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月底,深圳苏赛特商业数据公司董事长李保均在其微博上发布的关于茅台啤酒正在寻找新买家的消息后,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茅台啤酒自上市以来一直不温不火,10年尴尬无法突围,这预示着,自其面市之日起,业内分析人士早已对茅台啤酒的不看好的预言得到应验,其如今已成为茅台集团的“鸡肋”。
在茅台啤酒举步维艰将面临转手的同时,也有人士对茅台葡萄酒的发展提出质疑。缘由是茅台主打的是白酒,茅台葡萄酒和茅台啤酒一样,与茅台白酒是完全不同的产品种类。其知名度尚未打开,茅台干红业绩也并不理想,销售也和茅台啤酒一样主要依靠通过茅台专卖店的销售渠道,买茅台白酒送茅台干红。因缺少完善的销售渠道,销售方式主要依靠搭售。茅台啤酒缘何如此尴尬?茅台葡萄酒是否也要重蹈茅台啤酒的覆辙?其将何去何从?
啤酒:问题在于战略?
由于啤酒是求规模和销量的工业化低附加值产品,和茅台的高雅、尊贵却不搭配,茅台品牌的厚重历史文化与洋溢着西洋文化的啤酒很难联系起来,在具体品牌操作时违背了品牌内涵统一的原则,茅台啤酒的品牌内涵和茅台白酒的品牌内涵是对立的,由此看来,茅台涉足啤酒,失败是注定的。
据了解,茅台啤酒的前身是遵义高原啤酒厂,上世纪90年代末,遵义高原啤酒厂陷入困境,在有关方面的牵线下茅台收购了高原啤酒厂。2000年11月,茅台在贵州遵义斥资2.4亿元建成年产能10万吨的生产线,营销战略上走的是超高档路线,零售价最高达到58元/瓶。实际上,投产10年来,这条生产线的产能一直处于半开工状态,2010年茅台啤酒的全年销量仅仅为5万—5.5万千升。
由于茅台啤酒的品牌没有一定的知名度,再加上品牌影响力不够,而茅台所生产的啤酒定位明显受其“天价茅台”的影响,价格高得离谱。啤酒很难在茅台母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升华,产品的价值与其高价并不能相对等,生产白酒和啤酒是完全不同的工艺,茅台啤酒除了有“茅台”的名号,与茅台白酒的高品质并无实质关系。因此,消费者也不可能翘首以待的为此买单,同时,茅台啤酒自面市后,只是依赖茅台的品牌溢价,缺乏茅台集团的资金输入,广告宣传上少之又少,使很多消费者却很少知道茅台啤酒。也是造成其销量不明显的一个原因。
其与雪花的金标纯生、青啤的逸品纯生、燕京鲜啤等中高端同类啤酒产品相比也没有什么优势,这让消费者很难认可。茅台啤酒打不开市场,其陷入困境是不言而喻的。李保均表示:“茅台啤酒最大的失误就是沉醉于茅台的成功,以为凭借茅台两个字就能摆平一切。茅台确实有品牌溢价,但当被借用到啤酒之后,溢价就大打折扣了。”
另外,茅台啤酒终端渠道建设不完善,战线拉得过长,同样也是致使其陷入困境的主要因素。茅台啤酒主要是采用经销商代理的方式来销售,对终端渠道的控制是很薄弱的,“茅台啤酒主要通过经销商渠道进行销售,对终端的控制力很差,加上总共只有遵义一厂家,而高端市场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在运输上也产生了严重问题。”一位业内观察人士称,由于战线拉得太长,也导致啤酒瓶回收困难,企业生产成本加重。
葡萄酒:并非扶不起的阿斗
由于茅台白酒受产能的限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其试图采用了多元化的经营战略,业务涉猎白酒、葡萄酒、保健酒行业。由于啤酒过于强调区域性,保健酒的市场不成熟,有着先天性的不足,对于有着广阔市场潜力的茅台葡萄酒涉足其中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大部分葡萄酒消费者心目中,葡萄酒是一种提高自身品位、素质的标志和工具。作为我国白酒行业的“一哥”,茅台酒早已名传天下,虽然其在白酒行业中可呼风唤雨,但是80、90后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对白酒消费已逐渐有所淡化,白酒消费量逐渐下降的现实是茅台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葡萄酒对白酒市场的冲击也是不小的,我国葡萄酒的市场潜力非常大,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葡萄酒产量从1980年的7.8万千升增加至2009年的96万千升,30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1%,在各类酒品中名列前茅。随着白酒销量的逐步减少,葡萄酒在国内市场的一路狂飙,葡萄酒将有可能成为茅台参与市场竞争的护航舰。
一位葡萄酒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茅台自身的至尊高贵与葡萄酒的优雅高贵可谓“门当户对”,葡萄酒不像啤酒那样很难在茅台母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国产葡萄酒已进入下一个“黄金十年”,其可以借茅台集团的渠道,自塑品牌,茅台葡萄酒的市场将大有可为。
