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特级教师华应龙的讲座《课堂因差错而精彩》多次提出学生的错误是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本人认为生物教学中的“错误”是一种值得关注的课程资源,善于挖掘并运用形形色色的“错误”,将会给生物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如何在教学中“善待”“错误”使自己成为智慧型教师?教师有效地利用了宝贵的“错误”资源,慧眼识真金,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显露错误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欣赏,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分”激活,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作出修正,助其迈向成功的道路。
关键词: 错误 资源 智慧型
特级教师华应龙的讲座《课堂因差错而精彩》多次提出学生的错误是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只要有认识,就会有错误,“错误”中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它客观地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因此“错误”更加接近个体(教师、学生)的认知水平。基于“错误”的教学才能降低坡度,达到真理的彼岸。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生物教学中的“错误”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善于挖掘并运用形形色色的“错误”,将会给生物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一位学者说得好:“教师的智慧语言像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像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像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田。”聪明的语言像钥匙,简单几句就能让对方心悦诚服;愚蠢的语言像噪音,满满‘一箩筐’,却让对方越听越心烦。新型教师要善于发现错误资源,抓住提升课堂教学品位的契机,及时找出巧妙应对的策略,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和智慧挑战。
一、善于发现——错误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错误可能来自学生、教师,也可能来自教材。教师如果能利用教学过程中的错误进行引导点拨,认识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寻找改正错误的方法,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学生学习中的错误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作为教师,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些“意外”、“错误”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自然生成,理应让它们成为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新知教学中,学生局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思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比如:在学习免疫知识中,让学生判断青霉素是不是抗原这个知识点时,有学生就认为:“青霉素是小分子物质,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是大分子物质。所以青霉素等小分子过敏原不是抗原。”对青霉素是否为抗原的知识,教师课堂上未曾提及,学生就按照书本的定义做了错误的解答。事实上,过敏原是一种抗原,是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抗原可分为完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只具有抗原性(即与抗体结合的性质)而不具备免疫原性(即诱发抗体产生的性质)的抗原称为不完全抗原。青霉素就是一种不完全抗原。这类小分子的不完全抗原物质只有与体内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不完全抗原一载体(蛋白质)复合物,从而成为完全抗原,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教师恰好可以利用学生认知错误的事实,通过类比有区别地完成了对青霉素作为抗原的认知,对原有知识点加以补充完善,并以此推而广之拓展了思维方向。
(二)教师教学中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教师?比如本人曾经在分析种群数量增长这一知识点,解释“S”型增长曲线,说到“‘S’型增长曲线有环境最大的容纳量K值,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降低,在K/2的时候,增长率达到最大值”。前面的分析是正确的,但得出的结论却是错误的。因为在在K/2的时候,达到最大值的是增长速率,而不是增长率。课堂上学生就对此提出质疑,本人基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请这位学生课后与我共同讨论。第二天上课之初,本人首先纠正了自己上节课中错误的观点,同时对上节课提出疑问的同学予以充分的肯定,这极大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三)教材中的错误
浙科版生物属新编教材,难免出现部分纰漏甚至错误。比如《现生物科技专题》教材第24页“适量的激动素和细胞分裂素配比可以诱导芽的分化,适量的吲哚乙酸及适当减除其他某些激素,则可以诱导生根”。 激动素又叫动力精,一种非天然的细胞分裂素。事实上,在自然状态下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中都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以诱导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但两者的比例变化后,诱导的结果是不同的:当生长素含量高于细胞分裂素时,主要诱导植物组织脱分化和根原基的形成(即有利于根的发生);当细胞分裂素含量高于生长素时,则主要诱导植物组织再分化和芽原基的形成(即有利于芽的发生)。教材的说法缺少科学性,容易造成思维的混乱和理解的错误。本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该段相关内容,同时利用课件投影相关资料,请学生指出其中描述不科学或有出入的地方。学生在比较中逐渐发现课本错误,成就感倍增,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二、善于利用——错误产生智慧
