艺术家Ming Wong在这里居住了两个多月,进行一个关于广东戏曲和科幻电影的艺术研究,我们为他安排了很多与当地人交流的活动,给予了他很多创作灵感。”Mimi回忆道,“对观众而言,能够亲身参与其中,追踪整个概念由零开始的酝酿过程,对最终的艺术品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能够心无旁鹜地进行创作,是曾经造访这里的艺术家留恋它的原因。由选址到装潢,Mimi也着实对它倾注了不少心血。自2005年迁居香港,她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地方,偶然间来到黄竹坑,在尚在建设的地铁、商厦和酒店之中,她隐约看到香港的过去:昔日繁盛的轻工业年代的工厂大厦、毗邻大王爷庙清幽的焚香气味,还有南朗山熟食市场里的美味泰菜和香滑奶茶。她深信,这里就是艺术家来香港必须体验的地道的香港风味。“这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工业旧区,粗野中带点浪漫。在这里,你可以享有很大的自由度,没有人会干涉你的创作。几年之后的黄竹坑可能会变得面目全非,但现在的它就像一颗未经琢磨的钻石。”
  Rossi
其他文献
罗浮山在广东博罗,座近南海,枕接东江,由罗山及浮山组成。相传这里本来只有罗山,浮山原是会稽蓬莱仙山的一座山峰,在尧帝时,洪水滔天,将这座山峰推到了罗山旁边,紧挨在一起,便形成了今日的罗浮山。  传说当然美好。来到罗浮山,听得江涛声,飞漱激流声,一片鸟鸣山寂间,望眼云雾缭绕,群峰勉强在云上冒出些许身影,隐约飘在半空中。山上道观林立、古刹接踵,厕身此间,令人不觉有出尘之想,罗浮的由来,只怕真如传说那般
七步洗手法
期刊
天气逐渐变冷,关于“秋膘”和“秋燥”的话题又开始为人们所关注。真有必要“贴秋膘”吗?该如何缓解秋季特有的干燥感?营养专家为你解答。  “贴秋膘”“润秋燥”到底是什么?  进入秋季,气温逐渐下降,人们好像突然变得特别容易饿,时时刻刻想吃东西;又特别容易渴,喝多少水都好像不管用。用老话说,这就是到了“秋燥”和“贴秋膘”的时节了。  为什么人会随着季节的变化有这些变化,比方说秋天突然胃口就特别好,这属于
近日在读北大中古史中心罗新老师的新作:《有所不为的反叛者:批判、怀疑与想象力》。书中讲述的是罗新作为史学研究者,关于“何为历史学家的美德”的探讨。显然,书名中提及的三项能力,就是历史学家的美德。  罗新的观点并不孤独。著有《地中海世界与罗马帝国》的日本历史学家本村凌二也认为,研究历史要具有想象力。  认同了此种研究历史的方法,再回头审视自己的生活,忽觉凭空增添了许多趣味。继而翻阅史料,竟能嗅出故纸
追求头皮清爽和蓬松软发,就非得无硅洗发水不可?网上关于无硅洗发水的种种传言众说纷纭,到底是真是假,我们为你解答。  轻质洗发水走红  近来市面上的洗发水风向突然掉转,之前深入人心的“X大损伤,一个对策”概念的修护型洗发水不再一枝独秀,一股不容小觑的“轻质洗发水”潮流正席卷而来。  轻质洗发水,从视觉上就开始“变轻”。如果你有留心过,以往修护损伤型洗发水挤出时一般呈浓稠的乳液状,或许还带有珍珠光泽,
在一个以白色为主调的画廊,我们为亮相本期“美容秘诀”栏目的90后女星郑爽拍摄了一组大片。  敢在我们面前大方谈论整形,这样的明星还是头一个。之前其他媒体上郑爽给人感觉直率有个性,但见到她本人之后,才发现她是那么地安静、害羞但又很真挚。此次郑爽的造型风格是图案与撞色混搭,为此我们的造型团队从国外调来很多刚在T台上展示过的衣服,其中包括Chloé、Dior、Gucci等的设计。拍摄过程中,郑爽非常敬业
裙角飞扬的夏季,没什么比肌肤干燥、暗哑更让人烦恼的了。一款触感柔软、质地丰润的身体磨砂膏即刻润泽平滑肌肤,轻盈入夏。
自从大家知道了PM2.5这个空气质量指数,对于空气清洁度的关注可谓前所未有。本来应该是常态的蓝天突然间变成最可遇不可求的奢侈品,着实让人有点郁闷。  我们都知道空气中的污染颗粒对身体有很大的危害,无论是内部器官还是外部皮肤,美容界最近两年也一直在打“抗污染”、“抗PM2.5”的旗号,但是究竟危害有多大?如何量化污染物?这是研发人员正在突击攻克的难题。由于PM2.5的污染物实在太细小了——女性毛孔平
努力,专注,外形帅气的彭于晏有着作为一个男人的担当,作为一个演员的执着。对他而言,时间与作品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邀请他在上海一处宽阔的天台上拍摄VOG UEFILM《听一首歌,等一个人》,在有限的音乐时间里,他挑战用肢体与眼神交织出暗涌的情感,一镜到底。  专注的力量  采访彭于晏是一件特别舒服的事情,与他的交流更像是朋友间的聊天,流畅而自然。他说自己一次只能专注于一件事,当埋头在里面的时候就是一
几年前,当我们说起‘短途出国游”时,多指日本或新马泰这些地方,韩国并非旅游首选。随着整形热以及一轮又一轮的韩剧风潮,这个被我们戏称为“思密达”的国家,成为越来越多的人度假出行的热门目的地之一,而韩国颇有特色的美容美妆和护肤品也跃入越来越多的人的视野。从最初的“BB霜”、“蜗牛霜”到近来极为走红的“气垫粉底”,“韩系”逐渐成为美容领域不司小觑的一股新生力量。  平价品:简单和不简单  漫步首尔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