品牌提升:迫在眉睫
据了解,茅台2001年开始谋划“茅台干红”,在有“中国波尔多”之称的昌黎,建立了生产基地,斥资5000万元收购了当地一家葡萄酒公司,成立了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业有限公司,虽然该公司成立之初亏损2000多万元,自2006年开始,茅台葡萄酒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7年销售额为4800万,实现了扭亏为盈,2008年实现了平均超过40%的速度增长,依据茅台葡萄酒的发展计划,2010年实现超过88%的增长速度,销售额要突破1.7亿。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在将来不久的8年,茅台葡萄酒将跻身国产葡萄酒行业前十。据了解,葡萄酒公司提出了2015年完成10亿销售额,进军葡萄酒行业前5—6名的具体目标。种种迹象表明,茅台葡萄酒正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逐渐向国产主流葡萄酒品牌靠拢,在茅台集团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在葡萄酒行业中,葡萄酒庄园的未来发展,令葡萄酒企业心驰神往,各葡萄酒公司看到了庄园酒广阔的市场空间都在紧锣密鼓地建立自己的酒庄以赢得消费者的芳心,茅台葡萄酒也不例外,其投资3.2亿元的茅台葡萄酒庄园项目已经启动。酒庄不但可以使消费者体验到酿酒的过程,对其产品形成一定的忠诚度,同时还可以大大提升茅台葡萄酒的形象,以增加市场销售额,茅台葡萄酒未来市场发展充满期待。
茅台葡萄酒8年的摸爬滚打在一些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这是值得肯定的,不过去年年底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昌黎个别葡萄酒企业制假贩假的行为进行曝光后,昌黎葡萄酒产区陷入被动的局面,这对于规模不大、基数还比较小的茅台葡萄酒来说在销量上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再加上大批洋葡萄酒随着关税的下降蜂拥而至。如何使消费者认可自己的产品以及如何和洋葡萄酒进行竞争是茅台葡萄酒必须意识到的问题。虽然葡萄酒依靠茅台品牌溢价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是如何在“茅台”金字招牌的基础上获得自身品牌的升华是茅台葡萄酒公司所面临的难点。否则,茅台葡萄酒提出的进军葡萄酒行业前5—6名的目标将可能化为泡影。
在茅台啤酒举步维艰将面临转手的同时,也有人士对茅台葡萄酒的发展提出质疑。缘由是茅台主打的是白酒,茅台葡萄酒和茅台啤酒一样,与茅台白酒是完全不同的产品种类。其知名度尚未打开,茅台干红业绩也并不理想,销售也和茅台啤酒一样主要依靠通过茅台专卖店的销售渠道,买茅台白酒送茅台干红。因缺少完善的销售渠道,销售方式主要依靠搭售。茅台啤酒缘何如此尴尬?茅台葡萄酒是否也要重蹈茅台啤酒的覆辙?其将何去何从?
啤酒:问题在于战略?
由于啤酒是求规模和销量的工业化低附加值产品,和茅台的高雅、尊贵却不搭配,茅台品牌的厚重历史文化与洋溢着西洋文化的啤酒很难联系起来,在具体品牌操作时违背了品牌内涵统一的原则,茅台啤酒的品牌内涵和茅台白酒的品牌内涵是对立的,由此看来,茅台涉足啤酒,失败是注定的。
据了解,茅台啤酒的前身是遵义高原啤酒厂,上世纪90年代末,遵义高原啤酒厂陷入困境,在有关方面的牵线下茅台收购了高原啤酒厂。2000年11月,茅台在贵州遵义斥资2.4亿元建成年产能10万吨的生产线,营销战略上走的是超高档路线,零售价最高达到58元/瓶。实际上,投产10年来,这条生产线的产能一直处于半开工状态,2010年茅台啤酒的全年销量仅仅为5万—5.5万千升。
由于茅台啤酒的品牌没有一定的知名度,再加上品牌影响力不够,而茅台所生产的啤酒定位明显受其“天价茅台”的影响,价格高得离谱。啤酒很难在茅台母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和升华,产品的价值与其高价并不能相对等,生产白酒和啤酒是完全不同的工艺,茅台啤酒除了有“茅台”的名号,与茅台白酒的高品质并无实质关系。因此,消费者也不可能翘首以待的为此买单,同时,茅台啤酒自面市后,只是依赖茅台的品牌溢价,缺乏茅台集团的资金输入,广告宣传上少之又少,使很多消费者却很少知道茅台啤酒。也是造成其销量不明显的一个原因。
其与雪花的金标纯生、青啤的逸品纯生、燕京鲜啤等中高端同类啤酒产品相比也没有什么优势,这让消费者很难认可。茅台啤酒打不开市场,其陷入困境是不言而喻的。李保均表示:“茅台啤酒最大的失误就是沉醉于茅台的成功,以为凭借茅台两个字就能摆平一切。茅台确实有品牌溢价,但当被借用到啤酒之后,溢价就大打折扣了。”