(一)利用学生学习错误,探索求新,激活思维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教学时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同时错误也是通向正确的重要途径。因此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应当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错误,巧妙利用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让学生从失败中获得成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记得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靳家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3+2=5的老师是差老师,教3+2=?的老师才是优秀老师!”显然,靳老师的话表达了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师应给予学生的是足够的探究空间,而非所谓的参考答案,哪怕学生探究中出现各种错误。因为“错误”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它将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推动学生主动性的建构和发展。这种思想无疑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1、利用错误,抓严求实。
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今后攀登科学高峰,还是现在的打基础,都是需要一种严谨求实的态度。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错,尤其在完成课后练习中,往往错误倍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本学科教育之初便给予充分关注,在每节上课之前检查学生的订正情况,通过提问的方式测试他们是否已理解对相应错误。正是曾有过错,学生才会加倍注意,格外小心。久而久之,学生的严谨求实的态度会逐渐培养出来的。
2、利用错误,探索求新。
正确,可能只是一种模仿,而错误绝对是创新。错误本身就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黑格尔语)”。有时学生的回答可能同老师预设的答案完全相反。但老师不要发火,也不要急着抛出答案,而是要含笑倾听,观察学生的神态,请他们解释自己的思路。在这种氛围下,学生通过思考,逐渐发现自己答案的错误所在;当然有时学生的答案并非错误,只是未能从书本中找到相关的理论依据。学生对此产生的质疑课堂上无法解决,我们可以让他们课后通过各种形式去探求以上答案正确与否。这样,既省略了教师灌输知识的乏味,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用哲学家罗素的话可以说这些孩子的观点是一种“智慧的分歧”, 不要扼杀学生的错,宽容地对待错,允许将不同的观点表达出来,这是引起学生创造性火花的重要瞬间。
3、利用错误,学会思辩。
名师课例:
生1: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沿着高把它剪下来,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
生2: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把平行四边形对折后,两边的图形不能完全重合,所以我认为它不是……
张老师特意走过去,跟第二个学生握着手说:“我跟你握手不是我赞成你的说法,而是感谢你为课堂创造出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想想,要是我们的课堂只有一种声音,那该多单调啊!”在学生再次进行操作实践后,第一个学生改变了自己的看法,知道了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张老师又评价说:“你的退让让我们更接近真理!”
平淡无奇的教学素材,因为教师的灵动的评价而显得精彩迭出。倾情呵护不同的声音,倾心保护求异的思维。在真理与谬误的争辩中,学生学会去伪存真,学会虚心接受。
(二)利用教师教学错误,融洽关系,共同进步
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考虑不周而产生的失误也会偶有发生,面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能文过饰非,拒不认错,甚至反过来训斥学生。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心胸坦诚,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机智地抓住了失误这一契机,把本不该出现的错误转化成了一种积极的教学资源。这种资源的价值体现在:
首先,学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但就有个别的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随波逐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种敢于标新立异的品质无形中影响着其他的学生。作为教师,没有对出现的个别“异端”进行草率处理,而是及时地抓住了“群情悱愤”的机会,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的探索氛围。这样既保护了“异端”的积极性,又激起了众人参与学习的欲望,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一次很好的体现。
其次,学生获得了一次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会同时受到了一次潜移默化的人生观教育。正如本文前面所述案例,学生提出““增长速率和增长率到底有什么区别?”这时其他学生也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了。这位老师并没有生气而是一句“你们能想办法用代数式区别一下吗?”就无形中暗示学生“科学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探求真理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显然,这种教育,学生是终身受益的。同样也鞭策着作为老师的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谨治学,严谨治教。试想,上述课例中,教师如果不知所措或避而不谈或横加指责的话,虽然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但那不可预约的“精彩”就会失之交臂。
(三)利用教材错误,灵活运用,批判创新
教材作为全国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读物,其标准性、可信性、实用性是不言而喻的。但这也导致了一部分教师教材至上观,认为教科书一定是对的,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批判眼光。致使一些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也会认为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典,无可挑剔的。殊不知,教材中也有漏洞,也会出错。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变教材错误为培养学生批判意识的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批判意识,做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用批判的眼光进行生物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现生物科技专题》教材第24页对诱导分化的激素配比问题。老师首先明确各类激素的作用。老师让学生自己给出自己的看法。学生最终都认为教材的说法不妥,也正是有了对教材的重新认识、重新审视,学生才有了自信的资本,有了勇于批判的精神。