另外,茅台啤酒终端渠道建设不完善,战线拉得过长,同样也是致使其陷入困境的主要因素。茅台啤酒主要是采用经销商代理的方式来销售,对终端渠道的控制是很薄弱的,“茅台啤酒主要通过经销商渠道进行销售,对终端的控制力很差,加上总共只有遵义一厂家,而高端市场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等城市,在运输上也产生了严重问题。”一位业内观察人士称,由于战线拉得太长,也导致啤酒瓶回收困难,企业生产成本加重。
葡萄酒:并非扶不起的阿斗
由于茅台白酒受产能的限制,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其试图采用了多元化的经营战略,业务涉猎白酒、葡萄酒、保健酒行业。由于啤酒过于强调区域性,保健酒的市场不成熟,有着先天性的不足,对于有着广阔市场潜力的茅台葡萄酒涉足其中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大部分葡萄酒消费者心目中,葡萄酒是一种提高自身品位、素质的标志和工具。作为我国白酒行业的“一哥”,茅台酒早已名传天下,虽然其在白酒行业中可呼风唤雨,但是80、90后年轻一代的消费者对白酒消费已逐渐有所淡化,白酒消费量逐渐下降的现实是茅台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葡萄酒对白酒市场的冲击也是不小的,我国葡萄酒的市场潜力非常大,据公开资料显示,我国葡萄酒产量从1980年的7.8万千升增加至2009年的96万千升,30年间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9.1%,在各类酒品中名列前茅。随着白酒销量的逐步减少,葡萄酒在国内市场的一路狂飙,葡萄酒将有可能成为茅台参与市场竞争的护航舰。
一位葡萄酒行业人士告诉记者,茅台自身的至尊高贵与葡萄酒的优雅高贵可谓“门当户对”,葡萄酒不像啤酒那样很难在茅台母品牌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国产葡萄酒已进入下一个“黄金十年”,其可以借茅台集团的渠道,自塑品牌,茅台葡萄酒的市场将大有可为。
品牌提升:迫在眉睫
据了解,茅台2001年开始谋划“茅台干红”,在有“中国波尔多”之称的昌黎,建立了生产基地,斥资5000万元收购了当地一家葡萄酒公司,成立了贵州茅台酒厂(集团)昌黎葡萄酒业有限公司,虽然该公司成立之初亏损2000多万元,自2006年开始,茅台葡萄酒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2007年销售额为4800万,实现了扭亏为盈,2008年实现了平均超过40%的速度增长,依据茅台葡萄酒的发展计划,2010年实现超过88%的增长速度,销售额要突破1.7亿。按照这样的发展速度,在将来不久的8年,茅台葡萄酒将跻身国产葡萄酒行业前十。据了解,葡萄酒公司提出了2015年完成10亿销售额,进军葡萄酒行业前5—6名的具体目标。种种迹象表明,茅台葡萄酒正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逐渐向国产主流葡萄酒品牌靠拢,在茅台集团中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
在葡萄酒行业中,葡萄酒庄园的未来发展,令葡萄酒企业心驰神往,各葡萄酒公司看到了庄园酒广阔的市场空间都在紧锣密鼓地建立自己的酒庄以赢得消费者的芳心,茅台葡萄酒也不例外,其投资3.2亿元的茅台葡萄酒庄园项目已经启动。酒庄不但可以使消费者体验到酿酒的过程,对其产品形成一定的忠诚度,同时还可以大大提升茅台葡萄酒的形象,以增加市场销售额,茅台葡萄酒未来市场发展充满期待。
茅台葡萄酒8年的摸爬滚打在一些市场上取得了一定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这是值得肯定的,不过去年年底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对昌黎个别葡萄酒企业制假贩假的行为进行曝光后,昌黎葡萄酒产区陷入被动的局面,这对于规模不大、基数还比较小的茅台葡萄酒来说在销量上或多或少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再加上大批洋葡萄酒随着关税的下降蜂拥而至。如何使消费者认可自己的产品以及如何和洋葡萄酒进行竞争是茅台葡萄酒必须意识到的问题。虽然葡萄酒依靠茅台品牌溢价获得了一定的收益,但是如何在“茅台”金字招牌的基础上获得自身品牌的升华是茅台葡萄酒公司所面临的难点。否则,茅台葡萄酒提出的进军葡萄酒行业前5—6名的目标将可能化为泡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