当然,教师一方面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纠错的精神,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学生为纠错而纠错。一旦发现学生开始钻牛角尖,始终质疑各方面对知识的定义时,教师应立即制止,通过个别谈话等方式在肯定其精神同时纠正其不当的学习态度。
为了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学习错误,探索求新,激活学生思维;利用教师教学错误,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利用教材错误,灵活运用,培养学生批判创新的意识。教师有效地利用了学生宝贵的“错误”资源,慧眼识真金,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抓住显露错误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欣赏,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分”激活,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作出修正,助其迈向成功的道路,以达到自身充满智慧的新型教师。
参考书目
(1)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 .学科教育,2002.2
(2)王捷.研究性学习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 上海教育科研,2001.5
关键词: 错误 资源 智慧型
特级教师华应龙的讲座《课堂因差错而精彩》多次提出学生的错误是一种鲜活的课程资源。只要有认识,就会有错误,“错误”中包含了认知个体大量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它客观地反映了个体的心理特点。因此“错误”更加接近个体(教师、学生)的认知水平。基于“错误”的教学才能降低坡度,达到真理的彼岸。教育专家指出:课堂上的错误是教学的巨大财富。生物教学中的“错误”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善于挖掘并运用形形色色的“错误”,将会给生物课堂教学带来蓬勃的生机与活力。一位学者说得好:“教师的智慧语言像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像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像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田。”聪明的语言像钥匙,简单几句就能让对方心悦诚服;愚蠢的语言像噪音,满满‘一箩筐’,却让对方越听越心烦。新型教师要善于发现错误资源,抓住提升课堂教学品位的契机,及时找出巧妙应对的策略,使课堂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和智慧挑战。
一、善于发现——错误只是放错地方的资源
生物课堂教学中的错误可能来自学生、教师,也可能来自教材。教师如果能利用教学过程中的错误进行引导点拨,认识分析错误形成的原因,寻找改正错误的方法,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学生学习中的错误
布鲁纳曾经说过:“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作为教师,我们也必须意识到这些“意外”、“错误”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自然生成,理应让它们成为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新知教学中,学生局限于自己的知识水平,在思考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错误,比如:在学习免疫知识中,让学生判断青霉素是不是抗原这个知识点时,有学生就认为:“青霉素是小分子物质,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是大分子物质。所以青霉素等小分子过敏原不是抗原。”对青霉素是否为抗原的知识,教师课堂上未曾提及,学生就按照书本的定义做了错误的解答。事实上,过敏原是一种抗原,是引起过敏反应的抗原物质。抗原可分为完全抗原和不完全抗原。只具有抗原性(即与抗体结合的性质)而不具备免疫原性(即诱发抗体产生的性质)的抗原称为不完全抗原。青霉素就是一种不完全抗原。这类小分子的不完全抗原物质只有与体内的蛋白质结合,形成不完全抗原一载体(蛋白质)复合物,从而成为完全抗原,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教师恰好可以利用学生认知错误的事实,通过类比有区别地完成了对青霉素作为抗原的认知,对原有知识点加以补充完善,并以此推而广之拓展了思维方向。
(二)教师教学中的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是教师?比如本人曾经在分析种群数量增长这一知识点,解释“S”型增长曲线,说到“‘S’型增长曲线有环境最大的容纳量K值,受到环境阻力的影响,种群增长率先增加后降低,在K/2的时候,增长率达到最大值”。前面的分析是正确的,但得出的结论却是错误的。因为在在K/2的时候,达到最大值的是增长速率,而不是增长率。课堂上学生就对此提出质疑,本人基于课堂时间的限制,请这位学生课后与我共同讨论。第二天上课之初,本人首先纠正了自己上节课中错误的观点,同时对上节课提出疑问的同学予以充分的肯定,这极大鼓舞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
(三)教材中的错误
浙科版生物属新编教材,难免出现部分纰漏甚至错误。比如《现生物科技专题》教材第24页“适量的激动素和细胞分裂素配比可以诱导芽的分化,适量的吲哚乙酸及适当减除其他某些激素,则可以诱导生根”。 激动素又叫动力精,一种非天然的细胞分裂素。事实上,在自然状态下脱分化和再分化的过程中都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适当比例的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以诱导细胞的脱分化和再分化。但两者的比例变化后,诱导的结果是不同的:当生长素含量高于细胞分裂素时,主要诱导植物组织脱分化和根原基的形成(即有利于根的发生);当细胞分裂素含量高于生长素时,则主要诱导植物组织再分化和芽原基的形成(即有利于芽的发生)。教材的说法缺少科学性,容易造成思维的混乱和理解的错误。本人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该段相关内容,同时利用课件投影相关资料,请学生指出其中描述不科学或有出入的地方。学生在比较中逐渐发现课本错误,成就感倍增,学习兴趣越来越浓。
二、善于利用——错误产生智慧
(一)利用学生学习错误,探索求新,激活思维
英国心理学家贝恩布里奇说过“差错人皆有之,作为教师不利用是不能原谅的”,教学时学生犯错误是正常的,同时错误也是通向正确的重要途径。因此学生的错误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应当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错误,巧妙利用学生在学习中的错误,让学生从失败中获得成功,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记得著名语文特级教师靳家彦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教3+2=5的老师是差老师,教3+2=?的老师才是优秀老师!”显然,靳老师的话表达了这样一种教学思想:教师应给予学生的是足够的探究空间,而非所谓的参考答案,哪怕学生探究中出现各种错误。因为“错误”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它将激发学生的心理矛盾和问题意识,推动学生主动性的建构和发展。这种思想无疑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
1、利用错误,抓严求实。
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今后攀登科学高峰,还是现在的打基础,都是需要一种严谨求实的态度。学生在学习中容易出错,尤其在完成课后练习中,往往错误倍出。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本学科教育之初便给予充分关注,在每节上课之前检查学生的订正情况,通过提问的方式测试他们是否已理解对相应错误。正是曾有过错,学生才会加倍注意,格外小心。久而久之,学生的严谨求实的态度会逐渐培养出来的。
2、利用错误,探索求新。
正确,可能只是一种模仿,而错误绝对是创新。错误本身就是“达到真理的一个必然的环节(黑格尔语)”。有时学生的回答可能同老师预设的答案完全相反。但老师不要发火,也不要急着抛出答案,而是要含笑倾听,观察学生的神态,请他们解释自己的思路。在这种氛围下,学生通过思考,逐渐发现自己答案的错误所在;当然有时学生的答案并非错误,只是未能从书本中找到相关的理论依据。学生对此产生的质疑课堂上无法解决,我们可以让他们课后通过各种形式去探求以上答案正确与否。这样,既省略了教师灌输知识的乏味,又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用哲学家罗素的话可以说这些孩子的观点是一种“智慧的分歧”, 不要扼杀学生的错,宽容地对待错,允许将不同的观点表达出来,这是引起学生创造性火花的重要瞬间。
3、利用错误,学会思辩。
名师课例:
生1:我认为平行四边形是轴对称图形,沿着高把它剪下来,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对折后,左右两边能完全重合。
生2:我认为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把平行四边形对折后,两边的图形不能完全重合,所以我认为它不是……
张老师特意走过去,跟第二个学生握着手说:“我跟你握手不是我赞成你的说法,而是感谢你为课堂创造出了两种不同的声音。想想,要是我们的课堂只有一种声音,那该多单调啊!”在学生再次进行操作实践后,第一个学生改变了自己的看法,知道了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张老师又评价说:“你的退让让我们更接近真理!”
平淡无奇的教学素材,因为教师的灵动的评价而显得精彩迭出。倾情呵护不同的声音,倾心保护求异的思维。在真理与谬误的争辩中,学生学会去伪存真,学会虚心接受。
(二)利用教师教学错误,融洽关系,共同进步
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考虑不周而产生的失误也会偶有发生,面对在教学中出现的错误,教师不能文过饰非,拒不认错,甚至反过来训斥学生。我们应当实事求是,心胸坦诚,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机智地抓住了失误这一契机,把本不该出现的错误转化成了一种积极的教学资源。这种资源的价值体现在:
首先,学生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保护。但就有个别的学生不唯书、不唯师,不随波逐流,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这种敢于标新立异的品质无形中影响着其他的学生。作为教师,没有对出现的个别“异端”进行草率处理,而是及时地抓住了“群情悱愤”的机会,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的探索氛围。这样既保护了“异端”的积极性,又激起了众人参与学习的欲望,这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理念的一次很好的体现。
其次,学生获得了一次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机会同时受到了一次潜移默化的人生观教育。正如本文前面所述案例,学生提出““增长速率和增长率到底有什么区别?”这时其他学生也开始讨论这个问题了。这位老师并没有生气而是一句“你们能想办法用代数式区别一下吗?”就无形中暗示学生“科学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探求真理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显然,这种教育,学生是终身受益的。同样也鞭策着作为老师的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严谨治学,严谨治教。试想,上述课例中,教师如果不知所措或避而不谈或横加指责的话,虽然能够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但那不可预约的“精彩”就会失之交臂。
(三)利用教材错误,灵活运用,批判创新
教材作为全国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读物,其标准性、可信性、实用性是不言而喻的。但这也导致了一部分教师教材至上观,认为教科书一定是对的,缺乏自己的独立见解和批判眼光。致使一些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下也会认为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经典,无可挑剔的。殊不知,教材中也有漏洞,也会出错。教师要善于钻研教材,变教材错误为培养学生批判意识的资源,引导学生树立批判意识,做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用批判的眼光进行生物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比如《现生物科技专题》教材第24页对诱导分化的激素配比问题。老师首先明确各类激素的作用。老师让学生自己给出自己的看法。学生最终都认为教材的说法不妥,也正是有了对教材的重新认识、重新审视,学生才有了自信的资本,有了勇于批判的精神。
当然,教师一方面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勇于纠错的精神,另一方面又要防止学生为纠错而纠错。一旦发现学生开始钻牛角尖,始终质疑各方面对知识的定义时,教师应立即制止,通过个别谈话等方式在肯定其精神同时纠正其不当的学习态度。
为了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我们要善于利用学生学习错误,探索求新,激活学生思维;利用教师教学错误,融洽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利用教材错误,灵活运用,培养学生批判创新的意识。教师有效地利用了学生宝贵的“错误”资源,慧眼识真金,让学生充分展示思维过程,抓住显露错误中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和欣赏,并顺着学生的思路将“合理成分”激活,引导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作出修正,助其迈向成功的道路,以达到自身充满智慧的新型教师。
参考书目
(1)徐继存,段兆兵,陈琼.论课程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 .学科教育,2002.2
(2)王捷.研究性学习的社会教育资源开发. 上海教育科研,2001.5